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哥小都

    有很多名將,就不一一解答了。簡單說幾位曹魏時期的大將

    第一位:張遼

    張遼的前期比較坎坷,分別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被殺之後張遼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滅掉北方的袁紹勢力之後,張遼主要在南面對付孫權。

    張遼就是孫權的剋星,先是平定荊州新軍叛亂,在赤壁之戰後,與李典、樂進一起守衛合肥,主要抵抗孫權,並且於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甚至還衝到到中軍帳外,令孫權聞風喪膽,之後更是率領七千兵馬擊潰孫權十萬大軍。

    之後張遼就一直坐鎮東南威懾東吳,即使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也非常忌憚,不敢有所舉動,並且還在重兵之時擊敗了吳江呂範的近攻,最終於黃初三年去世,諡剛候,張遼是曹操手下名將之首。

    第二位:張郃

    張郃在曹軍陣營中,在曹操時代只能算的上是小資歷,但是在當初跟隨曹操的第一批老將都去世之後,張郃確實算的上是曹魏頂樑柱級的人物。張郃開始是跟隨袁紹,是著名的河北四廷柱,之後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

    歸順曹操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基本上曹操參與的戰役,張郃都有跟隨。張郃在老一輩三國名將沒去世之前基本被壓制,巴西之戰被張飛大敗,和夏侯淵鎮守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

    但是等到開始的一批老將都相繼去世之後,張郃顯示大敗東吳,之後又在街亭大敗蜀軍,讓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但是張郃就好像一個悲劇人物一樣,最後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戰死沙場。

    第三位:徐晃

    徐晃開始是楊奉的人,在董卓死後,西涼兵馬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徐晃趁機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之後忠心耿耿隨曹操南征北戰。徐晃的成名站是在官渡之戰,先是擊敗文丑,之後又襲擊袁紹的糧草,官渡之戰功勞最大。

    之後徐晃隨著曹操平定北方,然後東征系統,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都有參與,但是功勞不顯,直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率兵攻打曹仁助手的樊城之時。徐晃率軍救援曹仁,最後讓關羽在樊城之下功虧一簣,最終兵敗身死。

    第四位:李典

    李典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並且也不是固定認為的“五子良將”之一,但是在筆者看來,李典的生平可稱之為名將,並且還在樂進、于禁等人之前。李典在歷史上出生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候英年早逝。

    並且歷史上記載李典是難得的儒將,李典當時跟隨曹操的時候應該年紀不大,主要跟隨他的哥哥李整,在李整被殺後才開始獨立領兵,之後跟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在建安七年和劉備在博望坡對峙,劉備使用計謀火燒博望坡,李典權夏侯淳不要追擊,夏侯淳不聽最後被打敗。

    關於李典最出名的還是和張遼的逍遙津大戰,當時合肥之戰,李典、張遼、樂進一起抵擋,當時這三位將領並沒有統屬,互補和睦,但是李典顧全大局,並且和張遼一起率兵衝擊孫權大軍,逍遙津功勞有李典的一半。

    第五位:鄧艾

    鄧艾是曹魏中後期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名將,從政能夠屯田,從軍能後滅國。如果說鄧艾是千里馬,那麼司馬懿就是伯樂。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防禦姜維的主要是鄧艾,三國後期,姜維在鄧艾手中沒佔到便宜,姜維不如鄧艾。

    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中,也是鄧艾從陰平小道逼近成都,在綿竹大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之後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但是有滅國之功的鄧艾卻被小人陷害,最後被殺,可惜一代名將死在自己人手中。

    第六位:司馬懿

    司馬懿大家都熟悉,這是能後與諸葛亮一較長短的人物,司馬懿的主要成就就是活得久,比誰活得都久,所有的名將都死完了,天下就是司馬懿的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更是篡奪了曹魏的江山。所以筆者就不過多地對司馬懿描述。

    總結:曹魏名將多處於異姓,雖然曹家、夏侯家的將領也很多,但是由於是宗族自己人大多都是坐鎮京畿,起到的是威懾作用,平衡外姓將領的作用。但是相對於能力來講曹仁、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名將還是要比這六人差一點。

