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楊sir
-
2 # 酷酷酷褲衩衩
首先,你這個問題就默認了孔子孟子是傳教士,但其實孔子孟子並不能算是傳教士。
傳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中一部分傳播基督教的人士。基本指的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傳播宗教,這也是宗教擴張的一種手段。
而孔子孟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他們傳播的是思想文化,而不是宗教,他們都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傳播文化也是以自身主張來傳播。而不是傳播別人的東西。
所以不論從那個角度來說,把孔孟當成傳教士有辱先賢,西方傳教士可以有很多個,而華夏5000年也才出一個孔孟。
-
3 # 不吃花椒
儒家思想不是宗教,
中國古代那時並沒有宗教這一概念,
公元7世紀
宗教由西方傳給中國
中國古代的生活環境產生不了宗教
自然孔子孟子也不是傳教士。
-
4 # 7柒天
我想作者應該沒有完全理解傳教士的概念,所以會用之形容孔孟。
傳教士,職責如字面就是傳教,以西方為例,傳教士的責任是讓更多的人看到聖經然後信仰上帝,他們本身是不具備書寫聖經的能力的。
那麼再來看孔孟,他們或他們的弟子門人以他們的言行或名義著書立傳,用以推廣他們理念,或許那些奔走於世間的推廣者可稱傳教士,而孔孟,或許就該等同於聖經或者上帝了吧。
-
5 # 歷史知事局
不是,孔孟是思想的締造者,真正的傳播者是“統治者”。
導讀孔孟二人同屬儒家學派,更像是現在的學術研究者。只是他們所研究的學術是關乎華人的行為規劃、道德思想等。同時因為他們所提倡的“儒家學說”中包含三綱五常、皇權神授這樣的有利於統治者的道義,所以它在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被用作皇帝統治大臣和百姓的政治工具。
但如果說“儒家學派”只是一個學說、學問的研究派,好像又有些不正確。
上學要拜孔子,全國多地建立孔廟,古代人又要尊崇孔子,而且還有很多人將他當做“聖人”。這樣看來孔子就不只是一個學術的傳播者,而更像是一位“神”、一位“上帝”,具備了宗教的色彩了!
“孔孟學說”,統治者的工具孔孟二人一共也就存活了一百多年,但他們的學說卻一直流傳了幾千年,這就不得不讓人們產生疑惑。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這種學說一直傳播下去呢?
答案就是:統治階層的力量。
上文我們已經說過,孔孟之道所提倡的正是“三綱五常”、“皇權神授”這樣的思想。三綱五常可以將官員和平民百姓的行為限制起來,按照固有的形式去實施。而“皇權神授”在迷信社會中,更能加強統治者的神秘色彩,為皇帝的統治起到利好的作用。
至於統治者們為何要這樣做?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古代社會中,統治階層畢竟是少數人,但被統治階層卻是極其龐大的數量。一小撮人想要保證一大群人在數十年數百年間不發生變動,單單靠強迫和武力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儒家學說”便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成為了數千年曆史最行之有效的“工具”。
結語至於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孟之道”“儒家學說”,我想已經不是兩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學說,而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權利,不得已而修改無數次後的“孔孟之學”!
-
6 # 江湖夜雨92
孔孟之流應該不是傳教士,傳教士是傳播宗教的。不過,他們與傳教士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傳播思想的。孔孟之流應該算是傳道者,因為他們及其一些弟子究其一生都在學習,著述,授徒,傳道。所以,從廣義上來說,他們也算時傳教士。
人都是有侷限性的,何況是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的思想中肯定有糟粕,但我們不能把板子都打在他們身上,況且有很多封建殘餘思想是後人強加給他們的。
為什麼說他們傳道者呢?
