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世紀,在當今高棉與寮國南部、越南南部與泰國東南部一帶出現了一個島國,這個國家的名字在晉代崔豹的《古今注》中叫做"扶南",這是目前在史書中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紫檀產地記載。紫檀樹的葉形圓潤、葉廓整齊、葉脈清晰,在生長過程中枝幹非常柔軟,但被砍伐後木質會變得異常堅硬。在印度,紫檀因其色澤鮮紅,紋理多變,千年方可成材,且萬古不腐,所以被當地人稱為"神木",把它作為吉祥的象徵,佩之以保平安吉祥。在中國,紫檀被譽為"木中之王"。
紫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被中國認知並使用始於東漢末年,由於其表面光澤且具有微弱的香氣,當時被作為一種香料由外邦進貢給皇室,同時也作為一種藥材為人們所用。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登基。在登基後不久,這位新皇帝的腦海中就醞釀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眾多官員都在為此準備各項事宜。為了在北京建立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永樂皇帝派遣他的心腹和親信門奔赴全國各地的群山峻嶺採集珍貴木材,被開採好的木材從險峻的大山中依靠修好的運河送回北京。
公元前1405年6月東南風吹起的時候,鄭和受永樂帝的派遣,帶著一支向世界展示大明國威的船隊駛向茫茫的海洋。而這次航行也將一種特殊而珍貴的木材帶回了大明王朝——它就是紫檀。鄭和的這次遠行擴大了大明王朝與世界的對外貿易交往範圍,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這種珍貴的天然木料。
在明朝,紫檀傢俱的製作成本相當高昂,用紫檀打造的傢俱器用已成為當時上流社會追求的目標,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江南一代的大戶人家紛紛用紫檀傢俱裝點門面,爭奢鬥富。至明崇禎十七,這種以紫檀傢俱、器用為尚的浮誇風氣引起了崇尚節儉的崇禎帝的警覺和不滿,開始號召民眾崇尚節儉,甚至下御旨禁止民間使用紫檀、花梨等製作的器用。這一方面反映出當時紫檀傢俱器用已經在社會富有階層裡廣為流行的事實,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是紫檀的價格有了攀升的空間,更將這種木料烙上了特有的皇家印記。
明朝崇禎帝號召民眾崇山節儉的措施並沒有使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邁向正途,公元1644年6歲的順治皇帝在紫禁城的皇極門登基,立國號為清,由此翻開了歷史新的篇章,一個盛世即將到來。新朝建立伊始,統治者為了穩定民心,鞏固自己的政權,自然會大力宣揚黃命天定之說,而"紫檀"中因帶一個"紫"字,當時民眾都認為皇上是紫微星,住的地方是紫禁城,所以認為紫檀與皇室是相配的,由此自然以顏色的特殊性再次成為了清政府宮廷貴族們的寵兒。
此時的紫檀不僅在顏色上贏得了統治者的喜愛,還由於其木質堅硬、不易腐爛、能夠較好地展示清代雕刻繁複華麗的工藝特點,而受到了皇帝的極度喜愛。當時,世界上的紫檀木絕大多數都被中國所用。清政府也曾派人到南洋採辦紫檀木,但由於紫檀木生長緩慢,新材規格太小無法使用,資源開始逐漸枯竭。因此,清代所用紫檀木基本為明代所採。
據史料記載,生性瀟灑的乾隆皇帝喜愛紫檀,除了大量購進和製作紫檀傢俱之外還親自把關設計,當時宮內聚集了許多應召入宮的廣州、蘇州、揚州等地的能工巧匠,專門為皇室設計製造屏風、寶座、龍櫃、大案、多寶格、桌子、掛屏、插屏及小作陳列等各種器物。乾隆往往親自審定紋樣,先製作蠟樣,經多次修改後才請技藝超群、經驗豐富的工匠們製作成成品。
