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被打扮的歷史
-
2 #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蔣幹
蔣幹做為赤壁之戰反間計的貢獻者,個人覺得應該從人性上分析一下這個人。換現在,蔣幹在曹操陣營裡算是專家智庫團成員。在津貼補助上不是最高階的,屬於急需撥高的工程師。
丫的居然是周瑜的同窗,有可能還是發小。江湖的本質意義,就是關鍵時候抽兄弟兩刀。所以,蔣幹的本心是要利用友誼,來達到自己的功利。大事大非面前似乎各為其主,能說得過去。
於是,情商智商更高一些周瑜便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本著玩死你的態度,用陽謀陰了自己的同學。
蔣幹盜書是個好案例,任何時候尤其關鍵時候,信自己才能得永生!
這個故事的流程,小學課本都有,就不重複了。只可惜了蔡家兩兄弟的腦袋在領導眼裡太不值錢了。
趙括這為官二代有個很牛逼的爸爸叫趙奢,牛逼到和李牧、廉頗等人是趙國頂級的戰將。無形中趙括生下來就屬於自帶光環的將門虎子。
趙括自幼兒熟讀兵書,懂得排兵佈陣。和人講起打仗的理論,往往能口吐蓮花,說得人一楞又一楞的,應該算是個好苗子吧。
當年,大秦與趙國展開國戰,雙方拉據了多年,可惜趙國最終還是中離間計,臨陣換將,用了趙括。最終,趙軍20萬人被秦將白起坑殺。
歷史應了句成王敗寇,也許趙括努力了,是有才華的,可惜他指揮了數十萬人 的大軍團戰,卻輸掉了一切。只能給個被高估的評價了。
我是打醬油的旁觀者甲
-
3 # 小怪軟體管家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著名的歷史人物有許多許多,但同樣也出現了很多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人物!
被低估的人物:辛棄疾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背誦過辛棄疾的詞,便在潛意識當中認為他應當一個文人,但在實際上,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武將,而且武功高強,只是因為他懷才不遇,在朝廷的逼迫之下,成為了我們意識當中的文人!
因為辛棄疾主張向北收復中原,所以他是名副其實的主戰派。但因為當時的皇帝懦弱,而且也不相信辛棄疾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打贏戰爭,所以辛棄疾一直被打壓。身為武將卻不可以上場殺敵,最終逼迫成一名文人,簡直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被高估的人物:馬謖
三國當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戰役便是街亭之戰,這場戰爭直接造成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也是因為這場戰爭,出現了我們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馬謖是諸葛亮非常信任的一個謀士,他熟讀兵書,精通兵法,而且在很多方面與諸葛亮的想法一致。所以諸葛亮在處理很多事物的時候都會詢問馬謖的意見,這也漸漸地造成了馬謖驕傲自大的性格!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操的戰爭當中,街亭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街亭失守,那麼整場戰爭便會失敗!諸葛亮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司馬懿輕輕鬆鬆的便打敗了馬謖,直接造成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諸葛亮完全高估了馬謖的能力!
-
4 # 二兩歷史
歷史上被低估的人物,我心裡倒是有一個。
他就是三國時期的高順,當我說出這個名字的時候,哪怕你看過新版舊版三國演義好幾次,也想不出這個人的存在,他確實是被低估的一個人。
出生不詳歷史上提到了高順這個人,但卻沒有其詳細的出生年月,可見他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什麼較重的痕跡,只短暫記載了他跟隨呂布南征北戰,最終被曹操俘獲,因為不肯投降曹操而被曹操殺死。
所向披靡提到高順,就不得提到他的“陷陣營”,據說人數不到千人,各個穿鐵甲,手持利刃,身騎戰馬,因為總是在衝鋒陷陣時高順所帶的部隊總是第一個攻陷敵人的防線。在那時,也是威名遠播,一般的防守部隊是不敢和“陷陣營”正面硬剛的。
有勇有謀高順,自己也是武藝高強,單說他武藝高強,可能大家沒什麼概念。但一說,他的武藝和張遼一個水平,大家就明白了。
說到謀略,那高順也是一點也不含含糊,每次帶領“陷陣營”看似毫無頭緒的橫衝直撞,但其實每一次的衝鋒,他都是派出好幾撥探子將對方防守的陣線打聽的清清楚楚,力圖突破的是能夠打亂對方整個防線,而又不會一時間被快速包抄的防守點、
有一次,呂布的一個叫郝萌的手下起兵反抗呂布,因為沒有防備,一時間呂布被殺的措手不及,落荒而逃。後來,高順帶兵迎接呂布,而此時呂布竟然連是誰反叛還沒搞清楚。而高順簡單思索了下,從呂布口中得知了反叛軍士大多數人的河內口音,就推斷出反抗的人是軍中河內人的佼佼者郝萌。之後,他率兵一舉將反叛鎮壓了下去。
盡忠而死建安三年,曹操親自討伐呂布。呂布多次出戰不能取勝之後,雙方對峙在了下邳城。因雙方實力懸殊過大,呂布一方許多人暗自都像投降於曹操。唯有高順,每天登城門而檢查防務,決定跟隨呂布死守城池。
可惜,最終,因為呂布其他手下侯成、魏續等貪生怕死之人的反叛,呂布、高順等通通被捉。最後,呂布被曹操殺死。
