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學的時候特羨慕同學的新文具
7
回覆列表
  • 1 # 青島城市文化觀察

    作為一名資深80後而且是85前的農村孩子,羨慕別人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首先是電視。小時候看聊齋、便衣警察、西遊記,都是到一家鄰居家裡站著看,津津有味地看。我家1987年才有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松鶴牌的。

    此外是電子琴。猶記得1991年的六一節,我們三年級班裡準備了幾個節目,其中一個節目是電子琴伴舞“一閃一閃亮晶晶”。前面兩個班上的同學一男一女,因為家庭條件優越,帶著自己的電子琴演奏,我們後面幾個只能拿著紅紗伴舞。那時候好羨慕人家有電子琴,現在想想就好笑。

    還有各種吃的。泡麵、冰糕、各種肉類都是奢侈品,看到別人吃只能咽口水。父母辛勞,賺錢不易,小時候印象中一年裡能吃肉的次數不會超過10次。

    最後,我還很羨慕別人有個妹妹。

  • 2 # 面朝大海

    小時候父母管教比較嚴格,很多時候羨慕其他小朋友的輕鬆家庭氛圍。九十年代初期我們村的很多壯勞力遠走他鄉奔赴廣州深圳,回到家會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很多零食很多衣服。那時的看著別的孩子穿著新衣服玩著新奇的玩具眼裡除了羨慕還是羨慕。後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她跟我說我寧願爸爸媽媽在我身邊管著我,罵我。我寧願不要新衣服玩具,只要他們陪著我。霎時間明白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羨慕的,你所羨慕的正是自己缺失的。

  • 3 # 去非洲

    羨慕的東西很多,有玩具、文具、課外書、新鞋子、新衣服等。

    記得有一年過六一兒童節,鄉里所有的小學要組織起來舉行體操表演的運動會,所有的小朋友要統一服裝,白色運動鞋,白色T恤。

    小時候家裡窮,家裡的收入全靠幾畝貧瘠的土地。眼看日期一天天的臨近,父親就是沒有給我要買的跡象。

    我就動起了各種小心思,耍小脾氣、使小性子,終於父親實在忍受不了我的鬧騰;同意了我的要求。但是由於時間臨近,沒有地方去買。因為我們那裡趕集是每月固定日期的,錯過一個趕集日,要等好幾天才會有下一個,到那時,我的運動會也舉行完了。

    幸好有個遠房的親戚,是擺地攤的,他們家估計有。一個Sunny明媚的早上,姐姐領著我去買衣服,十幾公里的山路毫無壓力,很快就到了。

    但是他們家的東西不是很全,鞋子沒有,姐姐只好給我挑了件體恤,為了多穿幾年,體恤都大了好幾個號。

    我高高興興的穿著它去參加運動會。誰知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等大家趕到集合的地方,白鞋子都看不見白色了,因為那全是泥濘路,加之雨也一直沒有停,大家就像佩奇一樣,跳了會泥坑,便草草收場。

    馬上又到六一兒童節了,看到女兒的白色表演鞋,我是感慨萬千!

  • 4 # 天空海闊憑魚躍

    80後小的時候生活環境都不是太好,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生活的很苦,那時候自己能有個玩具,有偶爾吃個零食,就是最幸福的了。

    記得小的時候,最想有個玩具足球,一直央求家裡人給買,但是一直沒能如願。自己只好去富人區的垃圾桶裡撿玩具玩,有一次真讓我撿到一個壞了的足球自居玩了很久,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叫髒什麼叫垃圾。那是的自己很天真。

    上次去逛夜市居然看到了小時候吃過的粘牙糖,記得小時候就吃過一次,以後都是羨慕別人。記得最心酸的一次,那是一個夏末,自己一直想去買支雪糕吃,可是沒有錢,家裡也沒有那麼的錢給自己。自己和妹妹去撿垃圾掙了三塊錢,兩塊錢買了本子,用一塊錢準備去買兩個冰棒。那是下了很大決心才去買的,結果只有一個冰糕了,兩個人吃一個冰糕,我咬了一口,剩下的給了妹妹,那個初冷的夏末,兩個小孩的身影。讓自己一生難忘。

  • 5 # 鎧甲媽媽說

    小的時候最羨慕別人有個溫柔的媽媽。

    我是一個農村孩子,而且是一個農村的野孩子~

    小時候的我十分的調皮搗蛋,上樑下河什麼都敢幹,無論是在我的村子裡還是姥姥家的村子裡,我都是終日跟男孩子玩鬧打架的“假小子”。

    現在長大了,回憶起自己小時候,除了本性使然之外,應該還有一些父母沒有關注到的心理因素吧。

    在我的潛意識裡,從3歲我有妹妹開始,我就應該長大了。

    大人們說,我小時候很受寵,爸媽很親我。但是他們說的小時候因該是3歲前吧。不然我怎麼不記得爸媽很寵我。

    我只記得3歲的時候,我的生命裡多了一個妹妹。因為她我經常被送到姥姥家,所以在姥姥村裡,我也是“小有名氣”,因為實在是個野皮猴子!