  • 2 # 流浪的海子

    首先提起曹魏集團的名將自然不能少的了張遼,張遼可以說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了。首先就武藝來說,關羽曾經評價說張遼的武功和自己不相上下,你想啊,關羽是何等高傲的人,要得到他的認可,你沒幾把刷子怎麼能行呢?所以說張遼的武功絕對不低,還有就是張遼的統兵作戰能力也是極強的。在合肥大戰孫權的時候,面對孫權的精兵強將,張遼率領少數的兵將在孫權的陣營裡殺進殺出。東吳眾多名將也奈何不了他,後來更是將孫權打的大敗,幾乎差點被俘了。曹操也是極為看中張遼的才能,所以曹操把張遼放在了防備東吳的最前線。 曹操手下還有一個名將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懿了。司馬懿本身是個文人,在曹操手下也一直從事著文人的工作,他的武藝自然和其他優秀的名將相比了。但是司馬懿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謀略,司馬懿直到曹丕時期才真正顯示了自身的軍事統帥的能力。在曹丕時期,司馬懿立過許多的大功,比如當初孟達叛變,要襲擊魏國的國都,危機時刻司馬懿果斷的輕裝前進,奔襲孟達,直接就殺死了孟達,佔據了上庸,確保了魏國國都的安全。後來還曾率領大軍平定了遼東地區的勢力。當然提起司馬懿,很多人都要說他和諸葛亮的故事了。是啊,司馬懿最出名的事蹟莫過於他活生生的拖死了諸葛亮,使得蜀國最後北伐的希望都沒有了,蜀國也幾乎從此一蹶不振了。 而在魏國後期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了,那就是鄧艾。鄧艾直接滅亡了蜀國,當初鄧艾就一直駐防在蜀國與魏國戰爭的最前線,和蜀國的名將姜維發生過許多衝突。後來鍾會被姜維擋在了劍閣,鄧艾出其不意的到達蜀國的後方,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 3 # 奈何緣淺的離別

    要說曹魏名將,很多人都會想到張遼,夏侯兩兄弟,以及曹仁,徐晃等等!這些人都是正面戰場,今天來說一個為曹魏鎮守邊關的人物,此人就是牽招!

    牽招(?—231年),字子經,安平觀津(今河北武邑東)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初從袁紹,袁紹死後跟隨袁尚,後因為高幹加害而加入曹操,與田豫常年鎮守邊陲,而功績次於田豫。

    首先牽招拜在袁紹帳下,被袁紹任命為從事,兼領烏丸突騎。他做事剛毅果斷,袁紹的近臣犯法,他竟然敢先斬後奏。後來袁紹身死,他又在袁尚帳下做事,但袁尚膽小怕事,他在曹操圍攻鄴城時派牽招到上黨去督辦軍糧,自己卻偷偷跑到中山避難。當時牽招認為幷州左有恆山作為天險,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擁兵五萬,北邊有強大的胡人,非常適合袁尚坐鎮,以應萬變。而高幹竟認為牽招圖謀不軌,不僅不用其計,反而要加害於他。牽招見自己處處為袁家著想,卻被袁家所不容,再加上此時高幹已經在道路上佈下重重阻攔,牽招無法回到袁尚身邊,於是他一氣之下,投了曹操。

    曹操大家都知道,唯才是舉,所以在曹操攻打袁譚之時,柳城烏丸打算出兵相助袁譚,而牽招此前統帥過烏丸突騎,因此曹操就安排牽招前去交涉。而牽招果然僅憑一張嘴,就讓烏丸峭王選擇了中立,從而讓曹操少面對一支精銳之師,也讓袁譚白白損失了五千輕騎。正因為牽招的努力,曹操最終打敗了袁譚,進而一統北方。

    後來發生一件事就是袁尚被遼東太守所殺,首級送去曹操處,此時牽招不顧左右勸阻當著曹操面對著首級設祭壇祭拜。曹操雖被牽招的忠義感動,沒有怪罪他,但或許在心中也覺得牽招太過牽掛舊主,並不是真心輔佐曹魏。於是牽招在很長時間裡都駐守邊疆。

    補充一點,在他一生中並沒有參與對蜀漢的戰爭,不過在其死後,他的二兒子牽弘已隴西太守的身份與鄧艾參與了滅亡蜀漢的戰役!

  • 4 # 世事一場大夢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數不勝數。這裡重點介紹以下幾位:

    第一位:張遼,字文遠。曹操五子良將第一名,被後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八百敢死隊,威震消遙津,打亂孫權十萬大軍,使其不戰自退。

    第二位:徐晃,字公明。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樊城之戰中做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此役冶軍嚴整而被曹操稱為"有周亞夫之風"。

    第三位:張郃,字儁義。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陣營,長於利用地形著稱。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大敗蜀軍於街亭,迫其退回漢中。

    第四位:夏侯惇,字元讓。曹魏集團元老級人物,官拜大將軍。在戰場上與被呂布副將曹性放冷箭射瞎一隻眼睛,他竟把眼睛吞下,堅持斬殺了曹性。

    第五位:夏侯淵,字秒才。夏侯惇的親兄弟,官拜徵西將軍。夏侯淵先鎮守長安防範馬超,後鎮守漢中防禦劉備,可以說是獨擋一面。死後,曹操要舉傾國之兵為其報仇,可見他對曹操的重要性。以上簡單介紹一下,謝謝!

