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秩序感是生命的一種需要,也是影響一個人終生的一種習慣和品質,從出生到6歲是寶寶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6歲以前養成後,便會體現在孩子上小學、中學、大學的階段,孩子的書包和學習用品會收拾得整齊,孩子不會找不到東西或漏掉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學習中很自然的有條理地安排和使用時間。直到參加了工作,他們會知道工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他們會抓住學習和工作的重點,這種能力成為可以終身受益的品質。

    會對秩序產生一種近乎刻板、頑固的要求,玩具圖書換了地方、自己的座位坐了別人、兩塊積木沒有擺放整齊……他們就會大哭大叫,媽媽們不要一味地批評寶寶淘氣、任性,要知道這是他們正常的心理表現,因為寶寶認為生活是有序的,應該是有固定樣子的,而這種秩序是恆定的、不容改變的。0到6歲是他們自律感及規則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媽媽們要理解並儘量滿足他們這一時期對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當寶寶因為某種“秩序”被打破而哭鬧時,媽媽們要儘量安慰,並協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儘量幫助他們恢復原有的秩序,以平復他們的不安情緒。

    上述的情況在我們日常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比比皆是,就拿小寶的例子來說吧。小寶是我們舞蹈課的忠實粉絲,對跳舞有著極大的興趣,媽媽總是早早地就帶著小Bora到兒童之家做準備,每次上課的時候,小寶都會聚精會神地跟著老師跳舞,非常享受上課的每一分鐘。但是上個星期四,舞蹈課上到一半,小寶突然從教室裡跑了出來,追問媽媽:“現在可以去公園了嗎?”老師們覺得很奇怪,這時媽媽的解釋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那天早上,媽媽忘了今天要上課,所以跟小寶約定好了今天要去公園。這時,去公園這個行為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小寶頭腦裡,當媽媽突然想起要上課的時候,就人為地破壞了小寶已經建立起的秩序感,這說明,像小寶一樣大的孩子,已經對生活的秩序性表現出了很強烈的要求,對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了自己的安排。

    如果兒童錯過了對秩序的敏感期,那麼,映入他眼簾的那種紊亂就會成為他發展的一個障礙。沒有好習慣,把玩過的玩具隨意亂扔,用過的東西不能夠放回原處,屋子裡亂七八糟,不知道收拾,大人總是跟在屁股後面收拾不完。這都是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的具體體現。

    所以媽媽們要保護好他們的秩序敏感性,

    守則一: 給寶寶創造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

      給寶寶創造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是培養他們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包括:其一,規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媽媽們要為寶寶安排一個科學合理且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表,並督促他們遵照執行,這樣不僅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還能為他們時間觀念的形成和秩序習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二,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家裡的各種物品要擺放整齊,使用完畢後需物歸原處,媽媽們還要耐心培養寶寶歸置秩序的技能,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收拾玩具、圖書,即使寶寶表現得“笨手笨腳”、越幫越忙,也不要斥責他們,而要耐心指導,不斷表揚。其三,和睦的家庭氛圍。只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關愛、長幼有序,才能促使寶寶形成一種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態。  守則二: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媽媽們還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時時處處的教育引導、提醒,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秩序行為。家長在做有規律的工作時,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等等。如,早上洗刷時,孩子在旁邊看,就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在洗臉、刷牙,每天早上起床後都要洗臉、刷牙”;在孩子吃飯前給他穿外套時說:“寶寶在吃飯前要穿上小外套,不然就會把衣服弄髒了”;吃完飯,家長在把椅子和桌子歸到原位時對孩子說:“吃完飯了,要把椅子和桌子放到原來的地方,不能亂放”

    。當孩子無意忘記做一些事時,家長透過提醒來引導孩子完成。當孩子弄了一地玩具要出門時,對孩子說:“寶貝,玩具該回家了?”當孩子還不明白時,再進一步提醒說:“是不是要把玩具收起來啊?”當孩子把衣服亂放時,提醒說:“脫下的衣服應該放哪啊?”如此等等。重要的是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注意循循善誘。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透過反覆提醒與強化訓練來增強孩子的秩序感。當孩子就是不願意做時,家長幫助完成的同時,可做些硬性規定,讓孩子明白有很多事情必須這樣做才行,以此來建立一定的規則。  守則三:注意公共場所寶寶秩序感的培養

