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婷Dr20
-
2 # 閒談書影
如果說《冰雪奇緣2》是一塊石頭,同期上映的其它影片就只能是雞蛋了~
這塊石頭不斷變大,大到阻礙了近期所有其它影片的票房表現,大到可能成為若干劇組/導演的送命碑。
-
3 # 保溫瓶影視
《冰雪奇緣2》,一整場電影都不知道演什麼。看上去像是為出續集而拍的,完全沒有什麼可以劇透的。這部本來為兒童而拍的電影,應該給兒童觀眾留下兒時記憶,沒曾想只有《冰雪奇緣1》的精彩,《冰雪奇緣2》卻沒能延續,這一下子為整系列電影帶來損失。不單單南韓人不高興,很多都不高興。
-
4 # 後期世界
討厭原來是這個原因:《冰雪奇緣2》於11月21日在南韓上映,上映前的預售觀影人數高達110萬人,上映第一天的觀影人數高達60萬人。
導演鄭智泳等南韓電影人在首爾舉行緊急釋出會,抗議《冰雪奇緣2》對南韓影院銀幕的壟斷,表達了意見。
南韓反壟斷電影委員會指出:“某些特定電影過分地佔有銀幕數量,侵犯了希望觀看多種電影的觀眾的選擇權,妨礙了南韓電影的多樣性,這是不正確的做法。”
南韓導演抗議《冰雪奇緣2》“壟斷銀幕”
2013年推出的《冰雪奇緣》,是近年來全球現象級的動畫電影,不僅重新整理全球範圍內最賣座動畫電影的紀錄,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六年後,《冰雪奇緣2》由前作原班人馬打造,重新集結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得主導演珍妮弗·李(JenniferLee)和克里斯·巴克(ChrisBuck)。根據南韓電影振興委員會資料,該電影占該國電影座位預訂量的92.6%,截至週四凌晨6點,預購票數超過110萬張。
有南韓網友在推特上曬出了自己的觀影票
11月22日上午,鄭智泳導演等南韓電影人在首爾舉行緊急釋出會,抗議了《冰雪奇緣2》對南韓影院銀幕的壟斷。
11月21日,第40屆南韓電影青龍獎頒獎典禮在仁川舉行。名導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美術五項大獎,成最大贏家。
在22日的緊急釋出會上,鄭智泳還補充道:“我和奉俊昊導演相熟,所以(在上映前)給他發了一個簡訊:‘祝賀你,但是請不要讓此次上映超過三分之一的銀幕。只要能成為模範,南韓電影界就會為你鼓掌,政府部門就會醒悟過來。”
奉俊昊導演曾迴應:“很抱歉,雖然我不能這樣干預發行公司,但我將努力做到排片佔比不超過50%。希望儘快從制度上改善電影壟斷問題。”但後來奉俊昊表示:“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很抱歉沒能實現。”
南韓電影振興委員會稱,此次新聞釋出會不是要特意打壓《冰雪奇緣2》這一部電影,而是想指出銀幕壟斷這個長期存在的破壞行業結構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冰雪奇緣2》已於11月22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同樣行情火爆。首日排片空降冠軍,排片佔比高達36.4%,目前綜合票房佔比超六成。時光網稱,預計該片有望拿下本週票房冠軍
“第一部讚美女性力量,表達出女性不應該被愛情和婚姻定義、不需要王子也能做公主、正視自己的獨特之處而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等創新主題
院線首先對影片進行評估,根據影片點映會觀眾的評價與反應、影片宣傳推廣及網路造勢等多方因素,進行上映當天的排片安排。院線多方蒐集觀眾對該片的關注度和期待值,評價或褒或貶並不重要,只要影片有足夠熱度吸引觀眾買單,首日排片率就不會低。當然,如果是“自家影片”,院線則會直接敞開大門,儘可能安排黃金時段的場次。
