-
1 # 小菌菇娘
-
2 # 寒吐
晚播小麥是指越冬前積溫低於420℃時播種的小麥。
晚播小麥的生長髮育有以下特點:
一、由於溫度低,出苗遲,幼苗發育不良。
二、分櫱少或沒有分櫱,次生根少,吸收能力差,養分積累不足。
三、開春後,抽穗開花延遲,成熟過程縮短。對穗粒數、千粒重均有影響。
四、後期易受乾熱風和鏽病的危害,千粒重降低,產量和品質都下降。
增加晚播小麥產量的措施:
一、選擇半冬性小麥品種。可縮短髮育過程和營養生長期,提高灌漿強度,可以起到麥粒增多,麥穗大的作用。
二、適時搶種。前茬作物收穫後,抓緊時間整地耕地。可採用淺耕滅茬播種,以利於早出苗早發育。
三、晚播小麥要施足底肥(如腐熟的農家肥),增施速效氮肥(如碳酸氫銨),補施磷鉀肥(如過磷酸鈣),儘量做到促苗早發。
四、播種量加大。晚播小麥播種時積溫不高,單株分櫱少,成穗率低。增加播種密度,使主莖成穗,增加小麥產量。
五、適當淺播,可減少種子養分的消耗,保證早出苗,早分櫱,多髮根,以3一4釐米播深為宜。
六、後期管理。在小麥拔節期,做好肥水管理,根據苗情適量施肥,可提高小麥千粒重。
-
3 # 末代農民
晚播小麥指的是從播種到越冬前,積溫低於420℃而播種的小麥都稱為晚播麥或者晚茬麥。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華北平原,黃淮河一帶,種植的越冬小麥都屬於晚播麥。
晚播小麥的種植技術。
1,晚播小麥一般都是在上茬作物收穫以後,才能進行播種。所以土地一定要進行精耕細作,加深耕作層,耕作的深度不少於24釐米。
2,合理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合理結合,並且使用一定量的微生物菌肥,以改善土壤的結構。
3,選用耐晚播,早熟,豐產的適合播種區的優質小麥品種做為麥種,這是由播種區的氣溫所決定的。
4,適時播種,晚播小麥一般在9月22~23日(也就是秋分。)至霜降10月23號左右進行播種。由於南北氣溫的不同,像河北播種時間一般在10月5~15日之間,而河南,安徽一帶,播種時間可以適當延後。
5,合理加大播種量,由於晚播小麥,前期積溫不足分孽少或分裂時間短,因此我們要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證足夠的苗數。正常時間播種的情況下,一般每畝用種8公斤左右,但如果播種時間延後則必須加大播種量,每晚播一天,應增加播種量0.25公斤左右,如果在立冬前播種,用種量應保持在13~15公斤左右。
6,冬季田間管理,冬季對於麥田的管理,第一是中耕鬆土,中耕鬆土的目的是提高地溫,提高土壤的保摘能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效能。
第二是澆水施肥,在兩個時間段澆水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次是在冬季封凍前澆封凍水。第二次是在春季教緩苗水,這次洗水可以結合施肥進行,不但促使小麥提前萌芽,而且還可以補充生長需需要的養分。
7,化學除草,可用75%巨星或者驃馬乳油在小麥拔節期進行除草。
8,病蟲害防治,晚播小麥的病害主要以紋枯病,白粉病和鏽病為主。害蟲是紅蜘蛛,麥蚜等。可用500萬單位井岡黴素2000倍液 防治紋枯病。白粉病可用粉秀寧800倍液進行防治。
紅蜘蛛可用雙甲脒,阿維菌素進行滅殺。麥蚜可用蚍蟲啉滅殺。
-
4 # 努力就好
何為晩播小麥?我想可能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作依據。所謂晚播,僅是相對而言,相對於我們過去的小麥習慣播種期而言。農諺常說,"秋分早,霜降遲,寒露播麥正當時"。秋分節氣一般是在9月22–24日,寒露節氣一般是在10月7–9日,霜降節氣一般是在10月23日左右。那麼就是說,晚於霜降節氣後播種的小麥,可基本看作為晚播小麥。一,晚播小麥的生育特點
晚播小麥由於冬前積溫少,土壤地溫低,麥種發出的初生根少,葉片少,葉片小,苗小,苗弱,到春季返青時,發育程序比較快。但是,晚播的小麥次生根發育比適播小麥的次生根多的多,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根群結構,非常利於抗旱。