首先,他們內心強大,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有救民於水火的濟世情懷。曾子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他們把宣揚仁愛作為自己終生的責任,這種擔當精神付出的是一世的精力,一生的時間。
孔子一生致力於內聖外王的學問,注重修練自身思想修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不知而不慍,人家不瞭解我,不知道我有才幹,我不會生氣。只會反思自己,擔心自己知識掌握的還不夠多,能力還不夠強大。這就是孔子強調的君子能夠安於貧困,小人則不然,就會任意妄為了。如果有機會就會用禮樂治國,他認為只有百姓安樂,才會國富民強。他也曾在魯國由大司寇做到國相,可惜因國君接受了齊國的美女,樂隊,不理朝政而放棄相位,去周遊列國。當時的春秋晚期,不知破了多少國,亡了多少家,死了多少人,社會動盪不安,孔子竟然捨棄法家思想去富國強兵,竟然想著以德治國,這當然不為當世所容,只能處處受到排斥了。儘管天下如滔滔洪水般混亂,儘管他和弟子被圍困在陳蔡兩國的野外,糧食斷絕,危在旦夕,他還是放聲歌唱,講誦之聲不絕,這樣的從容,淡定,不正來自於對自己思想的堅定信心嗎?正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
孟子的話 ,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更是豁人心胸,令人激情澎湃。男子漢,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不幹出一番事業?
其次,孔孟之道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我們每一個都不自覺的受到其教化和潤澤。孔子傳承了古代經典文獻,整理歸納了六經,才使春秋以前的文化沒有斷層。尤其是《易經》,無愧於六經之首的稱號。那時幾千年前,文字產生以前,先民們用符號所表達的智慧,孔子為它做了系詞。所以說,我們不能輕易否定孔子,由於他,古代文化才沒有斷絕。
孔子曾說,吾道一以貫之,我的道一直貫穿著一個原則呀,那就是‘恕’。看來,孔子的思想,一直以修身為本。
儒家思想強調入世,它規劃了一個人成才的路線圖,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要做到溫和,善良,恭敬,簡樸,慈愛,他特別強調了‘敬字’,就是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發自內心的,主一無適的去做好。
齊家,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就更難了。拿現代的家庭來說,怎樣教育好孩子,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讓一家人和睦相處,還真是困擾我們的大問題。對孩子,我們不能做到恭敬,嚴肅,不能樹立威信。不懂恩生於害,一位溺愛,順從。讓孩子們自立能力越來越弱。適當違逆孩子,約束孩子,才是為孩子長遠打算。對於父母,就更讓我們汗顏了,多少人能做到和顏悅色地孝敬父母呢?這真叫‘色難’。
儒家思想還提出了最高的社會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人不只敬愛自己的父母,人人不只疼愛自己的子女。人人厭惡浪費財物,人人厭惡不出力氣。每個人都有飯吃,每個人都有事做,這不就是現在倡導的平等,民主的社會嗎?
還有,孔子不只是博學之士,不是書呆子,還是一位身體力行者。他自己說,因出身卑賤,所以什麼事都會做。他身材高大,多才多藝,文物雙全,會駕車,射箭,會計,辯論,彈琴 。武能定國,文能安邦。他的學生中就有子路,公良儒等武林高手,有子貢等的辯論,社交人才,有冉有等的管理人才。看來,孔孟之道,不只是灑掃應對的學問,它是經世致用的。
所以說,孔孟之道是真正的傳道者。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
7 # 長風浩蕩
華夏先賢聖哲對於“傳教”的洗腦和單向灌輸沒興趣,沒有一個華夏先賢聖哲會認為自己當前所持的理論是無條件絕對正確的;所有華夏先賢聖哲都是在與外界的交流中不斷增益自身的。
於他們而言,傳教得算做無恥之行。
區別實在太大了。傳教士傳的是不許變易、先驗正確的、不敢作為自己立場表述的機械教條,孔子孟子說的是人家自己的觀點和抽象而成的道理。
有兩點關鍵區別:
一、傳教士所傳一切,都絕對不能以自身立場表述,是謂託辭假說。而孔孟所立之論,都是孔孟自身之論,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二、傳教士所傳,不可變更,只可以之為先驗前提作“推理”。有前無後,不容反思。孔孟之論,任由人評說。
於教條,是服從,是無條件相信;而於孔孟所立之論,卻是在驗證可信可靠之後的主動遵循運用。
說話不等於傳教,說的話都有道理,別人不得不遵循,那可不是傳教。
牛頓說出了力學三定律,你敢不服?那麼牛頓是在傳教麼?