  • 5 # 希爾漁

    曹操手下不光有能力不下於諸葛亮、周瑜的謀士,更是有一幫能夠和蜀、吳相抗衡的名將,就不說曹操的宗族和夏侯家族的這些曹操的自家人,就說外姓將領。

    張遼:

    張遼的前期比較坎坷,分別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被殺之後張遼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滅掉北方的袁紹勢力之後,張遼主要在南面對付孫權。張遼就是孫權的剋星,先是平定荊州新軍叛亂,在赤壁之戰後,與李典、樂進一起守衛合肥,主要抵抗孫權,並且於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甚至還衝到到中軍帳外,令孫權聞風喪膽,之後更是率領七千兵馬擊潰孫權十萬大軍。之後張遼就一直坐鎮東南威懾東吳,即使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也非常忌憚,不敢有所舉動,並且還在重兵之時擊敗了吳江呂範的近攻,最終於黃初三年去世,諡剛候。

    張郃:

    張郃在曹操時代只能算的上是小資歷,但是在當初跟隨曹操的第一批老將都去世之後,張郃確實算的上是曹魏頂樑柱級的人物。張郃開始是跟隨袁紹,是著名的河北四廷柱,之後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基本上曹操參與的戰役,張郃都有跟隨。張郃在老一輩三國名將沒去世之前基本被壓制,巴西之戰被張飛大敗,和夏侯淵鎮守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但是等到開始的一批老將都相繼去世之後,張郃顯示大敗東吳,之後又在街亭大敗蜀軍,讓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但是張郃就好像一個悲劇人物一樣,最後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戰死沙場。

    徐晃:

    徐晃開始是楊奉的人,在董卓死後,西涼兵馬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徐晃趁機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之後忠心耿耿隨曹操南征北戰。徐晃的成名站是在官渡之戰,先是擊敗文丑,之後又襲擊袁紹的糧草,官渡之戰功勞最大。之後徐晃隨著曹操平定北方,然後東征系統,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都有參與,但是功勞不顯,直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率兵攻打曹仁助手的樊城之時。徐晃率軍救援曹仁,最後讓關羽在樊城之下功虧一簣,最終兵敗身死。

    李典:

    李典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並且也不是固定認為的“五子良將”之一,在我看來李典的生平可稱之為名將,並且還在樂進、于禁等人之前。李典在歷史上出生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候英年早逝。並且歷史上記載李典是難得的儒將,李典當時跟隨曹操的時候應該年紀不大,主要跟隨他的哥哥李整,在李整被殺後才開始獨立領兵,之後跟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在建安七年和劉備在博望坡對峙,劉備使用計謀火燒博望坡,李典權夏侯淳不要追擊,夏侯淳不聽最後被打敗。關於李典最出名的還是和張遼的逍遙津大戰,當時合肥之戰,李典、張遼、樂進一起抵擋,當時這三位將領並沒有統屬,互補和睦,但是李典顧全大局,並且和張遼一起率兵衝擊孫權大軍,逍遙津功勞有李典的一半。

    鄧艾:

    鄧艾是曹魏中後期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名將,從政能夠屯田,從軍能後滅國。如果說鄧艾是千里馬,那麼司馬懿就是伯樂。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防禦姜維的主要是鄧艾,三國後期,姜維在鄧艾手中沒佔到便宜,姜維不如鄧艾。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中,也是鄧艾從陰平小道逼近成都,在綿竹大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之後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但是有滅國之功的鄧艾卻被小人陷害,最後被殺,可惜一代名將死在自己人手中。

  • 6 # 火哥小都

    有很多名將,就不一一解答了。簡單說幾位曹魏時期的大將

    第一位:張遼

    張遼的前期比較坎坷,分別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被殺之後張遼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滅掉北方的袁紹勢力之後,張遼主要在南面對付孫權。

    張遼就是孫權的剋星,先是平定荊州新軍叛亂,在赤壁之戰後,與李典、樂進一起守衛合肥,主要抵抗孫權,並且於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甚至還衝到到中軍帳外,令孫權聞風喪膽,之後更是率領七千兵馬擊潰孫權十萬大軍。

    之後張遼就一直坐鎮東南威懾東吳,即使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也非常忌憚,不敢有所舉動,並且還在重兵之時擊敗了吳江呂範的近攻,最終於黃初三年去世,諡剛候,張遼是曹操手下名將之首。

    第二位:張郃

    張郃在曹軍陣營中,在曹操時代只能算的上是小資歷,但是在當初跟隨曹操的第一批老將都去世之後,張郃確實算的上是曹魏頂樑柱級的人物。張郃開始是跟隨袁紹,是著名的河北四廷柱,之後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

    歸順曹操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基本上曹操參與的戰役,張郃都有跟隨。張郃在老一輩三國名將沒去世之前基本被壓制,巴西之戰被張飛大敗,和夏侯淵鎮守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

    但是等到開始的一批老將都相繼去世之後,張郃顯示大敗東吳,之後又在街亭大敗蜀軍,讓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但是張郃就好像一個悲劇人物一樣,最後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戰死沙場。

