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張愛玲晚年痴迷研究《紅樓夢》,並寫了《紅樓夢魘》,如何評價這個作品?
9
回覆列表
  • 1 # 白sir讀書

    張愛玲摯愛紅樓,她到美國以後,陸續寫下針對《紅樓夢》的考據文字集錦,這是《紅樓夢魘》的由來。

    張愛玲是個講究的女性,針對自己的著作名稱,也是如此。她的書名很讓人注目,比如“流言”、“小團圓”、“餘韻”等,自有她的說法。

    而以“夢魘”來標題,很顯然張愛玲是想表達自己對曹公著作的痴迷,已達到瘋狂狀態,這“夢魘”一詞,感情豐富又激烈。  

     

    這本書分為自序、《紅樓夢》未完、插曲之一、初詳、二詳、三詳、四詳、五詳等八個部分。

    《紅樓夢魘》系列文章,不屬於小說,如果歸為散文類,又是其中的例外。因為它通篇給人的感覺很像讀書筆記,但又不講結構章法,似乎是作者一邊寫一邊揣摩,她就是要做一個記錄,作為日後寫文章的材料積累。  

    首先,張愛玲研究《紅樓夢》的切入點,是不同版本的紅樓夢,是誰先誰後?先後造成的版本差異是為何出現的?尤其是小說結區域性分,不同的結局標誌著什麼?是曹雪芹自身心態的變化,還是不同續書者的人生際遇的變化?

    許多人是看了《紅樓夢魘》後,才知道原來《紅樓夢》的續書不止一種,續書人也不止一個,而且曹公自己所寫的結局,也不止一版。

    比如,史湘雲的戲份,在有的版本里被增加。張愛玲就分析,是因為讀者喜聞樂見這種有女俠味道的、中性的角色。 

    其次,張愛玲研究紅樓,還很注意剖析紅樓的原型角色,後來做過多大程度的修改,以及修改原因。比如,有的人物寫著寫著就靈動了,這種靈動,是隨情節而自然產生的復活,它產生於作者筆下,又不受作者原有的設定。

    張愛玲是小說高手,所以她以作家的眼光,很能理解作者在漫長創作過程中,會有處理人物的思路變化。在分析時,她會針對某一個人物,有長達多次的修改分析,極盡詳細。

    張愛玲博覽群書,她對古典文學的創作思路和習慣,都很熟悉,也有知識涵養的深度和寬度,上至朝堂政見,下至販夫走卒,她都有自己的獨特理解。

    所以,張愛玲分析紅樓非常得心應手,如果你是熟知《紅樓夢》的讀者,那麼,閱讀《紅樓夢魘》,會讓你無比折服,讀下來,也會一路神清氣爽!

  • 2 # 教十一

    張愛玲民國時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大多優柔,風雅,不拘流派自成一家。旅美之後,因文化差異而更鐘情於國學。紅樓夢魘單從名字來看,就已令人著魔!

    紅指女子女性女流之泛稱,而樓又不是普通女流之所居,更何況夢之幽靜柔美與不可捉摸。最妙之處在於魘字!啊,美貌如花方可稱魘,更不要說是在夢中!你想吧!你能想多美,人家的真容美到不可想象!

    真是詩情畫意,引人入迷!至於書中內容,不外乎時人對原作的研究心得,各家之言。開到了這裡,文字好象變得格外可親!

    從其書價值耒看,也較一般,無大影響。不過對熱愛仂者的時人耒說本書亦可一該,從亓豐禽作者的涉獵面,更招人喜愛

  • 3 # 天涯飄絮666

    提到張愛玲,都說她是小說家,寫盡了人家的男女歡情,但很少有人看她的《紅樓夢魘》。看《紅樓夢魘》有兩個必需條件,首先是張愛玲的粉絲,喜歡愛玲的文章,第二是對《紅樓夢》感興趣,而且瞭解,最好有一定研究。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紅樓夢魘》是愛玲寫的學術著作之一,所談的是有關《紅樓夢》的成書與版本問題,所以看《紅樓夢魘》,得先熟讀《紅樓夢》,否則會不知所云,對內容難以理解。

    《紅樓夢魘》所闡述的學術觀點自成一體,不同與一般紅學界的觀點,打破了以往人們對《紅樓夢》的認知。愛玲耗費十年心血,才有此大作,正如她自序中所言:

    十年一覺迷考據,

    贏得紅樓夢魘名!

