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半秋色

    這其實是個段子,故事發生在乾隆時期的一次殿試上。這裡先來了解一下清朝科舉制度吧!

    清朝科舉有很多環節,一般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童生試,字面意思理解,似乎是指小孩子參加的考試,實則不然,七八十歲的老頭子,只要還能挪得動,也能參加考試,通過了之後就拿到了“秀才”資格證,之後才有資格參加會試。

    然後是鄉試,三年舉行一次,考中的叫作“舉人”,這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啊,許多人終其一生也不能考中舉人。難怪范進中了舉之後,興奮過度得了失心瘋。

    之後是會試,三年舉行一次,只有舉人和國子監監生才有資格參加考試,這是在尖子之中挑尖子,一般取前三百名為貢生,第一名的叫作會元。

    最後是頂級考試—殿試,貢生才有資格參加,其實貢生已經是頂級人才了,水平相差並不大,在這些頂級人才之中挑選出三個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殿試之時。

    當時乾隆親自擔任主考官,他覺得這些考生伯仲相當,不太好選出前三甲,於是靈機一動,決定出一道腦筋急轉彎。

    他說道:“恭喜你們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能進入這個環節都是佼佼者,今天,咱們搞一個特殊的測試,我出個上聯,凡是能對的好的,就是本次狀元。”

    眾位貢生連連點頭稱是,這個主意不錯,埋頭寫文章實在太辛苦了,對對子相對來說輕鬆多了。考生們屏息凝神,靜靜地等待乾隆出題。

    乾隆略一思索,就出題了:“煙鎖池塘柳。”

    這道題乍看很簡單,其實暗含玄機,“鎖”有金字旁,“柳”有木字旁,“池”有水字旁,“煙”有火字旁,“塘”有土字旁,這五個字,暗含五行“金木水火土”。

    這道題實在不好對,只見這些考生搜腸刮肚,抓耳撓腮,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但始終不曾有人對的出來。

    這時候,有個考生突然鬧了肚子,眼看就要崩出來了,但他又不好意思表露實情,於是抬頭啟奏道:“回稟皇上,這道題太難,我學識有限,實在對不出來,請準我先行告退。”說完就要奪門而出。

    乾隆見狀,大喜過望,立馬叫道:“站住,朕就欽點你為狀元了!”眾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乾隆呵呵一笑,解釋道:“這道題根本無解,這位考生很聰明,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這個考生真是踩了屎運了,因為要上廁所拉屎,結果誤打誤撞成了狀元,真乃一大奇事啊!

  • 2 # 歷史漫談君

    乾隆出一考題,考生扭頭就走,乾隆:慢著,你就是狀元了!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我們都知道,科舉考試是分好幾場的,這其中有院試、鄉試、會試和有殿試。在這四個層次的考試中最難的一場就是殿試,能進入殿試的學子們都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殿試是皇帝出題,不僅考所學知識,還考應變能力。在殿試中能中一甲的前三名:狀元、探花和榜眼的人,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是泱泱大國三年一次的考試又有幾個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畢竟這樣的名額只有三個。

    但是能得進士就已經很不錯了,您說呢?但是對於那些讀書人而言,只有金榜題名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有的人傾注一生都在忙碌著參加考試。

    在古代,老百姓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參加科舉,科舉可謂是萬人過獨木橋,難上加難,不過在古代科舉不受年齡限制,不論多大年齡,只有你有毅力有夢想就可以努力拼搏。所有古代讀書人將奪取狀元、探花和榜眼設為自己一生的夢想。

    說起科舉,在乾隆做皇帝時,還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情。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一位很有文采的皇帝,一生寫過四萬多首詩,酷愛對對子,與才子紀曉嵐和和珅的對詩大戰一直讓人津津有味。

    其中收入小學課本的詩只有一首,那就是《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有一次,科舉考試中兩個考生的能力特別的出眾,實在是分不出高低來,而狀元卻是隻有一個名額,所以必須從這兩人中選出一位為狀元,這可難為死考官了。

