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荊山鳥

    個人認為無非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中古時期的歐洲社會經濟狀況普遍較差,人口聚居區衛生狀況條件極差,這也是黑死病大規模蔓延的社會根源。除了貴族,底層平民很少清潔身體,體味嚴重。而貴族由於宗教原因也基本不清理身體。因此,帶有特殊香味的香料受到追捧。

    二、宗教原因,中古時期的神學統治要求人們不僅精神上信服上帝,連身體都屬於上帝,不經上帝的代言人允許嚴禁洗澡。

    三、物以稀為貴。歐洲溫潤的海洋性氣候,本地很少產香料,而當時著名的香料產地是東方的印度和中國。由於當時的航海技術落後,出海後安全返回的機率不到一半,因此造成了歐洲市場上香料供應量的嚴重不足。

    四、文化因素。中古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經濟一直佔世界的主導地位。馬可波羅遊歷中國時曾說過:杭州的一個看城門的小兵生活水平都遠超同時期歐洲的貴族。就像現在某些人對歐美生活方式的盲目崇拜一樣,當時的歐洲貴族崇拜中國的生活方式。

  • 2 # 跟著地圖看世界

    在古代歐洲,香料為何比黃金還貴?為何古代歐洲人會對香料有這麼大的需求?有人認為古代儲存技術不好,要用香料來保持食物新鮮;有人認為是為了掩蓋肉品的異味;也有人認為是因為香草植物的醫療價值。然而前兩者都無明確證據支援,史學家一直無法為這個問題,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換個角度思考,古人會不會真的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已呢?答案見下文。

    殖民貿易

    香料植物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5000年時,蘇美人就已在醫藥中使用藥草。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555年左右使用茴香、芫荽及麝香草。公元162年時,古希臘一位名叫蓋倫的醫生以使用含有100種成分組合而成的複雜草藥而聞名。據不完全統計在世界上有3600多種香料植物,被有效開發利用的有400多種,分屬於唇型科、菊科、傘型科、十字花科、芸香科、姜科、豆科、鳶尾科、薔薇科等。

    香料貿易

    香料:古代的身分象徵

    香料

    當我們到餐廳用餐,餐桌上總是有幾瓶調味品,靜悄悄的佇立等待著被使用,其中最常見的大概是胡椒了。黑胡椒是最普及的辛香料之一,牛排、義大利麵等通通都可以加入,既便宜又美味。如果時空可以被穿越,那麼一位古羅馬人來到現代的中國,看到大家如此“揮霍”胡椒的話,那怕他是古羅馬皇帝,也一定對你刮目相看、尊敬不已!也許你會想,為什麼?不就是放點胡椒而已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其實,對於古代人來說,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香料

    其實人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香料,大部份的香料都原產於東方世界,主要在東南亞、印度、香料群島等地,中東、歐洲的香料相對較少。從上古時代開始,東西方世界就已經開始貿易,而各式各樣的香料正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最初商人都是在陸路進行貿易,主要走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路線,將東方的香料、寶石、絲綢等貨物,從原產地運送到裡海、中東,再運送到亞歷山大城或黑海沿岸,最後才運到歐洲。由於路途遙遠又危險、供應不穩定、中間又經過多重轉手,因此香料在運送到埃及、歐洲時價格往往已經上翻好幾倍甚至好幾十倍。

    東西方貿易

    在古羅馬和中世紀時,胡椒、肉桂、姜等等珍稀香辛料以盎司為單位出售,這麼一小撮的香料價格直逼一頭牛價格。黑胡椒更會被當作押金、抵押品、貨幣來使用,可見香料在當時的價值。由於陸路受到地形、政治、戰爭等多種不同因素影響,海上絲路也因此而慢慢發展起來。海上絲路亦有人稱之為海上乳香之路,因為在10、11世紀,亦即中國的宋朝,中東向中國輸出的乳香每年達到數十甚至上百噸,可見當時的海上貿易已經極為發達。

    誘惑的果實——香料植物都有哪些?

