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隴東的風

    m3得取景器是所有m系列裡倍率最大,最明亮的,耐用性比m6好,但是隻有3種線框,50mm的視角特別舒服,但是沒有測光,使用的話要配合測光軟體或者測光表,適當保養極其耐用。m6有測光,線框也全,但時間長了容易測光壞,塑膠感重,塑膠配件多,m3比m6有收藏價值,至於別的說不上來。

  • 2 # 張風琰

    謝邀:徠卡mp6,mp3繼承了徠卡精湛的設計和不俗的效能,徠卡mp的快門速度為丨一丨/1000秒,並且擁有快速卷片手柄和徠卡,mOTOR一M卷片馬達,徠卡mP的體積尺寸為138×77×38mm,重約585g,徠卡mP是一臺可以終身相伴的相機,堅固耐用的機身機構,以及不靠電池的機械運轉方式,都是它的優點所在,電池僅供測光表使用,即使連線閃光燈也可以不必在Leicamq機身內裝電池,(mpTTL與M7)都在身內裝電池,才能帶動閃機擊發,即便是惡劣的氣侯下也不必擔心當機,能夠輕鬆拍攝精彩畫面,堅固的機身適合於於任何惡劣環境,所有操作開關都是金屬製造。因為價格昂貴,不好入手,有些人只能花大錢做為收藏,它的質量,畫質無可挑易,只是價格稍微貴了一點,只能欣賞,欣賞,但是不能擁有,只能留下不能擁有的遺憾。

  • 3 # 鏡頭記錄世界

    m6是市場保有量大,入手方便,操作便捷,價格也非常合適,所以在這幾臺相機中,m6是全面性最好的。並且它是一臺全機械相機,可以在沒電的情況下正常工作。而且可以用35 50這些黃金焦短。所以如果預算一般,打算一機走天下的人入m6最合適。

    m3不用說,做工史上最好,修機器的師傅都跟我說拆開這麼多機子,m3是最好的用料和做工,缺點就是取景框是粘的會老化,黃斑等一些問題,如果沒有的話這臺機器拍50mm鏡完全是享受。如果你偏向於50mm,或者說你同時擁有其他機子可以用35mm的,媽咪你買一臺m3+50mm一機一鏡完全沒問題!至於什麼拼不拼裝的。

  • 4 # 粵拍越好

    徠卡mp6,mp3繼承了徠卡精湛的設計和不俗的效能,徠卡mp的快門速度為丨一丨/1000秒,並且擁有快速卷片手柄和徠卡,mOTOR一M卷片馬達,徠卡mP的體積尺寸為138×77×38mm,重約585g,徠卡mP是一臺可以終身相伴的相機,堅固耐用的機身機構,以及不靠電池的機械運轉方式,都是它的優點所在,電池僅供測光表使用,即使連線閃光燈也可以不必在Leicamq機身內裝電池,(mpTTL與M7)都在身內裝電池,才能帶動閃機擊發,即便是惡劣的氣侯下也不必擔心當機,能夠輕鬆拍攝精彩畫面,堅固的機身適合於於任何惡劣環境,所有操作開關都是金屬製造。因為價格昂貴,不好入手,有些人只能花大錢做為收藏,它的質量,畫質無可挑易,只是價格稍微貴了一點,只能欣賞,欣賞,但是不能擁有,只能留下不能擁有的遺憾。

