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手遊
-
2 # 小史同學
因為朱元璋和劉邦都是農民出身,最貼近底層老百姓的生活。
說一件有趣的事情:劉邦在做了皇帝上朝的時候,有一次尿急沒憋住,竟然直接尿在了官員的帽子裡。只能說真的是太接地氣了。
-
3 # 寬平雜談
因為劉邦和朱元璋在沒發達前,就是最底層的人,就是平民百姓,他們知道底層百姓生活的不易,瞭解民生疾苦,不像那些生而富貴,走向皇位的人,和那些職業皇帝,從沒有底層生活的經歷,不瞭解民生,以至於當有人報告百姓因無飯可吃餓死時,問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一問。漢文帝應該也算是一位接地氣的皇帝。
-
4 # 三宅侃侃
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從底層農民打拼成開國皇帝的,是沒有任何背景和勢力基礎的,完完全全的布衣皇帝。
來看看其它的開國皇帝。
秦始皇,接過了秦莊襄王的位子,而且在他之前已有商鞅變法鞏固國力,他接手秦國的時候,秦國已經是個強大的諸侯國了。
曹丕,年紀輕輕已經是五官中郎將,副丞相,魏王。身前本來就有曹操打下的基業,受禪篡位一點阻礙都沒有。
司馬炎,權臣之子,在他之前有司馬懿的奠基,司馬師和司馬昭的維護,到他這一輩已經是順風順水,和曹丕一樣,受禪篡位一點阻礙都沒有。
楊堅,他的父親是北周隨國公,官至柱國、大司空,並且子承父位,在朝中有很大聲望,在宇文闡繼位的時候,楊堅已經官至丞相,實際上已經把控了朝政,隨後一步一步奪權篡位,建立隋朝。
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就襲封唐國公,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他的姨夫,十分受寵,在得知隋煬帝懷疑他之後,和兒子李世民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在亂世之中發動兵變。
趙匡胤,後周建立之後入軍,屢立奇功,受到皇帝的器重,歷任殿前都指揮使,定國軍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兵變之前位高權重,手握重兵。
皇太極,本來就是繼承汗位,接下來滅明建清過程中,一直處於統治者的位置。
看看這些開國皇帝,不是手握重兵,就是貴族出生,權傾朝野,要不然就是理所應當的繼承位子。再來看看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雖然之前有點名望,但也只是在沛縣一帶,雖曾任亭長,但是在一次押送犯人的途中,很多犯人都跑了,他索性把剩下的人也放了,自己也不當這個小官了,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沛縣也想參與起義,當時的沛縣吏是蕭何和曹參,但是怕失敗之後被誅九族,所以大家就推舉人氣比較高的劉邦當話事人,於是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設壇起義,在亂世之中慢慢發展壯大。
朱元璋,出身在一個貧苦家庭,家裡幾代貧農,因為很窮小時候只好給別人放牛,父兄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還是鄰居可憐他送他一塊土地安葬父母,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只好做了和尚,並被住持打發出去化緣,其實就是去要飯,他一邊乞討一邊流浪,之後收到發小的邀請,讓他去參加起義軍,因為聰明在軍中也算得到賞識,後來混了幾年回到家鄉招募,朋友們紛紛投靠,漸漸擁有了自己的一股勢力,接下來的過程中整肅軍隊,勵精圖治,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後來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劉邦和朱元璋,只有他們兩個是農民出身的皇帝,看出身,秦始皇他爹國王,漢高祖全家平民,唐高祖他爹唐王,隋文帝大將,宋太祖大將,元世祖他爹民族領袖,明太祖乞丐和尚,清太祖韃子王。。。
所以才說他們兩個是最接地氣的皇帝,本來當皇帝前就是在天天鋤地嘛。。。
-
5 # 史之絕唱
劉邦
漢朝開國皇帝,布衣出身,秦時為沛縣泗水亭長,後釋放刑犯而逃亡。陳勝吳廣起義後,帶領三千名弟兄響應起義,攻佔沛縣後,人稱沛公。進軍灞上後,秦王子嬰向其投降,秦朝滅。後與項羽爭天下,鴻門宴因項羽自大而逃過一命,秦王最後垓下之戰後,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由此統一江河,建立西漢。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布衣出身,後入皇覺寺為僧。24歲加入郭子興領導的反元起義軍紅巾軍,憑藉自己的果乾智慧深得人心,逐漸成為軍中骨幹。