    這也是愛玲的真知灼見和偉大之處。

  • 4 # 溯路之行2

    謝題主之邀。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沒有拜讀過,故也不知。據介紹為張愛玲以十年之功研究紅樓夢之考據、心得。照此說來,其心之痴不可謂不專,其情之真不可謂不深。情柔似水,心細如綿,情感執著的人,方可耗十年的時間,去研究紅樓夢。若不是極為喜愛,又怎能如此堅持和做到?紅樓夢是一部文學鉅著,可這部鉅著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學閱讀和欣賞。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善良,擯棄醜惡;從中可以體味樂極生悲物極必反的賈府如何由盛而衰的哲學思考;可以從中品出做什麼樣的人的選擇;可以在對人性的剖析中而生出一定程度上的領悟。。。從而,豐富和精彩我們美麗的人生。

  • 5 # TeaC

    當然也因為我本人的個性是比較急的,看幾段看不出感覺來就沒有耐心了。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回答這個問題呢?就為了一點:張愛玲認定了《紅樓夢》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而我則基本上認為整個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所寫。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粗淺認識,就連我自己也期待今後在這方面有所更新。

    我閱讀後四十回時,感覺敘述文字的句式和語氣,和前八十回的確有很輕微的差別,有另出於第二位撰寫人之手的感覺。然而,與此同時,我也感覺這後四十回,在人物命運和結局上的交代是對的,沒有違背前八十回的精神實質。

    另外,關於剛才說的“在句式和語氣上的輕微差別”,除了存在出自於第二位撰寫人的可能,也存在第二種可能,即後四十回仍然是同一個人所寫,只是因為多少年過後,由於心境與前不同而導致筆觸有變化。假設,曹雪芹在外部大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不得不取消原來早就寫好的後四十回、而重新改寫新的後四十回,那麼他的第二次下筆,在語句的速度和節奏上與前八十回有偏離是完全有可能的。

  • 6 # 超然智者

    我之前也寫過關於紅樓夢的文章,張愛玲的這本書還沒有讀過,不敢妄加評論。從二三十年代到現在有多少有識之士研究紅樓夢,光研究出的作者就有六十多,當然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根據。我讀紅樓夢不偏向於任何觀點,因為紅樓夢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者,有倫理的、哲學的、詩詞歌賦的、琴棋書畫的、陰陽五行的、佛的、道的、建築的、中醫的、養生的、天文地理的、是一部百科全書,這麼多的學科於一身也很難說是一人所為。我認為它必竟是一部很有閱讀價值的一部小說,讀它可以增加國學知識,這些國學知識透過小說形式再現也非常之巧妙。

  • 7 # 手機使用者59139720321

    張愛玲確實愛紅樓夢到了一種夢魘的程度,我們看到她的作品不管行文還是句式甚至是人物說話的口吻都深得紅樓夢精髓。我甚至覺得她在模仿紅樓夢但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天才讓她的模仿不露痕跡卻又能一氣哈成,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 8 # 異木棉君

    看了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有一點恍惚,彷彿看到一個任性、固執,又充滿才華,赤裸地站在世人眼前,被弧獨潑了一身雨水,卻仍然驕傲地站立著的張愛玲。

    『紅樓夢魘』是一本驕傲者所寫的書。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到美國以後寫的一本關於『紅樓夢』的考據集錦。

    對『紅樓夢』的考證,為什麼用一個“魘”字?“魘”字的含義是什麼呢?

