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長宏7

    書法對初學者而言,入門難,入門之後提高更難。書法要堅持下去,一步步深入下去,難乎其難,現就這個的問題,談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要善讀帖。不斷提高對書法的理解和欣賞水平,這很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臨習,發現沒進步,沒有提高,一方面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說明看到了自己臨習的差距。古人說,“眼高手低”,就是這個道理。審美是人的意識形態範疇,透過不斷地學習,多看、多悟,不斷提高審美水平。

    讀帖要領,有關書論中談了許多,我以為,在讀懂筆法技巧的同時,重點應該放在怎樣提高對書法的理解和欣賞水平上。

    古人書法作為書寫藝術,與人們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尤其為文人雅士所好,故書法講究自然意境和神韻,往往就在不經意間,成就了書法藝術經典,如蘭亭序的即興之作,祭姪文稿的一揮而就。但不能理解為古人不講法度,是隨性使然。其實,古人在長期的筆墨修煉中,把約定俗成的筆墨法度化為自覺地手法,從而形成高於法度的神韻和意趣,而這個筆墨之外的書法意境正是讀帖中要重點領會的。

    其二、要善領悟。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書法的實用性逐步讓位,書法成為了純藝術門類。於是就有了社會分工,產生了許多專業從事書法的人員,形成了專業的書論,講究傳承等。這些書論和傳承,延續數千年,使得書法兩字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對書法初學者而言,很難掌握和理清。今天,我看到有一位網友發的“從蔡邕到董其昌,歷代書法大家60句書論精髓。”我感覺比較精煉,有助於大家理解,就轉發了微博了。例如,古人說:“書法以用筆為上,結字也須用心。”這句話充滿書學哲理。

    就書法本身而言,屬小技,入門並不玄妙,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入門容易,修行難。對於一個初學書法者來說,不僅要會小技,還要掌握法度,還有理解書論,還要懂得意趣、神韻,還要懂得欣賞和審美等。可以說,越往前越難,對初學者來說,當務之急,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用筆問題,一定要打好筆法基礎,避免點畫筆力薄弱,筆法拘謹,提按、使轉不夠靈活、點畫之間呼應和筆勢往來不能體現等。二是結體問題。古人說結體因時相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和字型風格,但既然學臨帖,就得入帖,而不能有自己的習慣流露出。結體一定要用心,首先要務求平正,循序漸進,既然臨帖,就一定得入帖,入法,先無我,再有我,才是自己的風格。

    其三、要有信心。書法初學者而言,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而信心來自於自信,來自於成就,更來自於內心的強大和毅力。當遇到瓶頸的時候,尤其是對自己的某一字或某一個點畫不滿意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心,說服自己,戰勝自己,也許創過了這關,你就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了。

  • 2 # 啊喂漁仔

    練字練字,最多的還是要花時間去練,一時半會兒說想要一下子練上來也不大可能,可以先從臨摹字帖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字帖,練習的時候,可以拿一張紙在旁邊對照著字帖寫,多多觀察字帖上面的字形,字的結構,練一段時間,應該會有所改變的

  • 3 # 藝曲成名趙新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型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型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型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透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型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醜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裡,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鬆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係。謝曉東在歌曲《華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型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型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準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型進行練習。選定字型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係。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型,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

  • 4 # 道路不平

    把每一種字型分類,把不同的字型分別凌摸,積少成多,就知道每一種字型的書法該怎麼去寫,想要把書法寫好,主要還是多練……

  • 5 # 海南老楊

    初學者如何在短時間內學好書法

    我是一個初學者,今年6月13日開始硬筆臨寫聖教序,到今天正好兩個月。藉此也給大家彙報一下體會。

    首先宣告,我還遠遠沒有達到學好了書法,距離還很遠。只是分享一下學習的心得,僅此而已。

    要想在較短時間內學好書法,我體會以下幾點還是值得關注的:

    一是學什麼?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就是想學什麼樣的書法。從字型來說,有篆、隸、楷、行、草等。我們不可能都學習,只能擇其一而深入,如果廣而泛之,只能是未學膚受,根本談不上書法。

    其次,用什麼筆?確定自己要學習的主要工具,具體來說,有毛筆、硬筆之分,還有其他一些分類。也有的學習者是多種兼顧,齊頭並進。就我自己而言,我選擇的是硬筆,主要實用性廣,不需要什麼條件,幾乎任何場合都可以練習書寫。這對於工作之餘學習書法的朋友,可以見縫插針,十幾分鍾也能夠寫上一幅。

    第三,學誰的字?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大多數都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這種風格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學習書法就應該儘量去靠近自己原有的書寫風格,而不是另闢蹊徑,這樣才能儘快進入狀態。選好誰的字,就找一個貼去臨寫。比如我自己,過去書寫習慣行楷,字型比較瘦長,行筆比較流利,經抱庸老師指點,主攻王羲之的行草。我自己也很喜歡王羲之的字,所以就從聖教序開始臨,慢慢找王羲之書體感覺。

    第四,怎麼臨?我自己也是懵裡懵懂開始的,買了本聖教序就開始臨,而且是通臨。很多老師是不主張一開始通臨的,認為要從筆畫開始,從單字開始。我覺得每個人基礎都不太一樣,基礎好一些的,尤其是硬筆,沒有必要從零開始。我的臨寫方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通臨一遍,在臨寫過程中找找王羲之筆法的感覺。一邊寫一邊體會,主要是體會這個字王羲之為什麼這樣寫?和我的日常書寫習慣差別在哪裡?為什麼這樣寫就好看?哪樣寫就不好看。當然,你也可以從基本筆畫開始,從單字開始,慢慢來。

    第五,有時間就好好讀帖。一味的臨也不行,中間偶爾停頓下來看帖,一個字一個字看,一邊看一邊比劃,腦子裡要有王羲之在寫這個字時的運筆過程。尤其是行書,和我們寫楷體時的行筆過程很多不一樣,有些特殊的,就要記下來,因為行筆次序不對,這個字就不對了。另外,字帖裡的字,都是繁體字,我們必須要了解掌握繁體字結構,才能理解行書的寫法,否則用簡體字的看,會覺得雲裡霧裡。我在讀帖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簡體字,其實就是行草的寫法,所以,認真讀帖,是會有很多收穫的。

    第六,一定要大量書寫。書寫量是提升書法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很多人每天寫幾個字,甚至幾天寫幾頁,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從量變到質變,必須要有一個量的積累。那麼,書寫量多大才合適呢?我剛開始臨寫聖教序的時候,抱庸老師就說,每天堅持兩小時,或者20頁。說實話,這個量確實很大,我都沒有達到,不過我一直堅持每3天臨寫一遍聖教序,但今天為止,臨寫了15遍,過程中穿插臨寫了5次蘭亭序,兩次千字文,加上偶爾學習一下單字。

    第七,有一個老師指導。有老師指導,比自己埋頭臨寫重要得多,老師會給你一些指導,尤其是給你找到方向和方法,這樣學起來,事半功倍。另外,有一個一起學習的小團隊,相互激勵,能夠加強自我監督。我自己就是加入了抱庸老師的書法群,每天堅持打卡,每天曬作品,每天討論學習心得,這樣不進步都難。

    (插圖為自己兩個月來的臨習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黃精賣7~8元一斤,我想種植黃精,現在會不會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