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慈史

    秦亡二世,究竟孰之過?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輝煌燦爛卻又轉瞬即逝的短命王朝,一個是隋,一個是秦。同樣是興於亂世、起於分崩,也同樣是亡於二世、衰於暴政。曾幾何時,它們都曾抵達古代文明的巔峰,卻又一發不可收拾地隕落在反抗的洪流中,那究竟是何導致了帝國的覆亡呢?誰又該為之埋單呢?

    說起秦帝國的滅亡,原因不外乎內憂外患這兩大方面,所謂“內憂”,指的是胡亥當權、趙高亂政、蒙氏兄弟被殺、李斯倒臺等等,而“外患”則是指秦暴政之下所激起的反抗,前有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霸王項羽沛公劉邦組成義軍等等。可想而知,秦之亡,乃必然。下面我們就詳細來聊一聊“秦亡二世,究竟孰之過?”

    通常來說,大傢伙公認的導致秦朝滅亡的兇手無外乎以下四個人:

    兇手一:胡亥

    如果非要給大秦的滅亡找出一個元兇的話,胡亥無疑是第一人選。若不是他篡位奪權,豈會有公子扶蘇飲恨自殺;若不是他偏愛寵信,哪來的趙高獨斷專行;若不是他貪圖享樂,又怎麼會把大秦生生給敗光了。送胡亥一頂“昏君”的帽子,那可真是一點兒也不過分。同樣是二世而亡,隋煬帝楊廣就要強了不少,至少人家修了大運河、遠征高麗,有點成績拿得出手。而可憐的胡亥,到死還重新著趙高這廝。

    兇手二:趙高

    客觀地說,胡亥並不能算一個完全的暴君,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更像是貪玩,其心志甚至於像是個孩子,而趙高,則完完全全是個奸佞。正是在他的引誘下,胡亥朝著昏君方向一去不返。而在他的眼裡,李斯是棋子,蒙氏兄弟是棋子,就連皇上胡亥也是棋子。當年秘不發喪隱瞞秦始皇死訊的時候,他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而等到在大殿之上公然指鹿為馬的時候,他則是把野心赤裸裸地亮了出來——他要主宰一切!靠著欺上瞞下的技倆,趙高一邊把胡亥哄得開心的不要不要的,另一邊又幾近於取而代之,徹底掌控了整個國家大權,殺李斯、殺蒙氏,橫徵暴斂、濫加徭役,一個人把一個國家攪得天翻地覆。秦朝末年民憤如此嚴重,很大程度上都是趙高的“功勞”。

    兇手三:李斯

    首先呢,我們必須要承認李斯是有功於秦國的,當年秦王掃六合實現大一統之初,多虧作為宰相的李斯統一五銖幣、劃歸度量衡,還有一個“焚書坑儒”雖然歷來為人所不齒,但在當時卻實實在在促進了秦代社會的發展和融合。然而李斯的失敗從他對趙高心懷仁慈的那一刻便開始了。明知道趙高是個禍國殃民的賊稱,李四卻為了打擊政敵而對其拉攏,甚至還沆瀣一氣串通趙高幫助胡亥篡位。到最後李斯身陷囹圄慘死其中,完全就是一出自作自受的鬧劇。而他的死,也徹底拉開了趙高無法無天一家獨大的序幕。

    兇手四:嬴政

    前面我們所提及的,都是導致秦朝滅亡的直接性因素,但卻忽略了一個根本性人物,那就是大秦的締造者始皇帝嬴政。他是不是也該為秦的滅亡負責呢?沒錯!秦之亡,除了亡在暴政上,還亡在嚴刑峻法上。而法家這一套,正是當年嬴政所大力推崇的,而且他不光自己用,還留給了後輩們。正所謂“有壓迫就會有反抗”,更何況是這麼強烈的壓迫呢?當然了,如果我們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嬴政所推崇的嚴刑峻法是他能夠蕩平六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他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

    事實上,完全把秦亡的黑鍋扔給某一個人並不準確,畢竟一人之力無論如何也是決定不了歷史發展的。正如除了這些人之外,底層人民的反抗和起義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所以綜合來看,秦之滅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由某個人、某件事完全導致的。當嬴政的嚴刑峻法,搭配上奸邪的趙高、利慾薰心的李斯和昏庸無能的胡亥,一顆老鼠屎能壞一鍋粥,那這四個傢伙湊一塊就足夠把根基未穩的大秦帝國給糟蹋了。另外呢,封建王朝被顛覆,乃是不可更改的歷史定律,所以秦亡是早晚的事,就如同後世的唐宋元明清一樣,至於秦僅僅二世便亡,只能說這些人讓這一天早早到來了!

