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兒子剛好3歲。
8
回覆列表
  • 1 # 花海5467

    3歲孩子是正好步入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的時候。這個時間段的孩子要學會獨立,適應離開父母長輩的呵護,學習幼兒安全知識,學會與人相處。

  • 2 # 嘿呦喂哦

    1、獨立吃飯

    三歲的孩子,已經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要學會自己吃飯。其實,孩子本身是具備這些技能的,但是偏偏卻被某些溺愛的家長給摧毀了。有的父母是嫌孩子吃的少,有的父母是嫌孩子吃的慢,有的父母是嫌孩子吃的滿地都是,所以每次都喂孩子,甚至滿屋子追著孩子喂。你要知道,在幼兒園,老師是不可能追著你的孩子餵飯的,那麼多的孩子,大家都自己吃飯,自己的孩子不會,那豈不是很吃虧受罪?

    2、自己獨立上廁所

    三歲的孩子,已經完全可以做到獨立上廁所,只是在冬天整理衣服的時候,可能會整理不好。但是,父母要給足孩子時間,讓孩子自己獨立上廁所。首先,父母不要每天不停的問孩子是否想上廁所,他們自己是有意識的。如果父母每天都追著問,孩子可能會養成習慣,等著家長問自己,自己才決定是否上廁所。另外,到了幼兒園,小朋友也是排隊自己上廁所,這項技能一定要讓孩子早早學會。

    3、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訴求

    三歲的孩子,已經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比如:我想做什麼?我喜歡做什麼?我父母的手機號是什麼?我哪裡不舒服?等等,這項簡單的訴求,應該讓孩子早早的學會。在家裡的時候,父母比較懂自己的孩子,可能會看懂孩子想要做什麼,但是上幼兒園以後,老師是不太瞭解每個孩子的,學會表達自己的訴求,顯得尤為重要。家長在家裡的時候,要鼓勵孩子自己用嘴說出來自己想要幹什麼。

    4、會自己獨立刷牙

    三歲的孩子,牙齒基本上都長出來了,為了有一口潔白的牙齒,應該學會自己獨立刷牙。父母要給孩子買自己刷牙專用的牙杯、牙刷、牙膏,相信自己的孩子,從不會到會,給孩子足夠時間讓孩子去折騰。每次父母刷牙的時候,要讓孩子站在旁邊看整個過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用不了幾次,孩子就能學會。

    三歲也可以開始學習漢字了,分享一個超好用的手機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

  • 3 # 寫寫畫畫果凍君

    1、會表達 清楚的說出自己的簡單生活需求,例如:我要吃飯!我要尿尿!我要拉臭臭!我要喝水!

    2、會獨立吃飯 不需要大人喂的情況下,自己不餓著最重要

    3、會舒緩自己的情緒 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可以哭出來,或者告訴身邊的人,這很重要,不能自己憋著淚不哭出來,見過把自己憋的滿臉通紅不哭的,或者默默流淚強忍著不發出聲音的,對3歲的孩子來說,簡直壓力太大了!

    4、會與人簡單交流 能說出自己的名字,性別,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等。

  • 4 # 小嗨喲喲

    關於知識技能,從數學啟蒙談談個人看法:

    看到很多家庭都很重視數學啟蒙,有做練習冊也有做數學遊戲的?當孩子長大,上小學後這些啟蒙都給到孩子助力了?都像最開始預期那樣開發思維了嗎?我見過很多不同的孩子與家庭,分享兩個典型的案例吧。

    有一個朋友自己和老公是理科出身。從孩子5歲時就開始數學啟蒙,並且給孩子報了珠算班。到一年級時孩子獲得全年級計算第一,整個一,二年級數學學習都感到很輕鬆,孩子也很自信。周圍家長都十分羨慕,常常向他學習。

    到孩子四年級時,課堂上常常跟不上老師的上課進度,很多孩子已經明白的知識點,他可能孩子比較懵懂的狀態。雖然孩子識字量很大,但思維靈活度沒有跟上。

    如何全面數學啟蒙,朋友也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並做了很周密的計劃。

    他家是從數學練習冊開始的。市面上的數學練習冊大多將數學的幾大板塊都涉及了。從認識高矮,長短到數數到學習數字,循序漸進帶著孩子感知數學的各個概念,孩子都掌握的不錯。對這些知識都逐漸掌握,並能回答提問。

