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坤維

    藏富於民藏富於企哪個更好,主要是立場不同。

    企業財富透過兩個渠道到達個人手裡,一個是提高工資待遇,另一個是加大分紅比例,企業利潤轉化成紅利到達投資者手中。

    從職工來說,打工就是為了養家餬口,一般職工收入並不會很高,需要拿工資購房和撫養孩子老人,還要維持日常生活開支,生活自然不會太寬裕,因此希望工工資高一點。應付日常生活開支以外、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積蓄,應對意外開支,這就是藏富於民。

    但是從企業角度來說,雖然要支付合理的工資,招聘優秀職工,但是也不會提供特別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除非是一些媒體、金融和高科技企業,需要更多的高學歷人才,需要更多精英人才可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以節省企業成本,讓企業獲得更多利潤,為企業儲備更多資金,一方面用於擴張,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意外情況發生。三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因此職工和企業的薪資矛盾一直存在,國內職工維權意識不高,國外就經常發生罷工要求增加工資事件。藏富於民和藏富於企矛盾天生存在。

    企業不分紅不對,股東沒有得到分化就無法獲得投資回報,但也不是分紅越多越好,如果把家底都分光了,也容易出現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影響企業正常經營,一般情況是30%多一點比較合適,股東可以獲得回報,企業可以留足發展資金。

  • 2 # 麥子財經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四:“保國之道,藏富於民,民富則親,民貧則離,民之貧富,國家之存亡系焉。”

    藏富於民的例子,中國古代有,最明確的就是宋朝,好處是人民生活安康,幸福指數很高,缺點就是整個國家喪失了向上的動力。國外的例子就是英國,工業革命藏富於民,結果也是一樣,人民生活耽於享樂,不思進取,英國逐漸失去霸主地位。

    藏富於企,更容易造成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拉大,社會財富集中於幾個壟斷企業中,最後導致這些壟斷企業的運轉低效,失去競爭力。

    所以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不能單純的說哪個好,實際上無論藏富於企還是藏富於民,都是各有利弊。所以從國家政府層面來說,就要透過行政手段、財政手段、稅收手段等來平衡藏富於民和藏富於企,偏重哪個,都會出問題。

    在目前的中國,政府首先要創造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保護個人私有財產,尊重透過合理合法手段取得財富,使企業家得以生存、發展、壯大,社會財富得以積累,政府財政得以充盈。

    當然,我們講消費升級,就是要培育更多的中產階級,實現藏富於民,讓居民收入結構呈現紡錘形結構。政府要以二次分配的手段,培育中間層,充實中間層,擴大中間層。因為,只有中間層擴大了,購買能力和消費水平才能大幅提高並維持穩定。

  • 3 # 炎黃財經

    這辯論,古之賢人就有答案。

    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戰,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意思是說:王道是令人民富足,一方之霸令軍隊強大,苟且存在的國家,在用令官吏富足的辦法讓他們幫助治理國家而存在,滅亡的國家,國君貪享樂,只令自己富足。君主斂財已經足夠多了,政府的國庫都已經滿了,但是人民貧苦,正是國富(君富)可是人民貧困,面對敵國進攻不能防守,也無力攻打別國,這樣的國家是該滅亡的時候了

    此種藏富於民的主張是當時儒生期望能“致君堯舜上”。

    另有兩篇欣賞 (別說看不懂 ┐(´-`)┌ )

    ①〖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尉繚子·戰威》:“夫以居攻出,則居欲重,陳欲堅,發欲畢,鬥欲齊。~,所謂上滿下漏,患無所救。”

    ②〖亡國之君,藏於府庫〗漢·劉向《新序·雜事》:“庖有肥魚,廄有肥馬,民有餓色,是以~。寡人聞之久矣,未能行也。”

