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誰在斷橋邊翹首期盼

    這一時期的人類文明現在有個名詞叫“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猶太教的先知們,釋迦牟尼,孔子、老子等。這些地區大概是在北緯30度上下,就是北緯25度至35度區間。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並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之間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這幾個地方的人們開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同時也產生了宗教。它們是對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型別決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國、伊斯蘭不同的文化形態。

    雅斯貝爾斯說:“對我們來說,軸心期成了一個尺度。在它的幫助下,我們衡量各種民族對整個人類歷史的意義”。軸心時代作為一個“唯一性的事件”,在人類歷史共同的總程序中清清楚楚地佔有它“唯一性”的位置。

    人類文明在這一時期同時在不同區域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

    1、其融化、吸收或淹沒前軸心時代(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國土著文化)的古文明,並在此基礎上經過了“超越的突破”,由文化的原始階段躍遷至高階階段。這點是雅斯貝斯自己總結的。

    2、源於馬克思·韋伯,經過帕森斯特別發揮的“哲學的突破”觀念認為:在公元前1000年內,希臘、以色列、印度、中國都先後且不謀而合地經歷了一個“哲學的突破”,即對構成人類處境之宇宙本質發生了一種理性認識,從而對人類處境及其基本意義獲得了新的理解。軸心時代意識發展為上帝的超然存在,反對不存在的惡魔,最後發生了反對諸神形象的倫理反抗,宗教被倫理化了。“突破”的提法顯示出,軸心時代文化對前軸心時代文化的關係是對立、反抗、斷裂、突變。

    3、分裂的環境給文化發展提供了相對寬鬆的環境。古希臘一直奉行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古印度在孔雀王朝建立時期都處於列國時期;中國處於春秋戰國時期。

    4、各個文明都產生了一個精英階層。古希臘奴隸制發達,公民受教育普遍較高,人民重視學習的作用,哲學家受到推崇;印度產生了婆羅門祭司階層,由此產生反婆羅門教思潮,耆那教、佛教都是在其土壤中長大的;中中國產生了士階層。正是因為這些精英階層,“謀道不謀食,某心不謀生”,成為文化上的中流砥柱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資訊網路的發展把世界連成一片,因而世界文化發展的狀況將不是各自獨立發展,而是在相互影響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新軸心時代’’的文化將不可能像公元前500年前後那樣由少數幾個偉大的思想家來主導,而將是由眾多的思想群體來導演未來文化的發展。因此,真正有成就的思想家將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2 # 菁致

    如何看待這個時代。卡爾·雅斯貝爾斯的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古代希臘,印度,中國等地,都出現了新的思想家以及新思潮,開始脫離神話的世界觀念,轉而對人類本身的研究,去形成一套嚴謹理智而充滿道德智慧的世界觀念。從而,將人類精神世界代入一個新的時代,並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

    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鐵器應用於農業生產的過程,提高效率,並加速社會組織的進化,城市逐漸興起,文字出現。這為人類從自然信仰到走入文明提供了物質基礎。

    到公元前6世紀,比如在古希臘的文明中,有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以及他們的所有經典著作。他們將人們代入新的文化時代,開始考慮自我在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更帶來新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這也是對古代文明的一種突破。

    那麼,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我們看看世界各歷史文化區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西域,促進地域的經濟與文化增長。

    公元前17世紀西域地區已出現基本的國家形態,並大夏(今阿富汗)一帶的商人進行青金石貿易。當地在前13世紀就已經有人定居,就與商朝有所往來。西域一帶在可考歷史中於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並開始獨立發展。進行著西方與中國的中介貿易。並在西漢的管轄下,其經濟文化得到極大的發展,並在貿易中,將希臘,羅馬,波斯,等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進行相融合,在西域的眾多古國遺址中,依然能看到這種文化的融合。也促使這一區域逐漸走向繁盛。

