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檸檬mama

    孩子其實也希望你堅持原則——致那些立場不堅定的父母

    不要對孩子無原則的遷就

    當孩子大哭大鬧的向我們要東西是,作為父母你會怎麼選擇?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毫無原則的選擇去遷就孩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現象的發生。當孩子想要東西的時候,他會一哭二鬧,當你滿足了他一次時他便明白了哭和鬧可以要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這樣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導致他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霸道,不懂得尊重他人,變成人們口中的熊孩子。

    寬容孩子,並不是無原則地遷就

    在教育的問題上,很多家長會把寬容和遷就畫上等號。尤其在孩子犯錯時,我們經常能聽到“孩子還小,他不懂事”等等。這並不是對孩子的寬容,而是遷就。寬容其實並不是對孩子的過錯放任不管,而是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注意講究寬容的藝術。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保護他的自尊心,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幫助他分析原因,這樣才有助於他更好地接受我們所說的話

    教育孩子要堅持原則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一定要堅持原則,讓孩子依循原則去約束他的行為。當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原則是可以彈性調整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講明原因,讓他能夠接受和理解。

  • 2 # 庭爸談育兒

    這個不用糾結。孩子很小時,可以更多的滿足他探索、行動的需要。同樣,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你也需要與孩子一起形成你們間的原則和習慣。

    01、為什麼呢?

    林文采的《心理營養》裡講到了五大心理營養,分別是:

    無條件的接納;

    此時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

    安全感;

    肯定、讚美、認同;

    學習、認知、模範。

    第一個:無條件的接納,是在孩子0到3個月時,不管孩子怎麼樣,都要給予愛與支援。

    實際上,在實際的運用和指導學員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一條是最為父母所誤解,也往往無法做到的。就像題主所說的,遷就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則。而時間上,對於孩子的無條件接納,也並非0到3個月,而是貫穿孩子教育的始終。

    無條件接納,並不是溺愛,也不是縱容。更不是毫無原則的愛。

    02、怎麼做

    無條件接納,接納的是孩子的情緒和需求,而不是接納他的行為。

    我女兒喜歡玩水,冬天也照玩不誤。這時候你的原則是:水冷了玩水容易感冒,所以禁止玩水。女兒因為這樣被庭媽批評,委屈得大哭。

    我會告訴她,爸爸知道你喜歡玩水,玩水是不是非常有趣?女兒重重嗯了一聲。我繼續說,不過冬天玩水,容易感冒,那該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方法,是即可以玩水,又不會感冒?

    結果我們協商下來,達成的共識是:放熱水來玩,一次玩水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在廁所裡接一盆水給她玩。

    這樣的做法,就是接納女兒的情緒和需求,但不是接納她玩涼水的行為,而是做了溝通和引導,讓她自己在我的幫助下做了改變。

    03、關於原則

    很多時候,我們定的原則是單向的,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這並無不妥,因為孩子小,是需要大人們來給予界限和規則的。

    同時,我們需要做的是什麼呢?我們要把這個原則,與孩子的需求、想法、成長規律聯絡起來,簡單來說,可以跟孩子協商,達成共識,之後執行。

    我們欠缺的,也許就是這樣協商達成共識的過程。孩子再小,他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多一點溝通,就少一點對抗啊。

  • 3 # 藍妹兒雜談

    我是藍妹兒

    看到題目時,我注意到的是後面幾個字:放棄自己的原則。

    首先,孩子太小是怎麼界定的?他有沒有清楚認識事物的能力,還是他有沒有長大成人,能為自己的所做所想負責。

    但是不論哪種情況,站在家長的角度無疑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當然這種做法建立在自己的能力的基礎之上,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觸及到自己的原則,所以家長的原則擺在哪裡,就是這個問題關鍵。家長生活的生活環境,所處階級,決定了這個範圍,我不認為再遷就孩子所放棄的原則可以突破這一層面。

    然而,人們所處在社會環境中,作為一個個體,可以將孩子的想法的邊界無限擴大,但是當遷就孩子給其他個體造成某種影響,這就不單單是家長可以決定的,所以我認為任何遷就孩子而放棄的原則,都應該在這個界限內,至於如此遷就對孩子家庭的影響,家長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 4 # 豆媽逗娃心理課堂