  • 2 # 大師兄翡翠原石

    大秦興於制度,亡於制度。

    從商鞅變法後,秦國在政治體制、管理制度、法律等方面都未做過改變,直接導致了一統後的秦朝無法順應天下大勢,二世而亡。在大秦統一天下的期間,最有機會也最有條件進行二次變法的是秦始皇,所以始皇帝是秦朝速亡的罪魁禍首。其他的還有趙高,李斯,胡亥。我就重點說說秦始皇,如果不是這個千古一帝的一系列錯誤決定,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李斯趙高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為帝,秦朝二世而亡了。

    在統一天下之後,面對國土的擴大,秦朝應在法律,人員徵調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變,廢除戰時的嚴刑峻法,勞力征用的到崗時間也該延長到合理水平。以當時秦始皇的威望,最有條件進行二次變法改變這些不合時宜的制度和法律,但始皇帝卻莫名其妙的沒有做出任何改變。

    面對幾百年戰亂不斷的華夏大地,應該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但秦始皇卻一連串上馬了修建長城、馳道、直道、靈渠、驪山皇陵等等大型工程,沒有考慮到國力民力的承受能力。這一切都讓期望統一後能過上安穩日子的各國百姓失去了對秦朝的信心,埋下了起義的種子。

    面對長子扶蘇的苦苦相勸,秦始皇大發雷霆,將扶蘇發配長城,對其態度冷淡。遠離了政治中心的扶蘇,自認為徹底失去了父皇的信任,才會發生當李斯趙高篡改遺詔讓扶蘇自殺,大將蒙恬堅決讓扶蘇返回咸陽一查究竟時,扶蘇卻相信這是父皇的真實想法,自殺了。從此大秦失去了最後一絲改革變法的機會,徹底走向了覆滅的深淵。

  • 3 # 0轉角遇到打劫的0

    個人認為,成也商鞅,敗也商鞅,秦朝因為商鞅而強大,也因為商鞅定製的制度而滅亡!

    中國有句古話,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此一時彼一時,情況不一樣,再用老的制度就行不通!商鞅的制度適合屬於戰爭時期疆土分裂,天下紛爭的秦朝,統一之後需要有另外的制度去管理,可惜商鞅也不可能活那麼久!

  • 4 # Lucky

    個人觀點。大秦帝國的隕落讓某個人來買單,這個有點過了。不過有這麼幾個人得上臺來說說。

    第一個就是商鞅。這人太牛了,他為秦國量身打造的規則,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會感到大吃一驚。他使秦國變成了戰場與農田兩級制。但當統一了天下,他所制定的規則不再適合新的情況。當然,這個不能怪他,不然商鞅會從墳墓裡爬出來抗議的,他死得有點早。

    第二個就是秦始皇。問題一,秦統一了天下,但是六國的貴族並沒有死心。始皇打擊這六國的貴族還是很有力度的,但是並沒有完美解決。問題二,他打心眼裡喜歡小兒子,什麼時候都帶在身邊,為胡亥繼位留下了空子。問題三,天下大了,過去的制度不再適合。他沒有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問題四,大項工程不斷進行,人民陷入疾苦。問題五,自信過頭,沒想到死在了路上,沒有解決好繼承人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趙高。沒有他的奔走,勸說以及忽悠,秦二世肯定不是胡亥。沒有他的爭權,奪利以及隱瞞,秦帝國不可能這麼快就進入崩潰邊緣。

    第四個就是李斯。沒有他的幫助,胡亥不可能成功。可惜他本人身死族滅,晚節不保啊。

    第五個就是胡亥。他那弱小的肩膀完全擔不起秦帝國的重任。一個趙高就把他搞定了。在他的時期,秦法被大肆破壞,開始走向嚴苛,帝國中央完全混亂。再加上遺留的問題,結局不言而喻。

  • 5 # 軍刺565

    秦始皇千古一帝,豐功偉績永載史冊,然而秦帝國二世而亡,僅存14年,帝國大廈轟然倒塌,令人扼腕長嘆!

    一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是中華民族經歷的第一次陣痛。這個陣痛可以視為加強版的商鞅變法,也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偉大改革,這次改革是武力征服後,猝然推行全國。

    1.土地制度,舊的土地國有制與新的土地私有制的激烈碰撞。廢除原來的貴族世卿世祿制,使土地國有家變為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的改變,必然損害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他們的阻擊。如,吳起在楚國改革後來被舊貴族殺死,改革夭折。商鞅在秦國變法也遭遇甘龍等舊貴族阻擊,後商鞅被車裂而死,所幸變法措施執行下去了。七國中國君都想改變土地制度,加強國君權力,只有秦國完成了這一壯舉。可見其他六國舊貴族力量之強大,尤其是楚國,楚國的封君制在戰國時期最頑固,封君在封地有治理權,也有世襲權,甚至私兵盛行。楚王好象一位聯盟主,有時侯還要看封君的臉色。"大臣太重”"封君太重”一直是楚地的毒瘤,可見楚地舊貴族勢力多麼頑固。秦始皇強力將土地私有制推廣到楚地後,雙方必然有強烈的碰撞。一旦有機會,舊貴族必然反撲!後來楚人推翻秦朝正因為如此!

