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卡羅拉行車記錄

    我們先來看看發生在狗身上的故事。狗是人類的好朋友,舊石器時代,人類便從狼群中馴化出了狗。狗可以幫人類看家護院,也能幫人打獵,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類的工作量,所以,自古以來,狗便在人類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近幾十年來,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承擔的實際工作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狗作為寵物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如果你生活在城市,碰巧小區裡又有很多人養狗,那你會發現狗的品種簡直太多了:泰迪、拉布拉多、哈士奇等等。

    實際上,狗的品種已經超過400多種,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幾乎所有的狗都是人工選擇的結果,比如,如果你想要一隻特別溫順的狗,那就找公母兩隻很溫順的狗交配,它們的後代再與其他溫順的狗的後代交配,這麼下去,幾代之後,你就會得到一隻比它所有祖先都要更加溫順的狗。其他型別的選擇也一樣,如果想要的是捲毛的狗,就把“捲毛”這個特性在幾代狗的身上不斷疊加就可以。雖然經過人工選擇的狗會很招人喜歡,但這樣的狗有很多健康隱患,比如鬆獅容易得胃癌、金毛有淋巴瘤、薩摩患糖尿病的機率很高……

    為什麼要說狗的故事呢?因為人類完全見證了狗的進化,也看到了進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人工選擇意味著,人類可以決定哪隻狗有生育後代的權利,但這樣的狗很可能不能適應自然環境,這就導致這種狗的後代容易患病。這便是進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對於人類的進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我相信大多數人有這樣的想法:根據達爾文提出的“適者生存”理論,人類能夠在自然競爭中取得勝利,這就意味著我們顯然是適應現在的環境的,否則我們早就被淘汰了。但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人類的身體適應的是舊石器時代的環境,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自身的活動導致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我們的身體對這樣的環境是不能很好地適應的,所以才導致了心臟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暴發。

    現代人的身體是不斷進化的結果

    我們先來聊聊,進化過程是怎麼發生的。首先,生物要想進化,就需要有多樣性。比如,上面說過的小狗的故事,如果我們想要一隻特別溫順的小狗,而現實生活中的小狗有很多種類,有很溫順的,也有非常暴躁的。這便是生物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大多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其次,只有一部分生物個體能夠適應環境,人工選擇小狗的例子中,那些特別溫順的小狗適應了人類的需要,不夠溫順的就沒有能夠適應人類的需要。最後,適應了環境需要的小狗,具有生育下一代的權利。小狗面臨的環境壓力來自人類,人類選擇溫順的小狗,就意味著那些溫順的小狗有機會生育後代,從而可以把“溫順”這個特徵傳遞給自己的子孫。於是,透過這三個步驟,能夠適應環境的特徵在後代身上不斷疊加,小狗就會變得越來越溫順。人類也是在這樣的進化過程中,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成為現代人表現出來的樣子。

    說完進化過程,下面說說發生進化的因素。進化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環境要足夠的惡劣。如果環境非常的舒適,所有生物個體都能生下自己的後代,那就是所有多樣性都會被保留下來。比如剛才小狗的例子,如果人類提供足夠多的資源,讓所有小狗都能生育後代,也就不會出現特別溫順的那隻小狗了。只有當環境足夠惡劣時,那些不能適應環境發展的個體才會被淘汰,在這種情況下,進化才會發生。

    人類能夠從猿類進化出與黑猩猩、大猩猩不一樣的物種,開始於600萬年前的冰川時代。地球變冷使得熱帶雨林的面積大量縮小,在熱帶雨林的邊緣地帶上,有一部分猿類遇到了食物危機,找不到足夠的水果,便不得不開始尋找其他的東西吃。它們從樹上來到地面,開始尋找植物的根莖、種子來吃。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人類進化出直立行走、相互合作等與其他動物不同的特徵。你可能會說:“我知道人類是從猿類進化來的,但這和我當下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作者要告訴你的是:人類從600多萬年前開始進化,但是直到距今20多萬年,才出現了現代人的祖先;又進化了20多萬年,直到1萬多年前,才開始進入農業時代;又到200多年前,才開始進入到工業時代。這意味人類的身體是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才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在這600萬年裡,人類的身體在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原始社會的環境中的,這對於我們理解人類的身體有重要意義。

    如果我問你:“人類為什麼能在進化中取得成功?”你的答案很可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很聰明的大腦。”確實,人類的大腦容量大得驚人。同樣體重的條件下,人類的大腦容量是大猩猩的三倍,是其他哺乳動物的6倍。但大容量的大腦在讓人類有較大的進化優勢的同時,也給人類的身體帶來了一個挑戰。那就是大腦每時每刻都需要有足夠的能量來供應其執行,哪怕是短短兩分鐘的能量缺乏,都會導致大腦不可逆轉的損害。從能量的角度來看,大腦對於人體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成年人每天約有20%到30%的能量供應給大腦,而嬰兒的比例更大:睡眠狀態時,嬰兒大腦對能量的消耗達到總能量消耗的60%。