    目前,在中外出版物中對香草這個概念的解釋五花八門,讓人莫衷一是。香料植物是指因為其香氣而用在食物、調味品、藥品及香料中的植物。具體來說,香料植物包括香草、香花、香果、香蔬、香樹、香藤等。稱為“香料植物”,是中國學者著書立說確定的名稱,這種稱謂科學、合理、實用。香料植物中的草本植物可謂之“香草”。香草不是植物學或生物學上的專用名詞,而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彙。比較起來,香料植物與芳香植物概念相近,只是定義的角度不同,殊途同歸。

    香料

    香料植物按照用途區分,大致上可以分為烹飪用香料植物及藥用香料植物二大類。藥用香料植物的使用部位和烹飪用香草不同,烹飪用香料植物一般使用植物綠色的莖葉,而藥用香料植物,也就是草藥醫學中提到的“草藥”,草藥使用的是植物的葉、根、花、種子、樹皮、維管形成層、樹脂及果皮。

    香料植物的種類繁多,分佈範圍較廣,其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因此香料植物分類由於其依據不同,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整體來看,依據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分類較好,不受地區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一二年生草本香料植物,如羅勒、香紫蘇等;多年生草本香料植物,如薄荷等;灌木亞灌木香料植物,如茉莉、瑞香、玫瑰等;喬木香料植物,如香樟、沉香樹、檀香樹等;藤本香料植物,典型的有香莢蘭、紫藤、胡椒、木香花等。

    薰衣草白

    在世界上眾多香料當中,小豆蔻、香莢蘭、藏紅花這三種香料因為產地、種植、採收等原因,成為了最昂貴的香料。至於玫瑰,用它提煉的玫瑰香油、香精,製作香水和多種化妝品,價值甚至比黃金還貴。

    一束麝香草

    香料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世界上出產香料的地方很多,有不少熱帶島嶼因出產香料聞名天下,獲得“香料之島”的美譽。“香料群島”是公元15世紀前後歐洲國家對東南亞盛產香辛料的島嶼的泛名。它說明了當時歐洲人對東方香辛料的渴求,也是導致大航海時代展開的其中一個原因。世界上有三處島嶼享有“香料島”的美譽,它們是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美洲的格瑞那達群島和非洲東部的奔巴島。

    馬魯古群島地形圖

    馬魯古群島位於蘇拉威西島和伊裡安島之間,赤道從島中穿過,面積74505平方千米。這裡氣候炎熱、潮溼多雨,適於香料作物的生長,北部島嶼產丁香,中部島嶼出豆蔻,是東方的主要香料產地之一。這裡以空氣清新芬芳,風景秀麗聞名於世。中國和歐洲傳統上稱為香料群島者,多指這個群島。那時,一船肉桂足以支付遠征印度一次的費用有餘。

    羅勒及青蔥都是烹飪時常用的香草

    格瑞那達是加勒比海向風群島中的一處島嶼,離委內瑞拉不遠,面積340平方千米。它同東方的“香料群島”一樣,地處熱帶,終年氣溫很高,潮溼多雨。因此島上植物繁茂,芳草鮮花滿山遍野,尤多豆蔻樹,到處香味撲鼻,是世界上第二大肉豆蔻生產地,盛產各種香料,素有“香料之島”或“西方香料島”之稱。據說過去航海的人,憑著豆蔻香味就可以方便地找到格瑞那達。這裡盛產的豆蔻、丁香和胡椒,僅豆蔻一項,就佔有這個島國總出口額的百分之十八。

    格瑞那達

    香料之國-格瑞那達

    格瑞那達地圖

    奔巴島是“香料島”中的後起之秀,面積980平方千米,位於非洲東部桑給巴爾島北部不遠,與坦尚尼亞大陸的坦噶港隔海相望。島上丘陵起伏,土地肥沃,在綠蔭濃蜜的各種熱帶樹木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被當地人譽為“搖錢樹”的丁香樹。

    桑給巴爾島 (左) 奔巴島 (右)

    香料為何如此珍貴?

    為何古代歐洲人會對香料有這麼大的需求?有人認為古代儲存技術不好,要用香料來保持食物新鮮;有人認為是為了掩蓋肉品的異味;也有人認為是因為香草植物的醫療價值。然而前兩者都無明確證據支援,史學家一直無法為這個問題,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換個角度思考,古人會不會真的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已呢?

