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下上下五千年

    姚孟起是晚清傑出的楷書大家,被譽為千年臨歐第一人!

    他臨寫的《九成宮醴泉銘》與歐陽詢幾乎無二,臨歐的書法中,幾乎沒有人比得上!

    與歐陽詢對比,他的楷書更為平正,是最適合初學者臨摹的一種書體,所謂:先求平正,再追險絕!

  • 2 # 研193322

    姚孟起是清朝人,字鳳生,江蘇蘇州貢生。以學歐陽詢正書聞名天下!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

    千百年來,無數歐體書法家都曾在《九成宮》上下過功夫,但真正能臨到極致的人如鳳毛麟角。而其中尤其以近代歐楷名家姚孟起臨的最像!

    姚孟起臨的九成宮,點畫乾淨平和,對原貼中的險絕結構臨的惟妙惟肖,對於筆畫的精細程度也是為人所不及。姚孟起臨習的九成宮也成為近代許多學子爭相臨習的範本!

    下圖右為姚孟起臨九成宮

    所以姚孟起是近三百年來寫歐楷最棒的一個人,他臨《九成宮》沒人比得上!

  • 3 # 驚龍軒

    現在的書壇很有意思,好像很喜歡在圈內排座次。什麼當今書壇第一人;天下第一楷書;明清小楷第一高手等等,好像有了個“天下第一行書”,其它什麼字型都要弄出個一、二、三來方才過癮。

    其實,就算是書法史上相對得到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也同樣沒有停止過爭議。尤其是到了清朝,以康有為為代表的一眾書家,開始極力“揚碑抑帖”,二王書風遭到狂貶,更別說承認什麼“天下第一行書”了。由此可見,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是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強行根據一部分人的審美習慣去排座次,很難得到圈內人士的廣泛認可,也很難在書法史上站得住腳。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以前聽說過“津門第一歐楷高手”王維賢,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清朝第一歐楷高手”,實在讓人應接不暇。要說王維賢是天津第一歐楷高手,其實基本沒有太大爭議。畢竟天津可供比較的範圍不大,再加上王維賢的確是掀起天津歐楷主流書風的代表人物,包括當今書壇的歐楷名家田氏兄弟都受其影響很深。所以,稱王維賢為“天津歐楷第一高手”也還說得過去。

    王維賢歐楷

    可是,要把姚孟起奉為“清朝第一歐楷高手”,還是很值得商榷的。首先,這樣的排位本來就沒什麼意義,每個人的審美角度和審美標準都不盡相同,就算姚孟起的歐楷水準真的達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度,要想服眾也並非易事;其次,因為科舉考試應運而生的館閣體在清朝極度盛行。而學習館閣體最常採用的範本就是嚴謹的歐體和妍美的趙體。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朝湧現出一大批歐楷高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姚孟起歐楷

    就算到了清朝末年,也有林則徐、黃自元、姚孟起、王維賢等諸多歐楷高手。除了王維賢是民間書法家,其餘的人基本都是聲名顯赫,拋開藝術底蘊不談,個個把歐楷練得形神皆備,可謂爐火純青。試問,誰敢妄稱第一?

    黃自元歐楷

    我個人認為,書法藝術應該有一套依據傳統的審美標準,這對於推動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當書法家的藝術水準達到相當的境界之後,只能大致分出個檔次來。比如把書法作品分為神品、妙品等不同等級,還是相對合理的。別動不動就整出個一二三來,只能是貽笑大方。

  • 4 # 一杯苦酒笑談文化

    這個說法值得商榷,這就好比做菜一樣,無論你是什麼川菜還是粵菜,在不同的美食家面前,各有自己鐘意的選擇。

    姚孟起寫的字是好,但一味模仿的像,然而沒有審美的糾偏及發展,那也是欠足之處。楷書在書法史上有兩個高峰,一是魏晉時期,而是盛唐時期,到了清朝,楷書已逐漸式微,然而亦有諸多名家,比如黃自元、姚孟起、成親王等人。之所以現在姚孟起這麼火,甚至有人說他是清朝歐楷第一,主要是因為姚孟起的歐體楷書最為精到,他臨寫的《九成宮醴泉銘》,是最得歐陽詢精髓的!但是古人的一些字明明筆畫有欠妥、不合理、你還要別勁的為了像而模仿下去,那能是優秀的嗎?姚本乍一看臨的很好,但是細究問題很多。比如:1、好多字右傾了,右傾無勢。2、好多帶“口”型的,左豎都不夠左倒(跟1有點類似)。3、好多單人旁和雙人旁的 撇得丿頭角度不夠 平,導致對改字右邊部分有排斥感,還有筆畫問題等等,問題很多。