  • 5 # 徐竹林啊

    僅就攝影這件事而言我們生在了最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以前,相機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奢侈品在我出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普通人要花10個月的工資才夠買一臺簡陋鳳凰205更不用說父輩年幼的時候能拍到一張照片都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在那個時代別說徠卡、哈蘇、祿來這種普通人聞所未聞的頂級品牌即使是佳能、尼康、美能達、奧林巴斯這些“親民”的日系品牌也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今天幾乎家家都有單反,人人都有相機各大景區遊人手持的各種攝影器材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人們突然發現那些當年只在畫報裡見過的相機普通人也能輕鬆購買了~愛攝影的我們生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無比的幸福 Leica M3,是Leica的第一臺M型照相機。是的,你沒看錯,不是M1也不是M2。M機型的鼻祖是M3!它是日後給Leica帶來歷史性聲譽的機型,是Leica品牌的巔峰。至於為什麼第一臺M機叫M3,我聽到有兩種說法:1.M3的取景器有3種線框(50mm、90mm、135mm),因此叫M3。2.M3是在Leica iiif機型的基礎上更換M卡口和新式聯動測距裝置而來,因此叫M3,意思是帶有M卡口的iii型相機。兩種說法我覺得第二種更符合邏輯,因為同ii型機一樣,M2是M3的簡化版。而M1則和i型機一樣是盲拍機。 Leica M3釋出於1954年科隆PHOTOKINA大展。這屆是一個劃時代的展會,哈蘇推出了SAW相機,開創了經典的SW系列,福倫達也釋出了足以延續其品牌生命多年的VITO-B機型。然而大展最為耀眼的明星是對Leica和整個135旁軸相機來說都具有歷史性意義的M3。 之前M6的帖子裡我說過,我是一個俗人,還是希望第一臺LEICA正面能有紅色的可樂標,因此我的第一臺Leica選擇了M6,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是M6是有測光的,更便於日常使用。但是因為M3在整個M機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它誘人的0.91倍取景器視野,收一臺M3也是我必然的選擇。 我的這臺M3,屬於最後期生產的單撥型,經查機身序列號,生產於1966年。距離今天已經整整50年了,感謝之前的那些主人的悉心呵護,半世紀的風雨並沒有在機器上留下太多痕跡。整整半世紀後,它能來到我的身邊是一種緣分,每當拿起它把玩的時候,都能讓我想起那風光無限、百花齊放的五十年代。 ▲少了紅色可樂標和黑色型號LOGO,M3的正面相比M6素雅了很多,也純粹了很多。作為一臺高檔機,自拍機的出現也是和M6在正面最大的區別之一。M3的有效測距基線62.79mm(物理基線68.5mm),是M機之最。加上其和後來機型不同的聯動測距裝置,使得M3的取景器使用起來非常的舒適好用。 ▲和M6光禿禿的左肩比起來,M3的左肩銘文就非常豐富漂亮了。花體的Leica字樣一眼望去就讓人想起了半個多世紀前的時代。請原諒我因為窮的原因,暫時沒法給M3搭配一款同時代的老款M50/2鏡頭,只好先用給M6的ZM 50/1.5湊合了。估計又有人會說我雜交了,呵呵

    ▲爺孫倆來個合影,1966年產的M3和1994年產的放在一起竟然毫無違和感。實際上從上世紀60年代以後Leica技術上就落後於日系廠商了,本來是當做工具製造售賣的Leica相機慢慢的變成了情懷的存在,今天的徠卡可以說已經走上奢侈品道路了。

    ▲M3和M6除了看不見的測光系統和測距系統的區別外,最主要的外觀區別其實是倒片裝置。使用過M3或者其它採用繼承自螺口徠卡的這種旋鈕式倒片鈕的朋友肯定對其印象非常深刻。倒完一卷膠片後手指都要撮紅了,多拍幾卷估計血都要搓出來了,可以想想當年使用M3的記者手指上想必都被這玩意磨出了繭子。頑固的Leica直到M4的時候才改進了這一設計,給倒片鈕增加了一個可摺疊的小手柄,大大的改善了操作體驗。並且為了讓使用者在倒片的過程中指甲不擦碰機身,Leica居然把旋鈕設計成了和交卷軸線有夾角的結構!這一設計大大增加了機械的複雜程度,但效果確很好。

    ▲M6比M3多了很多塑膠件,除了正面的線框選擇撥杆外,頂面的過片扳手是最明顯的了,實際上據說還有計數器內的齒輪。前面說過,M3有早期雙撥和後期單撥之分。雙撥就是每次過片要撥兩次過片扳手,單撥顧名思義就是隻需要撥一次。我選擇後期單撥主要是考慮後期機型成色好的較多的緣故,以後有機會雙撥版本可能也要入一臺。從實際使用手感來說,帶塑膠片的M6過片更好用,塑膠不但沒有金屬那麼割手,而且塑膠和金屬之間有一個活動結構,可以減小手指的活動行程,讓操作體驗更好。 ▲個人認為M3的背面比M6好看,原因就是感光度設定撥盤比M6精緻漂亮很多。銀色和黑色為主的機體上,增加那麼一摸紅色就像畫龍點睛一樣。 ▲M3的頂面和背面,M6的正面是兩臺機器最美的地方 ▲對於日常使用來說,沒有測光系統其實比較好解決,買一個測光表或者用手機app測光都可以。但M3使用上最大的問題還是那個0.91倍的取景器,這個倍率讓使用50mm鏡頭來說變的非常的舒服,整個50mm線框充滿了視野,那種感覺別提多爽快了。但有利就有弊,這樣的倍率對於35mm鏡頭就沒法使用了,要知道35mm鏡頭是Leica的精髓,一臺不能使用35mm鏡頭的機器怎麼可以容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Leica曾經制造過不少眼鏡板的鏡頭,透過戴眼鏡的方式降低取景器倍率,使M3也可以使用35mm鏡頭。 ▲眼鏡只是亡羊補牢的做法,所以後期的M機型再也沒有0.91倍的取景器了。所以一臺0.72倍的M6和一臺0.91倍的M3是挺好的搭檔,兩個焦段的鏡頭可以在各自的機身上得到最恰當的發揮。 ▲說到旁軸取景器倍率對鏡頭線框的影響,我不由得想起了CONTAX G2這臺機器。G2是京瓷和蔡司合作,復活CONTAA品牌後生產的自動對焦旁軸相機,它是聯動測距旁軸相機的又一個里程碑。不用說G系統那些膾炙人口價格不高的經典經典鏡頭和自動對焦能力,G2最大的意義是解決了旁軸相機裡是上從未解決的取景問題。它採用了和傳統的聯動測距系統不同的開普勒實相變焦取景系統,相機可以在使用28-90mm鏡頭時自動切換補償視差,也就是說在使用28-90mm鏡頭的時候G2可以像單反一樣自動調節取景器視野範圍以適應鏡頭焦距。這是Leica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可惜G2生不逢時,1996年該機上市的時候已經是單反相機一統天下的時代了。