    格瑞那達聖喬治海灘

    隨著不同角色登上歷史的舞臺,香料貿易市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北方蠻族的入侵、匈奴人的侵襲、十字軍東征、阿拉伯帝國的崛起、蒙古人的西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盛,都對香料貿易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歐洲與香料原產地的聯絡被切斷,在大約公元12到15世紀之間,因海上貿易的壟斷而造就了熱那亞和威尼斯共和國的輝煌繁榮,威尼斯的商人之名於焉誕生。

    奧斯曼帝國阻斷傳統商路

    東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的貿易關係都是輾轉而不穩定,因此歐洲人對遠東的認識少之又少,在13世紀前,歐洲人對遠東的認識僅限於幾本著作,比如托勒密的《地理學》、普林尼的《自然史》、拉丁尼的《珍寶之書》等等,歐洲人以為過了印度、錫蘭以後的遠東世界是由食人族所統治,荒蕪又野蠻。

    香料貿易所帶來的財富深深吸引著商人,神秘的遠東世界牢牢牽引著探險家,而馬可波羅正好兩者皆是。公元1271年,馬可波羅離開威尼斯,前往亞洲展開長達24年的旅程,他遊歷許多地方,甚至獲得忽必烈喜愛,被封官當使者,最終於西元1295年回到歐洲。馬可波羅回家後,大家都很喜歡聽他講述亞洲的旅程,然而對於內容並沒有多相信。公元1298年威尼斯與熱那亞爆發戰爭,馬可波羅參戰被俘,他在獄中認識了比薩人魯士提開羅,並向他詳細講述在東方世界的所見所聞,後者將馬可波羅的口述內容加以輯錄並出版成書,也就是有名的《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在當時的歐洲非常流行,並被翻譯成多個不同語言版本,在沒有印刷術的時代,這是非常罕見的。

    對於馬可波羅是否真的曾經來過中國,歷來多有爭議,然而無論他有沒有來過,《馬可波羅遊記》對後世的影響卻是肯定的。東方世界在這本書中被描述為一個先進國度,盛產香料、黃金,有如人間天堂;書中也同時記錄了很多不同的東方城市、文化風俗、地理環境等等資訊,遠比之前的其他著作更加詳盡與吸引歐洲人,因此具有無比重要的歷史價值。

    尋找香料與黃金開啟“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

    馬可波羅對東方富裕的描述更是刺激起歐洲人無窮的慾望。當時東西貿易都被威尼斯共和國所壟斷,威尼斯商人聲稱香料是“天堂來的種子”,價格哄抬得極高。在種種政治經濟原因的影響下、對香料的極度渴求、對東方世界的無盡好奇,促使一批批的歐洲人在公元15到17世紀間效法馬可波羅的精神,出發尋找香料與黃金的國度,為大航海時代揭開序幕。公元1492年熱那亞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贊助下往西出航發現了新大陸;同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南非好望角,開闢了歐洲到東印度的新航路;公元1519年葡萄牙人費迪南麥哲倫完成首次環球海航,為人類航海史寫下不可抹滅的一頁。

    這些事蹟對於歐洲人來說都是極其輝煌成功的,然而大航海時代的鼎盛卻是殖民時代的起始,那些過去被譽為香料國、黃金國的人間天堂,被歐洲人以絕對武力一一侵佔。東印度公司紛紛成立,那些被喻為住在天堂地的人被歐洲人所奴役、統治,遠東世界不再神秘,反而可以任意蹂躪。歐洲各國為了新殖民地展開大大小小的戰爭,幾家東印度公司一度壟斷不同種類的香料,賺進大把大把的金錢。直至19、20世紀,中南半島各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才相繼獨立,擺脫殖民的命運,而香料貿易也慢慢的回到原產地各國手中,並漸趨正常。

    也許,香草植物並不是引起這一連串歷史事件的最大原因,但其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卻是無容置疑的。過去,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對香料的貪念間接惹起了東西方世界的種種衝突與仇恨,但同時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距離,促進文化的交流與科技的進步。

    今天,各式香料正應用在世界各國不同的飲食文化之中,甚至成為打破隔閡的橋樑。下一次再到餐廳用餐,看著餐桌上的胡椒瓶,會否讓你聯想起背後種種的動人故事,多了一番感慨而更細意品嚐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寶釵為何會比林黛玉讀的野書多?卻又為何沒養成林黛玉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