    一、二年級時孩子在班上一直處於名列前茅,也比較自信。但從四年級開始,數學成績一直處於下滑趨勢,孩子對數學也逐漸喪失信心。到六年級時基本在中等徘徊。

    孩子開始啟蒙家長花費大量精力,知識循序漸進,孩子興趣昂然,結果學前的大量啟蒙卻只帶來了短暫的優勢。

    另一個朋友給孩子啟蒙卻是完全不同的。

    朋友與老公對孩子比較放養式教育,每天除了閱讀就是帶著孩子在外面玩。玩的時候與孩子探討一下自然常識,帶著孩子數一數,看一看,摸一摸。幾年下來也好像沒什麼特別的收穫。到小學一、二年級孩子比較不受約束,聽課學習比較隨性,成績在處於中等並不突出。從三年級開始,孩子在數學課堂上展現出很多閃光點。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想不出來時,他能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問題。現在也上初中了,聽說在班上一直不錯。

    這兩個案例只能呈現兩個孩子的啟蒙路徑。但我們分析一下這兩個案例,從中思考為孩子啟蒙是為了什麼?到底如何數學啟蒙,更長遠發展?

    人的學習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原因來說:一、二年級數學內容比較簡單,多為常識性內容。很多孩子家長沒有進行任何啟蒙,孩子在一、二年級對數學學習也是沒有壓力的。因為在學前的六年裡,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很多經驗。比如數字,生活中家長常常用到、說到,孩子自己也常常看到。長短、高矮認識也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從三年級孩子們開始出現分層,這裡的知識孩子們在生活中直觀感知得更少,面對很多知識缺乏經驗。

    從主觀而言,孩子對學習興趣也影響著他課堂吸收能力。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能更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做的不是僅僅數學啟蒙,而是去規劃整個數學學習路徑,啟蒙只是這個大路徑下的一個起點。

    3~4歲可以開始數學啟蒙

    根據中國教育部2012年釋出並沿用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方面,給學齡前兒童給出三個明確的目標:

    1、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

    3、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由此可見3~6歲兒童最重要的數學認知是在生活中感知數學,或者在遊戲中理解數學。能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有關數的相關資訊。其中要點是在生活中感知,在遊戲中理解。

    關於計算方面,在《指南》中強調是透過實物操作引導孩子理解,並能用加減的辦法解決問題。這裡注意,不是要能算得多快,多準,而是在不同場景中能靈活運用加減法解決問題。關鍵是解決問題。

    從教育部頒發的《指南》所有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幫助孩子建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終身學習的興趣。我們常常忘掉了最本質的目標,而跟著別人的計劃走,越走越焦慮。這樣下來能成功的又有幾人呢?

    但是如果不進行數學啟蒙,入學後老師教的非常快,到時候還是得送幼小銜接班。

    當下情況確實如此,我曾接觸到很多孩子,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教他寫數字了。一年級前半個學期內容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一般這個時期的教學進度不會很慢。所以要進行數學啟蒙,但我們不能忽視錯誤數學啟蒙背後所蘊藏的巨大缺失。

    為什麼一定要反對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因為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是孩子終生學習的起點。為什麼要建立在生活,遊戲之上?這是為數學學習積累充分經驗。所以學齡前兒童應該是透過遊戲的過程促進孩子的發展。

    家長如何在生活、遊戲中引導孩子學習呢?