    不論孩子有多小,關鍵問題上不能夠放棄原則。但是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和理解能力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規則。

    何為原則性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上綱上線,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比如孩子玩心重,你讓他睡覺,他非要繼續玩,這種就屬於非原則性的問題,沒必要搞得大驚小怪、上綱上線。

    只有那些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緊要問題,我們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偷盜、打人、不尊敬長輩等等,當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原則讓孩子改正。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引導規則3歲以內的嬰幼兒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0~2歲的幼兒是處於感知運動階段,放寬一點可以將3歲也納入進來。這個階段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Ta的思維是“形象性"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從“道德認知"來講是處於“前道德判斷”階段,也就是沒有什麼道德觀念。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出現某種“侵犯行為”也是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物的。

    換言之,成人的原則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是不能夠好好理解的。但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感知成人對某件事物的情緒並樂於模仿成人的行為。

    舉個例子來講,三歲內的小孩對長輩不禮貌,比如大聲頂嘴,打人。家長要這樣做:

    1、沉下臉,嚴肅正式地說:“這樣做不可以,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

    2、帶著孩子走到爺爺奶奶面前,家長先示範長輩敬禮和說話,然後讓孩子照樣子做一遍。

    3~6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前運算思維階段″。也就是說孩子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對事物可以進行思考。這是我們怎麼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或者原則呢?

    還有上面不尊敬長輩為事例。我們可以透過這五個步驟。

    1、讓孩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家長問孩子:“針對剛才的不禮貌行為,你覺得現在應該去跟爺爺奶奶說什麼?"

    2、讓孩子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思考三到五分鐘,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自我反省。

    3、孩子透過思考得出答案是應該主動去道歉後,讓孩子拿出實際行動。

    4、爺爺奶奶正式地給予迴應。比如,可以說:“我們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以後會做得很好。"

    5、家長在一旁也要做示範和強化。可以這樣對爺爺奶奶講:“爸爸媽媽肯原諒孩子,相信Ta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

    透過這五個步驟,整個事件才有一個明確和完整的教養過程,不打不罵孩子也能夠對這個事件建立起原則意識。

    其它的原則性事件都可以參照上面的方法執行,慢慢的,孩子就有路可循,不會隨意違反原則了。

  • 5 # 雨後山林靜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一切好的習慣也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等孩子長大了,你再想去改變孩子,讓他遵守原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因此,我的孩子從小開始,我就會堅持自己的原則。除非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面,我們才會遷就孩子。我來具體說一說吧!

    首先我們要看看自己給孩子制定的規則是不是合理的?我給孩子制定的規則有以下這一些:

    一、孩子在吃飯時必須坐在椅子上,不能到處亂跑。

    孩子的進餐是一個件頭痛的事情。經常會有父母說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吃飯的時候邊吃邊玩、愛看電視、愛挑食、吃飯太慢等等問題。還有的孩子邊吃邊到處亂跑。進餐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因此在孩子進餐時,我就要求孩子坐在椅子上好好吃飯,決不退讓。當孩子吃了半小時後不想再吃了,那就算了。不強迫孩子一定要吃很多,但是習慣一定要養成好。我不會遷就她。

    二、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要限制在半小時以內。

    每個孩子都愛看動畫片,但是孩子的自控力較差,往往是看了還想看,不願意關電視。而長時間看電視對孩子的視力是有害的,因此,我會限制好孩子的時間。一般是看完一集動畫片,或者是到了20分鐘以後,我就會叫孩子休息一下。有時候孩子會討價還價,說我還想再看一會兒。我會稍微延長几分鐘,但是不超過30分鐘。然後就會堅定地把電視關掉。讓孩子做點別的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慢慢孩子就會遵守這個規則。