    第三位:徐晃

    徐晃開始是楊奉的人,在董卓死後,西涼兵馬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徐晃趁機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之後忠心耿耿隨曹操南征北戰。徐晃的成名站是在官渡之戰,先是擊敗文丑,之後又襲擊袁紹的糧草,官渡之戰功勞最大。

    之後徐晃隨著曹操平定北方,然後東征系統,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都有參與,但是功勞不顯,直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率兵攻打曹仁助手的樊城之時。徐晃率軍救援曹仁,最後讓關羽在樊城之下功虧一簣,最終兵敗身死。

    第四位:李典

    李典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並且也不是固定認為的“五子良將”之一,但是在筆者看來,李典的生平可稱之為名將,並且還在樂進、于禁等人之前。李典在歷史上出生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候英年早逝。

    並且歷史上記載李典是難得的儒將,李典當時跟隨曹操的時候應該年紀不大,主要跟隨他的哥哥李整,在李整被殺後才開始獨立領兵,之後跟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在建安七年和劉備在博望坡對峙,劉備使用計謀火燒博望坡,李典權夏侯淳不要追擊,夏侯淳不聽最後被打敗。

    關於李典最出名的還是和張遼的逍遙津大戰,當時合肥之戰,李典、張遼、樂進一起抵擋,當時這三位將領並沒有統屬,互補和睦,但是李典顧全大局,並且和張遼一起率兵衝擊孫權大軍,逍遙津功勞有李典的一半。

    第五位:鄧艾

    鄧艾是曹魏中後期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名將,從政能夠屯田,從軍能後滅國。如果說鄧艾是千里馬,那麼司馬懿就是伯樂。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防禦姜維的主要是鄧艾,三國後期,姜維在鄧艾手中沒佔到便宜,姜維不如鄧艾。

    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中,也是鄧艾從陰平小道逼近成都,在綿竹大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之後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但是有滅國之功的鄧艾卻被小人陷害,最後被殺,可惜一代名將死在自己人手中。

    第六位:司馬懿

    司馬懿大家都熟悉,這是能後與諸葛亮一較長短的人物,司馬懿的主要成就就是活得久,比誰活得都久,所有的名將都死完了,天下就是司馬懿的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更是篡奪了曹魏的江山。所以筆者就不過多地對司馬懿描述。

    總結:曹魏名將多處於異姓,雖然曹家、夏侯家的將領也很多,但是由於是宗族自己人大多都是坐鎮京畿,起到的是威懾作用,平衡外姓將領的作用。但是相對於能力來講曹仁、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名將還是要比這六人差一點。

  • 7 # 流浪的海子

    首先提起曹魏集團的名將自然不能少的了張遼,張遼可以說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了。首先就武藝來說,關羽曾經評價說張遼的武功和自己不相上下,你想啊,關羽是何等高傲的人,要得到他的認可,你沒幾把刷子怎麼能行呢?所以說張遼的武功絕對不低,還有就是張遼的統兵作戰能力也是極強的。在合肥大戰孫權的時候,面對孫權的精兵強將,張遼率領少數的兵將在孫權的陣營裡殺進殺出。東吳眾多名將也奈何不了他,後來更是將孫權打的大敗,幾乎差點被俘了。曹操也是極為看中張遼的才能,所以曹操把張遼放在了防備東吳的最前線。 曹操手下還有一個名將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懿了。司馬懿本身是個文人,在曹操手下也一直從事著文人的工作,他的武藝自然和其他優秀的名將相比了。但是司馬懿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謀略,司馬懿直到曹丕時期才真正顯示了自身的軍事統帥的能力。在曹丕時期,司馬懿立過許多的大功,比如當初孟達叛變,要襲擊魏國的國都,危機時刻司馬懿果斷的輕裝前進,奔襲孟達,直接就殺死了孟達,佔據了上庸,確保了魏國國都的安全。後來還曾率領大軍平定了遼東地區的勢力。當然提起司馬懿,很多人都要說他和諸葛亮的故事了。是啊,司馬懿最出名的事蹟莫過於他活生生的拖死了諸葛亮,使得蜀國最後北伐的希望都沒有了,蜀國也幾乎從此一蹶不振了。 而在魏國後期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了,那就是鄧艾。鄧艾直接滅亡了蜀國,當初鄧艾就一直駐防在蜀國與魏國戰爭的最前線,和蜀國的名將姜維發生過許多衝突。後來鍾會被姜維擋在了劍閣,鄧艾出其不意的到達蜀國的後方,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 8 # 奈何緣淺的離別

    要說曹魏名將,很多人都會想到張遼,夏侯兩兄弟,以及曹仁,徐晃等等!這些人都是正面戰場,今天來說一個為曹魏鎮守邊關的人物,此人就是牽招!