    每個公共場所都有它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覺遵守,如乘坐公車,要先下後上、文明禮讓;遊覽公園,不要攀折花木、踐踏草坪;觀看電影,不可亂扔果核、大聲喧譁等等。每到一處,爸爸媽媽在以身作則的同時,還要向寶寶講解相關的規定,讓他們懂得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種種的秩序規則,遵守是光榮的,而違反則是不道德的。

    有秩序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如果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如果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反之,如果兒童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具有信念;如果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他就學會伸張正義;如果生活在讚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那麼,就讓我們用自己的真心和愛心讓孩子從小感受秩序、喜愛秩序、遵守秩序,使“秩序感”成為他一生中的寶貴財富。

    最後,針對讓很多家長頭疼的玩具問題,我們再給大家提幾個小建議吧。

    1、

    讓孩子生活及住在固定的地方,為孩子安排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有固定的擺放的地方,除了孩子的寢室、遊戲室外,客廳中也應有屬於他的空間,每一個地方都有櫃子放置他的物品,而且是固定的。

      2、 不要買過多的玩具給孩子,也不宜將玩具往一個籃子裡放。

      因為孩子每一次只想玩其中一、二種。若放在籃子裡,則孩子需要全部倒出來,才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要求孩子收拾所有玩具,孩子不肯是因為他只玩了其中的一項。

      3、 堅持一次讓孩子玩一種玩具。

      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喜歡一次做一件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導他將玩具收好,才可以再拿另外一個出來玩。另外,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潛意識的吸收心智階段,他們習慣了有秩序的外在環境,自然喜歡並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

      4、 為孩子預留收拾玩具的時間。

      不管是在餐前或外出前玩玩具,父母千萬不要為了進行下一個活動,而姑息孩子可以不收拾玩具或草草地幫他收好,這樣是無法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父母應考慮孩子的能力,並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去收拾。

    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秩序感,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更不能以自己的心情好壞為轉移,要堅持始終如一。

    我們要協助孩子完成他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成長,為孩子提供有利於他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外在環境和條件,真正理解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種種表現,才是對生命的最好的尊重和愛護。

  • 2 # 莫曦

    秩序感,是這個社會的優秀人才身上所具備的特質之一,秩序感所帶來的條理性,為他們的工作與學習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與優勢,這是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小孩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為什麼要急著培養他們的秩序感呢?因為,世間萬物都是有序的——自然有自然的秩序,社會有社會的秩序。

    寶寶先天就擁有秩序感,當寶Bora到一個雜亂、陌生的環境中會哭鬧,這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安全需要。如果寶寶的生活規律被打亂的時候,也容易引起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所以我們看到,環境的作用對於寶寶的秩序感的培養很重要。

    家長們要注意,家裡的東西不要亂堆亂放,該收納的收納該歸類的類,養成及時收納的好習慣,尤其是寶寶的玩具衣服,更需要注意,我們可以用一些整理箱分類存放。讓寶寶從小就在一個秩序井然的環境中長大。等寶寶大一點的時候,媽媽可以鼓勵寶寶自己把玩好的玩具收起來,並且可以在收納玩具的箱子上畫上圖案或者貼上標籤,告訴他們這個應該放什麼。這些都可以讓寶寶形成一種追求秩序的良好心態,促進寶寶秩序感的培養。寶寶現在對地點、環境和動作的記憶超出我們的想像。如果爸爸媽媽在廚房教寶寶怎樣使用打蛋器,下次他再到廚房,就會期待或者要求爸爸媽媽再把打蛋器拿出來。慢慢地,他會知道在廚房煮飯、浴室洗澡、陽臺曬衣服......這是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初步形成秩序感的表現哦,在熟悉的環境中小傢伙會有舒服的感覺。有秩序的環境,還可以幫助寶寶認識事物、熟悉環境,讓他專注地進行某種活動,爸爸媽媽這時就要抓住機會幫他建立秩序感。