    在新月沃地,亞述的改變以及波斯的崛起

    控制兩河流域、幾經沉浮的亞述,在公元前10世紀、已經進入新亞述帝國時期。從公元前8世紀中期起,開始改變其政策,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部隊戰鬥力、加強對被征服地區的統治和剝削。改革後重新開始大規模擴張。到前652年,亞述已成為一個包括全部兩河流域、埃蘭、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以及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大帝國。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又被巴比倫的迦勒底人和伊朗高原西部的米底人所消滅,分別建立新巴比倫和米底王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在波斯(指今伊朗法爾斯省及周圍地區)發動起義,聯合一些對阿斯提阿格斯不滿的米底貴族,推翻了阿斯提阿格斯的統治,滅亡了米底王國,建立波斯帝國。

    到公元前6世紀後期至5世紀中,波斯變成一個包括中亞大部(至阿姆河一帶)、印度河流域西北部、伊朗高原、兩河流域、小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色雷斯等廣大領域的帝國。前334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進攻波斯帝國,最終滅波斯帝國於中亞巴克特里亞地區。

    在小亞細亞,有希臘人建立的城邦和呂底亞王國同時存在。

    呂底亞王國是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興起於小亞西部的介爾姆河谷地區的一個國家。當亞述被米底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鎖滅時,呂底亞已成為小亞半島上的大國,並將弗裡吉亞歸入旗下。前591年開始到前585年5月28日,長達6年的呂底亞與米底的戰爭,最終以締結和約為止。

    隨後,呂底亞開始征討小亞西海岸的各希臘城邦,征服了埃奧利亞人、愛奧尼亞人、多利亞人。當波斯居魯士滅掉米底王國之後,隨後於公元前546年滅亡了呂底亞王國及小亞各希臘城邦,佔領了整個小亞細亞,從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

    兩百多年後的公元前334年,當亞歷山大開始征服希臘城邦之後,首先攻取的就是小亞。公元前301年,亞歷山大帝國分裂,致使小亞落入利西馬科斯的色雷斯王國,到公元前270年 ,小亞被吞併入塞琉西帝國。

    希臘聯邦文明的衰落到羅馬的崛起。

    從公元前8世紀至6世紀,在希臘城邦和小亞西海岸等地 興起了為數眾多的希臘人城邦。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希臘諸邦進行了數十年反抗波斯侵略的戰爭,並取得最後勝利。隨後雅典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臻於極盛,成為左右希臘世界局勢的霸國和主要文化中心。

    公元前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爆發戰爭,公元前404年戰爭以雅典失敗告終。

    到公元前4世紀上半期,希臘城邦出現危機,而北方落後的馬其頓迅速興起。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之役,馬其頓擊敗了希臘各邦的反抗,從而確立了對包括雅典在內的許多希臘城邦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與馬其頓戰於拉米亞,結果失敗,附屬於馬其頓。而且在亞歷山大統率下征服了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本身又迅速分裂為幾個希臘化的王國。公元前3世紀時,安提柯王朝統治著馬其頓,托勒密王朝統治著埃及,塞琉古王朝初曾統治原波斯帝國在亞洲所佔地區的大部,但公元前3世紀中葉伊朗地區的安息和中亞地區的大夏獨立以後,它就只佔有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兩河流域一帶。這三個希臘化國家在地中海東部鼎足而立,可是西方的羅馬迅速崛起,不僅統一了義大利半島,而且稱雄於西部地中海。

    中亞西亞,東伊朗人的天堂

    東伊朗人為中亞最早的居民。中亞歷史上出現的塞種、康居、月氏、大夏、巴達赫尚,呼羅珊(Khorasan)、粟特、貴霜、花拉子模等族群大抵都屬於東伊朗範疇。東伊朗人創造了早期的中亞文化。

