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和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有些難,不過堅持一些原則,還是可以的。

    第一原則,充分信任。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心理特點就是自以為自己長大了,不需要家長多管了。所以家長要充分把握這一個特點,多給予信任,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功與失敗。自己的一次體驗比別人的一萬次忠告都要強許多。

    第二原則,暗中監管 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沒有真正的長大,處理許多事情還不得章法,大多由著自己的性子處事。這就需要家長在暗中加強監管,在其最關鍵的時刻現身並提出建議,此時他們一般會照著去做並且會對你心服口服外帶佩服。

    堅持以上兩條原則,說不定你就會成為你孩子心中的偶像也未可知

  • 2 # 豆豆數學

    為什麼孩子遇上「青春期」,家庭衝突一下就冒了出來?作為父母,又需要知道哪些知識,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今天讓豆豆君帶你進入,“孩子青春期的三大矛盾”。

    矛盾一:壓力爆發

    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這注定了很多孩子在最青春洋溢、朝氣蓬勃的時候,卻要面對無數張卷子,並承受枯燥壓抑的生活。

    在壓力下,人的神經非常敏感,哪怕是關門稍微重了一點,也會誤以為是在發脾氣。更別說父母每天上下班,可能遇到很多「糟心」的事情,哪有閒工夫注意這些細節。

    一個搞不好,孩子突然就生氣了。父母也覺得莫名其妙,一句責備壓過去。爭吵的導火線就被點燃了。

    解析:

    孩子不容易,父母也一樣。因此,父母首先要自己學會排洩壓力的方式,比如:

    1.經常深呼吸,聽聽音樂,舒緩情緒

    2.多鍛鍊身體,發洩壓力

    3.保持樂觀的思維方式,杜絕壓力

    並逐步引導孩子掌握這些方法,這樣就能減少「導火線點燃」的次數。

    矛盾二:缺乏換位思考

    可能不僅僅是孩子,部分家長也有這樣的情況。孩子非常珍視的小紙條、漫畫。無意之間被家長髮現了,認為和學習無關,「棄之如敝屐」,並立刻對孩子進行教育。

    孩子一聽,火當然蹭蹭往上冒,我那麼珍視的東西,居然被這樣否定,一場親子大戰一觸即發。

    解析:

    其實很多時候,矛盾瞬間激化,就在於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對方錯了,這就是沒有「換位思考」。

    不過換位思考真得很難,因為用自己的觀念作為「標杆」,去衡量別人的對錯,本就是人之常態。如果有父母能做到換位思考,孩子真是非常幸運。而對於沒辦法做到換位思考的父母,我們建議,用「溝通」來替代「換位」。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的一個幼稚行為,第一反應不是發火。首先當場離開,調整情緒,等到雙方都有空閒的時候,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聊一聊,不用太正式,但一定要真誠。

    換位思考,實際上是解決了孩子與父母「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溝通也能做到,而且效果更好。

    矛盾三:就事論事變人身攻擊

    比如孩子說,“媽,你看,我剛給同學畫了一幅肖像畫”。

    而他的媽媽卻說,“有這個閒工夫,你不會去多做幾道題啊?作業都做完了嗎?你就會把時間浪費在這種沒用的東西上,你是傻啊還是笨啊?”

    再比如孩子說,“媽,你看,王麗給我的肖像畫被美術老師點名表揚了誒。”

    而他媽媽卻說,”看看人家麗麗,做什麼都這麼棒,難怪別人是優等生!你再看看你,三心二意,能做成什麼?不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學習上,成天儘想些沒用的。“

    解析:

