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表,也稱土圭,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天文儀器,用它來測量日影的長度。它包括圭和表兩部分。表是直立的標竿,圭是在表下端南北方向放置的水平尺,多為銅或石製造。它的創制確切年代已不可考,可能在商朝就已經有了。
圭平臥而表立在圭的南端,二者互相垂直,組成簡單的天文儀器。古人用它測量太陽。當太陽在最北面而位置最高的時候,表的影子最短,這時侯就是夏至;當太陽在最南面而位置最低的時候,表的影子最長,這時候就是冬至。因此,測量相鄰兩次日影最長或最短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即可推算一年的日數,以定迴歸年的長度,並且用它來推定24節氣。春秋時代已經使用。戰國時期以前古人已懂得使用鉛垂來校正表的垂直,使它觀測準確。
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對古代圭作了重大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日晷,又稱日規。它是中國古代測定太陽時的儀器,起源於圭表。遠在春秋時期,古人已用這種方法測定時刻。
日晷
日晷由一根表(晷針)和刻有時刻線的晷面組成。按照晷面安置的方向,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晷面平行卯酉面)、斜晷(晷面置於任何其他方向)等。如把晷面製成半球形,晷針頂點在球心,就是球面日晷。如果在晷面上按當地的地理緯度和節氣刻制節氣晷線,從表影的方向和尖端的位置可以測定節氣的時刻,這是節氣日晷。
中國日晷的早期發展情況還不清楚。目前第一個明確可靠的日晷記載是《隋書·天文志》所載開皇十四年(594年)麟州司馬袁充發明的短影平儀,是一種地平日晷。南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2記載他的族人曾瞻民(字南仲),發明了“晷影圖”所說的結構和後世的赤道日晷基本相同,但晷面是木製的。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的仰儀,兼有球面日晷的作用。明末天啟年間(1621—1627年)陸仲玉著《日月星晷式》,介紹了各種日晷的製法,並涉及測星、月用的星晷和月晷。
圭表,也稱土圭,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天文儀器,用它來測量日影的長度。它包括圭和表兩部分。表是直立的標竿,圭是在表下端南北方向放置的水平尺,多為銅或石製造。它的創制確切年代已不可考,可能在商朝就已經有了。
圭平臥而表立在圭的南端,二者互相垂直,組成簡單的天文儀器。古人用它測量太陽。當太陽在最北面而位置最高的時候,表的影子最短,這時侯就是夏至;當太陽在最南面而位置最低的時候,表的影子最長,這時候就是冬至。因此,測量相鄰兩次日影最長或最短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即可推算一年的日數,以定迴歸年的長度,並且用它來推定24節氣。春秋時代已經使用。戰國時期以前古人已懂得使用鉛垂來校正表的垂直,使它觀測準確。
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對古代圭作了重大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日晷,又稱日規。它是中國古代測定太陽時的儀器,起源於圭表。遠在春秋時期,古人已用這種方法測定時刻。
日晷
日晷由一根表(晷針)和刻有時刻線的晷面組成。按照晷面安置的方向,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晷面平行卯酉面)、斜晷(晷面置於任何其他方向)等。如把晷面製成半球形,晷針頂點在球心,就是球面日晷。如果在晷面上按當地的地理緯度和節氣刻制節氣晷線,從表影的方向和尖端的位置可以測定節氣的時刻,這是節氣日晷。
中國日晷的早期發展情況還不清楚。目前第一個明確可靠的日晷記載是《隋書·天文志》所載開皇十四年(594年)麟州司馬袁充發明的短影平儀,是一種地平日晷。南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2記載他的族人曾瞻民(字南仲),發明了“晷影圖”所說的結構和後世的赤道日晷基本相同,但晷面是木製的。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的仰儀,兼有球面日晷的作用。明末天啟年間(1621—1627年)陸仲玉著《日月星晷式》,介紹了各種日晷的製法,並涉及測星、月用的星晷和月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