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庸武俠1979

    從他寫的詩就可以看出,大才子李商隱是一個非常隱晦低調的人,他不懂得推銷自己,沒有李白的豪放外向,幫楊貴妃寫詩,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不得志主要是跟性格有關,而牛李黨爭影響並不是他不得志的真正原因

  • 2 # 峰峰說史

    李商隱出生時,家父為獲嘉縣官,後來父親去世他便隨母親回到家鄉,生活十分艱難。李商隱作為家中長子,便為人抄些經書補貼家用,曾追隨堂叔學習,十六時已有一手好書法和好文筆。829年,李商隱結識了白居易等前輩,且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與教授,因此在這幾年間李商隱勤奮好學、積極應試,結果屢考屢敗,寫作上由散轉駢。後來李商隱在王屋山學道幾年,對他的一生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後李商隱開啟了他艱難的應試之路,837年,李商隱中進士入官,其思想觀念屬儒,胸懷大志,但由於屢屢失敗懷才不遇後因此詩歌逐漸表現出不滿,對於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後來李商隱因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黨派之爭,被批為背叛去世的恩師令狐楚,在官場上備受屈辱遂辭職。

      後來李商隱回到秘書省任職,遭遇母親去世於是回家守喪,這是李商隱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擊,後來岳父去世,李商隱的境況更加困難,於是儘量調整心態,減淡政治興致。後來守喪結束,李商隱重回秘書省,在權力爭奪中被排擠壓制,他一心從政卻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李商隱一生由於岳父與恩師的關係,在牛李之爭的夾縫中難以生存,備受壓制官場失意,鬱郁不得志,大致於858年病逝鄭州。

  • 3 # 阿蠻教你寫作文

    小阿蠻來回答,請各位看官多多支援哦~~

    首先,題主的問題,只說對了一半!且聽我慢慢說來:

    1、什麼是牛李黨爭?

    唐朝中期,從唐憲宗元和三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唐宣宗時期,前後大概有41年,朝廷上出現了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兩個派別,他們互相排擠打壓,爭論不休,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政治秩序,以至於唐朝一日比一日的走向了衰弱。這段時間,歷史上就稱為“牛李黨爭”。

    2、李商隱屬於哪一個派別?

    李商隱的情況很複雜。簡單來說:

    早期,李商隱受到令狐楚(曾做過宰相)的賞識,不僅科舉考試很順利,後來還進了令狐楚的幕府,而令狐楚屬於牛黨,包括後來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這時候都和李商隱關係密切。這段時間很長,一共有9年左右,所以李商隱就被認為是牛黨的人。

    後來,李商隱入了王茂元的幕府,並且,還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為妻。而王茂元,是李黨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從這時候開始,李黨那邊的人,尤其是令狐綯,就認為李商隱是李黨的人了,並且說李商隱背叛牛黨,在《舊唐書》裡面,令狐綯就說李商隱是“背恩”、“無行”,後世學者,也有一部分人秉持這個觀點。

    因為兩派黨爭非常激烈,誰上臺主持朝政,就會大力打壓另一派。這時候,牛黨那邊的人得勢,就極力打壓李商隱。李商隱此後就一直被刻上了李黨的烙印,怎麼洗也洗不清了。

    最後,李商隱又去追隨了鄭亞,而鄭亞是李黨的人。就在這時候,正是牛黨在朝廷得勢的時候,自然會打壓對方的所有人了,李商隱也逃不掉。李商隱的命運,就這樣在兩個派別的爭鬥中決定了。

    3、李商隱的命運

    早期的時候,牛黨的人,主要以令狐楚父子為主,對李商隱很賞識,對李商隱多有照顧和提攜。李商隱呢,這時候也較為春風得意,至少在科舉考試這方面,令狐楚是出過力的。李商隱此前幾次參加科舉,都沒考中。認識令狐楚之後,就考中了。所以,我們可以把李商隱看成是令狐楚的門生。所以到後來,李商隱去了王茂元的女兒為妻,相當於加入了李黨之後,令狐楚去世,李商隱還是很傷心,還寫過詩歌悼念他。而當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怪罪李商隱背恩的時候,李商隱也寫詩去辯白。無奈大的形勢已經不可改變,那時候,李商隱已經被徹底認為是李黨的人了。

