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50943568396

    在五柳先生傳中提到,“不求甚解”

    這應該就是陶淵明的讀書方法。不過分苛求字眼,只求讀懂讀通文章,理解了含義。

    這樣能節省時間,收穫也多。

  • 2 # 使用者2556356850545

    陶淵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說諸葛亮“觀其大略”,典出“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三國志·諸葛亮傳》)說朱熹“熟讀精思”,典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蘇東坡讀書有三個層次。例如他被貶黃州以後有了時間看書,第一遍是通讀,然後第二遍精讀,到第三階段是出神入化,運用自如。蘇東坡在黃州靜心讀書的地方如臨皋亭、安國寺,都是有重要文化價值的地方。去年我特地去黃岡求證:黃岡中學如此優秀卓越,是否和蘇東坡有關,因為臨皋亭在黃岡中學的老校區中的小山崗上。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安國寺是他沐浴靜心思索和讀書的地方,安國寺的命名就是因為宋朝名相韓琦苦讀而被皇上封“安邦治國”之美名。建於唐朝的安國寺在黃岡的安國寺路上,現還儲存著古寺的原貌。他的詩歌創作也有三個階段。例如據蘇東坡的晚年自撰的東坡志林中所描述的,在遊廬山時寫的第一首詩是“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經歷了廬山的深入瞭解後他復作絕句:“自昔憶清嘗,初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最後蘇東坡與總老同遊西林,又作一絕句:“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HTC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喪失大部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