    乾隆皇帝經過深思熟慮出了一上聯來做題目考這兩位考生,此上聯為:煙鎖池塘柳。乾隆皇帝出的這一上聯看似簡單,實則大有文章,仔細品味確實特別有難度,這短短五個字其實是暗指五行,因為上聯的這五個字,每個字的偏旁部首,都是以五行火金水土木為主,並且很有意境,描述了一個綠柳環繞,幽靜的池塘,所以,對出符合五行並且很有意境相互符合的下聯實屬不易。

    兩個考生接到皇帝的上聯後,都在冥思苦想。其中一位考生思索後,想自己是實在想不出下聯,於是就對皇上請命,稱此上聯難度太大,考生學術不精,實在回答不出,懇請皇帝允許考生告退,就在考生扭頭要走的時候,皇帝卻說:慢著,你就是狀元了。

    於是,乾隆皇帝欽點棄筆者為狀元,這一舉動引起另一位考生不滿,問起原因,乾隆說這位考生是絕對的有才,能夠在瞬間判定我出的這個上聯不易對出,就可以看出此人才華絕對超常。

    同時,乾隆爺也看出此考生是一位識局勢的人,懂得見勢就收以及不做徒勞掙扎,是一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由此判斷,乾隆皇帝認為此人是可造之才,所以最後才會欽點此人為狀元。

  • 3 # 西遊夢紅樓

    乾隆很愛寫詩,不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逮著就要吟詩一首,和珅當然要閉著眼睛誇好,劉墉則很不恥和珅的拍馬屁之功,但也不敢明著說乾隆的詩很接地氣,所以就彎著腰裝聽不見,結果背越加駝了。乾隆有天在殿試點狀元,出了一聯考兩個考生,勝者騎馬觀花金榜題名。一考生聞聯掉頭就走,乾隆一看大喜,點了其為狀元,這咋回事呢?還得從乾隆愛寫詩說起。

    1、

    乾隆寫詩,不管水平只管量,心想總有一詩會流傳的吧,也不虧了自己風雅皇帝的名號。老子們打江山武功出眾,兒子也要在文治弄點名聲,文成武德,一統江湖。

    乾隆在後花園領著劉墉、和珅觀雪,眼見雪花飛舞,天地一片銀裝素裹,頓時來了興致,隨口吟出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

    和珅張口就叫好道:“好詩,及景而情,三字疊加,當真亂中有靜,靜中有動,妙!”

    劉墉翻了了個白眼,和珅你還要臉不……

    乾隆又道:“兩片三片四五片。”

    和珅趕緊拍掌,眉眼兒一轉道:“皇上,這句更巧,以數字遞增而言雪花的漸密,無中生有,當真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境地,又隻字不現雪字,巧,當真是巧!”

    劉墉眼神一陣抽搐,和珅啊,你編,接著編。

    “六片七片八九片,”乾隆嘴角一咧,又跑出來一句,關鍵自己還沒詞了。

    和珅也一陣頭暈,這什麼亂七八槽的玩意?可人家是皇上,自個兒是臣啊,沒奈何再鼓搗唄,於是說道:“皇上,此句一出,當真是錦上添花。那一片片的飛雪,這麼一會兒頓成鵝毛大雪,數字原來還可以這樣用,這是臣萬萬想不到的,皇上奇才啊!”

    說完,和珅連眼都不敢望向乾隆,再來個“我和臣子來相見”,這還讓人活不?

    劉墉無語,乾隆沒詞,和珅心虛,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只有雪花埋汰式的下個不停。

    劉墉咳嗽了一聲道:“這雪真像滿樹梨花爭豔綻白,海潮倒卷紛飛啊!”

    乾隆聞言,一拍大腿道:“有了!飛入蘆花都不見!”

    和珅揉著大腿,哀怨地望著乾隆:你激動個啥,自己大腿不拍,拍我的幹啥?暗地裡卻對劉墉翹了個大拇指,這羅鍋背的果然是學問呀,人家的詩書在腹中;他呀,背在背上。

    2、

    開科取士,今朝有兩書生,學問倒是旗鼓相當,文章皆做的花團錦繡,頗得乾隆喜愛。寫完詠雪詩,回到乾清宮的乾隆興致未退,把兩人文章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兩人文采相當,容貌也無甚上下,心下一躊躇,就沒了主意。

    和珅一看,向劉墉努了努嘴,劉墉當沒看見,盯著房頂數雪花。

    和珅於是笑著道:“皇上,我覺得這兩人都是棟樑之才,不如就辛苦一下皇上,施展點才華,出個聯子讓兩人來對,再取先後如何?”