    例子雖然有些極端,表達的意思卻是一樣。在家庭中,孩子處於弱勢地位,父母常常「無意識」地以成年人的身份、經驗對孩子的一些“幼稚”行為進行指責。

    特別是父母有點火氣,責備很快會過渡到人身攻擊上。瞬間就把孩子打入情緒低谷,對父母產生厭惡也很正常。

    其實孩子的青春期並不可怕,只是有點「小叛逆」,作為父母,成熟理智應對是最佳選擇。當「成熟」遇上「青春期」,當然是鶯歌燕舞,歡聲笑語。

  • 3 # 牧心之家

    如果您是一名青春期的家長,相信您一定深刻感受到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無論身體還是心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與他們相處融洽,是一個需要家長和孩子都要彼此適應和增加理解的過程。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變得非常叛逆,像是上輩子欠了債,這輩子要償還。如果家長們有機會聽聽青少年的孩子的心聲,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青春期孩子都希望跟父母正面溝通,他們很愛自己的父母,也不想成為父母眼中的冤家。

    青春期看似一場風暴,對許多孩子和父母來講都是這樣。

    【認識青春期】

    很少有父母知道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要完成三項任務,而做父母的要幫助青少年孩子完成這個三項任務,然而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孩子在青春期都順利完成了這三項任務。

    第一項任務:個體化

    對於孩子追求個體化的過程,父母們常常會誤解為叛逆。

    追求個體化的過程是孩子們開始發現我不再是父母的一部分,不再是父母的延伸,不再一切事情受父母的掌管和控制,個體化是孩子們驗證自己是被尊重的重要過程。

    他們有內在的驅動力來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他們還不成熟。所有當他們不是什麼都再來問你,這恰恰是正常的現象。

    對於一個正在追求獨立的青春孩子來講,他們渴求的是空間、自由、尊重 、自我的價值感。

    父母要學習區分孩子個體化是在追求獨立而非叛逆,但是因為孩子又不完全成熟,所有父母總是不容易放心。

    舉例來說,一個青少年孩子對穿著服裝留什麼髮型總是有許多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總是和父母的不太一樣,這種現象大多數都是孩子在追求獨立而非叛逆。

    所以父母在穿衣等問題上注意把握的是尺度,這個尺度要根據家庭的實際狀況來決定:信仰、價值觀、財務狀況、性別差異等來綜合考慮,不輕易的對孩子的觀點說“不”,但又不妥協最基本的家庭原則。作為父母可以經常問自己:她/他這樣穿衣,他/她的這個髮型違背道德嗎?是沒有品格的表現嗎?還是隻是追求獨立、追求自己的特點,既不會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例如,在我們家女孩子的衣服不能太暴露。

    青少年的孩子如果換一個頭發顏色,要求父母進門要敲門,開始不太熱衷家庭的活動而是喜歡和同伴在一起,在同伴面前和父母顯得很生疏。。。這些現象是叛逆嗎?這些情況大多數都是孩子追求獨立的過程。

    而真正的叛逆體現在孩子說話對長輩不恭敬、逃課、晚歸甚至夜不歸宿。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父母要報以“允許並適當鼓勵”的態度。孩子們就能從父母的態度中感受到尊重,他們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需要叛逆。很多叛逆的孩子之所以會叛逆,是因為他們發現,在他們需要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是被禁止的,慢慢地他們找到一種方式來應對:他們在你絕對不會允許他們做的事情上,他去反對你,這就是叛逆。可是這種叛逆很有可能就是孩子在追求個體化的過程中,沒有被允許。

    所以,在孩子追求個體化的過程中,父母把握一個原則很重要:大事抓住,小事放手!

    什麼是大事:例如,夜不歸家、男女關係、撒謊、犯法、犯罪行為等等

    什麼是小事:例如,房間混亂、頭髮、上網、打電子遊戲、跟朋友電話聊天時間很長、追求時髦的一些東西等等

    這裡提到的小事,不是家長完全放任,而是讓孩子參與制定一些規範,給他們自主權,不要在這些小事上跟孩子起衝突,當大事出現時,孩子已經完全拒絕你了。

    第二個項任務:內化價值觀

    你的價值觀不代表是孩子的價值觀,你的信仰不代表是孩子的信仰,例如,我是一位基督徒,那我的孩子可以懷疑我的神嗎?我想這是完全可以的,神給了孩子自由的意志,他可以去懷疑,但同時,我希望他在懷疑的時候,既可以表達出來,還能不放棄找尋答案。