由於國力的昌盛及皇帝本人的推崇,乾隆皇帝在位時幾乎配齊了皇宮、行宮、園林等所需的全部傢俱,所以在嘉慶之後負責製造的造辦處基本不用再製作新的傢俱了。著名明清傢俱研究專家田家青在《明清傢俱》中記載,從查閱清宮的資料來看,至乾隆去世時,紫禁城皇室造辦處大致做了不下兩千件紫檀傢俱,宮中紫檀已所剩無幾,自此之後基本再無動用。直至光緒皇帝親政和大婚時,才使用了一批紫檀來修繕和製作傢俱。
到了清代中期,由於紫檀的緊缺,便逐漸開始使用其他紅木來替代紫檀製作傢俱。同時,朝廷也開始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由於收購價格昂貴,木材商人都開始囤積木料,私商返運也由此而生。當時所收購的木料都用在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的裝飾上。至袁世凱時期,中國僅存的少量紫檀幾乎被用光。
之後,我們進入了戰亂時期,紫檀不再被人們所關注,也無人收購使用。經濟復甦以後,紫檀又開始透過各種途徑進到中國。但因紫檀生長緩慢,出材率低,印度政府又限制出口,致使紫檀的價格一路飆升。紫檀在明清兩代經過三百多年的砍伐收購後,20世紀初東南亞地區的紫檀天然林(又稱山坡林)已經所剩無幾,印度政府開始重視紫檀的價值,進行了人工引進的開發。
經過近百年的不斷髮展,到了20世紀末,最初引種的人工林已經初步長成,印度邁索爾紫檀林的數量和麵積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復,但當地政府也早已認識到紫檀為瀕危物種,所以下令紫檀與象牙、檀香木一併限制貿易,並選擇合適地點繼續擴大人工種植面積。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愛好者對古傢俱認識和喜愛程度的不斷提高,仿古傢俱逐漸興起並受到追捧,對紫檀、黃花梨等珍稀木材的需求量也劇增。由於印度政府對紫檀貿易的限制,國內的很多木材商便與境外的木材商勾結,透過各種途徑買賣紫檀,所以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紫檀多數都是透過特殊途徑入境的。
公元前1世紀,在當今高棉與寮國南部、越南南部與泰國東南部一帶出現了一個島國,這個國家的名字在晉代崔豹的《古今注》中叫做"扶南",這是目前在史書中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紫檀產地記載。紫檀樹的葉形圓潤、葉廓整齊、葉脈清晰,在生長過程中枝幹非常柔軟,但被砍伐後木質會變得異常堅硬。在印度,紫檀因其色澤鮮紅,紋理多變,千年方可成材,且萬古不腐,所以被當地人稱為"神木",把它作為吉祥的象徵,佩之以保平安吉祥。在中國,紫檀被譽為"木中之王"。
紫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被中國認知並使用始於東漢末年,由於其表面光澤且具有微弱的香氣,當時被作為一種香料由外邦進貢給皇室,同時也作為一種藥材為人們所用。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登基。在登基後不久,這位新皇帝的腦海中就醞釀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眾多官員都在為此準備各項事宜。為了在北京建立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永樂皇帝派遣他的心腹和親信門奔赴全國各地的群山峻嶺採集珍貴木材,被開採好的木材從險峻的大山中依靠修好的運河送回北京。
公元前1405年6月東南風吹起的時候,鄭和受永樂帝的派遣,帶著一支向世界展示大明國威的船隊駛向茫茫的海洋。而這次航行也將一種特殊而珍貴的木材帶回了大明王朝——它就是紫檀。鄭和的這次遠行擴大了大明王朝與世界的對外貿易交往範圍,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這種珍貴的天然木料。
