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望星晨58298869
-
2 # 時間中的歷史
李林甫為相期間,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阻止邊帥出將入相,導致安祿山坐大勢力。
唐代名相張九齡曾言: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
李林甫歷來受到責難,被視為“口腹蜜劍”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人之一,雖然不否認李林甫善搞政術,說他足務實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員和制度專家,玄宗時期許多有價值的改革都是在張九齡和李林甫當宰相時進行的。
在姚崇,宋璟,張說任宰相時,首輔宰相是積極參與政務的皇帝手下工作,而在李林甫漫長任期內,玄宗已不再起積極作用,故李林甫對朝堂的支配,遠比姚崇等人全面。
李林甫為相期間頁獻是有,但更多的是過錯!
-
3 # 文史趣聞
資治通鑑中這樣評價李林甫“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這句評語你品,你細品。
可是作為一個唐玄宗治下做了19年宰相的人,唐玄宗在位也不過50年。他究竟是靠什麼能夠長期屹立不倒,攪動風雲的呢?
首先看看他的政治能力和威望。這裡只是客觀的對史實進行轉述,不帶任何個人色彩。
1、李林甫具有超強的政治能力。
《唐六典》——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前期由張九齡編輯,張九齡因李林甫設計被貶後,大部分的後期編撰工作由李林甫主導完成。
《長行旨條》由其草擬並極力推行,這本關於徵稅的條令,首創性的將權利下放到地方,節省行政執行成本,勇於創新改革。
2、對待政事,除了針對政治潛在或著明處的敵人外,能夠秉公辦事,尤其是人事任免等敏感問題上,堅決不徇私舞弊。《舊唐書》這樣評價他“自處臺衡,動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
可是他一旦發現有賢人能士威脅到他的政治地位,夜裡就睡不著覺了。傳說李林甫家中有一個形如偃月的廳堂,名為月堂,他每次給自己的政治目標構陷罪名的時候,都要在月堂中來回踱步,苦思中傷之法。每當他面帶悅色走出月堂,朝中定有大臣遭殃。
唐朝的選拔人才主要有三種形式,科舉制,舉薦制,恩蔭制。
而李林甫初是精於音律,被身為楚國公的舅舅姜皎所賞識,步入仕途。後透過武三思的女兒(兩人或有私情)結識高力士。逐漸進入唐朝的權利中心。
李林甫的文化程度一度還鬧過笑話,可能這也是他嫉賢妒能的原因之一,不過說到嫉賢妒能,有一件小事就能看出到了什麼恐怖的地步。
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垂簾觀看樂舞。時間良久,兵部侍郎盧絢以為聖人離去,便縱馬而過。玄宗看到他風度瀟灑俊逸,不禁讚美。李林甫在一旁聽到,擔心盧絢被玄宗重用,便設計將其貶去華州做刺史,後又上奏玄宗,謊稱其患病不能理事,又貶為太子詹事。
李林甫去世後不久,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南逃至成都時,曾說過“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裴士淹聽到後,大膽說到,“陛下既然知道,為何讓他身居高位良久。”玄宗默然不語。
若是沒有玄宗給他提供的舞臺,哪有李林甫施展構陷能事之空間。
國破南逃無奈之時,徒做喟嘆,難道還能下罪己詔不成,終究是回不去了。
-
4 # 陽光初起時
李林甫對開元盛世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要劃分這個貢獻的程度,我覺得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價值是李林甫間接實現的。
通過歷史記載,我們都知道李林甫這個人人品不怎樣,他面柔心狠、口腹蜜劍,善於揣摩上意,在皇宮內院廣佈眼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每每上朝奏議都能迎合聖意,所以深得玄宗的賞識,以至於他為相19年,在朝堂上下造成了“上蔽玄宗視聽,下塞臣民言路”的惡劣影響,更有甚者說因為李林甫為相姦邪,破壞了大唐的政治制度和執政綱領,致使“開元之治”的清明政治後來蕩毀無存”,實際上他一個人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我覺得,承認李林甫的思想道德有問題,品行不好,為人奸詐,確屬小人,各方面評價不好,這些都沒問題,但是要首先明白: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任期一般都是三年,為什麼一個臭名昭著的李林甫他能穩居相位19年?