    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太會懷疑父母、老師等權威人士說的話,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會對他們過去接受的價值觀進行查驗,甚至存疑。這其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經歷過的孩子,尋找過答案的孩子所獲得,才是他們自己的,是滿意的,而不僅僅是父母的。

    幫助孩子內化價值觀,一定不能用高壓和控制的方式

    幫助孩子內化價值觀的最好方式是父母自己按照價值觀的標準去生活,並分享給孩子你為什麼要那樣做,你自己覺得那樣做的好處,鼓勵孩子去思考,而決定權在孩子。

    第三項任務:與社會結合

    當一個孩子在個體化和價值內化過程完成的比較好時,他們較容易跟別人互動,容易進入群體,他們在個體化和價值內化的過程中看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是有價值的、是安全的、是有空間和自由的,是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的,這樣他們也會比較好地看待身邊的環境和他人,尊重和融入社會,並且也容易得到他人的欣賞。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多一些體諒、包容、接納少一些斥責、抱怨,多一些溝通、瞭解和尊重少一些打壓,多一些引導少一些教導,多一些空間、自由少一些控制和掌控。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也仍然需要父母的管教和約束,只是這個尺度要建立在彼此尊重和愛的基礎之上。

    【青春孩子的挑戰】

    青春期孩子遇到挑戰會比他們的父輩更多。

    1、同輩壓力

    同伴間競爭、同伴間的認同

    2、男女關係

    鼓勵青春期孩子說出來,才有機會引導他們

    3、荷爾蒙的變化

    情緒被放大

    4、媒體的影響

    網路、媒體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

    5、注重外表

    不能用當年父母自己的標準來看待現在的孩子

    6、偶像崇拜

    孩子需要英雄和榜樣,引導孩子,主動介紹一些值得孩子學習的榜樣

    7、惡習

    煙、酒、毒等

    青春孩子遇到的挑戰也是父母們遇到的挑戰,身為青春期父母要肩負的職責,幫助孩子應對青春期的挑戰。青春期是渴望成熟的階段但又不完全成熟,孩子們在不停成長的同時,身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

  • 4 # 心理學高大夫

    感謝邀請!如何跟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其實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提意見,默默守候至關重要!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孩子傳遞自己會“一直守護著孩子”的訊息,就像嬰幼兒時期所做的那樣。“有什麼能幫忙的地方你告訴我們!雖然父母無法替你做所有事情,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一定會盡力”!“爸爸媽媽不會干涉你,我們會守護著你!”我希望父母們能以各種方式把類似的訊息傳遞給孩子。孩子有事情我的父母,父母只要認真回答就行。還是沒有尋求幫助,父母就用不著擔心,不必亂支招。在這時期,孩子們所苦腦的問題,絕不是父母提一提建議就能解決的,而且這一點孩子自己比誰都清楚。所以,父母插嘴的問題越多,孩子越覺得煩丶越鬱悶。最糟糕的情況是,孩子的煩惱情緒有可能引發家庭暴力!如果你發現孩子煩躁不安,你明白“這孩子現在很痛苦丶很糾結,”這就夠了。不要試圖干涉他,而是默默的守護她!這樣孩子就能早些步入穩定期。就像暴風雨之後必定會晴空萬里一樣,孩子們也一定會進入情緒安定的時期。而且孩子在度過情緒暴躁期之後,就能找到自己融入社會的切入點,因此不會成為你尼特族(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也不會蟄居在家,拒絕與社會接觸。因此,家長們與其感慨孩子苦惱無助的樣子,莫不如以享受其成長過程的心態守護孩子!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無論孩子多大年紀,只要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受到大人的呵護,他就不會做出反社會行為。可見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的!家長只需始終如一的默默陪伴在孩子身邊便可!(感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碎牙的終極形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