    後來上學了,妹妹也大了點。在父母身邊,我覺得自己什麼事都要獨立,所以我經常自己做決定,而且一旦決定了,主義很正。所以,我經常挨媽媽的打。

    媽媽的教育方式就是非打即罵,無論是說錯話做錯事還是不聽話調皮搗蛋,輕則罵幾句,重則直接上手了!家裡到底的苕帚,量衣服的布尺,我的鉛筆盒,甚至還有針…似乎所有大家能想到的“懲罰”方式,我都品嚐過。

    也或者是我本性調皮,脾氣也很臭,打死不會承認錯誤說一句“我錯了”,媽媽越是打得很,執拗的我越是咬著下嘴唇忍著。在我的內心裡,有很多思想活動,大部分時候是不服打的。有時候是心裡覺得我沒錯,有時候是覺得因為一點小事都要打我至於麼。

    很多時候,我反抗的是媽媽的教育方式,我覺得好好genq我講道理不行麼,非的動手,大人就應該打孩子麼,上手就一定能制服小孩麼!所以,我當時的眼神裡一定是不服,憤怒,甚至是恨。也正是這些表情更加惹怒了要強的媽媽,所以後果是更嚴重,被打的更狠!

    我的這種叛逆一直到了高中,才徹底結束。雖然升了初中,我已經不怎麼捱打了。但是,我跟媽媽的關係就是一直都親近不起來。我除了當好一個家庭成員,我從記事起從來沒有過和媽媽摟摟抱抱的親密接觸,我們之間一直保持著客客氣氣的距離。

    而妹妹則不同,她特別擅長“討好”媽媽,陪她做飯說話,去田裡幹活,無論媽媽走到哪裡,她都是一個“小跟屁蟲”。我打從心裡鄙視她!

    也許是因為如此,我都會讓自己更獨立,也想離開這個家,越遠越好。所以,我喜歡學習,我覺得書裡可以教給我很多東西,我希望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我身邊,有很多同學的媽媽都很溫柔。我見過他們的媽媽,會溫柔的和他們講話,也不會硬性要求她們幫著家裡幹活兒。我羨慕他們,有這樣溫柔的媽媽。

    人真的很奇怪,有時候成長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情。

    高二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性格很古怪,總是沒有什麼特別要好的朋友。似乎自己跟誰也處不來,看著別的同學都有要好的朋友,我卻似乎只有同學,沒有。

    於是,我開始自己反思。我發現自己交朋友的要求很高,別人稍微有一個缺點,我就從心底裡嫌棄他了,自然不會跟她走的很親近。所以,我沒有好朋友。

    當我想明白了這些,再去審視自己。我發現自己身上也有很多毛病,也許別人也會這麼要求我,所以並不把我當朋友。

    當我學會了換位思考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有點理解我的媽媽。她可能跟我一樣,不擅長表達,也不會主動去表達,所以我看到的總是她最嚴厲的一面。其實,除了那些捱打的記憶,大部分時候的媽媽也是愛我的,該給我的她都給我了,不一定被我全盤否定。

    我開始逼著自己去改變,第一次跟同學在吵完架之後主動說“對不起”,第一次告訴別人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我為什麼會不開心,慢慢的我發現我因為主動收穫了很多朋友。

    她們因為我能理解他們的不完美而接納我的不完美。我們以為了解彼此的缺點和難過而變得更加惺惺相惜!生命真的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當我開始學會了換位思考,我第一次換位到媽媽身上,我發現當我開始不跟媽媽站在對立面的時候我開始瞭解她,理解她並且嘗試去接納她。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媽媽和鄰居說起,她說我小時候就很“野”,敢和村裡的男孩子打架打到別人服,所以她比較不擔心我,而妹妹從小就膽子小,所以需要多關心。

    我聽著聽著,心裡很酸。因為我到縣城上高中她一次都沒來看過我,而妹妹初中畢業出去打工,媽媽幾乎每週都會去看她,為此我在心裡怪她偏心,覺得她不愛我。

    看來,是我錯了。媽媽的愛不是偏心,而是根據不同的孩子區別對待。

    還有一次我高中忘了因為什麼原因被班主任老師打了一個巴掌,一個女孩子捱打我覺得很丟臉,一生氣給媽媽打電話說,我不想上學了。但是,很快沒有幾天我就厚顏無恥地繼續讀書,把這件事忘了。是奶奶後來有一次無意間說起,媽媽跟她說著說著就哭了,她說我一定是在學校裡受了委屈,因為那是我第一次給她打電話說關於我自己的不開心的事情!