-
8 # 天天向上天天向上
肯定不是,因為他們不信上帝,他們傳播的都是自己的思想,並且這些思想延續至今,讓你知道孔孟之流,這就是聖賢的力量,我想作為華人你是一輩子你擺脫不了了,他好與不好都在那裡,想想辦法戰勝他,除非你能創造出一個比他們更加輝煌的精神時代,否則這就是你的宿命,無論是排斥他還是欣賞他,他總在你的腦海徘徊,我們總是對自己在意的事情才會去討論去深究,然而你忘了他並沒有主觀的想要你去觀察他,而是你的思維總在主觀的被他影響,誰說的清這是一種什麼力量呢,如果他不好我相信他早就會被人們忘記,如果他太好也就不會有這些爭議了,沒有絕對的真理,因為變化,最近我經常觀察事物的變化,後來我發現根本就沒有規律,所謂的規律都是人們主觀意識對於普遍事物認知的一種狹隘定義,如果你有絕對的能力任何規律都可以打破,包括生死,說的有點遠,孔孟也好,老莊也罷,包括耶穌上帝,默罕默德,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思想都是在圍繞一個主題我們如何才能將人類的生存環境維持在一個和諧有序的秩序內,儘量不激發人類內心那些醜陋邪惡的想法與行為,此消彼長,那就是努力的激發人類內心的真善美,就是這樣,偉大嗎?很平凡的要求,嘴上說能做到的人太多了,就這麼簡單,所以你能說他們不偉大嗎?
-
9 # 赤誠子
這個問題問的好,孔子孟子作為儒家聖人,被千百年來的讀書人推崇備至,但他們到底是不是優秀的傳教人呢?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傳教士?
而中國傳統裡沒有傳教士這個說法,但也有意思相近的名稱,比如儒家的"聖人""君子""賢人",道家的"道士",佛家的"和尚""法師""禪師",這些人都是以身作則,修己身傳播教化,如果放到西方也可以稱他們為"傳教士"。
孔子作為春秋文化集大成者,開創儒家思想,一聲生周遊列國宣教"仁政",雖不為當時諸國採納,卻也為華夏大地播下了"為政當仁"的種子。孔子晚年創辦民學開辦教育,廣收第子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教育的壟斷,讓更多的百姓能接受教育,自己掌握命運,所以被後世尊稱為"萬世之師"。
但是孔子一生傳播的"仁政"思想雖然沒有被各國所接受,但他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君子數位,遍佈華夏大地,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傳教士"了。到他還是不能被稱為"傳教士",因為他是開創者,如果在西方可以被稱為"創教師"。
孟子,作為儒家最出名的繼承者,被後世尊稱為"亞聖",繼承了孔子的仁學,並擴大為"仁義"學說,為儒家和華夏文化做出巨大貢獻。
孟子師承孔子之孫子思,為儒家正統傳承,學成後周遊列國,與戰國諸子辯論,與各國王侯講學,聲名顯赫令儒家成為戰國"顯學",儒家弟子數倍於諸子門人。更有親傳弟子十七人,雖然沒有孔子的三千弟子那麼多,主要是因為他沒有開辦民學專業當老師。但也比西方耶穌基督的十三門徒略多一些了。並留下了儒家四書之一的"孟子"一書,更為後世學人開啟"浩然之氣"。所以如果在西方孟子絕對可以被稱為最優秀的"傳教士"!
回覆列表
我認為評價孔子、孟子是否是合格的傳教士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是否有著作傳世,二是是否親自去宣傳自己的教義。我認為從這兩個方面來講,孔孟二人都是合格的傳教士。首先,孔子整理過“六經”,“六經”後來成為儒家的主要經典,而且孔子為宣揚自身主張,從55歲開始帶領若干親近弟子,從魯國出發,先後到過衛、曹、宋、齊、鄭、晉、陳、蔡、楚等國,歷經十幾年至68歲方回到魯國。其次,孟子從44歲開始懷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帶著弟子周遊列國,先後到達齊、宋、滕、魏、魯等國,也是68歲回到老家鄒國。另外!孟子也有著作《孟子》傳世,併成為後來“四書”之一,同樣成為儒學經典。綜上,我認為孔孟二人都是合格的傳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