    在原始條件下,環境非常惡劣,人類不得不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很可能會有較長的一段時間找不到吃的。對此,人體進化出來的解決辦法就是:儲存脂肪。脂肪分子是一種高濃縮的能量儲存庫,1克的脂肪可以儲存9大卡的能量。當人類有豐富的食物供應的時候,人類會將這些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等到飢餓時再從脂肪中調取出來,正是透過這種方式,人類能夠保證大腦對能量的不間斷需要。我們對比猴子和人類嬰兒剛出生時的脂肪比例會發現,猴子剛出生時的脂肪含量只有3%,但人類嬰兒出生時,脂肪含量大約為15%。不僅如此,人類的脂肪含量在哺乳動物群體中,也處於很高的位置。這也就是說,人類是哺乳動物中的“胖子”。

    儲存脂肪可以應對突發情況,保證大腦能量的不間斷供應。不過,人類想要正常生存下去,必須要保證人體攝取到的能量高於消耗的能量。舊石器時代,人類日常生活面臨的常態是食物的匱乏。為了在這個狀態下維持正常生活,人類需要在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下功夫。開源,就是要多吃高熱量的食物。甜的食物,比如蜂蜜、糖裡面含有大量的熱量,人在吃了之後能夠高效地轉化為脂肪。在舊石器時代,這樣的食物非常缺乏,因此,收集到甜的食物會讓人類異常興奮,這也是直到現在,我們沒有辦法拒絕甜點的原因。

    在節流,也就是減少熱量消耗方面,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有自己的辦法。在揭曉答案之前,我想問一下:你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有什麼樣的印象?他們是每天不停地勞動,還是有時間躺著曬曬太陽?你可能會覺得,印象中農民每天不斷工作,還沒有辦法養活全家,原始人顯然要每天從早上工作到晚上,才能養活自己的老婆孩子。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從化石中得到的證據顯示:原始人為了保證能量的平衡,會減少不必要的活動。確切地說,原始人每天的活動時間大約是6個小時,除此之外的時間都處於休息狀態。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人類在減肥時會那麼的痛苦。專家說減肥很簡單:邁開腿、管住嘴。但人類的進化過程顯示:人類既無法拒絕甜食的誘惑,又具有嚮往悠閒生活的衝動。

    正是這種對能量的有效管理及利用,保證了大腦所需能量的不間斷供應,讓人類的大腦比其他動物都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能量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是人類能夠在進化中成功的更重要原因,甚至比“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還要重要。

    在遠古時代,人類對甜食的嚮往和自身活動時間的限制,能夠幫助人類適應殘酷的競爭環境。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在距今20萬年的時候,人類遍佈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全部陸地世界。當時的人種也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種,比如著名的尼安德特人就位於歐洲地區。你可能會覺得我們現代人中的某一些是尼安德特人的後代,某一些是在亞洲生活的人種的後代,某一些是在美洲生活的人種的後代。現實情況卻會讓你大吃一驚:這些人種都消失了。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在20萬年前,智人這一人種只存在於非洲的一個角落,他們總共不到一萬四千人。就是這不到一萬四千人,走出非洲,取代了當時世界上的其他人種。我們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70多億人都是這一萬四千人的後代。

    現在的研究發現,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比現代人,也就是智人的腦容量還要大。這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意味著尼安德特人比智人要聰明。但為什麼是智人取得了成功呢?作者認為,文化進化在其中產生了重要作用。智人發展出了語言、能夠進行交流和合作,這能夠組織起大規模的人進行更有效的工作。這是現代人能夠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但也為人類的進化埋下了隱患。

  • 2 # 宇宙v空間

    首先感謝邀請。我們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大爆炸,如果沒有那場大爆炸,今天的世界將不復存在,你我也不會出現。45億年前,一顆古老的地球和他一樣的相撞,產生了我們新的地球。而在地球冷卻後的幾億年後,生命孕育而出。實際上,無論是人類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體都是在不斷的進化之中的,而這種進化取決於生態環境的變化。

    說簡單點兒,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它們的共同祖先就是我們所說的多細胞生命體,但是這些多細胞生命裡再經過一步又一步的進化,在經歷的環境又一次又一次的改變,最終它們活到了今天。

    說句簡單點兒,35億年前我們的地球被海洋包圍,那時候沒有陸地。你可以想象,如果陸地不出現的話,今天陸地上的生物。還會出現嗎?如果生物不會出現,那麼你想想今天的人類是否還會生活在海中呢?