    牽招(?—231年),字子經,安平觀津(今河北武邑東)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初從袁紹,袁紹死後跟隨袁尚,後因為高幹加害而加入曹操,與田豫常年鎮守邊陲,而功績次於田豫。

    首先牽招拜在袁紹帳下,被袁紹任命為從事,兼領烏丸突騎。他做事剛毅果斷,袁紹的近臣犯法,他竟然敢先斬後奏。後來袁紹身死,他又在袁尚帳下做事,但袁尚膽小怕事,他在曹操圍攻鄴城時派牽招到上黨去督辦軍糧,自己卻偷偷跑到中山避難。當時牽招認為幷州左有恆山作為天險,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擁兵五萬,北邊有強大的胡人,非常適合袁尚坐鎮,以應萬變。而高幹竟認為牽招圖謀不軌,不僅不用其計,反而要加害於他。牽招見自己處處為袁家著想,卻被袁家所不容,再加上此時高幹已經在道路上佈下重重阻攔,牽招無法回到袁尚身邊,於是他一氣之下,投了曹操。

    曹操大家都知道,唯才是舉,所以在曹操攻打袁譚之時,柳城烏丸打算出兵相助袁譚,而牽招此前統帥過烏丸突騎,因此曹操就安排牽招前去交涉。而牽招果然僅憑一張嘴,就讓烏丸峭王選擇了中立,從而讓曹操少面對一支精銳之師,也讓袁譚白白損失了五千輕騎。正因為牽招的努力,曹操最終打敗了袁譚,進而一統北方。

    後來發生一件事就是袁尚被遼東太守所殺,首級送去曹操處,此時牽招不顧左右勸阻當著曹操面對著首級設祭壇祭拜。曹操雖被牽招的忠義感動,沒有怪罪他,但或許在心中也覺得牽招太過牽掛舊主,並不是真心輔佐曹魏。於是牽招在很長時間裡都駐守邊疆。

    補充一點,在他一生中並沒有參與對蜀漢的戰爭,不過在其死後,他的二兒子牽弘已隴西太守的身份與鄧艾參與了滅亡蜀漢的戰役!

  • 9 # 世事一場大夢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數不勝數。這裡重點介紹以下幾位:

    第一位:張遼,字文遠。曹操五子良將第一名,被後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八百敢死隊,威震消遙津,打亂孫權十萬大軍,使其不戰自退。

    第二位:徐晃,字公明。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樊城之戰中做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此役冶軍嚴整而被曹操稱為"有周亞夫之風"。

    第三位:張郃,字儁義。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陣營,長於利用地形著稱。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大敗蜀軍於街亭,迫其退回漢中。

    第四位:夏侯惇,字元讓。曹魏集團元老級人物,官拜大將軍。在戰場上與被呂布副將曹性放冷箭射瞎一隻眼睛,他竟把眼睛吞下,堅持斬殺了曹性。

    第五位:夏侯淵,字秒才。夏侯惇的親兄弟,官拜徵西將軍。夏侯淵先鎮守長安防範馬超,後鎮守漢中防禦劉備,可以說是獨擋一面。死後,曹操要舉傾國之兵為其報仇,可見他對曹操的重要性。以上簡單介紹一下,謝謝!

  • 10 # 希爾漁

    曹操手下不光有能力不下於諸葛亮、周瑜的謀士,更是有一幫能夠和蜀、吳相抗衡的名將,就不說曹操的宗族和夏侯家族的這些曹操的自家人,就說外姓將領。

    張遼:

    張遼的前期比較坎坷,分別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被殺之後張遼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滅掉北方的袁紹勢力之後,張遼主要在南面對付孫權。張遼就是孫權的剋星,先是平定荊州新軍叛亂,在赤壁之戰後,與李典、樂進一起守衛合肥,主要抵抗孫權,並且於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甚至還衝到到中軍帳外,令孫權聞風喪膽,之後更是率領七千兵馬擊潰孫權十萬大軍。之後張遼就一直坐鎮東南威懾東吳,即使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也非常忌憚,不敢有所舉動,並且還在重兵之時擊敗了吳江呂範的近攻,最終於黃初三年去世,諡剛候。

    張郃:

    張郃在曹操時代只能算的上是小資歷,但是在當初跟隨曹操的第一批老將都去世之後,張郃確實算的上是曹魏頂樑柱級的人物。張郃開始是跟隨袁紹,是著名的河北四廷柱,之後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基本上曹操參與的戰役,張郃都有跟隨。張郃在老一輩三國名將沒去世之前基本被壓制,巴西之戰被張飛大敗,和夏侯淵鎮守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但是等到開始的一批老將都相繼去世之後,張郃顯示大敗東吳,之後又在街亭大敗蜀軍,讓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但是張郃就好像一個悲劇人物一樣,最後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戰死沙場。

    徐晃:

    徐晃開始是楊奉的人,在董卓死後,西涼兵馬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徐晃趁機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之後忠心耿耿隨曹操南征北戰。徐晃的成名站是在官渡之戰,先是擊敗文丑,之後又襲擊袁紹的糧草,官渡之戰功勞最大。之後徐晃隨著曹操平定北方,然後東征系統,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都有參與,但是功勞不顯,直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率兵攻打曹仁助手的樊城之時。徐晃率軍救援曹仁,最後讓關羽在樊城之下功虧一簣,最終兵敗身死。