    前546—前540年,居魯士大帝向東武力入侵徵征服了帕提亞、阿利亞、巴克特里亞、花拉子模、德蘭吉亞那、格德羅西亞、阿拉霍西亞、馬爾基安娜、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索格狄亞那)、乾陀囉、克蘭斯米亞等地區。中亞落入波斯手裡中,波斯帝國最東方的據點在與中國新疆相鄰的、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公元前330,亞歷山大帝國征服波斯統治中亞,幾年之後就是塞琉古王國的統治期,大量希臘與馬其頓人填充中亞,鞏固其統治。在塞琉古王國統治的末期,中亞國家紛紛獨立。

    1,巴克特里亞王國

    直到公元前255年,曾經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獲取獨立,逐漸發展成從北至錫爾河南至孟加拉灣的大帝國。之後又經過分裂,成為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和希臘-印度王國。最終被大月氏所滅。

    2,河中地帶,即為粟特。

    即索格狄亞那。位於阿姆河﹑錫爾河之間,以澤拉夫尚河﹑卡什卡河流域為中心的地區。,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粟特曾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公元前329開始被亞歷山大征服。公元前323年歸屬塞琉西王國統治,公元前255年左右,歸屬於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統治。公元前139後,逐漸臣服於大月氏,公元1~3世紀貴霜帝國興起後控制粟特。

    3,花拉子模,亦即中亞古老的拜火教典籍中提到的 赫瓦里澤姆,

    當時這裡出現了早期的城邦國家。至公元前8世紀,這裡還以原始的農業灌溉和畜牧養殖為主,後公元前7世紀開始使用鐵器,公元前6世紀間,成為波斯帝國的行省,後來亞歷山大大帝滅亡波斯,花剌子模隸屬於馬其頓帝國。公元前4世紀出現暫時的獨立。公元前後,歸屬於貴霜帝國。

    東伊朗,沒落的呼羅珊部落

    古時候的東伊朗包括土庫曼、阿富汗甚至烏茲別克的部分地方,今天的東伊朗只剩下呼羅珊三省、錫斯坦-俾比路支斯坦以及克爾曼。其中東伊朗的呼羅珊,亦即安息帝國,於公元前5,6世紀屬於波斯王朝和公元前1世紀的帕提亞帝國。

    從希臘人的帕提亞到伊朗語族的阿爾撒西斯王朝(安息)

    大約在巴克特里亞獨立的同時,帕爾提亞與希爾卡尼亞太守安德拉戈拉斯也宣佈脫離塞琉古王朝而獨立。但是不久,就被今土庫曼南部屬於薩迦種族的達赫人所佔領。其領袖阿爾撒西斯大約在公元前248年建立一個以尼薩為中心的獨立王國的阿爾撒西斯王朝(尼薩在今阿什哈巴德附近,是伊朗語族建立的王朝)。這個王國自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起,延續了近五百年(公元前248一公元224)。近代人金斯米爾考證,認為中國史料中提到的安息,就是阿爾撒西斯的譯音。

    安息國的領土後來從帕爾提亞擴充套件到整個伊朗,其勢力發展到兩河流域。他們在公元前2世紀開始的張騫出使西域,以及後面的東漢班超出使西域後,都與中國建立貿易和外交關係,在中西貿易中擔當中介的角色。公元224年,帕提亞王國被波斯薩珊王朝所滅。

    在南亞次大陸,印度

    公元前8世紀,印度河流域文明已經消亡,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向東部的恆河流域移動。到公元前6至4世紀,在北印度已經興起了許多國家,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前517年,大流士遠征印度後,奪取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世紀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不過,這個帝國曆時甚短,在公元前2世紀時就已經分裂了。

    大約公元前600年,恆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許多城鎮。北印度分為16個小國。

    在公元前8至3世紀中,這所有國家的戰爭與迭代中,都體驗到了在新文明到來之後,社會與政治隨之發生的鉅變。這些都是之前的古代文明所無法比擬的,因為新生文明促使人類精神開始覺醒,並對人類創造的世界歷史產生持續和深遠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女生是怎樣繼續過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