    “魘”字的意思就是夢中遇到可怕的事情而呻吟或驚叫,或覺得有什麼壓住不能動彈。又叫“夢魘”。俗稱“鬼壓床”。老話中常稱這種現象叫“魘住了”。

    這裡,張愛玲也是說“紅樓夢”像鬼一樣,把作者壓住了。表達了張愛玲對『紅樓夢』的痴迷、上癮到瘋狂狀態,含義激烈而富有感情。“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

    張愛玲有十年的時間,兜兜轉轉於『紅樓夢』這部文學鉅著的迷宮之中,在後世諸人的添添改改之中,感受曹雪芹的氣息,找尋曹雪芹真正的手筆,並以她驚豔的才華,編織這部『紅樓夢魘』。我想,僅僅在這一點上,張愛玲就和曹雪芹一樣,用長達十年的時間,面對展現在她面前的“紅樓素材”,細細解剖,條分縷析。

    記得很多年前讀『紅樓夢』,常常驚詫於作者把控全卷的能力,後來才知道,原來作者本來就是從簪纓之家破敗下來的子弟,“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恨見他樓塌了。”

    有人說祖上是多麼富貴的世家子弟,一言一行,形象氣質,真的看不出來,我覺得最多是吸食鴉片破盡祖產的土地主。但賈寶玉則不同,即使他後來淪落到當街乞討要飯,骨子裡依然鐘鼎玉食出身的名門貴族。

    就如張愛玲,後來蒼涼到孑然一身、生活困苦、身體日差,但從她的十年“紅樓夢魘”迷考據,依然看出她是出生於簪纓世家的遲暮美人,依然看出她幼年時就浸染透了紅樓大家的氣質。

    想當年,年僅八九歲的張家小姐懷抱一卷線裝版的『紅樓夢』,伏於閨房窗臺之下,沉溺黛玉的葬花詩句。也許那時候,她稚嫩的面孔在讀到後四十回時,就微微皺眉:“後來怎麼不好看了?”困頓中的張愛玲晚年時定居洛杉磯,因不慎將載有自己一篇關於『紅樓夢』的遺失,寫信給『明報月刊』,希望將載有這篇文章的『明報月刊』寄一份自己。彼時她為生活所累,但她在信中,字裡行間,仍然不卑不亢、彬彬有禮, 甚至附上一美元的購資。這說明她在骨子裡還是驕傲的,而且這種驕傲並沒有被窮困生活擊敗。這樣高貴的氣質,才是對『紅樓夢魘』最好的詮釋吧!解答:何治軍

  • 9 # 鑽石鼻子風谷秋糧

    全是等待-『小團圓』

    張愛玲在這部人生結語式的文字裡,終於顯露出不低的溫度,卻還不是溫暖的,恰恰相反,通篇無法按奈的焦慮抑鬱出的燥熱,令這部小說通讀下來是十分的折磨,燥熱和陰冷給人的刺激也不是那麼涇渭分明,從開頭白銅湯匙的鐵腥味到篇末想起之庸的“痛苦之浴”,愛情逝去後,剩下的什麼,張自己也只能懸著直至死亡,也未置可否,想見人生對她來說不是非黑即白的智慧邏輯。

    進入『小團圓』的世界不用什麼外人指點,張愛玲在開篇就已經明確點出寫作此書的目的和心境,"想表達出愛情的百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這句話提綱挈領,貫穿始終。但是無經歷者問不出這等問題,即便經歷了一切,也是悵然於胸,不知所以,也就談不上給出答案。

    而勉強佛說的輪迴裡,歡樂,憤怒,悲傷,苦難,無窮無盡的情感折磨等待著將要墜入其間者,這就是人間世。可個體直覺的人生不可能會親歷這樣的全域性觀,所以這也是看似徹底的不徹底,至清至察的歧途。所以張愛玲的文字一般來說,佛系的人是極難看得下的。

    可見這篇小說八卦起來容易,解悟明白卻幾乎不可能。所以張愛玲孑然一身,慎獨始終,她不曾如許多人一樣自欺欺人的去嘗試超脫愛慾,而是以中庸的虛實在愛慾之中保持清醒和拉鋸,“質本潔來還潔去”,以璞玉之心,溺於亂世的紋理之隙,乃至全身而退,得全其情,『小團圓』就是張愛玲以哀矜之心向自我展示的遍體鱗傷。在這篇文字裡,張終於從只關注自己過渡到了只有自己的靈魂狀態,使文字到達“畫骨知心”的精幽和氣勢,好像觀世音的乾罡獨斷。