    李典:

    李典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並且也不是固定認為的“五子良將”之一,在我看來李典的生平可稱之為名將,並且還在樂進、于禁等人之前。李典在歷史上出生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候英年早逝。並且歷史上記載李典是難得的儒將,李典當時跟隨曹操的時候應該年紀不大,主要跟隨他的哥哥李整,在李整被殺後才開始獨立領兵,之後跟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在建安七年和劉備在博望坡對峙,劉備使用計謀火燒博望坡,李典權夏侯淳不要追擊,夏侯淳不聽最後被打敗。關於李典最出名的還是和張遼的逍遙津大戰,當時合肥之戰,李典、張遼、樂進一起抵擋,當時這三位將領並沒有統屬,互補和睦,但是李典顧全大局,並且和張遼一起率兵衝擊孫權大軍,逍遙津功勞有李典的一半。

    鄧艾:

    鄧艾是曹魏中後期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名將,從政能夠屯田,從軍能後滅國。如果說鄧艾是千里馬,那麼司馬懿就是伯樂。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防禦姜維的主要是鄧艾,三國後期,姜維在鄧艾手中沒佔到便宜,姜維不如鄧艾。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中,也是鄧艾從陰平小道逼近成都,在綿竹大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之後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但是有滅國之功的鄧艾卻被小人陷害,最後被殺,可惜一代名將死在自己人手中。

  • 11 # 火哥小都

    有很多名將,就不一一解答了。簡單說幾位曹魏時期的大將

    第一位:張遼

    張遼的前期比較坎坷,分別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被殺之後張遼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滅掉北方的袁紹勢力之後,張遼主要在南面對付孫權。

    張遼就是孫權的剋星,先是平定荊州新軍叛亂,在赤壁之戰後,與李典、樂進一起守衛合肥,主要抵抗孫權,並且於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甚至還衝到到中軍帳外,令孫權聞風喪膽,之後更是率領七千兵馬擊潰孫權十萬大軍。

    之後張遼就一直坐鎮東南威懾東吳,即使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也非常忌憚,不敢有所舉動,並且還在重兵之時擊敗了吳江呂範的近攻,最終於黃初三年去世,諡剛候,張遼是曹操手下名將之首。

    第二位:張郃

    張郃在曹軍陣營中,在曹操時代只能算的上是小資歷,但是在當初跟隨曹操的第一批老將都去世之後,張郃確實算的上是曹魏頂樑柱級的人物。張郃開始是跟隨袁紹,是著名的河北四廷柱,之後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

    歸順曹操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基本上曹操參與的戰役,張郃都有跟隨。張郃在老一輩三國名將沒去世之前基本被壓制,巴西之戰被張飛大敗,和夏侯淵鎮守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

    但是等到開始的一批老將都相繼去世之後,張郃顯示大敗東吳,之後又在街亭大敗蜀軍,讓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但是張郃就好像一個悲劇人物一樣,最後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戰死沙場。

    第三位:徐晃

    徐晃開始是楊奉的人,在董卓死後,西涼兵馬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徐晃趁機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之後忠心耿耿隨曹操南征北戰。徐晃的成名站是在官渡之戰,先是擊敗文丑,之後又襲擊袁紹的糧草,官渡之戰功勞最大。

    之後徐晃隨著曹操平定北方,然後東征系統,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都有參與,但是功勞不顯,直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率兵攻打曹仁助手的樊城之時。徐晃率軍救援曹仁,最後讓關羽在樊城之下功虧一簣,最終兵敗身死。

    第四位:李典

    李典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並且也不是固定認為的“五子良將”之一,但是在筆者看來,李典的生平可稱之為名將,並且還在樂進、于禁等人之前。李典在歷史上出生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候英年早逝。

    並且歷史上記載李典是難得的儒將,李典當時跟隨曹操的時候應該年紀不大,主要跟隨他的哥哥李整,在李整被殺後才開始獨立領兵,之後跟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在建安七年和劉備在博望坡對峙,劉備使用計謀火燒博望坡,李典權夏侯淳不要追擊,夏侯淳不聽最後被打敗。

    關於李典最出名的還是和張遼的逍遙津大戰,當時合肥之戰,李典、張遼、樂進一起抵擋,當時這三位將領並沒有統屬,互補和睦,但是李典顧全大局,並且和張遼一起率兵衝擊孫權大軍,逍遙津功勞有李典的一半。

    第五位:鄧艾

    鄧艾是曹魏中後期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名將,從政能夠屯田,從軍能後滅國。如果說鄧艾是千里馬,那麼司馬懿就是伯樂。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防禦姜維的主要是鄧艾,三國後期,姜維在鄧艾手中沒佔到便宜,姜維不如鄧艾。