    三、孩子的東西要自己收拾好。

    對孩子來說,他們最大的財富就是玩具和繪本。這些東西,他們每天都是會用的。當孩子在玩完玩具後,我會要求孩子自己把它們收拾起來。我在家裡給孩子買了好幾個大的儲物箱,都是用來裝孩子玩具的。剛開始的時候,我會陪孩子一起來收拾這些玩具,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願意收拾的。然後逐漸過度到讓孩子自己去收拾她的玩具。孩子的繪本會放在書架上,學會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這也是我對孩子的原則。

    四、孩子的睡眠時間不能太晚。

    孩子的睡眠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必須保證孩子有十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因此我會給孩子制定睡眠的時間,最晚在9點鐘上床。在孩子上床前,我們會陪孩子說說話,講講故事。到了時間孩子還睡不著的話,我們也不會一直陪著孩子,而是把燈關掉,營造一種安靜的睡眠氣氛。我不會因為孩子提出還想繼續玩,而不想睡覺孩子就遷就孩子。一般來說孩子過了一會兒就會睡著。

    五、孩子要講衛生。

    孩子每天都會玩玩具,因為他們的感官發展的需要,他們看到什麼都會摸一摸。手上的細菌是非常多的。還有的孩子在三歲以後依然會把手放進口裡,有著口欲期。如果孩子不洗手,手很髒的話,一定會導致孩子生病的。以前家裡的孩子就有過這種情況。孩子因為吃手沒有注意洗手,後來導致進醫院住院治療。因此,每當孩子玩了玩具、或者是從外面玩了回來以後,我都會讓孩子去洗手。還有吃飯前和電後都要洗手。讓孩子從小養成講衛生的習慣。這也是我給孩子建立的一個原則。不會遷就孩子的。

    總體來說,我的孩子習慣還是非常好的。因為從小就給孩子建立了規則,長大後就很自然的形成了習慣。不過有一些事情我們也是會遷就孩子的。

    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她睡覺總是喜歡抱著娃娃睡。有一次我把她的娃娃洗了,但是還沒有幹,這時孩子就“哇哇”的大哭。對孩子來說,娃娃是她的依戀物,她會感覺到很有安全感。後來我就給孩子買過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娃娃給她抱著,孩子才停止了哭聲。我看到孩子在停止了哭聲以後是帶著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的。

    我的女兒從食量就很少。總是吃一點點就飽了。很多有經驗的老人說,要我逼迫孩子多吃一點。我後來發現,但我逼迫孩子吃的時候,她總是會吐出來,而且女兒感到非常痛苦。後來我就不再逼孩子吃了。她實在不想吃就算了,這也算我對孩子的一種遷就吧!我尊重孩子的感受,如果她餓了自然會想吃的。

    遷就孩子,有時是需要考慮到一些情形的需要。比如孩子平常是在家裡生活是非常有規律的。但是有一天你把孩子帶到外面去玩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玩得很興奮,就沒有規律了。有很多寶媽會說,哎呀!我的孩子今天玩瘋掉了!中午也不睡覺了,作業到現在也不願意寫了。其實有時我們大人在外面玩的時候,大腦也會出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一下子難以入睡,就想盡情的玩。所以,當環境改變了以後,孩子有時我們就可以適當的去遷就一下自己的孩子。

  • 6 # 荷丫頭ABC

    在孩子看來,無原則這一概念。

    但是父母心目中大多有原則這一個思維定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芝麻大點小事,沒有什麼原則一說。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原則是必須要有的。你要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一定要有原則,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隨性而做的。

  • 7 # 愛說的畢姐姐

    教育孩子要做到——溫和而堅定

    這個問題有一點疑問,就是孩子“太小”指得是多小呢?所謂的“原則”又是什麼?

    如果孩子只是滿月的小嬰兒,而我們的原則是“不能慣著孩子耍脾氣”,那麼,我們的不放棄原則的意思,是不是孩子哭鬧不止都不要去抱他?