    我們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侏羅紀來比,可以讓們透過對侏羅紀的地質地層分析,發現了生物進化的奧秘。侏羅紀時期地球含氧量比今天要高的多,科技加成估計,侏羅紀時期大氣層中的含氧量佔據了整個地球歷史中最高的一個紀錄,高的含氧量會造就一些更大的生物,不單單是恐龍,就算是侏羅紀時期的昆蟲,以及其他的哺乳動物都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那麼隨著未來地質和環境的變化,我們人類的進化也會改變,未來太陽會逐漸的變大變熱,我們人類或許會變得更聰明,壽命更長,面板更耐輻射,但是如果地球發生了全球氣候變暖,大氣和地質發生了改變,那麼我們人類的進化很可能也會發生改變。而這項改變不單單是人類,乃至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體都會發生改變。

  • 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當然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促進了人類的進化過程。自然選擇是推動人類進化的主要過程,它透過幫助人類更好地適應環境來生存和生產更多的後代。突變、基因流動和基因漂移也驅動人類進化。達爾文首先全面闡述了進化論的偉大思想——“適者生存”。

    變異、遺傳、高人口增長率以及差異生存和繁殖是達爾文自然選擇過程的四個組成部分。遺傳變異由於突變、基因流動和遺傳漂移,可以在同一群體中的個體中觀察到。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因此,差異繁殖允許一組選定的基因遺傳給後代。因此,最適合環境的基因更能在後代中傳遞。

    自然選擇最著名的證據是飛蛾在工業革命影響下的適應性。煤煙和其他工業廢料使樹幹變黑。地衣也被汙染殺死。因此,飛蛾的淺色變種變得不太常見,這是由於蛾子的偽裝顏色導致鳥類的選擇性捕食。黑暗形態變得更加多,惡劣環境下的人類也是如此。

    從一個共同的祖先培育出來的生物不斷分支和多樣化的過程被稱為進化。進化發生在小規模和大規模。小規模進化被稱為微進化。由於突變、基因流動、遺傳漂移和自然選擇,物種水平內發生了微進化。基因頻率的變化驅動微進化。群體中的基因頻率會因突變、基因流動和基因漂移而改變。這些變化是在世代自然選擇的影響下遺傳的。

    宏觀進化發生在物種水平之上。宏觀進化的四種模式是停滯、特徵變化、物種形成和滅絕。在停滯期,一些物種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而是以活化石的形式存在。在角色變化中,相似或同源結構進化了。在物種形成群體中個體的地理隔離或生殖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出現。大多數物種在進化過程中滅絕了。

    自然選擇和進化都是對環境長期變化的反應。 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經歷自然選擇和進化。 自然選擇和進化都是針對群體而不是個體的遺傳特徵。 自然選擇和進化都參與了幾代人的變化。 自然選擇和進化要麼導致延續,要麼導致滅絕。

  • 4 # 昕昕姥姥901

    人類的進化肯定與自然條件的惡劣有關。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從爬行進化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就便於使用簡單的工具來狩獵。如果自然條件充裕。自然界的果食足夠享用,人類就不能進化後來的樣子。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人類的祖先多食用被食肉動物吃剩的骨頭。骨頭沒法吃,就用石塊砸爛骨頭吸其骨髓。正是這樣才使猿人進化成有智慧的人類。

  • 5 # 累了有板凳

    人類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這三百年,自然透過調節,當然不是什麼好調節,讓人類一步步走向滅絕之路。

    為啥是讓人類滅絕,就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長超過了自然承載能力,自然就會透過病毒氾濫,天災等措施,不斷消滅人類。

    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這種毀滅式進化尤其明顯。機械的大規模應用,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社會上聚集了大量失業人口,這些人數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有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要求。

    動亂,戰爭,人消滅人的現象就會出現。說到底,這都是自然選擇自然進化的結果。

  • 6 # 雲煥喝雞湯

    有關

    有這麼一句話:既得利益者,是從來不會主動放棄它們的利益的。

    如果一個生物,能在當前的環境中,具有生存優勢,能很高的生存下來,是幾乎不會主動想要進化的。

    只有在環境發生惡劣變化的時候,生物才開始主動適應新的環境。

    或者這麼說,只有那些被動進化的生物,才能在新的環境下生存下來,那些不能適應環境的,早就被環境淘汰了。

  • 7 # 塞先生Sir

    當然!

    按照主流科學考證的觀點,地質運動造成的東非大裂谷,將一部分古猿分割到草原,隔斷了這批古猿和森林的聯絡。這批不幸的離開森林來到草原的古猿,不得比直立行走以看清前面的路,不得不追趕獵物來獲得食物,彌補森林豐富的實物。這批古猿大部分在惡劣的環境中死亡了,有一隻成為我們的祖先。

    哪些幸運地留在森林的古猿,成為現在猩猩、猴子的祖先。

  • 8 # 老李19904

    人類進化與自然條件惡化有兩種分細,人類進化例如工業資源發達新建的廠礦,對人類環境以及天氣變化是分不開的!氣候的變化造成環境改變是緊宓相聯。但是人類要改變這種環境不是不可能!但是要全人類去努力實現!

  • 9 # 雜學道人

    肯定有關係啊,有句話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惡劣的自然環境會促使人不斷去尋求生存的機會,不斷地嘗試中,讓身體不斷最佳化,最終產生了進化。當然,環境因素不應該是唯一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p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