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姜子牙彷彿半人半仙,好像智慧的化身,能洞察天機,那麼他究竟來自何方,人生結局又如何?
6
回覆列表
  • 1 # 嚴維權

    姜是屠夫出身,繚子說他年輕氣盛,在曲埠出了人命,而在十七歲那年,逃到孟津做小生意,後來進了廟,做過和尚,故名:呂尚。很可能他的許多道家知識,軍事理論,都是在那個時期所學,後來影響到周文王,而後有了文王八卦!

  • 2 # 北京風雷

    姜子牙,名姜尚,中國道教發展中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封神演義把他傳唱成了眾神之神。

    現在,就讓我們脫下神話的外衣,分析一個真實的人物。

    血脈淵源 政治抱負

    姜子牙,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幫手夏禹管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由於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也叫作呂尚 。

    呂姓傳至商朝已淪為布衣。

    姜子牙出世時,家景已經敗落了,以是姜子牙年輕的時間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旅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照舊做買賣也好,始終勤勞受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盤算,研究治國安邦之道,盼望能有一天為國家發揮才氣。

    姜太公在他的著作《六韜》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張國君要修仁德,不可為己而害民。這種思想毫無疑問的肯定不受統治著待見。

    官場沉浮 懷才不遇

    因為才情,年輕時的姜子牙在商朝也當了一個小官,只是過於理想化的他,與當時腐敗的官場格格不入。那個琵琶精的傳說,被姜子牙打回原形:原來就是個彈琵琶的人,根本沒有傳說的那麼邪乎。

    姜子牙洩露人家的底細,自己也遭到對方的打擊報復。所以,在商朝的官場混不下去了,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對方糾結各路官員同流合汙、沆瀣一氣,要對他趕盡殺絕。

    姜子牙不得已才逃到了西岐。這時候的姜子牙肯定也有懷才不遇的感嘆,只是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開始營銷自己。

    直鉤釣魚的創意也只有姜子牙才想得出來,不僅達到了推銷自己的廣告效果,也表達了自己“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價值觀,姜子牙的大智慧折服了西伯侯(周文王),不得不屈尊下顧。

    艱難的智慧營銷

    作為千古第一釣翁,姜子牙在中國釣魚史上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但使他獲此殊榮的並不是釣術有多麼高超,而是他的不釣而釣。除了姜子牙,古人也罷,今人也罷,好像還沒聽說過有第二個人的釣魚針不彎鉤的。

    當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釣針直而不曲時,很是調笑了一番,並教給姜子牙一法:“將此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上用香餌;線上系浮子,魚來吞食,浮子自動,便知魚至。望上一提,鉤釣魚腮,方能得鯉,此是捕魚之方。否則莫說叄年,就百年也無一魚到手。”

    姜子牙對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後人評價說他自信與豪邁呼之欲出。

    但姜子牙真的就那麼有信心嗎?真的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穩坐釣魚臺嗎?真的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嗎?

    事實並非如此。

    你想想,七十多歲才出名的姜子牙,怎麼可能只用一個“大器晚成”就能說明白。

    最後能夠成功的直鉤釣魚法,肯定是從幾十年的失敗中摸索出來的。

    就像今天的成功故事,大家只會關注成功了的故事,失敗的事蹟總是被人選擇性遺忘。

    終獲重用

    傳說中,西伯侯姬昌因夢見飛熊而動了訪賢的心思。

    在訪賢的途中,他首先聽到了一群漁人在唱歌,歌詞內容包括夏朝末代國君桀的滅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後600年的政通人和、後來紂王的荒淫無道,以及堯帝訪舜的故事,並說:“日逐洪濤歌浩浩,夜觀星斗垂孤釣;孤釣不知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無不牽動著西伯侯的心絃,認為既然能唱此歌,內中必有大賢,趕忙讓手下去請,一問才知眾漁人不過是鸚鵡學舌,他們是從35裡外的一條小河邊的一個老釣翁那裡學來的。