在明朝,紫檀傢俱的製作成本相當高昂,用紫檀打造的傢俱器用已成為當時上流社會追求的目標,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江南一代的大戶人家紛紛用紫檀傢俱裝點門面,爭奢鬥富。至明崇禎十七,這種以紫檀傢俱、器用為尚的浮誇風氣引起了崇尚節儉的崇禎帝的警覺和不滿,開始號召民眾崇尚節儉,甚至下御旨禁止民間使用紫檀、花梨等製作的器用。這一方面反映出當時紫檀傢俱器用已經在社會富有階層裡廣為流行的事實,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是紫檀的價格有了攀升的空間,更將這種木料烙上了特有的皇家印記。
明朝崇禎帝號召民眾崇山節儉的措施並沒有使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邁向正途,公元1644年6歲的順治皇帝在紫禁城的皇極門登基,立國號為清,由此翻開了歷史新的篇章,一個盛世即將到來。新朝建立伊始,統治者為了穩定民心,鞏固自己的政權,自然會大力宣揚黃命天定之說,而"紫檀"中因帶一個"紫"字,當時民眾都認為皇上是紫微星,住的地方是紫禁城,所以認為紫檀與皇室是相配的,由此自然以顏色的特殊性再次成為了清政府宮廷貴族們的寵兒。
此時的紫檀不僅在顏色上贏得了統治者的喜愛,還由於其木質堅硬、不易腐爛、能夠較好地展示清代雕刻繁複華麗的工藝特點,而受到了皇帝的極度喜愛。當時,世界上的紫檀木絕大多數都被中國所用。清政府也曾派人到南洋採辦紫檀木,但由於紫檀木生長緩慢,新材規格太小無法使用,資源開始逐漸枯竭。因此,清代所用紫檀木基本為明代所採。
據史料記載,生性瀟灑的乾隆皇帝喜愛紫檀,除了大量購進和製作紫檀傢俱之外還親自把關設計,當時宮內聚集了許多應召入宮的廣州、蘇州、揚州等地的能工巧匠,專門為皇室設計製造屏風、寶座、龍櫃、大案、多寶格、桌子、掛屏、插屏及小作陳列等各種器物。乾隆往往親自審定紋樣,先製作蠟樣,經多次修改後才請技藝超群、經驗豐富的工匠們製作成成品。
由於國力的昌盛及皇帝本人的推崇,乾隆皇帝在位時幾乎配齊了皇宮、行宮、園林等所需的全部傢俱,所以在嘉慶之後負責製造的造辦處基本不用再製作新的傢俱了。著名明清傢俱研究專家田家青在《明清傢俱》中記載,從查閱清宮的資料來看,至乾隆去世時,紫禁城皇室造辦處大致做了不下兩千件紫檀傢俱,宮中紫檀已所剩無幾,自此之後基本再無動用。直至光緒皇帝親政和大婚時,才使用了一批紫檀來修繕和製作傢俱。
到了清代中期,由於紫檀的緊缺,便逐漸開始使用其他紅木來替代紫檀製作傢俱。同時,朝廷也開始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由於收購價格昂貴,木材商人都開始囤積木料,私商返運也由此而生。當時所收購的木料都用在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的裝飾上。至袁世凱時期,中國僅存的少量紫檀幾乎被用光。
之後,我們進入了戰亂時期,紫檀不再被人們所關注,也無人收購使用。經濟復甦以後,紫檀又開始透過各種途徑進到中國。但因紫檀生長緩慢,出材率低,印度政府又限制出口,致使紫檀的價格一路飆升。紫檀在明清兩代經過三百多年的砍伐收購後,20世紀初東南亞地區的紫檀天然林(又稱山坡林)已經所剩無幾,印度政府開始重視紫檀的價值,進行了人工引進的開發。
經過近百年的不斷髮展,到了20世紀末,最初引種的人工林已經初步長成,印度邁索爾紫檀林的數量和麵積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復,但當地政府也早已認識到紫檀為瀕危物種,所以下令紫檀與象牙、檀香木一併限制貿易,並選擇合適地點繼續擴大人工種植面積。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愛好者對古傢俱認識和喜愛程度的不斷提高,仿古傢俱逐漸興起並受到追捧,對紫檀、黃花梨等珍稀木材的需求量也劇增。由於印度政府對紫檀貿易的限制,國內的很多木材商便與境外的木材商勾結,透過各種途徑買賣紫檀,所以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紫檀多數都是透過特殊途徑入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