    如果“太小”定義為嬰兒期,孩子哭鬧,我們就要撫慰。嬰兒期的孩子,認為她和媽媽是一體的,孩子有時會發怒,打媽媽,其實是對自己生氣。所以,在孩子兩歲以下時,家長要在某種時候遷就孩子的暴脾氣。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原則都要遷就。比如,我們規定孩子一天只吃一塊糖,孩子偏要再吃一塊,我們就不能再遷就他。

    對孩子,我們要做到溫柔而堅定。孩子提出無理要求以後,家長要堅持原則,說好了不給吃,就要不給吃,說好了不買的玩具,再怎麼哭鬧也不要心軟。一次的遷就會演變為無數次。要做到刀子心,豆腐嘴。恰恰很多家長,嚴厲地說,“你下次再這樣耍脾氣,我就不要你了!”嘴上厲害得要命,又毫無原則地滿足了孩子。

    堅持正確的原則,溫言撫慰,絕對不縱容,是我們家長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 8 # 南拳過家家

    大人最該努力做的是讓孩子美好的內心不受汙染。原本孩子內心是美好的,Ta懂得快樂、開心、難受、生氣等等情緒,並且能體驗其中的感受,但不會被折磨。

    大人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透過所謂的教育,開始干預和影響孩子的純。教Ta複雜邏輯,用原則、道德、前置條件汙染孩子內心的美好。

    沒有美好的內心,孩子在追求幸福感的路上延續前一代人的悲劇。做什麼讓自己快樂不是內心的第一感覺,而是要經過多番複雜思考。

  • 9 # 靜心別苑

    要不說:結婚前要睜大眼,結婚後要睜一眼閉一眼。大框架沒問題的情況下,兩個人的相處,就是要靠磨合了。

    我前幾天剛寫過一個文章,夫妻倆相處的最高境界是“湊合”,婚姻實質是兩個人相互的妥協,不是單方面沒底線的付出。

    孩子小的時候,確實是問題比較多的時候。孩子小的時候,夫妻倆也都還年輕,本身不是特別成熟。小孩子又特別牽扯精力,難免為了照顧孩子,或者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產生矛盾。

    具體到你這個問題,就是這幾個問題:

    第一,你覺得你在遷就他什麼?

    第二,在這個問題上,你的原則是什麼?

    個人建議,如果你現在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哪怕遇到渣男,只要他還給你跟孩子錢用,就先忍了吧,好好養精蓄銳,照顧好自己跟孩子,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做好離婚的準備。

    為了所謂“爭一口氣”,或者啥的,就算了吧,現實問題必須考慮,離婚後沒有經濟收入,還帶個孩子,怎麼過?換個角度來看,讓這個“可惡”的男人繼續出錢養活你,這不也很爽嗎?

  • 10 # 孝順是最好的風水

    對於這個問題,我旗幟鮮明地說,當孩子太小時我不會為了遷就他而放棄你自己的原則的。

    孩子其實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他們開了慧眼,雖然他們自己說不出來什麼,但是與大人鬥智鬥勇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再加上會哭會笑、會撒嬌、會打滾,怎麼做都沒有違和感,許多大人分分鐘就被打敗了。

    冷靜下來,我們也明白自己不對,說好的原則呢?怎麼能溺愛呢?看別人孩子的毛病一看一個準,輪到自己孩子就稀裡糊塗地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我孩子小的時候,我也犯過為了遷就他而放棄自己原則的錯誤,好在及時醒悟了。這得感謝我婆婆,老人家疼孫子,生怕我訓孩子,孩子有點小毛病時,她就護著。這反倒提醒了我。我找個藉口把孩子帶到我們的臥室,一是一二是二地和孩子交流,告訴他奶奶雖然疼你,但你不能因此就放任自己瘋長,一棵小樹要長成參天大樹,一定要把長歪的小枝杈砍掉。

    我還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看慣了,一些小毛病習以為常了,我和哥哥、弟弟家離得不遠,幾個孩子經常三家來回住,每次都有改變。到別人家總不能做一些讓別人討厭的事吧?

    所謂的教養,就是從小讓孩子懂規矩,有禮貌,內心有敬畏。如果為了遷就他而放棄自己的原則,那孩子就有可能成為社會上的不和諧音符。將來孩子走上社會,遇到一些阻力卻不明就裡,其實真的會和我們的家教有關係。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遷就孩子而放棄你自己的原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什麼手機音質好,低音效果好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