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洲91437526

    孔夫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就這七十二賢人,也是高下有差,優劣有別。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曾子雖是聖賢之人,但也不能保證其弟子的賢愚修為。其實吳起是個能人,治國安邦如掌上觀文。殺妻求將,足見其人性殘忍的一面,也是當時婦女地位低下的寫照。這些都與曾子無甚關係,吳起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了他最後的結局。

  • 2 # 靈山奇石1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印度影片《流浪者》,其中主人公流浪漢“拉茲”的親爹那個大法官有一個最著名的混蛋邏輯~“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就一定是賊”。結果呢,他自己的兒子卻成功躋身流浪漢行列並且身為賊種高手的經典案例,狠狠的給了其一記響亮的大嘴霸子。

  • 3 # 太陽雨47155173

    首先要說明一點,他雖然給曾子學習過,但是因為母親死了都不回去,曾子已經看透這個人是不忠不孝不仁的人,把他除名並剝脫了他終身不是曾子門生的權利。

    這種觀點是好多人迷惑的問題,以為學習者的不好就是老師或者是這個理論有問題。比如一大要員周佛海當了大漢奸,張國燾分裂黨,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好或者有問題,是他們自己出了問題。

    才華是才華,道德是道德,好多人把才華當成了道德。這個吳起,是很有才華,幾句氣話,就連殺30多人,自己逃亡的同時讓母親擔憂,不孝的同時讓母親短命,為了得一個將軍位置,殺了與自己相濡以沫的結髮之妻,就算有後代兒女,兒女也會恨他,就算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誰與他分享,人活到這個份上,根本就沒有意思。這樣的人,對自己最親最近的人都這樣,誰不害怕。最後把他當工具的人死了,冒著死了也要他先死的觀點把他萬箭射死。

    一個人就算有天下第一的才華,如果沒有道德底線,也是千夫所指,死如棄如。

  • 4 # 白露為霜65799235

    第一,老師就算有多麼聖潔,學生一樣可以男盜女娼,沒有必然聯絡。

    第二,虎父還能生犬子呢,何況他們只是師生。

    第三,吳起的貪財好色和有才無德純屬虛構,殺妻求將和母喪不歸兩件事本身倒是有一定可能。

  • 5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吳起處世完全為名自利,為了名利他不惜一切,他的最決絕的手段是殺妻求將。從中可以看出吳起的人性。《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起為人,猜疑殘忍,年輕的時候家裡積蓄了千金,為求官家產都蕩盡了,同鄉鄰里笑話他,他殺掉譏笑他的三十多個人。然後從衛國逃跑了。咬著自己的胳膊對母親說我吳起不做卿相決不再回衛國!這樣的人性,這樣的性格,他的老師曾子再賢能遇到這樣的人等也是枉然。

    你說他沒有德性?他有另一套的德性,為求名利的德性。魏武侯與吳起泛舟黃河,武侯對吳起說:“山川如此險要,壯美啊,這是魏國的瑰寶”。吳起回答說:“國家政權的穩固,在於施德於民,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即在德不在險。你看吳起個人的人性上猜疑殘忍,寡恩多欲。但是他在國家大政上又是那樣的明白而智理,以德理政,國家穩定,既是地理再險要,失去人心,政息人亡。從吳起身上可以看出人性的雙重性,人為小人,為國大政,這樣的人從古至今在朝堂上多了去了。

  • 6 # 孫子兵法講武堂

    理順這裡邊的幾個關係,來評判吳起。

    1、吳起追隨曾子學儒,因為母親去世沒有回去奔喪,被曾子逐出師門。

    2、放棄儒學之後,該學兵學,但儒學奠定了他兵法的大局觀,在目前殘存的六篇《吳起兵法》中,有著名的“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

    3、在魯國為將,魯國與齊國開戰,因其妻子是齊華人,魯國不放心由吳起領兵,於是吳起殺妻求將,帶兵打勝齊國,一戰成名,也因為殺妻求將,無法在魯國立足,離開魯國前往魏國。