    不過張愛玲在這部人生結語式的文字裡,終於顯露出不低的溫度,卻還不是溫暖的,恰恰相反,通篇無法按奈的焦慮抑鬱出的燥熱,令這部小說通讀下來是十分的折磨,從開頭白銅湯匙的鐵腥味到篇末想起之庸的“痛苦之浴”,張自己也只能懸著直至死亡,也未置可否,想見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智慧邏輯。這讓我想到『紅樓夢』中,黛玉撫琴傷世,妙玉暗聽出變徵之聲,驚惶不已,感嘆其“君弦太高,恐無射律不及。”說畢,便逃將而去,當晚便在庵裡“走火入魔”了。想見人心當愛則愛,當傷自傷,『小團圓』也許是要人如此把人心看真,再做實自我。而如妙玉一般去不知所謂的坐禪超脫,逃避痛苦,追虛逐妄,可“雲空未必空”,人世一遭,空落得個得痛快處不痛快。

    小團圓展示了無盡的痛苦,無解的人生,就是因為真實,所以許多人無法承受其字裡行間對心神的雕剮,不過許多事是要到老才能觸機頓悟的吧,九莉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存為懸案。理解了問題也不一定有答案,僥倖的人生盡是焦慮,因為懸案只能等它自己揭曉或者永遠懸著。“一切恐怖裡最恐怖的,因為全是等待。”此句作為小說的開篇和結尾,像兩道深淵夾持著小團圓裡各個逼塞的人生,痛苦不能承受,生而為人,當自有數。

  • 10 # 史海浮沉一月明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整理的關於自己對於紅樓夢的一些研究,包括紅樓夢究竟有多少作者,紅樓夢究竟有多少個版本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實話來說,紅樓夢魘應該算是一本散文集,但這本散文集在張愛玲所有的散文集中都是比較特殊的。一般的散文集都會有一個明顯的邏輯順序,但紅樓夢魘沒有,相當的隨心,好像是想到哪寫到哪裡。與其說這本書說一本散文集,我更願意把它叫做一本研究筆記,因為結構實在是太亂。

    當然,這本書秉承了張愛玲一貫的文風,那就是文筆非常膩,可能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時候比較的難以接受。

  • 11 # 林清傑2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張愛玲的名字絕對是響亮的。她的小說也絕對是令人稱道的。但我知道她的名字的時候,是因為她不幸的婚姻——與胡蘭成的失敗的婚姻開始的。每當看她的作品的時候,無不慨嘆她的不幸和驚歎於她的才情。

    《紅樓夢魘》是1977年8月由臺灣CROWN出版社出版,書名源於“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作者在自序中稱《紅樓夢》和《金瓶梅》是我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紅樓夢》。這是張愛玲唯一的一部學術專著,這裡有她與眾不同的見解,談及當代紅學大家周汝昌,胡適未談及的,比如,張說,史湘雲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是有故事原型的人物。作者“十年一覺迷考據”,說明下了多大的工夫!付出多少的辛苦!查過多少資料!態度是多麼的嚴謹!

    所以,我認為《紅樓夢魘》是張愛玲一部傾注心血的作品,也是她心中最愛之一吧?!

    你們怎麼認為呢?

  • 12 # 智識頑童

    傻瓜吧!雜亂無章!好似一個神經病亂彈琴,她完全不按正書本小說解讀,而是按一些瘋狂紅樓夢解家亂編故事情節小說結局,她接著瘋言瘋話又接著解下去,這成什麼體統,把紅樓夢悲劇成鬼魅地府十八層酷刑折墮世界了,這是心病!抑鬱鬼症!一個人孤苦想得太多衰嘢導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個月大的寶寶,便秘、脹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