    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中,也是鄧艾從陰平小道逼近成都,在綿竹大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之後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但是有滅國之功的鄧艾卻被小人陷害,最後被殺,可惜一代名將死在自己人手中。

    第六位:司馬懿

    司馬懿大家都熟悉,這是能後與諸葛亮一較長短的人物,司馬懿的主要成就就是活得久,比誰活得都久,所有的名將都死完了,天下就是司馬懿的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更是篡奪了曹魏的江山。所以筆者就不過多地對司馬懿描述。

    總結:曹魏名將多處於異姓,雖然曹家、夏侯家的將領也很多,但是由於是宗族自己人大多都是坐鎮京畿,起到的是威懾作用,平衡外姓將領的作用。但是相對於能力來講曹仁、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名將還是要比這六人差一點。

  • 12 # 流浪的海子

    首先提起曹魏集團的名將自然不能少的了張遼,張遼可以說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了。首先就武藝來說,關羽曾經評價說張遼的武功和自己不相上下,你想啊,關羽是何等高傲的人,要得到他的認可,你沒幾把刷子怎麼能行呢?所以說張遼的武功絕對不低,還有就是張遼的統兵作戰能力也是極強的。在合肥大戰孫權的時候,面對孫權的精兵強將,張遼率領少數的兵將在孫權的陣營裡殺進殺出。東吳眾多名將也奈何不了他,後來更是將孫權打的大敗,幾乎差點被俘了。曹操也是極為看中張遼的才能,所以曹操把張遼放在了防備東吳的最前線。 曹操手下還有一個名將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懿了。司馬懿本身是個文人,在曹操手下也一直從事著文人的工作,他的武藝自然和其他優秀的名將相比了。但是司馬懿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謀略,司馬懿直到曹丕時期才真正顯示了自身的軍事統帥的能力。在曹丕時期,司馬懿立過許多的大功,比如當初孟達叛變,要襲擊魏國的國都,危機時刻司馬懿果斷的輕裝前進,奔襲孟達,直接就殺死了孟達,佔據了上庸,確保了魏國國都的安全。後來還曾率領大軍平定了遼東地區的勢力。當然提起司馬懿,很多人都要說他和諸葛亮的故事了。是啊,司馬懿最出名的事蹟莫過於他活生生的拖死了諸葛亮,使得蜀國最後北伐的希望都沒有了,蜀國也幾乎從此一蹶不振了。 而在魏國後期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了,那就是鄧艾。鄧艾直接滅亡了蜀國,當初鄧艾就一直駐防在蜀國與魏國戰爭的最前線,和蜀國的名將姜維發生過許多衝突。後來鍾會被姜維擋在了劍閣,鄧艾出其不意的到達蜀國的後方,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 13 # 奈何緣淺的離別

    要說曹魏名將,很多人都會想到張遼,夏侯兩兄弟,以及曹仁,徐晃等等!這些人都是正面戰場,今天來說一個為曹魏鎮守邊關的人物,此人就是牽招!

    牽招(?—231年),字子經,安平觀津(今河北武邑東)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初從袁紹,袁紹死後跟隨袁尚,後因為高幹加害而加入曹操,與田豫常年鎮守邊陲,而功績次於田豫。

    首先牽招拜在袁紹帳下,被袁紹任命為從事,兼領烏丸突騎。他做事剛毅果斷,袁紹的近臣犯法,他竟然敢先斬後奏。後來袁紹身死,他又在袁尚帳下做事,但袁尚膽小怕事,他在曹操圍攻鄴城時派牽招到上黨去督辦軍糧,自己卻偷偷跑到中山避難。當時牽招認為幷州左有恆山作為天險,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擁兵五萬,北邊有強大的胡人,非常適合袁尚坐鎮,以應萬變。而高幹竟認為牽招圖謀不軌,不僅不用其計,反而要加害於他。牽招見自己處處為袁家著想,卻被袁家所不容,再加上此時高幹已經在道路上佈下重重阻攔,牽招無法回到袁尚身邊,於是他一氣之下,投了曹操。

    曹操大家都知道,唯才是舉,所以在曹操攻打袁譚之時,柳城烏丸打算出兵相助袁譚,而牽招此前統帥過烏丸突騎,因此曹操就安排牽招前去交涉。而牽招果然僅憑一張嘴,就讓烏丸峭王選擇了中立,從而讓曹操少面對一支精銳之師,也讓袁譚白白損失了五千輕騎。正因為牽招的努力,曹操最終打敗了袁譚,進而一統北方。

    後來發生一件事就是袁尚被遼東太守所殺,首級送去曹操處,此時牽招不顧左右勸阻當著曹操面對著首級設祭壇祭拜。曹操雖被牽招的忠義感動,沒有怪罪他,但或許在心中也覺得牽招太過牽掛舊主,並不是真心輔佐曹魏。於是牽招在很長時間裡都駐守邊疆。

    補充一點,在他一生中並沒有參與對蜀漢的戰爭,不過在其死後,他的二兒子牽弘已隴西太守的身份與鄧艾參與了滅亡蜀漢的戰役!

