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麗河池

    喜歡拍一些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小花小草、一山一水,都是肉眼看到原色原味的東西,不太喜歡後期過度粉色。曾與一個專家攝影師在同一地方同一時間拍攝,偶爾一天在街上廣場看到那攝影師的那張風景照片,後期處理讓我現在看到的風景和素照的差別很大。當然後期處理藝術感較強,沒到過那個地方的,就想去看看,這也許就是藝術的魅力。但去了後也不過如此。美,是每個人想看到的,真實而適度,是最好的。追求藝術感,理解。但藝術來之生活中之美,也返回生活中之真。有些風景照那種調色,那種風景感,千年無一遇,離現在生活太遠了,縹緲無望,我認為,那是"空殼"藝術。

  • 2 # duh23333

    因為肉眼看的物體的顏色與照片感光出來的顏色是存在差異的。大自然的很多顏色照片中是無法準確顯現表達的,只能是近似的顏色。也就是說照片的色彩是模擬的,並不是我們肉眼感知所謂“真彩”。所以有人才有這種說法。

  • 3 # 志勵好攝

    經常會看到有的人反對後期,說一個有過後期的作品不算是真正的攝影。

    我覺得一個不後期的作品只能算個紀實片。要想強烈地向觀眾表達你的想法,用後期突出主體是很不錯的手段。

    如下圖提問者提供的雪景,雪應該是白色的,怎麼就變成藍色的雪了。

    比如下圖我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恐怖的夜晚也都是藍色的,現實也沒見過藍色的夜晚

    藍色是冷色調,強調冬天的冷加藍會顯得格外冷。夜晚本身就冷清,加上藍氛圍更冷就是恐怖了。

    後期在大多數的場景中還是必須要有的,除了更強化視覺效果外也會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

  • 4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很多人覺得攝影人的照片是調色的,肉眼完全沒見過這樣的色彩,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怎麼看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也想問問某些人幾個怎麼看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文學作品都是作者虛構的,完完全全都是編的,沒發生過沒見過的人或事,卻成了傳世名著,你怎麼看?

    我怎麼看,我買本書看!

    為什麼很多電影大片都是演員演出來的,完完全全都是假的,場景假的,故事假的,你怎麼看?

    我怎麼看,我買票去看!

    為什麼其它藝術形式可以虛構,可以穿越,可以誇張,可以無中生有,然後還有人欣賞,有人追捧,然後到了攝影,就必須眼睛看什麼樣,就要拍出什麼樣,你只要調色了,後期了,你就是作假,你就是騙人,這個誰來給評評理?

  • 5 # 攝影師Colin

    就如同膠片時代的暗房工作,數碼的修圖也是必須的過程。

    即使是拍照記錄,也要儘量還原景物的原始色彩,而由於相機記錄圖片時演算法的原因,直接得到的圖片大多會有一定偏差。最起碼要調一下顏色。

  • 6 # 李蒼鍵

    時間,

    天氣…等因素告訴你,

    你眼睛可以看見這麼美的實景。

    為那些等拍上一張自然條件下的美景攝影師致敬,

    他們可能等上幾天或是數月以至更久。

    現在有了電腦,

    我們碰不上這樣的機會,

    但可以在PS裡想象。

    還是要再一次致敬我們那些執著的攝影師,

    你讓我們看見自然下最美的一面

    ……

    雅拉雪山是PS過的,

    折多兩圖一張正常調色,

    一張是RAW直轉JPG

  • 7 # 文龍71706046

    我的理解是後期可以還原眼晴看到的光影色彩,也可以錦上添花但適可而止,否則就看起來假了,特別別違背自然規律弄出這地球上不可能出現的景觀,至於有些人太有想象力後期創造岀特有現象我也無法說什麼,只要有人喜歡就好,反正百花齊放各顯本事,至於參賽那就由評判的標準要求去決定。

  • 8 # 南宮宇彥

    後期就是為了更好表現照片吧。很多人老是強調:你看我的照片是直出,沒有後期。好像很牛逼一樣。其實數碼相機,包括手機,這裡面都是有演算法的,你所謂的直出照片那也是按廠家的標準進行了處理。數碼照片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後期。無非大家覺得明明現場不好看,你拍的照片這麼美。在騙人。藝術加工有什麼好大驚小怪呢。

  • 9 # 凱歌19126571477

    正常呀,現在調色的多了,電視,電影,廣告設計這些媒體用的圖基本都調過色。只是顏色過分有3種情況-1故意追求某些特別效果,2調色沒有調好,3顯示照片用的載體不一樣,電腦調好的手機就不一定合適,電腦調好的列印和印刷出來也會不一樣

  • 10 # 和為貴I金河人I

    攝影---色彩請不要太妖嬈!

    攝影,就是用專門裝置把你感興趣或需要的物件記錄下來。最初的攝影就是力求拍攝物件的真實反映(但鑑於工具的侷限性,當時的黑白影像不可能把視覺中的東西完善表達)。後來,隨著攝影的普及,有了攝影專業,有了攝影師;有了攝影作品藝術再現的需要,於是有了影像的後期加工。

    最初的攝影載體就是黑白膠捲,其後有了彩色膠捲,再後來有了數碼相機的數碼彩色載體並且攝影裝置也是越來越高階、越來越多樣。

    我們知道,膠片時代,攝影作品的色彩靠膠捲的色彩來支撐(當時有金柯達、綠富士、紅樂凱之稱,因為柯達膠捲偏黃,富士膠捲偏綠,樂凱偏紅),後期調整的餘地很窄,無非是色調的些微變化和色彩的濃淡。由於膠片原因,那時人們按快門的手很謹慎,不多次構圖和對焦決不會輕易下手。

    數碼相機問世後,這一切改變了,拍出的照片其色彩由攝影裝置透過內部硬體計算輸出,沒有了膠片的限制,並且下載到在計算機後可以用軟體隨意調整,包括色彩、銳度、色調、反差甚至內容。於是,快門的響聲動則如放鞭炮,拍不好後期調嗎!回家就拼命PS,用高度飽和的色彩調整照片來吸引人已經成為多數攝影者的家常便飯。特別是手機的普及,我們迎來了全民攝影的時代,照片後期製作更是花樣百出。

    我要說的是,雖然攝影發展到今天,其地位已經從天堂掉落人間,照片人人會拍,但,藝術修養不人人都能具備的,攝影可以是一門職業,而攝影家卻仍是一個難以達到的頭銜。敬請沒學會走就要跑的攝影者,最好先學一些構圖啊、色彩啊、光圈啊、快門啊以及景深等基本知識,然後再去搞那些後期製作吧。雖然藝術來源於生活可以高於生活,但不能說是脫離生活啊。

    朋友,攝影作品畢竟不是繪畫,請你的色彩不要太妖嬈!

    附:本人的幾張攝影作品,也調整過色彩,你覺得過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裡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