影片上映後,觀眾評價成為主導排片率的重要因素,反響好、熱度高的影片自然會被安排更多、更優的場次。
院線安排與觀眾評價是影響電影排片率的主要因素。怎樣才能實現影院利益與觀眾利益的雙贏?其中涉及多個因素。除了影片本身要題材新穎、內容具有足夠吸引力外,觀眾比較多的“有效場次”在放映中也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影片上座率直接決定影片的排片率。為了達到最大收益,影院還會考慮影片的播放格式和片長。
排片率對於影片的影響不可忽視,但一部電影的成敗,歸根結底還在於影片本身。
-
5 # 莉莉絲電影
作為全球熱映的《冰雪奇緣2》在南韓遭到導演集體抵制這樣的事情。思考下為什麼抵制,無非是影響到了這些導演的電影票房,侵犯到了這些人的利益。
為什麼產生這種票房落差,什麼影響了票房,或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做大致分析。首先質量,我不知道同檔期的南韓電影有沒有過硬質量的,韓方不做評價。只看過《冰雪奇緣2》所以只說下《冰雪奇緣2》。
這電影我是打8分。總的觀影體驗還是很不錯的,劇情不能說特別的好,屬於童話故事。
但是我這種成年人看這電影肯定是不止於童話故事這麼簡單的。
第一部是迪S尼突破,或許是第一次嘗試女王救公主,而不是王子救公主的橋段。就思想上來說,算是有女權思想,相信自我等等,也有向對LGBD人群表態,呼籲勇敢面對自我的意思。
而第二部算是迪S尼的……嗯……算是撈錢吧。其實並沒有新的意思,就像是說我知道你們喜歡看什麼所以我拍你們喜歡看的。但是,公主還是要嫁男人的,我們理解你們,但我不是迪姬妮,抱歉。新核心是直面錯誤,勇於糾正錯誤,探索自我,但是娛樂元素過多就顯得不夠突出。
雖然劇情一般般,不過它是閤家歡童話電影,劇情其實不需要過硬,畫面、配樂等能達到一個老少皆宜、其樂融融的氛圍就足夠了。
就我感覺質量上來說算是中上游的,雖然比不上前一作,但也不差。
南韓同檔期的電影不知道有沒有質量過硬的,如果沒有就沒什麼好說的。
然後是宣傳,前一作是全球現象級的作品。這種作品出續作不需要做過多的宣傳,粉絲口口相傳都可以擁有一片人的關注。顯然如果同等宣傳和電影質量來說,南韓本土電影一般是比不過的。如果南韓媒體還喜歡蹭熱度大肆宣傳,結果可想而知。
之後是民眾喜好,可能看多了本土的想試試其他的等等原因。
以上是對電影導致票房差距的大致分析。
然後是對行為,開頭也說了導演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可能是本身同檔期質量不怎麼樣,或者擔心以後出不了好作品,內心有自卑心態,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信心。
總的來說,這行為有點可笑,除了宣傳導致票房落差,其他的問題都應該從自身找原因才對,不應該怪別人。
-
6 # 拾部TV
迪士尼打造的最新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正式上映了,作為2019年迪士尼年末推出的動畫大作,不知道已經去看過這部動畫電影的小夥伴們感覺如何?如果給這部動畫電影打分的話,大概會打多少分呢?
想當年《冰雪奇緣》第一部正式在全球上映的時候,所造成的轟動效應是巨大的,就算是沒有看過這部動畫電影的人,也肯定會在各種地方被動畫中那首著名的歌曲《Let It Go》不斷洗腦。
《冰雪奇緣》動畫系列的第一部是在2013年正式上映的,在粉絲們等待了6年之後,《冰雪奇緣2》終於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展現在觀眾面前,那這部動畫電影目前所獲得的國內票房以及觀眾口碑又是如何的呢?