    讀完你心中應該有答案了吧。

  • 4 # 財智成功

    藏富於民一定比藏富於企要好。

    藏富於企的好處是企業實力會比較雄厚,部分企業甚至能夠與世界名企抗衡,雖然人均創造的效益低很多,但是起碼從個頭上來講並不遜色。企業有錢了,如果務正業,求進步,自然會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效率,能夠到國際大舞臺上與國外企業競爭,賺國外的錢,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乃至定價權。

    藏富於企的壞處同樣明顯,一家企業往往屬於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一個群體,企業再有錢,普通人享受不到,最終得益的往往只有一小撮人。一旦選擇了藏富於企,那麼貧富差距就會逐漸拉大,企業間更容易出現裙帶關係,管理層會有很多的七大姑八大姨,企業資產也會被一群老鼠慢慢拆分到自己家裡去。

    藏富於民沒什麼壞處,如果說有的話,就是本來能掌控巨大財富的人拿不到那麼多了。

    藏富於民的好處很多,一言難盡。

    最基本的,人民有錢了,才更有安全感,生活更有保障,生活品質才能提升,不至於買不起房、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養不起老,對社會和國家會更有歸屬感。

    正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放在古代很容易成為梁山好漢,衣食無憂的時候,戾氣才會大大減少。

    消費型的經濟結構是最穩定的結構,人民賺到了錢,然後去消費,形成良性迴圈。只要勤勤懇懇工作,就能享受好的生活。住房教育醫療養老都有保障,老百姓就敢於消費,不用過多考慮存錢的事情。社會消費旺盛,企業的產品好賣,企業也能賺到錢,自然就會給員工發更多的工資,這樣社會不斷進步,蒸蒸日上。

  • 5 # 馨月說財經

    將藏富於民與藏富於企這個問題化繁從簡之後,其實就是一個供需問題。從發展角度來講,當然供需平衡一些對國民經濟會比較有利。

    過於藏富於民,消費端旺盛,但是供給端不足,由於供不應求,就容易導致經濟過快增長或者經濟過熱,但也容易引發通脹現象,經濟發展後期的副作用比較大,容易出現產能過剩、企業負債嚴重、銀行風險高等系列問題。另外,過於藏富於民會形成市場勞動力稀缺,會提高社會工資水平,增加企業負擔,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過於藏富於企,則民間財富不足,居民收入不足則消費不暢,企業就會產能過剩,從而出現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等現象。但是對於企業比較有利的就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從供給側創造新經濟形式,從而帶動就業,帶動消費,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目前中國就是這種狀態,所以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但是如果科技創新跟不上,經濟就會下滑,這也是比較明顯的缺點。

    因此藏富於民與藏富於企相對平衡一些,會更利於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當前的社會由於前期的粗獷型經濟發展,導致一些地產商獲得利益,但是民間財富卻因房地產業大量流失,導致社會負擔加重,使消費端遞減,從而造成地方債、企債、銀行與居民負債鏈的不斷抬高,這就會影響未來經濟發展,所以最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降溫。

    另外,股市也是如此,直接融資使上市公司掏空鉅額民間財富,但是上市公司的回報率又非常低,造成大批股民長期虧損,這都是藏富於民與藏富於企嚴重不平衡的現象。長期維持這種不平衡就會涸澤而漁,民間財富被逐漸掏空,企業發展也會越來越艱難。

    所以中國目前應該降低兩極分化,將財富向民間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藏富於民,促進經濟良性迴圈,這才是解決中國經濟當前問題的根本方法。經濟是彼此互利,是保持基本平衡,過於不平衡經濟就要出大問題,對居民與企業都是損害。

  • 6 # 冼麟紜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分時期去看。

    在中國剛改革開放時期,經濟有待騰飛,在那個時期我們應該鼓勵藏富於企,讓我們的企業擁有更多更自由的資金,能更好更快地尋找合適的發展方向。不斷做大做強。只有企業這樣主體起來了,才能給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服務,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同時,國內的企業有錢了,在國際貿易上的話語權也會有所增加,就有資本去引進學習當時國外比較先進的技術,有能力派遣合適的人才去深造。