    比如: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發現和體會排序的規律。比如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隊形,按照某種規律擺放的碗筷。

    讓孩子在生活中建立對數的感知。比如讓孩子數豆子,數玩具。孩子可以讓孩子進行簡單的推理,比如進行星期五,明天星期幾。

    引導孩子觀察,能用表示形狀的詞表示事物。比如快遞盒子表面是什麼形狀。引導孩子積累空間方位經驗。

    孩子的發展各有不同:

    苒兩歲半時我與他玩階梯數學上的找規律練習,一個也不會。三歲時玩魔比數學的找規律,能找到簡單的,稍微變化就想不到了。在群裡看到有些兩歲的寶貝就能找到了規律了。那段時間也有些焦慮,這樣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壓力就會增強。後來一段時間就將這些練習冊擱淺了。四歲苒自己會在發現一些生活中的規律,我就有意識的帶他在生活中發現規律,帶著苒去看,去欣賞。過段時間再回到這個變化的找規律,他的思路就更開闊了。

    關於數學啟蒙,就是要玩出經驗。怎麼玩呢?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練習冊可以備一套,這個主要是用來玩的,不必每天像做作業一樣要求孩子做幾頁。家長累,孩子也累。具體做法就是:看一下練習冊上的內容,然後帶著孩子在生活中找相關內容。可以幾天內就找一個內容,再帶孩子看練習冊,做練習冊的題。孩子學起來有信心,又能聯絡生活。關於一個內容玩幾天,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原則是越小的孩子,一個內容玩的時間越長。

    當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開始能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這就是我們為孩子送的受益終身的禮物。

  • 5 # 奶油蛋糕媽媽

    1.

    寶寶自己吃飯,吃飯時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坐在媽媽旁邊同成人一起吃飯,媽媽可以幫助寶寶盛菜,盛飯"但是不可以喂。

    鼓勵寶寶會用勺子稱讚飯菜的好味道,以促進積極的情緒,每次少盛一些,使寶寶不用幫助自己也能吃完"鼓勵添飯。

    寶寶同成人一起用餐,如果離開桌子就要批評,大家都吃完飯後就要收拾桌子"要求寶寶要同成人一起快快吃飯。

    如果寶寶不吃,沒有其他原因,只是等待別人來喂時,媽媽堅決不喂,使寶寶養成良好的自助習慣。

    盤中的好東西按人分分,不讓寶寶獨佔。

    2.

    培養獨立的自理能力

    自我介紹

    寶寶先會說自己的小名,這時要教導寶寶說出自己的姓和名,同時學會說出爸爸和媽媽的姓名,寶寶喜歡用手指表示自己幾歲,這時應當用口說出自己幾歲。如果講話順利,還可以進一步要求寶寶說出自己是女孩還是男孩這時的寶寶只能記住自己的性別,並不懂得區分性別,學習自我介紹。

    學洗手,帶寶寶走到洗手池邊"先將袖子挽起"開啟龍頭,把手衝溼關上水龍頭,洗肥皂,用手搓洗手掌,手背,指縫和指尖,洗淨手的各個部位"再開啟水龍頭將手衝淨"然後關上水龍頭"用毛巾將手擦乾!

    第一次母親邊講邊同寶寶一起做"第二次讓寶寶自己單獨做"如果操作不正確時可提醒!以後每次飯前便後都讓寶寶自己洗手,逐漸養成習慣!鍛鍊有秩序的操作。

    3.蠟筆畫圖

    用一張大紙放在桌上,成人先教寶寶正確握筆讓孩子自由地在紙上塗抹。當寶寶無意中畫了一個近似圓形的封口曲線時,先豎拇指給以真捧的表揚,然後家長在寶寶畫的圖中新增幾筆,如果它是扁的或橢圓的"加上盤子的底部就成為盤子,如果它是圓形帶尖"加上一柄便成梨子,如果是圓形帶凹,加上一柄可成為蘋果,如果幾乎成圓形加上光芒便成為太陽!

    家長幫助寶寶作畫"會使寶寶對畫畫有更大的興趣"漸漸由亂塗而成為有目的學畫!寶寶總是先畫一個開頭才讓成人幫助它變成某件東西,善於畫畫的家長有豐富的想像力,能完成寶寶無意畫出的線條構成簡要的圖畫!這種本領很快會被寶寶模仿,而出現畫畫的神童!畫畫也離不開基本功,如畫線要直,畫豎線和橫線要垂直,畫圓要近似圓形!

    家長經常同寶寶一起練習"一起作畫"在快樂的遊戲式的練習之中學會這些必要的基本功。從亂畫發展到畫圖畫逐漸提高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縣到米亞羅鎮有多少公里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