    西伯侯一行繼續往前走,接著遇見了一個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詞對西伯侯來說比漁人的更具吸引力,因為它乾脆告訴未來的周文王:不是沒有賢士,賢士就在山野之間,只是世人不識罷了,並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磻溪;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

    這個樵夫不是別人,正是姜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訴西伯侯,歌是他師父東海許州人氏,道號飛熊的姜尚姜子牙先生做的。在武吉的帶領下,西伯侯一行來到了磻溪河谷,把賢人請到了岐山。

    可以看出,隱居磻溪的姜子牙並不泰然自若,心情一點也不平靜,他在不停的編歌宣傳和炒做自己。武吉其實是被他收買,成了一個托兒。

    跪石骭印的秘密

    秦嶺深處的涓涓細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漸匯聚成了一條小河,名曰伐魚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時形成了一個深潭,人稱滋泉,這裡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約45公里,傳說是姜子牙當年垂釣的地方。

    六七十歲高齡的姜子牙隱居在磻溪河邊,每日置身在滋泉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垂釣。這塊石頭現在叫跪釣石。跪釣石上有兩道深半拃長約一尺的凹痕,傳說是姜子牙釣魚時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這兩道凹槽無疑是後人刻意做出來的,雕鑿年代已不可考。但,這個遺蹟也反應了一個事實。

    為什麼姜子牙不蹲不坐而是跪著?

    最能形容魚兒將咬未咬之際釣者急迫心情的姿勢莫過於跪釣,跪石骭印的真諦:姜子牙其實空有一腔熱血難以施展心中抱負,也是心情急切,沒有那麼淡定。

    大智大慧 功在千古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基業。在歷史上,姜子牙一直是智者與大賢的存在,有著崇高的地位。

    姜子牙的文韜武略,對中華文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歌訣曰:陰陽逆順妙難窮,二至還鄉一九宮。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一掌中。...

    一千八十當時制,太公刪成七十二。逮於漢代張子房,一十八局為精藝。

    從傳說中奇門遁甲創始人為九天玄女,到黃帝時期的風后,以及姜子牙和張良。歷史上幾百年才出一個大家,那都是頂級智商。

    《奇門遁甲》最初創立時,並不是什麼帝王秘術。我們大家都已經知道,奇門遁甲源於八卦,八卦源於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源於十月曆。上推至曆法,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易經能夠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了!

    這世上,也只有曆法是最客觀、最公平、最公正的法了。我們都知道曆法的目的就是指導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兒。到伏羲創八卦,後人作易經一直秉承著這個根本原理。

    姜子牙的《六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

    然而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了一己私慾,下令把姜太公從武聖廟中趕了出來,把關羽扶進武聖廟。因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就更能迎合朱元璋的需要:他需要他的臣民像關羽一樣對主子忠心不二,任勞任怨。

    至此,奴化教育取代了智慧教育,積弊成疾,中華文明漸漸的就落後了。

  • 3 # 意識物理學

    人們說的姜子牙妙算陰陽,通達奇遁之術,有《六韜》經典傳世,創世立國,並且斬將封神,代天行法,為眾神之祖,又為華夏之父,以姜姓封國,這些都是來自小說《封神榜》,經過小說的神化以後,無所不能,三教共立封神榜,他是主持人,代三教聖人行使天命,自然無所不利,真實的姜尚,人們知之甚少,據說祖上在商朝也是望族,到他已淪為平民,曾幹過殺豬的營生,後來他拜師學藝多年,苦修道家學術,小說中也說他自小在崑崙學老莊之術,但是一個編外生,他捨棄了一切,做了一個勤雜工,”擔水澆花四十載“,真的是任勞任怨,不計較利害得失,以畢生之功修道,單憑這一點,今人不如也!