    奶奶說完我才想起來,我捱打後沒幾天媽媽確實來過學校看過我,給我帶了些水果,看我沒事就匆匆走了。我當時還不知道她為什麼突然沒事就來了,覺得很驚訝。

    奶奶說完,我才徹底明白。媽媽的愛不溫柔,很隱忍。

    高中開始,我慢慢打開了自己,學會了換位思考的我,也學會了主動溝通。

    我開始主動給媽媽打電話,講講身邊的瑣事,關心一下她身邊的事。不知不覺中,我發現我們的關係變得親近起來!

    我開始理解她習慣表面堅強實則在背後的柔弱,開始理解她正值愛美的盛年,卻因養育我們所以在經濟拮据的日子裡努力地剋制自己的慾望時內心的不滿,開始理解她背後默默為我付出卻屢屢換來我的調皮搗蛋以及橫眉冷目時的傷心欲絕…很多很多之前懵懂無知的叛逆和不滿,我都懂了

    我也懂得了主動去表達我的情感需求,比如會跟她表達我的不滿:為什麼不能主動我打打電話,每次都是我打回家;為什麼就不能穿我給她買的衣服,老穿我妹妹給她買的;為什麼……當我把我的想法不滿主動表達出來的時候,媽媽她知道了原來很多她認為我不需要的東西其實我需要。

    現在回憶起來,我的童年很多記憶除了調皮搗蛋地瘋玩就是都是關於媽媽打罵我的記憶。

    那些記憶之所以深刻表面是是因為我不滿甚至憤恨,實則是源於內心的“渴望”,我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注和溫柔的對待。

    近些年,我很關注原生家庭心理,我也聽了不少身邊朋友包括我老公在內的關於家庭的故事。

    很多人一直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所困擾,卻很少有人想著從自身去改變什麼。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需要去經營的,也是需要去打破的。並不是父母行為想法就應該一味去愚忠,也不是父母就天生應該大公無私地為孩子奉獻。

    如果,我是說如果,父母幾十年的積弊已然讓他們無法改變他們自己,那麼至少讓我們小輩先從自己做起,去理解他們,甚至去改變和打破彼此舊有的關係模式。相信,因為愛,總會新生。

    現在的我很幸福,因為我渴望的東西我得到了。我的媽媽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因為我們的溝通方式變了。她變得愛跟我發影片嘮嘮叨叨,我也會經常固定留出時間給她發影片聽她嘮嘮叨叨話話家常!我的媽媽,越來越溫柔了~

  • 6 # 瓜舍

    最羨慕同桌是獨生子女。

    那會農村都很窮,小孩子如果今天能有個兩毛錢買根香蕉冰棒,感覺那一天就很開心了。我同桌是個男孩,他們家就他一個孩子,雖然大家的爸媽都是農村種田的,但他過得比我們好像好很多。手上總是有零錢,幾乎天天都能到學校的小賣部買零食吃。學校組織捐書弄一個圖書館,他媽媽幫他去新華書店買了好幾本連環畫。我跟爸媽哭了很久,爸媽也沒搭理我。家裡一本課外書都沒有,完全找不到書可以捐出去。

    有一天他換了一個藍色的新書包,所有人都圍著他,他說是他媽媽從縣城給他買回來的。我跟我媽說起這件事,我媽理所當然地說,人家家裡就這一個孩子,當然買什麼都買好的,我們家三個娃,能吃飽就不錯了。同桌家裡是最早建樓房的一批人,等到四年級,他爸媽把他送到縣裡上學去了,我們依舊在農村小學的土房子裡頭。

    那時候經常有一個念頭,如果我爸媽當時只生了我一個就好了。

    那會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好幾個孩子,獨生子女是極少數。

    回想小時候,那會羨慕都是物質上的東西,糖,餅乾,冰棒,新衣服……長大以後,這些東西都觸手可及,但還沒小時候苦哈哈的時候快樂,人生從來就是這樣玄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總是歪著腦袋,是斜頸嗎?如何早期發現寶寶斜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