    4、在魏國鎮守河西,秦國不得犯,訓練常備軍魏國的武卒,天下聞名。

    5、在魏國大小几十戰,未有敗績,遭人離間,逃亡楚國,在楚國輔佐楚悼王變法,變法七年後,楚悼王死,吳起也被相關利益者殺害。

    6、沒有看過吳起貪而好色這一說法。

    結論:

    吳起的確有才,不僅是出色的將領,還是優秀的政治家。從道德角度審視吳起沒有意義。

    正確的動作是:學習其出色的一面。

  • 7 # hahah9

    德是本性,才是先天而後天之學。品德是一個人的行為準則休養,能約束自己對事物的自然辨證,和事情對錯判斷力,或叫悟性。有品德休養的人,不卑不亢,如有才必成功。而無德的人於之相反,為得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有才,不得長久,即使長久,永落罵名。

  • 8 # 萬卷古今情

    吳起的沒有道德,在歷史上唯一的記載就是殺妻求將,這也成為他一生的汙點,但其真實性有待驗證,在書寫歷史時,其中的水分是不言而喻的,即使二十四史,又有誰能保證在他浩瀚汪洋的字裡行間全部都真實可考,吳起作為戰國初期偉大的軍事家、改革家,必然要損害權貴階級的利益,而他們掌握著話語權。要汙衊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事。縱觀吳起的歷史事蹟,他正直,果敢、有才能,對於殺妻求將的人來說,是不可能做到和士兵同憂患,共苦難的,也更不可能用他的才華閃耀出自己的光輝。

  • 9 # 沉140769451

    殺妻名志的事,在中國古代並不少見,連孔子都把女人與小人劃了等號,如果說殺小人沒問題,那殺女人又有什麼問題呢?今人不好用今人的觀點去評價古人;受譏笑,殺鄉黨,母喪而不奔喪,是魯人說的,但吳起是衛人,衛人沒說,魯人反倒清楚,可信度存疑;說吳起貪而好色,只是李克說的,卻並無任何例項。

    史記倒是記錄了:吳起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

    這樣的人貪而好色可能嗎?他會為了功名而不擇手段嗎?!大家不防想一想,有幾個道德“高尚”的人,能像吳起一樣對待自己計程車卒,“孔聖人”也做不到與弟子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弟子分勞苦。

  • 10 # 見薇知史

    曾子雖然是有名的賢者,但是不一定教出來的學生也都是賢者,換句話來說,就是,好老師一定可以教出來好學生,這是不一定的,好老師有一定的優勢,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說結果也不是必然的。

    再者說,曾子收吳起為弟子後,吳起的母親去世,因為吳起沒有回家奔喪,曾子認為他不孝,就將他趕走了。所以也不影響曾子賢者的形象的。

    最後,吳起雖然有殺害同鄉、事母不孝、殺妻拜將的惡名,但是他卻非常愛惜自己計程車兵,可以說是愛兵如子,與士兵同吃同住,一點也沒有將軍的架子,有一次,有一個士兵長了一個大毒瘡,又沒有大夫及時醫治,他便用嘴巴將毒瘡裡面的膿液吸出來,為士兵治好了病。在和士兵的日子裡,又無不顯示他的賢德。

    其實,吳起也是一個仕途不得意之人,本來他家裡是比較富裕的,早年的時候,在外面求官,散盡家財也沒有結果。遭人恥笑,後因殺同鄉人出逃,輾轉幾個地方不得志,被師父逐出師門,被懷疑殺掉妻子,就算是打了勝仗顯示出自己的才能,也被免去官職,無奈離開,最後在魏國被重用。

    我覺得,吳起是一個把自己的事業放在第一位的人,已經到達了一種極致,讓人不可理喻的地步,當初他與自己的母親說過,他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絕不再回來!他的生命裡就只剩下了事業,我不知道他是否因母親去世沒有回去有過悔恨,但是如果讓他再選一次,我認為他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耐磨度標準級別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