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有著名景點:
銀花河,是丹江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源地有二;南源是東西溝,發源於鶻嶺餘脈—海拔1468.4米的闆闆山東側;北源是北河,發源於流嶺南麓坡腳,兩源於高壩相匯合,流向為東—西向,先後接納南家垤河、大廟溝、洛峪河、商路河、古路河和石槽溝等主要支流,於竹林關注入丹江。
武關河,是丹江上游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海拔1744米的蟒嶺主脊南側,向東南流到庚家河,到石門後始稱武關河,到巒莊轉折為南—北流向,經武關、毛坪、於畢家灣注入丹江。武關河支流眾多,較大的有峽河、桃坪河、趙川河和白陽關河等,兩側大小支流作對稱狀分佈,流域平均寬度為7.7公里,是一條比較明顯的樹枝狀水系。
南秦河,又名乳水、楚水,是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西部東嶽廟鄉雞冠嶺,流向由西向東,流程48公里,至劉灣鄉匯入丹江。流域面積575.9平方公里,海拔702~1577.6米,總落差875.6米,平均比降0.83%。主要支流有林岔河、石道峪、赤水峪、石龍灣河、金陵寺河、劉峪河。南秦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6億立方米,徑流模數為7.93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53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441立方米/秒。
徑流年內分配為夏秋較多,冬春較少。平均含沙量4.44公斤/立方米,平均輸沙率18.4公斤/秒,平均年輸沙量63.4萬噸,侵蝕模數1302噸/平方公里,實測最大侵蝕模數2750噸/平方公里。
丹江,長江水系支流漢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漢江,堯時即名丹水。因傳說曾產丹魚而得名,也有傳說,禹之外孫丹朱曾於此治水,為紀念他,後人稱丹水、丹江。 丹江俗稱丹河,古稱丹水,亦稱丹淵、赤水、粉青江, 在陝西境又名州河,河南省淅川縣境又名淅江,湖北省丹江口市段舊稱均水。
丹江發源於陝西省商洛區西北部的秦嶺南麓,流經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注入丹江口水庫。幹流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佔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歷史上丹江航運發達,明清兩朝是丹江航運的黃金時代。
丹江徑流量小、年際變化大,洪水災害嚴重而頻繁,含沙量較多。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有古代著名的溝通丹江與灞水的通道工程丹霸道。20世紀50年代後,沿江建設了二龍山、龍潭等水利水電工程,發揮了蓄水灌溉、發電和調洪作用。
丹江有著名景點:
銀花河,是丹江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源地有二;南源是東西溝,發源於鶻嶺餘脈—海拔1468.4米的闆闆山東側;北源是北河,發源於流嶺南麓坡腳,兩源於高壩相匯合,流向為東—西向,先後接納南家垤河、大廟溝、洛峪河、商路河、古路河和石槽溝等主要支流,於竹林關注入丹江。
武關河,是丹江上游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海拔1744米的蟒嶺主脊南側,向東南流到庚家河,到石門後始稱武關河,到巒莊轉折為南—北流向,經武關、毛坪、於畢家灣注入丹江。武關河支流眾多,較大的有峽河、桃坪河、趙川河和白陽關河等,兩側大小支流作對稱狀分佈,流域平均寬度為7.7公里,是一條比較明顯的樹枝狀水系。
南秦河,又名乳水、楚水,是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西部東嶽廟鄉雞冠嶺,流向由西向東,流程48公里,至劉灣鄉匯入丹江。流域面積575.9平方公里,海拔702~1577.6米,總落差875.6米,平均比降0.83%。主要支流有林岔河、石道峪、赤水峪、石龍灣河、金陵寺河、劉峪河。南秦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6億立方米,徑流模數為7.93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53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441立方米/秒。
徑流年內分配為夏秋較多,冬春較少。平均含沙量4.44公斤/立方米,平均輸沙率18.4公斤/秒,平均年輸沙量63.4萬噸,侵蝕模數1302噸/平方公里,實測最大侵蝕模數2750噸/平方公里。
丹江,長江水系支流漢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漢江,堯時即名丹水。因傳說曾產丹魚而得名,也有傳說,禹之外孫丹朱曾於此治水,為紀念他,後人稱丹水、丹江。 丹江俗稱丹河,古稱丹水,亦稱丹淵、赤水、粉青江, 在陝西境又名州河,河南省淅川縣境又名淅江,湖北省丹江口市段舊稱均水。
丹江發源於陝西省商洛區西北部的秦嶺南麓,流經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注入丹江口水庫。幹流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佔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歷史上丹江航運發達,明清兩朝是丹江航運的黃金時代。
丹江徑流量小、年際變化大,洪水災害嚴重而頻繁,含沙量較多。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有古代著名的溝通丹江與灞水的通道工程丹霸道。20世紀50年代後,沿江建設了二龍山、龍潭等水利水電工程,發揮了蓄水灌溉、發電和調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