後以“驅逐胡虐,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逐漸結束蒙元的統治帝國。之後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
說他們是最貼地氣的皇帝,是因為他們本為農民出身,深知農民之苦。他們建國初期都重視農業,減輕賦稅,這樣的帝王自然接地氣。
-
6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劉邦,朱元璋都出身老百姓的家庭,劉邦還是個泗水亭長,算個公務員。出身稍高點。陳勝起義不久,劉邦為呼應陳勝起義,帶著3千人攻佔沛縣,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駐軍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於是,秦亡立漢。
朱元璋出身赤貧農民,做過和尚,乞丐。後來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隊伍慢慢越打越壯大,滅了陳友諒,張士城,收了劉基、李善長、徐達、湯和、藍玉等手下。滅了元朝,然後登基做了大明天子。
這兩個人因為都出於平民之家,講話,待人,為人都比較平民化,故稱接地氣。
-
7 # 史衚衕
我特別喜歡有一句話叫從:從貧困中來,從節儉裡去。為什麼劉邦和朱元璋是最貼地氣的皇帝呢?因為劉邦一開始是泗水亭亭長,什麼官呢?相當於現在公安局局長,在古代是相當不入流的一個官,他本人也靠結交的一些屠夫,縣曹之類的起家,奪了天下。再來看朱元璋,他當過和尚,做過乞丐,一直是生活在社會底層,最後一步步奪取了天下。朱和劉他倆有共性:都是極厚極黑的人,都生活在底層,所以他倆不接地氣,哪個皇帝還能接地氣。
-
8 # 峰子奇觀
劉邦、朱元璋,草根逆襲的典範!二人從社會最底層的草根,奮鬥成為最頂層的九五之尊。後世稱之為“布衣天子”,也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最接地氣的皇帝!那麼,為什麼說他們最接地氣呢?
劉邦:小混混的發家史劉邦,原是秦朝底層公務員,官職叫泗水亭長,不入流的微末小吏。劉邦,家窮的叮噹響,最開始連個名字都沒有,大家一直叫他“劉季”,古代“伯仲叔季”就是一二三四的意思,劉季就是劉四,跟張三李四二狗子一個意思,根本不算什麼名字。“劉邦”這個名字,是後來他造反的過程才有的。一個人窮的連名字都沒有,你說夠接地氣吧?
試想一下,劉邦他老爹連個名字都沒給他起,可見他也是沒人管沒人教育的了,畢竟父母都是老農民,也不識字。於是,劉邦成了市井小混混,小流氓,橫行鄉里。他有一幫混混朋友,其中為人們熟知的大胖子樊噲,就是殺豬宰狗之輩。劉邦和一群混混小夥伴們,沒事賭賭博,喝喝酒,再調戲幾下良家婦女,總之就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不良青年”。可以說,劉邦更接地氣了!
劉邦趕上秦末社會大亂,遍地起義,於是他也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殺了家鄉江蘇沛縣的縣太爺,自稱沛公,樹起反秦大旗,開始了他的造反生涯。隨後轉戰四方,得蕭何、張良、韓信等牛逼人物輔助,角逐天下。入咸陽,鴻門宴,楚漢之爭,決戰垓下,最終滅項羽,得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成為西漢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朱元璋:乞丐皇帝的逆襲史朱元璋,出身安徽鳳陽,祖上世代以耕田為生,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沒什麼文化,按數字給兒子起了個老土的名字叫“朱重八”,重八就是八八的意思。他爹叫朱五四,也是數字五十四的意思。小時候的朱重八,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就去給地主家放牛。元末統治階級貪汙腐化,橫徵暴斂,苛捐雜稅繁重,天災人禍,餓殍遍野,於是朱元璋一家人也基本都餓死了。
為了填飽肚子,朱元璋被迫出家當了黃覺寺的和尚。後淪為遊僧,四處化緣,最後成了乞丐。後來在兒時的發小 湯河、徐達幫助下,進入郭子興領導的一支紅巾起義軍,當了個大頭兵。朱元璋因作戰勇猛、有勇有謀,受到起義軍領袖郭子興的欣賞,並給朱重八改名為“朱元璋”,從此“朱元璋”這一稱呼才開始流傳開來。