他還能權傾朝野、為所欲為,幾乎就控制了整個朝廷,所以李林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工作能力的表現,他如果在任期內不能為國家做出傑出的貢獻或者發揮特殊的作用,縱使皇帝再賞識他,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自己身邊。玄宗皇帝是聖明的君主,他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也眼睜睜看著盛世覆滅,這期間有盛極而衰的道理、也有得之難失之易的輪迴,李林甫不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其次,在李林甫當宰相的這十九年,是開元盛世或者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封建王朝國力巔峰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丞相,李林甫自步入仕途以來,先後在吏部、刑部、戶部、兵部等部門任過重要職務,他為官不可能碌碌無為什麼都不做,而是先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範圍涉及經濟、軍事、法制上等等,這種除舊佈新的改革創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唐王朝的經濟發展,對於開元盛世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
再次,在大唐王權的政治天平上,李林甫無疑是繼太宗李世民之後,唯一能處理好皇宮內院、外戚文官、藩將武臣關係的宰相,他本身作為李唐皇室的後裔,身份上有著先天性的優越性,所以在跟太子和皇親國戚打交道的時候就可以遊刃有餘不卑不亢,而面對外戚藩將他又懂得恩威並濟、軟硬兼施,再加上他手段兇殘毒辣,致使安祿山和楊國忠等人都非常懼怕他,正是在李林甫的作用下,朝中內外基本上都能夠做到上下齊心聽取朝廷詔令,這也相對維護了大唐開元盛世的穩定,而在李林甫死後,大唐政權一塌糊塗,不是宦官專權就是藩將不聽詔令,文官集團也幾乎形同虛設,大唐再無能相。
最後,在對外的政治工作中,李林甫也發揮過積極作用,比如開元十五年,唐朝和吐蕃戰事日緊,這非常不利於大唐的政權,沒過三年,原本跟唐朝關係較好的契丹和奚族也出現了分歧關係惡化,在這樣四面楚歌的軍事環境下,正是李林甫縱覽全域性、有針對性的制定了"以夷制夷"策略,透過任用那些藩將為將領,逐個瓦解周邊番邦的軍事聯盟,終於在天寶四年,大唐一口氣打敗契丹、奚族和突厥,李林甫不是什麼好人,但是這個政策還是積極有效的,確保了開元盛世的穩定和發展。
只是,隨後玄宗不理朝政,只愛風花雪月,慢慢清明的政治也變得昏庸,以至於李林甫死後沒多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試想,如果李林甫只是一個阿諛奉承之徒,那麼勵精圖治、英武有為的玄宗何至於在滿朝文武的面前說出:林甫辦事我放心的話!因此我覺得不能簡單地用好壞忠奸來粗暴的斷定歷史人物的真正價值,李林甫還是做過好事的!
-
5 # 新銳歷史
李隆基自即位以來,一直勵精圖治,在他的治理下,開元二十九年,唐朝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經濟空前繁榮,社會非常安定。
面對如此輝煌的成就,李隆基驕傲極了,年輕時的銳意進取之心逐漸消弭,人也變得貪圖享樂起來,再加上有美人在側,李隆基索性當起了甩手掌櫃,終日只顧與楊貴妃飲酒作樂。
這時,李隆基時期的三個大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相繼上臺了,在這三人中,前兩人是權傾朝野的宰相,最後一人是手握重兵的三鎮節度使,這三人手握重權,一心卻只有私利,不顧及半點國家利益。
一個不理朝政的皇帝,再加上三個蠅營狗苟的權臣,君臣四人一起誤國,開元盛世江河日下,輝煌一時的唐朝也走下神壇,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第一個大奸臣就是李林甫,他是李隆基時期著名的奸相,也是任期最久的一位宰相,在位長達十九年。
人們經常用兩個成語來形容他,一個是口蜜腹劍,另一個羅鉗擊網,這是李林甫打擊異己的兩種手段。
李林甫本身雖有一定能力,但比起李隆基時期的其他宰相差遠了,不但沒讀過什麼書,目光也十分短淺,沒什麼大局意識和真知灼見。
因此自上位以來,李林甫日日擔心被罷相,為了坐穩宰相的位置,一上臺就開始瘋狂打擊異己,凡是對他有威脅的人,一個都不放過。
李林甫的打擊範圍非常廣,既有向張九齡這樣的文人出身、具有遠見卓識的官員,也有善於理財、受李隆基青睞的官員,還有能力出眾的邊關武將。