  • 14 # 世事一場大夢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數不勝數。這裡重點介紹以下幾位:

    第一位:張遼,字文遠。曹操五子良將第一名,被後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八百敢死隊,威震消遙津,打亂孫權十萬大軍,使其不戰自退。

    第二位:徐晃,字公明。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樊城之戰中做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此役冶軍嚴整而被曹操稱為"有周亞夫之風"。

    第三位:張郃,字儁義。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陣營,長於利用地形著稱。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大敗蜀軍於街亭,迫其退回漢中。

    第四位:夏侯惇,字元讓。曹魏集團元老級人物,官拜大將軍。在戰場上與被呂布副將曹性放冷箭射瞎一隻眼睛,他竟把眼睛吞下,堅持斬殺了曹性。

    第五位:夏侯淵,字秒才。夏侯惇的親兄弟,官拜徵西將軍。夏侯淵先鎮守長安防範馬超,後鎮守漢中防禦劉備,可以說是獨擋一面。死後,曹操要舉傾國之兵為其報仇,可見他對曹操的重要性。以上簡單介紹一下,謝謝!

  • 15 # 希爾漁

    曹操手下不光有能力不下於諸葛亮、周瑜的謀士,更是有一幫能夠和蜀、吳相抗衡的名將,就不說曹操的宗族和夏侯家族的這些曹操的自家人,就說外姓將領。

    張遼:

    張遼的前期比較坎坷,分別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被殺之後張遼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滅掉北方的袁紹勢力之後,張遼主要在南面對付孫權。張遼就是孫權的剋星,先是平定荊州新軍叛亂,在赤壁之戰後,與李典、樂進一起守衛合肥,主要抵抗孫權,並且於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甚至還衝到到中軍帳外,令孫權聞風喪膽,之後更是率領七千兵馬擊潰孫權十萬大軍。之後張遼就一直坐鎮東南威懾東吳,即使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也非常忌憚,不敢有所舉動,並且還在重兵之時擊敗了吳江呂範的近攻,最終於黃初三年去世,諡剛候。

    張郃:

    張郃在曹操時代只能算的上是小資歷,但是在當初跟隨曹操的第一批老將都去世之後,張郃確實算的上是曹魏頂樑柱級的人物。張郃開始是跟隨袁紹,是著名的河北四廷柱,之後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歸順曹操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基本上曹操參與的戰役,張郃都有跟隨。張郃在老一輩三國名將沒去世之前基本被壓制,巴西之戰被張飛大敗,和夏侯淵鎮守漢中,夏侯淵被殺,漢中失守。但是等到開始的一批老將都相繼去世之後,張郃顯示大敗東吳,之後又在街亭大敗蜀軍,讓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但是張郃就好像一個悲劇人物一樣,最後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戰死沙場。

    徐晃:

    徐晃開始是楊奉的人,在董卓死後,西涼兵馬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徐晃趁機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之後忠心耿耿隨曹操南征北戰。徐晃的成名站是在官渡之戰,先是擊敗文丑,之後又襲擊袁紹的糧草,官渡之戰功勞最大。之後徐晃隨著曹操平定北方,然後東征系統,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都有參與,但是功勞不顯,直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率兵攻打曹仁助手的樊城之時。徐晃率軍救援曹仁,最後讓關羽在樊城之下功虧一簣,最終兵敗身死。

    李典:

    李典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並且也不是固定認為的“五子良將”之一,在我看來李典的生平可稱之為名將,並且還在樂進、于禁等人之前。李典在歷史上出生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候英年早逝。並且歷史上記載李典是難得的儒將,李典當時跟隨曹操的時候應該年紀不大,主要跟隨他的哥哥李整,在李整被殺後才開始獨立領兵,之後跟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在建安七年和劉備在博望坡對峙,劉備使用計謀火燒博望坡,李典權夏侯淳不要追擊,夏侯淳不聽最後被打敗。關於李典最出名的還是和張遼的逍遙津大戰,當時合肥之戰,李典、張遼、樂進一起抵擋,當時這三位將領並沒有統屬,互補和睦,但是李典顧全大局,並且和張遼一起率兵衝擊孫權大軍,逍遙津功勞有李典的一半。

    鄧艾:

    鄧艾是曹魏中後期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名將,從政能夠屯田,從軍能後滅國。如果說鄧艾是千里馬,那麼司馬懿就是伯樂。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防禦姜維的主要是鄧艾,三國後期,姜維在鄧艾手中沒佔到便宜,姜維不如鄧艾。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中,也是鄧艾從陰平小道逼近成都,在綿竹大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之後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但是有滅國之功的鄧艾卻被小人陷害,最後被殺,可惜一代名將死在自己人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煤和燃煤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