朱元璋經過各種努力,娶了郭子興的義女大腳馬秀英(就是著名的“大腳馬皇后”),後逐漸接管了這支隊伍,並開始了角逐天下的步伐。攻佔金陵,滅陳友諒,平張士誠,驅逐蒙元,最後在南京(金陵)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改南京為應天,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
最後,我請教各位一個問題:你認為“英雄不問出處”這個說法,如今還適合嗎?說出你的想法~
-
9 # 帝國的臉譜
說劉邦和朱元璋是最貼地氣的皇帝,不過是因為他們都是草根出身,起於草莽而登位於至尊而已,期間的落差不下十萬八千里,但他們成功了,成功得那麼順理成章,其中自然有非常過人的長處和優點。
比如劉邦,就有很多常人不及的優點。一是這個人仗義大方,性命攸關的事,他都可以大方處置。當年,秦二世胡亥號令各地押送刑徒到驪山,修建秦始皇陵墓。沛縣縣令安排劉邦押送,在路上,先有幾個刑徒乘劉邦不注意逃了,後來又陸陸續續逃了一些人,後來,在大澤中的涼亭喝酒,喝著喝著,劉邦突然站起來對大家說,你們到了咸陽,也是死,我乾脆把你們都放了,給你們一條生路。
他多仗義!因為,他放了刑徒的生路,留給自己的,便是死路,但他卻全然不顧,真是條漢子。所以,放走刑徒們後,他自己就只得躲到深山老林裡,去逃難了。
二是最會用人。歷代英雄草莽中,劉邦是最會用人的。他善於把身邊有任何一個優點的朋友都用得淋漓盡致,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你看一個蕭何,最開始不過是一個縣吏,劉邦用著用著,最後成為了管理全國民政的丞相,蕭何個人能力是一個方面,能夠得到賞識則是關鍵,同時,倘若沒有劉邦的一再信任,蕭何也沒有機會掌管那麼多事,而能力,往往又是在經歷無數事情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個人能力是基礎,而能夠把別人的能力挖掘出來的人,則更了不起。
劉邦還有一個特別的優點,那就是顧全大局,凡有利於搶地盤、爭天下的任何機會他都不會放過。他與項羽對峙於鴻溝的時候,他被楚軍的箭射到胸部,痛得要死,但在軍隊面前,他竟然沒去捂胸,而是用手摸著自己的腳,故意說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然後伏鞍而歸。之所以這樣,是劉邦顧全大局,為了穩定軍心,不損鬥志。
第二天,劉邦還在傷口最需要靜養的時候,掙扎起來,讓衛士們扶著他上車,到軍營巡視了一番,讓大家知道他的傷勢不重,士氣自然沒有因此低落,而劉邦自己所受的傷痛,卻是難以想像的。可見,他為了大局,真是在捨命,這樣的人,不成功則怪。
朱元璋也有不少優點,否則當不了皇帝。比如,他能利用機會,積極表現自己,在事業的關鍵節點,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並娶了他的女兒為妻,因此在成功的路上順風順水。他也關於聽從意見,比如他佔領南京後,朱升建議他“高築牆”,他馬採納,為最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朱元璋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對農民好,輕徭薄賦,打擊豪強,懲治貪官,澄清吏治,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不過,朱元璋對官吏狠,好殺,在朝堂上杖擊大臣竟成為制度,斯文掃地,還誅殺功臣,這都是不好的地方。
有趣的是,朱元璋最佩服的人竟是劉邦,他曾評價劉邦說:“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但他最佩服劉邦“寬容大度”,卻恰恰是自己表現最差的一點,頗有諷刺意味。
回覆列表
貼地氣,我想應該是他們倆的出生和經歷吧。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大明皇帝的出生和經歷吧!
朱元璋,出生農民,從小給地主家放牛為生。後因災害,出家當了和尚,25歲參加起義軍,後因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得到郭子興的賞識,並將其養女嫁給了朱元璋,慢慢的經過打仗,內部鬥爭,在43歲時滅亡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劉邦漢朝開國皇帝,漢太高祖皇帝。
劉邦,也是農民出身,後來出任亭長,秦末農民起義的時候,劉邦回到沛縣,發動起義,此時的劉邦已經48歲了,由於反秦的聲勢太大,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並在楚漢相爭中勝出,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定都長安!
兩位都是農民出生,所以說很貼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