截止到拾部君寫這篇圖文的時候,《冰雪奇緣2》在國內的累計票房已經超過了1.5億,這是上映第二天的成績,至於國內的觀眾口碑嘛,豆瓣目前的評分為7.5,喜歡這個系列的粉絲依舊會給出高評價,但是已經對迪士尼這套動畫商業模式有些疲倦的觀眾則是認為這部動畫電影一般。
帶頭搞抗議的南韓導演名叫做鄭志英,這名電影導演連同其他電影從業者,在《冰雪奇緣2》於南韓正式上映之後,舉行了公開的緊急會議。這些電影從業者控訴《冰雪奇緣2》這部電影在南韓上映的時候,對南韓的電影市場造成了壟斷,影院特意為這部動畫電影進行的高排片率安排,擠壓著其他體量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型別的電影的生存空間。
《冰雪奇緣2》在南韓上映的情況是這樣的,首先,根據2017年統計出來的人口資料,南韓一共有5100多萬人口,而在這部動畫電影上映前夕,電影票預售的觀眾數量達到了110萬,電影上映的首天,去觀看電影的人次也有60萬,這在南韓,已經是相當大的觀影規模了。
拾部君覺得,一方面,《冰雪奇緣2》這種迪士尼推出的動畫電影,擁有高排片量是一件難以撼動的事情,畢竟已經將漫威影業,皮克斯等全都收歸旗下的迪士尼,資本力量實在是過於強大了,影院為了更加好地生存發展下去,也不得不妥協於迪士尼這頭業界巨鱷所制定的遊戲規則。
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電影從業者,或者純粹就是一名普通的電影觀眾,其實是更加喜歡影院的市場能夠多樣化的,那些大體量,爆款的電影必然會擁有很高的排片量以及其他上映優勢,這也必定會影響到其他電影的上映。
眾多觀眾喜歡看這些爆款電影,這是事實,但是,觀眾們也是希望有更多不同型別的電影可供選擇的,但是現在的情況就是,有部分電影其實觀眾是喜歡的,但是由於排片量很低,宣傳營銷又沒有做到位,這就導致了觀眾竟然錯過了這些電影。
電影從業者當然是不希望因為這些爆款電影的巨大成功,自己在進行創作和製作的時候不得不按照這些爆款電影的製作模式來,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新的電影可能性,而變成了像是工業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東西一樣。
關注【拾部次元】,一個由漫畫家撰寫,有態度的動漫頻道
回覆列表
《冰雪奇緣》是啥?它是第86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金像獎獲得者,是全球動畫史的票房冠軍。
單靠這些成就,它不僅僅能在動畫界立足,更能稱霸當今的影壇,如今《冰雪奇緣2》上映,但是讓我看到了一則“頗為搞笑”的新聞。
《冰雪奇緣2》在南韓上映後太過於火爆,所以院線火速增加拍片,這也導致同期的南韓本土影片十分慘淡。有部分導演認為《冰雪奇緣2》就是在壟斷市場,紛紛舉旗抗議。
這個訊息一出網友就笑了,有人說:“這個實在太南韓了,自己的沒人看就怪別人做得太好。只要把排在我前面的都抗議掉,那麼自己就是第一了話又說回來,今年的南韓電影在世界上還是有一定份額的,特別是《寄生蟲》這部電影更是拿下了金棕櫚獎,並準備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可《冰雪奇緣2》還是太強了,根本無法撼動,它能席捲全世界的原因,除了劇情外,還有它的專業精神。
迪士尼的動畫到底有多厲害,如果你看了它的細節,第一感覺就是汗顏,第二感覺那就是成功是必有道理的,對於細節的掌控簡直大開眼界。
可能有些人經常噴中國產為什麼要做3D動畫,不就為了省錢嘛。不過3D也是要分高階和低端,迪士尼的3D動畫平均造價是1.71億美元,日本最近最火爆的《你的名字。》造價就只有不到10億日元,《千與千尋》的成本19億日元,算起來還沒迪士尼的零頭。
所以國漫的3D在承認不足時也不會過分的噴,那還是得從本質上去分析。比如中國產3D動畫的巔峰作《哪吒之魔童降臨》成本就是不到1億人民幣,這其中的差價何止是匯率上來區分。那麼這麼多錢都花在哪裡呢?如果自己看看還真跟中國產的3D動畫有本質上的區別。《冰雪奇緣》的建模是精細到頭髮絲,而中國產的一些動畫的頭髮就是一層一層的,就像幾塊布條堆上去的。動畫中人物的衣服上也有毛絨感,相當的有真實感。其次在做微小細節的時候,有一些觀眾根本難以捕捉在的地方也做到極致,這些裝飾品就像真的一樣,還有陰影感。正因為有這份工匠精神,所以這部動畫的成功是必然的。
美國動畫何以能做到“不計成本”,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工業化的動畫電影製作流程讓其能夠精益求精。我們也不要太過於沮喪,國漫還在摸索階段,要懂得看到不足並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