    牛黨得勢的時候,其實李商隱也並不見得有得到多大的好處。他的老丈人王茂雲不久就去世了,李商隱還在當一個非常小的京官。包括之後,李黨的首領,李德裕入朝為相,李商隱寫了很多詩來頌揚他,但是這也沒能為他的仕途帶來多大的改變,因為這時候李商隱正在守孝。而當他守孝期滿回到朝廷,李德裕這一派的勢力已經到了晚期,牛黨的勢力已經上來了。

    最後就是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當宰相,他是牛黨的人。牛黨的人一上臺,就開始打壓和李黨關係密切的人了。李商隱自然逃不掉。他只好跟著鄭亞去了廣西,還是做人家的幕僚。我們看這時候的李商隱,還選擇跟隨李黨的人,可見,情勢已經逼迫他不得不站隊了。牛黨已經容不下他,他只好遠走南方,再也回不了頭了。

    所以說,題主說的,李商隱的不得志,是和牛李黨爭有極大關係的。

    4、李商隱真的是李黨的人嗎?

    其實上面說的李商隱的當官履歷已經很清楚,早期李商隱得益於令狐楚一家,這時候的李商隱還年輕,根本無心於黨爭;後來入了王茂元幕府並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為妻,這是一個重大的節點。即使李商隱無心於黨爭,但是已經由不得他了。政治鬥爭是非常殘酷的,是非此即彼的對立狀態。即使李商隱怎麼辯白,也是洗脫不掉的。

    我們讀李商隱的詩文其實會發現,他並不是要參加那一個派別,而是在他的心中,有一個“中興”的夢想。簡單說,不論誰在主持大局,只要對國家有幫助,他都會去站到哪一邊。比如後來的李德裕當宰相,李德裕是想有作為的一個人,李商隱看到這樣的人當宰相,自然會去頌揚他,跟隨他。

    這是第二點,李商隱的心中,並無黨派之別,而是一心在於為國家出力。但是到了後期,黨爭達到白熱化的階段,已經由不得李商隱有自己的選擇了。個人的命運在大的歷史背景下是很渺小的。

  • 4 # 梧桐樹邊羽

    李商隱不得志是真的,但其實和牛李黨爭的關係不大。

    性格決定命運。是李商隱自己的性格決定了他在官場仕途的黯淡。

    我們先看大環境,何為“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指唐晚唐時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持續幾十年,最終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唐朝腐敗衰落的集中表現,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整個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員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捲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朋黨之爭。

    而我們的晚唐第一詩人,因才華的奪目,讓人嘆息他不得志的際遇。由於自身光環的亮眼,讓後世的人習慣性地作主角帶入,從時代背景來尋找他曲折仕途的原因,總認為是朝廷黨爭、用人不明才導致的明珠暗投,不見雲開。

    其實未必如此。

    我們深讀李商隱,就會發現一些蹊蹺。大都認為他是在成婚的時候成為王茂元的女婿身份讓他成為李黨,因此和恩師令狐楚及年少好友令狐綯漸生嫌隙,並被令狐綯視為叛逆之人。實際上李商隱娶王茂元的女兒時,令狐楚已死,後來令狐綯在仕途上也曾多次提攜李商隱,兩人還有很多詩詞唱和之作。恩師去世沒辦法計較,老師的兒子看起來也並不計較,最該計較的人都不計較,那麼為什麼還說是牛李黨爭導致他的仕途不順呢?

    牛李黨爭四十年,最初首領都姓李。“牛黨”的首腦是李宗閔,皇室之後,官居宰相,直接推薦了牛僧孺入相。這是牛黨的黃金時期。而“李黨”的帶頭人是李德裕,經歷憲、穆、敬、文四朝,唐武宗時期地位達到最高峰,裴度是其入相的推薦人。而牛僧孺入相正是裴度罷相之時。我們可以看到,牛黨的失勢是因為他們依靠的宦官所支援的繼承人未能繼位,另一派宦官擁立唐武宗即位。而李黨黨魁李德裕的失勢,則是由於唐宣宗繼位,忌憚李德裕的權勢而將其貶謫,李黨隨之垮臺。

    這說明什麼?