    在當時的條件個人想出國是不易的,但當一個企業集體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挑選合適的人去深造,然後繼續回來為企業服務,這是良性迴圈。

    藏富於企,是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用各個集體的力量去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在21世紀的今天,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繁榮,這樣的時期,我們應該鼓勵藏富於民。

    站在經濟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從補貼的角度去舉例闡述,補貼政策,一般分為兩種,一是補貼給那些商品或者服務的提供商,二是以貨幣的方式,直接補貼給受益人。

    舉例:大多數的學校都對學生有伙食補貼,然而這些補貼往往不是直接給到學生,而是補給了承包食堂的經營者了。這種方式會使得食堂餐廳的經營者不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如何提高餐食服務上,而是想辦法去討好學校負責補貼的行政人員,討好的物件不再是每個學生。如果學校直接補貼給每個學生,學生掌握了消費的主動權,那麼食堂經營者就會對餐食服務不斷提升,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學生所享受的伙食質量就會提高。這是效率價值,啟用活力。

    在經濟已經脫離低谷,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讓人們兜裡有錢,是促進社會企業精細服務,不斷改進最佳化產品,提高社會效率的動力。

    在高速發展時期,如果人們手裡沒有多餘的錢,大企業容易出現產能過剩,但國家需要保證大企業的運轉,不斷地補貼,這是物質的浪費,小企業為了不被市場淘汰而不斷更新產品,培訓人員完善服務,然而消費者手裡沒多餘的資金去購買和享受服務,導致小企業內耗嚴重而收入不足,最後倒閉。這是惡性迴圈。我們需要啟用社會活力,需要提高效率。

    我個人認為,如果藏富於企和藏富於民不能根據時期去轉化替代的話,要麼就是經濟泡沫,要麼就是經濟萎縮。在不同的時期採取合適的政策,是符合經濟學的效率原理的,但現實的情況是很難做到的,因為這是人管制的社會,沒辦法完全理性,總有人會考慮自己的利。

    經濟學裡很多的觀點都很準確很犀利很現實,同時也很理想。

  • 7 # 小黑看財經

    不請自來。筆者認為買還是藏富於民比較好。

    只有廣大人民群眾有錢了,生活才更有安全感,生活更有保障,生活品質才能不斷提升。大家都買的起房、上的起學、看的起病、養的起老,對社會和國家會更有歸屬感。

    只有人民賺到了錢,然後去消費,形成良性迴圈。人民群眾有了錢,住房教育醫療養老都有保障,老百姓就敢於消費,不用過多考慮存錢的事情。

    這個就是我們國家相較於國外發達國家,儲蓄的比例高出很多的原因,因為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用錢了。大家都把錢存起來了,而不是用於消費,那麼良性迴圈就會被打破。反之,社會消費旺盛,企業的產品好賣,企業也能賺到錢,這樣的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 8 # 雲端美

    所謂藏富於民或者於企

    關鍵在“藏”字

    是希望個人和企業有積累

    其背後的邏輯是:

    個人負債率高企

    企業負債率也高高在上

    使得銀行業處於風險之中

    高槓杆率之下

    孕育金融風險。

    在政策性降低企業槓桿率過程中

    有的企業折價出售資產

    歸還銀行貸款

    銀行表面上似乎安全了一些

    但真的因為如此造成企業普遍受傷

    銀行也未必高枕無憂

    祈禱經濟走出無盡的尋底吧!

    鄧普頓小時候眼看著銀行拿走家庭農場

    去拍賣歸還五萬美元貸款

    感受到了銀行資本的定價權

    成為日後推動金融改革的內驅力

    中國的銀行業在A股市場半壁江山的利潤

    不是股市低位無奈的主要基本面嗎?

    藏富於企可以積累資本創造財富創造就業

    藏富於民可以讓人民健康幸福有底氣

    至於政府嘛

    少花錢別浪費

    像馬克思所說要“廉價政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教槽料、斷奶料、保育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