    2 統一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商鞅變法時其中一項重要法令是焚燒儒家經典,強行推廣法家思想,以法治國。秦始皇后來焚書坑儒,將這一法令推行全國。六國中儒學勢力相當強大,猶以齊國為最,六華人民思想上的牴觸可想而知。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時期,已經適應了嚴刑峻法,但六華人民要適應還有個過渡期,短時間難以接受。只要有人振臂高呼,立刻群起操戈響應。

    3 中央權力認同感的激烈碰撞。秦始皇以強大軍隊征服六國,難免暴力血腥的一面。長平之戰坑殺趙卒四十萬,水淹魏都大梁,攻破楚都郢,掘楚國君祖墳等等,都在六國種下了仇恨。這種仇恨不是幾十年就能忘卻,當時的人們大多記憶猶新,所以後來項羽坑殺秦卒二十萬!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貴族紛紛復國,不認同中央的權力。

    這些改革中的激烈衝突,必然依賴強大軍隊來保駕,但秦軍主力50多萬開向嶺南征服南方的土地,另一支主力30萬開向長城一線的河套地區,致力於開拓北方的疆域,國內只有五萬軍隊守咸陽,內防空虛。

    二 秦亡於中央權力交替的陣痛之中。秦始皇死於巡遊途中,臨死前下詔立長子扶蘇為接班人。這是始皇帝長期思考的決定,他必然綜合分析了扶蘇與胡亥的能力才做出選擇,同時在各方面培養扶蘇。但誰也沒有料到趙高出於一己私利勾結李斯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帝。後又贈死扶蘇,蒙恬。秦朝中央集團內部出現巨大的震動,各種政治勢力均衡瞬間被打破,新的均衡一時難以形成。這就削弱了中央集權,比如起義爆發後徵南50萬大軍按兵不動,北方30萬軍隊行動遲緩,許多人想等著看胡亥,趙高,李斯等人的笑話。

    由此可知,秦朝亡於全國性改革與中央權力突然更替的雙重陣痛之中,也錯失了中華民族走上法治國家的第一次良機!

  • 6 # 小冰橘子

    不是制度問題,漢承秦制,漢初連衣服都和秦一樣,直到武帝才做了一些改變,秦創造的制度在而後兩千多年也沒有做多大改變。秦統一後,沒有對六國貴族做大規模屠殺,復辟勢力轉入民間,陳勝就是被六國貴族出賣。秦沒有統一後治國的經驗,中原地區沒有軍隊。而且搞了短時間許多工程,政治首腦集團的迅速腐敗昏庸加上許多巧合秦滅亡,如秦始皇死前將蒙毅派往咸陽,不然沙丘之變很難成功。

  • 7 # 塵世一A

    秦國之所以會統一,是因為許多的能臣武將來為秦國賣命換來的,而之所以會為秦國鞠躬盡瘁,也是因為秦國能實現他們的所學以及當時的君王能夠選賢舉能,任人唯賢,肝膽相照,是這些天賜之人的努力才使得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而秦國之所以會這麼快滅亡,從表面上看,是因為衛鞅的刑罰太過於苛刻,並且是因為李斯與趙高的陰謀,才使得帝國毀於頃刻之間。我個人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是因為上天不忍這些能臣武將共同的辛苦付出付之東流,才讓秦國完成統一中華的大業。而秦國之所以會滅亡,是上天都不滿秦國對待這些功臣的方式。衛鞅變法強秦,使得秦國從窮國弱邦逐漸的成為六國之中國力最強的國家,這也奠定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基礎,不世大功,但在秦孝公死後,衛鞅處以車裂,何其慘。小說裡雖說這是他自己的意願,但做為一個國家,難道不覺得過分嗎?接著就是張儀,合縱連橫,舌戰群國,使秦國度過多少個大的劫難,免去流多少血,但是最後,卻落得妻子死亡,自己窮歸田野的下場。何其不公。再說白起,沒有白起,哪來秦國的真正崛起,天賜神將,如此的不敗之將,在長平之戰裡,殺了那麼多的俘虜,書裡說這明明是國君的意思,但卻不敢承擔,要一個將軍來承擔如此罪責,最終還賜死。何其悲哀啊。個人見解,還請大神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橙子排骨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