    ▲讓我們回到M3,在它大放異彩的上世紀五十年代,不論是Nikon SP、Contax III還是那用技術和情懷秒殺了我的Voigtlande Prominent,都無法與M3競爭,儘管在那時M3也是很昂貴的相機,但225294臺的產量說明了一切。

    ▲如果你瞭解螺口徠卡,應該知道M3相對其的改進除了卡口和合二為一的聯動測距系統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背上打開了視窗,極大的方便了膠捲的安裝,杜絕了底片刮壞布簾的可能,但傳統的可拆卸片軸依然保留。M6上的片軸已經改進為固定式快裝片軸了,因為M6裡還有交卷,所以無法開啟對比拍照。 ▲這臺M3其實已經入手一段時間了,但我一直沒有發帖,一是因為想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有了感觸再發貼不遲,二來是很長時間都是M3和M6公用同一個ZM50/1.5鏡頭,想配齊鏡頭再拍照。沒錯,因為這次終於入手了 Leica Summicron-M 35mm F2 ASPH 11882,這是我第一枚Leica鏡頭,成色很好的二手鏡頭。沒有選擇七枚玉是因為我更喜歡成色新的東西,關於這枚鏡頭拍攝的照片以後會和大家分享。很慚愧的是M3入手以來沒有拍過什麼像樣的作品,下面發一些試機片解毒膠片 IFLORD PAN400鏡頭 ZM 50/1.5
  • 6 # 使用者50942393200

    m6是市場保有量大,入手方便,操作便捷,價格也非常合適,所以在這幾臺相機中,m6是全面性最好的。我也用過,確實不錯。

  • 7 # 千里駒13

    1,M3沒測光,需要人眼估算曝光值(迫使你背上二十種左右常見的曝光情況),或額外的測光表(機頂的或手持的),或手機測光app。2,看你習慣哪個視角,28,35的m3上需要外接取景器;21mm的話m3 m6都需要額外的取景器。選擇的核心是你習慣使用哪種視角,測光不是大的使用中的阻礙。也可參考一些知名攝影師的視角選擇,喜歡哪位攝影師的作品也意味著喜歡哪種視角。3,後期費用上數碼有絕對優勢,膠捲只會越來越貴直到多少年後穩定在少量生產,但不至於停產吧(一種猜想)。如果喜歡抓拍我會選個頭小一些的微單系統,畢竟出片是第一位的,好比收集了許多毛筆卻不會寫字是一件尷尬的事情。

  • 8 # 膠裡膠氣

    我是徠卡使用者,也是膠片攝影師,徠卡是每一個膠片愛好者繞不開的品牌,本人最多的時候擁有徠卡近10臺機器,如果讓我從徠卡M3和M6裡選一臺,我會選擇M3(本人大多數情況白天可以目測光,不會偏差超過一檔,而且膠片寧過勿欠,基本上出片沒問題)然而對於測光經驗不足,或者場景轉換頻繁,光線條件複雜的情況下,還是M6比較靠譜,以下照片是M6拍的。

  • 9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都不值得入手!

    你所在的地區,能夠穩定地買到膠片嗎?有質量合格的膠片沖洗店嗎?你能夠自己沖洗膠片嗎?沖洗後你會玩掃描嗎?

    這是你首先要回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學者如何在短時間內練好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