    這所謂的黨爭,最終一錘定音的還是皇帝。鬥得再激烈,與老百姓也沒什麼關係。就好像南北朝時代,皇帝走馬燈一樣的換,做臣子的卻沒什麼變動。

    同樣,這種高層的政治鬥爭,雖然裹挾了大部分官僚站隊,但是同樣有很多遊走在兩派官僚集團之外的散兵遊勇。這些人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站隊,也可能根據情況改變立場。特別是在唐文宗時期,兩黨鬥爭激烈,官員隊伍切換頻繁,經常出現兩黨高層同朝為相,身份複雜、立場不清,到底誰是什麼黨,除了那些首腦和高層,那些官職不大的下屬,如何站隊並不一定。

    和李商隱有直接關係的是令狐楚和王茂元。

    令狐楚在李商隱年輕的時候是他的貴人,不但賞識他,還幫助他取得了功名。當時光有才華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高級別的推薦。同時還讓兒子令狐綯和他交好,以便日後互相扶持。

    而令狐楚,在牛李黨爭中各派人物頻繁掌權、被貶中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這說明令狐楚並非兩黨人物。而到了唐宣宗時期,令狐楚已經去世,宣宗看重令狐綯,其實也和黨爭沒什麼關係,純粹是看重令狐楚,愛屋及烏。但是宣宗對李德裕的李黨是全面打壓的,而此時令狐綯受寵,自然被認為屬於“牛黨”。

    王茂元是李商隱的第二個貴人,他祖上在安史之亂中起家,自己在元和年間也有軍功,官至刺史、地方節度使,並不是靠著李德裕起家,也一直沒在中央朝廷任職。所以也並不能說他就是李黨。

    李商隱結婚之後,也並沒有被視作李黨,和令狐綯的關係也還是融洽的,經常有唱和往來,令狐綯對他也是積極推薦。直到後來,李商隱入幕鄭亞,才被普遍認為是李黨幕僚,因為這個鄭亞就是個地道的李黨。令狐綯和李商隱也就漸漸產生隔閡,越行越遠,但是也並沒有交惡,兩人還是經常書信往來,不過令狐綯就更多地是表示下慰問,大多是面子上的敷衍,倒是李商隱則還是寄希望引薦升職。

    即便加入了李黨的行列,職位還是太低,所以實際上牛黨也沒有對李商隱進行打壓。如果說有影響的話,應該是武宗時期被李黨打壓的宦官集團的反噬,基本上在宦官集團的影響下,李黨再無任何反撲之力,只要和李黨有瓜葛的人,都不會得到提升和重用。

    這可能也是令狐綯多次延譽李商隱,卻始終無法上升的真正原因之一。

    另一點,也就是更重要的一點,應該是李商隱本人性格所導致的。

    他的仕途起點相當高,二十七歲進入中書省做校書郎,而當年白居易坐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已經是三十二歲。這個職位不高,但是很重要,被視為宰輔的起點。起點高,前途看好,黨爭對他的影響實際上有很微弱(至少在投奔鄭亞幕府之前,基本為零),那為什麼會被排擠出去呢?

    晚唐政治頹敗,黨爭鏖戰,作為一個才華出眾、心思細膩的文學青年,那種大廈將傾,個人卻無能為力的狀況,李商隱自然是體會得到的。要麼同流合汙、要麼潔身自好,而有才華、思慮細密的李商隱,孤傲高潔,就好像那些有潔癖的人,難於隨波逐流。

    而體現到工作生活態度上,則是輕浮淺薄,消極怠工。像他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看起來美好浪漫,實際上作為一個官員,喝一整夜的花酒,第二天一清早去點卯,“嗟餘聽鼓應官去”。

    這種工作態度,不論是哪個黨在上、哪個皇帝在上、當時的朝政狀況如何,都不會喜歡吧?別人可能會去讀他的詩,體會他的心境,但是在仕途上,這種表現出來的消極工作狀態肯定是自毀前程。

    何況恩師令狐楚以前也得罪過宦官集團,到了牛李黨爭晚期,李商隱又加入了宦官集團所憎恨的李黨,自然得不到重用了。

    有說他是想周旋與牛李黨之間,那可能把他看得過高了。一個文學青年,是沒有那麼精準的政治眼光的。何況唐朝的入仕,無非科考、舉薦兩途,或者兼而有之,至於投奔了誰,被誰重用,雖然有眼光的差別,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機緣巧合。

    誰給薪水,就投奔誰去了。大潮流中的小小飄萍,談什麼周旋?

    李商隱不過就是個可憐的飄萍罷了。

    又有幾人能有高適那樣精準的眼光呢?

    詩人中因為政治眼光精準,最終以軍功封侯者,唯高適一人而已。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自己能真正讀懂《西遊記》嗎?你讀懂了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