    玩具教學計劃

    寶寶得到一個新的玩具或者學習用品時,爸爸媽媽先做個示範,教他這個東西怎麼玩,以後寶寶拿到這件玩具就會模仿爸爸媽媽教他的動作。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定期給小傢伙新增不同型別的玩具(學習用品),引導寶寶學習不同的內容。比如: 皮球——用來推;小鏟——用來挖沙子;畫冊——講故事等。

    環境教學計劃

    無論在家還是在戶外,不同區域都有不同的活動內容或者功能(飯廳、陽臺、廚房...),如果家附近有小公園,活動就更加豐富多彩了。爸爸媽媽需要多考慮環境以及在這種環境裡寶寶可以做什麼。幫寶寶準備去這些地方會用到的工具,比如:準備一個風箏到放風箏的地方;準備餌料到喂鴿子或者餵魚的地方。以後每當看到你準備的戶外活動工具,寶寶就能猜到要去哪玩,到目的地之後就很容易就參與到群體的活動中去。孩子從小生活在有序的環境中,會順應自然,社會,健康、幸福地成長。

    孩子生來無序,沒有白天夜晚的概念,沒有吃喝拉撒睡的規律,怎麼才能使孩子進入一種有序的生活呢?父母要孩子進入自己的有序生活,就得先進入他的無序生活,要什麼就給什麼,什麼時候要就什麼時候給。孩子在滿足中,睜開眼睛看世界,豎起耳朵聽動靜,張開嘴巴要表達——孩子與父母建立關係的時候,就是他體驗、感受父母的有序生活的時候。

    剛開始,孩子是不會那麼聽話的。他夜間鬧騰,父母起來照料他,早晨睜不開眼,就想和孩子多睡一會兒。孩子醒了,鬧騰起來了,父母才手忙腳亂地起來抱孩子,給自己和孩子做吃的,胡亂收拾一把——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越晚,孩子進入有序生活的時間也越晚。生活無序的人,自身的修飾打扮混亂不堪,自己的家庭擺設、家庭起居、家庭往來混亂不堪,到了社會,也不知怎麼與人建立穩定、和諧的關係。生活中,經常能碰到這樣的人——自身活得很狼狽,別人也不願與之交往。合作。這種人,追溯其成長曆程,不難發現,其生長在怎樣一個混無序的家,父母是多麼地邋遢、不講究,所以,帶出的孩子才會同樣混亂無序。

    生活有序的人,自身的裝飾打扮是得體的,自己的家庭裝修,擺設是美觀、大方的,自身的飲食起居也是科學,講究的。這種生活有序的人,到了社會,別人看他說話、做事有章有法、有條有理,都想與之交往、合作。生活中人緣好、工作好、學習好、生活好的人,追溯其成長曆程,不難發現,他是生活在怎樣一個幸福、美滿、有序的家庭。父母給了他多麼好的教育,他成為受歡迎、受擁戴的人,是多麼自然的事情。孩子生在一個美觀、整潔的家,從小愛清潔、講衛生,他本能地就會對那種汙濁、骯髒的環境產生排斥,拒絕成為骯髒、邋遢之人。孩子從小生活有規律,什麼時間吃飯睡覺,什麼時間“工作”、學習,是時間娛樂、休閒,都相對固定。孩子小時候到點知道幹什麼,長大了,自然而然也會到點就知幹什麼。孩子小時候怎麼與小夥伴交往,長大了就會怎麼與同事、朋友交往,同一個人,大都會沿襲相同的生活、處世模式。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生活在有序環境裡,原因就在於此。

  • 3 # 藍香思兒

    要讓孩子有秩序感要從小培養,帶小孩外出時大人要言傳身教,過馬路.搭乘公共交通.需要排隊等,大人都要帶小孩規規矩矩的,要做到“不以惡小而為之”養成孩子從小的文明行為,大人做得不對時也要認錯,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中有哪些傲嬌的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