    這應該是真的,因為他七十歲才輔佐文王,說明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習,如果他沒有才學,文王不會訪他,他也不會成功,這真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他以一個旁聽生經四十年才畢業,他準備為商紂效力,回到家裡後,已是孤獨一人,鄰人給他說了個寡婦馬氏,二人搭夥生活,姜子牙曾做生意作為過渡,結果販豬豬賤,販羊羊賤,賣面恰遇颳大風,吹了個零落,後憑才學當了個官,由於他心大,被紂王趕跑了。

    只好逃到西岐,紂王討厭賢人,而周文王立志滅商,求賢若渴,每天張榜求賢,所以姜子牙來投,他設館授徒,傳授陰陽之學,道家之術,能掐會算,知道過去未來,還會奇門遁甲,五行奪命,總之名聲大噪,曾在磻溪捕魚,以直鉤垂釣,文王奇其才,幾次訪問,與子牙縱論天下,深為折服,於是大力重用,又趕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天庭神仙不足,大量擴招,於是三教立封神榜,將人間優秀之人死後封神,去天宮上班,見子牙是個持重靠得上的人,又不是肉仙,所以把封神的任務交給他。

    這下子牙身佩天上人間兩顆大印,行玉帝與皇帝之事,自古以來,不用說人,就是玉皇大帝,也沒這麼大的權力,而歷史的一切,早由三教聖人計算裁定,毫無錯漏 ,歷史只能按人家的安排演變,可笑紂王,還派三十六路大軍徵罰西岐,落了個灰飛煙滅,多少英雄豪傑,化為塵埃,然後子牙起六十萬天兵,合八百路諸侯,共起滅紂,大軍所到,百姓歡呼,敵人納降,雖然有三教聖人之一通天教主,經常起反作用,指使他手下的眾妖,為難子牙,但畢竟邪不勝正,反倒使其一教生靈,盡行成灰,子牙率兵獲勝,紂王自焚,奠定朝綱,八百諸侯,拱手稱臣。

    子牙再行天帝之命,將三教門下死仙及伐紂陣亡忠義之士盡行封神,合三百六十位正神,自此天上人間,歸於一統,但因為姜子牙不是仙,又未死,故不能封神,而他的那些徒侄如哪吒,揚戩等,屬肉身成仙,只能享人間富貴,封自己於齊,為姜姓之國,實在是周朝首創,以示功高。

  • 4 # 百里不奚

    上古時期,在今天的甘陝一帶有一隻姜姓部落,他們以炎帝為始祖,以放牧為生。在堯舜禹時期,姜姓部族的首領曾經當過“四嶽”的官,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地。後來姜姓部族繼續向東遷移。到了商場末年,他們在東方建立起一系列的姜姓國家。今天的山東莒縣,在古代有一個別稱,為“東呂”,在這個小國中住著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因為本名姓姜,遇到周文王後被尊為太公,所以後世稱其為姜太公,又因為封國姓呂,取名叫尚,所以也稱呂尚,他就是津津樂道了三千年的姜子牙。

    姜子牙,姓姜,名望,號飛熊,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周朝的開國元勳。他是兵家的始祖,百家宗師。姜子牙雄才大略,他協助周文王修行德政,輔助周武王完成了滅商大業,為推翻商朝統治、平定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渭水垂釣 良臣遇明主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 pán ]溪,借釣魚的機會求見西伯侯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卜過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而是能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一番高談闊論之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子牙是個奇才,說:“我的祖父太公曾經說過:‘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姜子牙為太師 。

    輔佐文王 修德以安內

    姜子牙為姬昌定下“修德以安內,施奇以謀商”的戰略方針。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對外吞併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姬昌還調解了虞、芮二國之間的矛盾,逐步拉攏、瓦解商王朝的盟邦,在姜子牙的謀劃下,歸附姬昌的諸侯國越來越多,姬昌隱約成了諸侯首領的角色。為了使紂王放鬆警惕,他們在國都建玉門、造靈臺,做出一副享樂腐化、貪圖安逸的樣子。

    司馬遷說“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是姜子牙謀劃籌策的結果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蛋瘦肉粥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