    相反,我覺得黃自元的書法藝術更注重尋求雅俗共賞,他的字端莊秀蘊,靜雅內斂,文氣蔚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兼及很強的實用功能,其風格特點和審美取向秉承的是晉人鍾繇,羲、獻父子所開創的帖學傳統,看得出其書法藝術的取法淵源和傳承脈絡。黃自元的楷書,取法於歐,脫胎於顏,又得益於柳,是一位全能型書法家!歷史上的書法家層出不窮,然而在楷書一途上能夠以中楷、大楷名世者確乎僅黃自元一人而已!

  • 5 # 千千千里馬
    姚孟起的臨摹《九成宮》書法清瘦有力度,但是,沒有任何新意。

    姚孟起何許人?怎麼三百年大清朝眾多書法家裡好像沒有名聲嘛!難道是歷史忘記他了?

    有那麼冤的歷史要與姚孟起大書法家過意不去的 嗎?

    我們看看姚孟起是怎麼個來歷吧。我們百度了一下姚孟起這個名字,只知道他是江蘇的貢生生卒不詳,但是,據他題寫的一個隸書牌匾來看,有些臨摹陳鴻壽的味道。那麼,他的大概生活年代也就在1800年以後。這已經屬於清中晚期了。

    一個“歐楷”第一的書法家,連生卒都沒有,可見社會影響是非常小的了。

    但是,這不是他不能成為歐楷第一的原因,我們還是看看他的書法作品好了。

    姚孟起的書法,略瘦勁,學的是歐陽詢《虞恭公碑》這一帖的路子。

    但是,也就學得像罷了。書法貴創新,一點創新都沒有,大不了就是一個優秀書法家而已,什麼三百年第一人,這樣的第一人也太多了。

    黃自元、馮文蔚、王維賢都與他不相伯仲,也都一樣毫無生氣。不批評他們已經很幸運了。

    現在,把平凡當高貴,把平庸當天才,已經非常習以為然了。這不是學習書法的好事情。你可以一步一步攀登書法高峰,那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亂認大師,胡拜祖宗。

    要麼做一個永遠的小學生,要麼仰望大師的足跡有所作為。萬萬必要固步自封。

    姚孟起的書法創造《陋室銘》,缺乏變化,刻板。這是明顯的館閣體路子。現在不少人我館閣體鳴冤。但是,說姚孟起非常館閣,一點也不冤啊。

  • 6 # 蘭亭書院顧勇

    清代歐楷名家很多,並非誰說第一就第一的!這要看個人欣賞的眼光,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是也!

    我所知道的清代有黃自元、林則徐、姚孟起、成親王等人,最擅長的就是歐楷書法。下面分別展示一下,方便大家區別:

    黃自元:後世尊稱其為字聖!可見其書法造詣堪稱登峰造極了。不光是字好,書法理論深深地影響著後人,到今天我們還在學習《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林則徐:吸取歐陽詢的精華,自成一體,風采奪目,十分有造詣,下面是林則徐的對聯:姚孟起:正書師法歐陽詢,一個將歐楷寫到極致的人物!九成宮的原碑大多數字跡非常模糊,甚至有很多字有被剜刻的痕跡,所以這些缺點對於初學者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阻礙,但姚孟起臨的九成宮,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可多得!!成親王:帝胄,乾隆十一子。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乾隆四家。字型摻雜趙孟頫歐陽詢筆意,端正清麗、俊俏流暢。

  • 7 # 堯堯1978

    這是我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

    也是當代學歐,或者學習二田老師的書法愛好者很感興趣的話題。

    清朝寫歐者不止姚孟起一個。

    在清朝科舉制度八股文恣意橫行的年代,大量的應試考生,為了讓書法上給文章錦上添花,他們下了很多的功夫去研究書法。他們從歐楷入手,把歐陽詢當做楷書教父,在學習歐楷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所以在那個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寫歐的大家,如黃自元、成親王、林則徐等。他們的歐可以說出神入化,各局風采。

    那麼問題來了。

    在眾多寫歐的大家中,姚孟起,算不算清朝歐楷第一人呢?或者說他的歐有比其他書家的獨特之處麼?