適播小麥由於初生根發生的時間早,生長時間長,下扎的深度大,冬季能夠正常生長。
二,晚播小麥的栽培技術由於晚播小麥的苗弱,葉少而小,根系少,要想獲得高產穩產,那就必須有一套獨特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別於適時播種的小麥。
晚播小麥可選擇適合於晚播早熟的小麥良種,透過增施肥料,加大播種量,適當淺播,加強出苗後的春季管理等措施,來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具體來說就是,麥種要選早熟半冬性的,偏春性的,或者是春性的小麥良種來進行播種。不要看已過了適播期,就胡之馬趟地播上算完,一定要注意施足基肥,施好種肥。
二是每錯過最佳適播期一天,可畝多播0.5–1公斤的量,透過加大播種量來增加密度,彌補因分櫱少的不足。
三是要確保足墒下種,這對晚播小麥全苗,勻苗,壯苗尤為重要。可透過造墒的方式來獲得足墒,水分太多的土壤,可透過旋耕散墒,如果時間太晚,可貼茬播種,不再進行土地耕翻。在足墒的前提下,可適當淺播,以3–4釐米為宜,以促進早出苗,多髮根,早生長,早分櫱。
四是早春返青後,鎮壓劃鋤提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培養壯苗,增加分櫱,猛攻肥水,特別是孕穗期,灌漿期,一定要適時澆水,以延長灌漿時間,提高產量。
總之吧,晚播小麥雖然有很多不利生長的因素,但做好以上幾項工作,晚播小麥獲得高產並非很難的事兒。有的時候,"土裡捂"或者說是"埋頭麥"產量也不錯,如我們這裡,霜降後收穫大姜播種的小麥,產量也不錯,就是因為大姜田肥力高的原因。
回覆列表
晚播小麥因為播種時間遲於適播小麥,而成熟期和適播小麥一致,導致生育期較短,發育較差,播種至越冬期的積溫較低,分櫱較少,花數和穗粒數較少,成穗率較低,而且由於灌漿期延後,容易受到高溫和乾熱風影響,導致千粒質量低。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栽培管理技術,產量將大大降低。
1晚播小麥的生長髮育特點1.1冬季苗小、苗弱在冬小麥從播種到6葉期需要0°C以上積溫570°C,晚播小麥有效積溫不足,導致冬前苗小、苗弱。1.2發育程序快,生育期縮短首先,晚茬小麥出苗時間大幅度推遲,而成熟期於適播小麥相近,發育程序快,生育期天數縮短,播期越遲減少越多。晚播麥總葉片數明顯減少,適播麥主莖一般11~13片葉,冬前葉片數5~7片,春生6片葉。而晚播麥冬前僅1~4片葉,春生葉片數無差別,總葉片數顯著減少。
1.3群體小,單株成穗少春季晚播小麥生長髮育迅速,主莖和分櫱間爭水肥、光照,一定程度上影響成穗數和穗粒數。由於冬季前積溫較少,分櫱減少或不分櫱,而春季溫度升高,分櫱增長很快,但總體而言,晚播小麥單株成穗少,群體小。而且由於播期晚,生長時間縮短,穗分化時間短、速度快,不孕不育和退化的小花數增多,穗粒數少,穗小。
1.4灌漿期縮短,千粒質量不穩晚播小麥的開花期比適播小麥晚12 d左右,但其成熟期卻與適播麥成熟期相近,這就導致晚播小麥的灌漿時間也向後推遲並縮短,灌漿後期容易受到高溫逼熟的危害,直接後果就是籽粒成熟受影響,千粒質量降低。
1.5產量潛力下降整體而言,儘管晚播小麥採取了增加播量等技術措施,但由於其生育期縮短,生育期截獲的光熱資源總量下降,導致晚播麥產量一般低於適播麥。
1.6抗寒能力減弱,易受低溫凍害晚播麥由於冬前的生長期不足,在越冬前不容易形成壯苗,直接表現就是苗小苗弱、根系不發達、分櫱節細弱,抗寒能力相比適播壯苗要低很多。一旦遭遇強冷空氣,更易受到凍害。春季分櫱時期兩極分化晚,時間短,到中後期生長加快,導致莖稈不粗壯,雖然晚播小麥株高普遍偏低,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但是,肥水管理不當時,仍然易引起倒伏。
2晚播小麥管理要點2.1選擇適宜品種選對品種是保證穩產高產的關鍵。基於晚播小麥生長期短、成穗率低缺陷,選擇特別能拮抗這些缺陷的小麥品種,才能保證產量。如選半冬性小麥品種,具有早熟、生長期短、灌漿強度大、穗大粒飽、抗寒性好等優點。