    乾隆一聽這法兒好,絞盡腦汁半天開口說道:“朕甚愛你二人之才,今兒就出一上聯,這聯可是朕心血之作,好生聽明白了,對出者為今科狀元。”

    兩書生忙睜大眼睛,使勁兒豎起耳朵,這十年寒窗苦,全落在這一句上聯上了,千萬不能聽岔了。

    乾隆踱了兩步,又看了看和珅、劉墉兩眼,緩緩道:“煙鎖池塘柳。”

    和珅一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把旁邊的劉墉嚇了一跳,問道:“和珅,你幹啥呢?”

    和珅眼含淚,捂著胸口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乾隆也納悶了,問和珅道:“喜從何來?”

    “千古絕對啊,皇上!乖乖隆地冬,這聯好啊,暗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路相生,意境也妙,薄霧輕起,籠了池水,蓋了楊柳,一個鎖字把三者聯絡了起來,當真妙趣橫生,我主威武!”

    劉墉差點被口水嗆死,這聯跟乾隆有什麼關係?人家明朝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中連下聯都給出了,燈垂錦檻波……和搶有什麼分別?不要臉的兩玩意!

    估計兩書生也蒙了,一個書生踉踉蹌蹌地就往外走,這功名不敢要!保命為主!

    3、

    書生也不傻,對出下聯很明白告訴乾隆這書我看過,你偷前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不但是掉腦袋的事,還會株連九族,所以縮著脖子往外走。

    乾隆一看,這書生幹嘛呢?人家一言不合拔刀相見,你一言不發往外走是何道理,於是喝道:“大膽書生,為何一言不發離去?”

    和珅一看這事怎麼不太對勁,還沒琢磨出意味,便朝渾渾噩噩的書生使了個顏色。

    書生趕緊跪下了:“學生平日仗著文采,心高氣傲,不屑他人。如今見到皇上這一聯,當真是千古絕對,自感才疏學淺,深感羞愧,如今回家重修,來年再來考取功名。”

    乾隆一樂,這書生看來是個明白人,朝廷就需要這種跟和珅一樣圓滑的人,能辦事,知進退,不象劉羅鍋,跟塊爛石頭一樣硬邦邦的,沒趣的狠。

    劉墉看看了乾隆,又瞄了一眼書生,微微嘆息了一聲,怕是又要多個和珅了。

    乾隆呵呵大笑道:“好個書生,不錯!知難而退,不驕不躁,這才是讀書人的本色,朕欽點你為今年的新科狀元!”

    旁邊正絞盡腦汁想下聯的書生不服氣了說:“皇上,他也沒對出下聯,為何就點了狀元!”

    和珅一旁說道:“此人聽聯已明白其中奧妙之處,學問當然是有的,而你還在思考的時候他當機立斷而退,說明他對自己的才學有準確的判斷而定位,顯然這一點就比你高明。做學問還是不能迂腐的,明知不可行偏偏還要浪費時間,這樣會耽誤事情的,劉大人,你說是嗎?”

    劉羅鍋點了點頭,這個書生還是讀書少了點,連這個對聯都不知道,何況還沒要走的書生聰明和機靈,即使做官,也就守個本分,的確不是狀元之才。

    “煙鎖池塘柳”出自明代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中《柳波曲》詩中,其詩曰:“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回波初試舞,折柳即聞歌。” 乾隆拿來做上聯考書生,其實是借別人的詩做對聯,那書生哪敢說乾隆剽竊別人的作品,只好以不會答來掩飾這份有殺頭之禍的對聯。乾隆點其為狀元說明也欣賞這書生的見多識廣和應變的能力,這一點比另外一個書生明顯強了許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快兩歲了,別人家的都在上興趣班了,上什麼培訓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