    繼續關注,我給你解答一下。

    -1-

    有對比,才知道優劣。姚孟起。

    以書法聞名。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惟妙惟肖。隸書模仿陳鴻壽。兼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偶作畫,古拙如金農。

    黃自元。

    繼承和發展了歐體楷書,自稱體系。他的楷是典型的歐體趙面的館閣體。點畫結構清晰均勻,剛健舒展,工整美觀。

    成親王。

    主要是以楷書、行書而聞名於世,也是清代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並且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為乾隆四大書法家,此外還有一個別稱則是“翁劉成鐵”。

    他的書法,先學趙孟頫,後學歐陽詢。他的歐楷十分圓潤,端美,具有朝廷館閣體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歐體書法轉折方勁的特徵。他的歐楷跟黃自元同屬一路,歐體趙面。

    林則徐。

    書法作品多以對聯形式流傳下來。他的的書法中正大氣,風格介於歐顏之間,顏體成分較多。

    所以透過以上幾位書法家的書風特點和才藝來看。姚孟起要有優勢。他的歐楷,屬於正宗一路,並且畫、印、皆專。綜合素質分析在歐楷第一人人選上姚孟起應該拔得頭籌。

    -2-

    第一的意義

    其實,以上幾位都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榜樣。無論誰是第一,他們的書法都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作為後人,我們的職責不是給他們排序,硬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最重要的是要消化吸收他們合理的地方,把書法這門藝術真正的做到繼承和發展。我想,這才是應該我們思考的地方。

    -END-

  • 8 # 阿森聊世界

    清朝科舉制度。保障了學子做官。學習書法是必修課。有清一朝。鄧石如先生乾隆年間,時人評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學習的歐楷。當然篆書大家。李陽冰後千年一人。姚先生是書法理論家。清朝人自然會評。沒有人給過他國朝第一的稱呼。和我們時代不同。那會大家都會。就像王獻之就是比王羲之好。當時的他們朝代的書評家就這樣評價。只是唐太宗作為王羲之的粉絲給改了。作為書法人數最多的國家日本。2000多萬的基數。也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我們原本不多的書法人數也受到衝擊。普及書法教育,讓更多人熱愛,才可能有更多更好的書評家。

  • 9 # 剖析與建構

    清朝書法有著300多年的發展歷史,這段時期較前代有了重大突破,書壇活躍,流派紛呈,尤其是楷書上人才輩出,姚孟起是公認的即歐陽詢之後第一人。

    姚孟起,字鳳生,是江蘇蘇州人。

    他臨習的《九成宮醴泉銘》幾乎能與原貼一模一樣。

    在姚孟起之後的許多書法初學者,都曾以姚孟起臨的九成宮為初學範本,原因是《姚孟起臨九成宮》字跡非常清晰,而且拓工精良,每一筆都能看的真切,很適合初學者上手!

    先學姚孟起版的《九成宮醴泉銘》,一定時間的臨摹之後,再追歐陽九成宮,循序漸進,民國以來的學人多以此法學習楷書!

    臨摹的東西只能拿來參考,臨得再好也沒法與原帖比較,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的,九成宮是歐陽詢的代表之作,是其幾個碑帖裡最清楚的一個,是學習歐體的人不可繞行的。歐陽詢被譽為唐楷之冠,而姚孟起只是清代學歐體的較為突出的人之一,您說歐陽詢與姚孟起的誰的好呢?

    至於唐代或者其他時期的碑帖的清晰度都差一些,這是自然風化剝落與人工捶拓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因素,學習者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克服這些困難,其實九成宮是唐碑中較為清晰的一個了。

    至於姚孟起的,或者黃自元等人的臨摹,只能作為參考使用,或者當代的田英章、盧中南等人的墨跡臨摹,都可以作為參考,在初學的時候用來入門使用,但是有一定的理解後一定要臨歐陽詢的原帖。

    畢竟,歐陽詢是南北書風的融合者,而後起學習歐體的人,並不能完全得其精髓,因此,還是比較同意那句:“取法乎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姚思佳用韓語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