2.2騰茬整地晚播小麥由於積溫不足才導致苗小苗弱,要彌補這個缺陷,需要搶時間早騰茬,爭取更多有效積溫。騰茬後需要精細整地,保證土壤疏鬆、平整,無明顯坷垃。墒情不足的地塊要及時澆水,造足底墒,以利後續出苗。晚播小麥由於播種晚氣溫低,種子發芽出苗難且慢,因此必須足墒下種,保證小麥出苗密度,防止缺苗斷壠,保證產量。
2.3搞好藥劑拌種搞好藥劑種子處理,是確保小麥一播全苗和壯苗早發的一項關鍵技術措施。特別是在低溫高溼的土壤條件下,應選用具有殺蟲防病營養壯苗綜合作用的優質高效種衣劑或拌種劑,以確保苗全苗壯。
2.4增施肥料由於晚播小麥冬前和早春苗弱,不宜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起身後生長加快、幼穗分化時間短,此期必須加大施肥量,為小麥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力促小麥苗強苗壯,多分櫱、多成穗、成大穗,保證產量。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推薦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永濟市為例,單產5 250~7 500 kg/hm2的晚播小麥,每1 hm2可基施有機肥52.5~60 t、尿素300 kg、過磷酸鈣600~750 kg。
2.5增加播量晚播小麥難以分櫱,春生櫱單株分櫱少,按適播麥的播量種植必然群體數量不足,產量降低。要想提高晚播小麥產量,必須根據播期和品種特性,適量加大播量,依靠主莖成穗增產。按照永濟市生產實際,10月15日前後播種的,播種量以7.5~10 kg/0.067 hm2為宜,10月中旬以後播種的,每晚播2 d,播種量增加0.5~1 kg/0.067 hm2;10月25日前後播種的,播種量以12.5~15 kg/0.067 hm2為宜。
2.6小麥中後期管理
2.6.1肥水管理小麥起身後,生長加快,對水肥需求較多,因此需要及時追肥,可結合澆水,每1 hm2追尿素250 kg左右,或碳酸氫銨600 kg;肥力較好,小麥長勢較旺的麥田,可延遲到拔節期再進行澆水追肥。
2.6.2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防治。小麥白粉病在春季發病初期,發病時0.067 hm2用400 g/L戊唑·咪鮮胺水乳劑50 g+葉面肥綠保50 mL,兌水40 kg,噴霧防治。小麥紋枯病多發生於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病株率達10%左右時,可0.067 hm2用240 g/L噻呋醯胺懸浮劑20 mL,經二次稀釋,兌水30~40 kg噴霧防治。小麥條鏽病: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用高效低毒內吸殺菌劑進行大田噴藥防治,如20%三唑酮乳油50~75 mL/0.067 hm2,或每0.067 hm2用15%三唑酮粉劑80~100 g,或12.5%烯唑醇懸浮劑40 mL噴霧防治,防效可達90%以上。嚴重發生田,應隔7~10 d再噴1次。0.067 hm2用150 g高純磷鉀配液進行葉面追肥,可提高小麥的抗逆性,利於降低病害發生率。
(2)主要蟲害防治技術。重點防治的蟲害有小麥紅蜘蛛、蚜蟲、吸漿蟲等。小麥紅蜘蛛多發於返青拔節期,當氣溫20°C時最活躍。防治時,可選用1%阿維菌素35 mL兌水15 kg噴霧防治。小麥蚜蟲多發於穗期,當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時,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有機矽助劑進行噴霧防治。小麥穗期重點防治吸漿蟲成蟲。可0.067 hm2用50%辛硫磷50 g+吡蟲啉20~30 g,兌水50 kg噴霧,兼治早代蚜蟲。重發區間隔3 d再施1次藥,確保防效。地下害蟲可選用辛硫磷等內吸性藥劑灌根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