為了打擊有能力的邊關武將,李林甫建議李隆基重用胡人將領,導致安祿山坐大,為安史之亂埋下的隱患。
李林甫為什麼要打擊這些人呢?因為嫉妒。李隆基十分喜歡這樣的人才,開元前期李隆基任用宰相時,也是按照上面這些標準來甄選的。
李林甫自知比不上,又想保住位置,就只好打擊了。他表面上裝出一副非常和善的樣子,說起話來更是處處為對方著想,等到將對手引誘到自己設好的圈套內,再在背地裡搞陰謀。
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會用口蜜腹劍來形容他。 不過,這種“溫和的”手段只適合用於對付一些頭腦簡單、政治鬥爭經驗不足的人。
對於一些難以對付的對手,李林甫會毫不留情地直接出手。
李林甫手下有兩大酷吏,一個叫吉溫,另一個叫羅希奭,這兩人是天寶年間出了名的酷吏,任何人只要到了他們手中,基本只有死路一條。
除了打擊有能力的官員,李林甫還大肆打擊太子。太子未立之時,李林甫支援的太子人選是壽王李瑁,沒想到最後登上太子之位的卻是李亨。
眼看著李隆基越來越老,若是將來李亨即位,別說獨掌大權,宰相之位保不保得住都難說,於是李林甫就想換一個太子。
為了打擊太子李亨,他先後製作了三起冤案:韋堅和皇甫惟明結黨案、杜有鄰案和王忠嗣案。好在太子一直謹慎行事,沒有什麼把柄落在李林甫手中。
再加上李隆基也不希望動搖國本,李林甫的打擊太子計劃才每每落空。 除了排斥賢能、打擊異己,李林甫還不允許諫官進諫。
實際上,除了堵住諫官的嘴,李林甫還堵住了天下士子們的悠悠之口。
李隆基喜愛人才,有一次下詔尋找天子精通各種才能計程車子們,李林甫擔心會有人告自己的狀,就對李隆基說,“陛下聖明,珍惜人才,如今民間沒有什麼人才了,天下所有的人才讀已經聚集到長安了。”
在李林甫的嚴酷打擊下,開元初年人人濟濟的局面已不復存在,很多有學識、有抱負的人才要麼被排擠出了朝廷,要麼無辜慘死,唐朝政府人才凋零。
-END-
-
6 # 山情水意最通靈
這樣說肯定不對,一個人能做19年宰相肯定是有能力的,而且他也是起於微末,完全是憑個人能力一步步走上去的,唐史中也說他處理政務能力很突出,玄宗曾說不是不知道林甫奸詐,可有誰能比得上他為皇帝分擔壓力支撐亂局呢,所以說他在對帝國情況的瞭解和能力方面肯定沒問題。他為相近20年,要說一件好事沒做過,一點貢獻沒有,肯定說不過去,問題是他在做出那麼一點貢獻的同時,打擊異己,不讓皇帝聽到其他聲音,不讓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人才接近皇帝,有私心,一味的迎合皇帝,還貪財,沒有能挽回帝國江河日下的形勢,反而使得形勢向不好的方向發展的越來越深。
回覆列表
如果說“唐隆政變” 體現了李隆基的武功,“開元盛世”則彰顯他的文治!“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聯手朝臣締造的偉業:宋璟、姚崇固有貢獻,張九齡功不可磨。由於秉承了盛世輝煌, 李林甫又變成了一個繞不開的人物,甚至有人說他是“開元盛世”中堅!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
1.李林甫升任右相是開元24四年(736年),他接替張九齡,掌握了朝廷的大權。此時,在唐玄宗執政早期的勵精圖治下,已經達成了“開元盛世”。當然,他繼位後仍然有盛世輝煌閃爍。
但,已顯由盛轉衰的局面,所以開元盛世的開創和良性持續與李林甫沒多大的關係。他只時生逢其時罷了,於中攫取了聲譽,對治理天下無貢獻。
2.李林甫的作用在於:協調了社會的各種勢力,緩解了朝廷的各勢力衝突,維護了朝堂的現狀,保證了自己任期內王朝的穩定。這當然留有隱患。
經開元奮鬥,到天寶年間,唐玄宗已開始懈怠自己。變得安於現狀、貪圖享樂。李林甫出任右相後,恰好彌補了李隆基懶政、逃政的空缺。在李林甫擔任丞相的19年中,對皇帝來說,確實功不可沒。他大小事一把抓,讓皇帝老兒悠哉遊哉,專心享樂。
3.李林甫反對出將入相,重用胡人,主導了藩鎮節度使制度,讓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勢力日益做大! 儘管李林甫為政保持了朝局的穩定,但他的做法為大唐潛伏了巨大人危機!皆大歡喜、欣欣向榮是表面上的、暫時的。因為他的固執與堅持,使得安祿山粉墨登場到歷史的舞臺,並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4.李林甫口蜜腹劍,結黨營私,導致了唐朝江河下。
近20年的大權獨攬,把一個極度繁榮和強盛的帝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沉淵。李林甫任人唯親,排擠賢良,搞貪汙腐敗,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唐根基。
所以,這位自私自利,陰險狡詐的跳樑小醜遭到世人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