起初,曹操也聽說過高順的大名,希望將其收於自己麾下,但奈何高順也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不但不肯投降於曹操反而破口大罵,所以最終,高順隨著他的主子呂布一起,死在了城門之上,可謂是盡忠而死。
而同樣原先和高順一起並肩作戰,稱之為呂布的“左膀右臂”的張遼就不一樣,他後期投降於曹操,併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三國後期曹操勢力中的一名大將,也正因為此,在歷史上張遼比高順名氣高出很多。
總結:有勇有謀,又指揮者令人聞風喪膽的“陷陣營”,按理說高順本可以在歷史的舞臺上綻放自己的色彩的,奈何,所跟的君主錯誤,本就是“三姓家奴”的呂布作為一名戰將那可以說是戰神一般,但若是和那些逐鹿中原的三國群雄相比,無論是兵法、謀略亦或是攻心之術,呂布這邊都是小兒科。
假設,高順投降於了曹操,或者投降於了劉備,我想,他都能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至少混一個上將是沒問題的。時勢造英雄,一切的假設都沒有意義,就讓他對於主君的忠誠,永遠的留在我們心中。
-
5 # 四小姐
個人覺得對張作霖的評價太低,他治理東北的時候,左右逢源,把日本人在東北的一切特權當成一個餌放給日本人咬,獲得很多軍火物資,也讓日本人心甘情願地成為他的後臺,把段祺瑞趕下臺,和吳佩孚一爭高下,那吳佩孚是誰呀,人家是個秀才,老張則是個坑蒙拐騙,盜亦有道的鬍子!
他又有個絕招——耍賴皮,概不認帳,表面上答應了日本人一些經營權及居住權,讓日本人睡覺都笑醒,以為可以實現殖民統治,結果老張作為闖關東的後人,把關內的漢人都一波一波地往東北送,日本人穿著小木屐傻眼了。
老張還下了個令,但又不是明令,讓日本人抓不到把柄,又恨的牙癢癢,那就是邊境地區不允許把房子租給日本人。
老張答應交出鐵路權,因為郭松齡及兒子的精銳部隊反奉,他不得不找日本人幫助,完事了以後呢,老張公開說郭松齡是俄國間諜,他這是在幫日本人除去眼中釘,日本憑啥問他要東西,又跑到日本人修的鐵路上,造了他老張的鐵路,隨時切斷日本人的鐵路,氣得日本人發動了死亡專列,一代梟雄命喪皇姑屯。
老張雖然是舊軍閥,殺了李大釗同志,但是在外敵入侵東北的時候,他從來沒真正的低過頭,是個硬骨頭的漢子……
-
6 # 生活不堪
每個朝代都有很多啊。
三國時很多比如高估了諸葛亮,低估了周瑜。
唐朝高估了李世民,低估了李建成。
元末時高估了朱元璋,低估了陳友諒。
明末時高估了袁崇煥,低估了毛文龍。
清朝時高估了康熙,低估了吳三桂。
民國時高估了張學良,低估了張作霖。
回覆列表
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有800多位皇帝。但提起中國古代的帝王,一下閃入腦海的就是唐宗宋祖、秦皇漢武,好像都沒有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什麼事情。但劉秀確是歷史上少見的我覺得中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就是光武帝劉秀了。
善待功臣在中國歷史上,由於開國功勳具有較高的威望,且難免有驕兵悍將的行為,為了最大限度的確保政權穩定,大多對於開國功臣抑制,比較極端的甚至如劉邦和朱元璋等對功臣進行了清除。
不同於其他開國皇帝,劉秀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用比較和平的手段避免了由於驕兵悍將導致的動亂,維護了社會穩定。
政治革新,加強了中央集權劉秀掌握政權後,“雖置三公”但“事歸臺閣”,即收回來給予三公的強大權力,使三公去實向虛,另一方面又擴大尚書檯的職權,成為皇帝發號施令的執行機構,所有權力集中於皇帝一身。這也是後續皇權一體的一次重大嘗試。
經濟上與民休息由於經過了王莽新政,天下大亂,民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統一全國之後,劉秀兢兢業業,勤於政事,
“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大幅減少漢朝自漢武帝以來的徭役,並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鑑於民生的凋敝,為了恢復經濟,推行薄賦斂政策,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因各項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物質基礎。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外交—慎用軍事,減少國家負擔,國家更穩定據記載,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減少軍事行動,國家負擔減輕,避免由於民生問題導致的社會動亂。
軍事——嚴於治軍,善於軍事劉秀雖然慎用兵力,但卻非常善於用兵,劉秀的一生在軍事上很少有失敗的歷史,可稱是一常勝將軍,且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在昆陽之戰中,他知人善任,中興二十八將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雖仇必賞,雖親必罰,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鮪。光武在戰爭中所以能夠克敵制勝,還在於他注意講求策略,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他在統一戰爭中,善於採用政治攻勢,如宣佈釋放奴婢、刑徒,減免賦稅刑法,用以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還注意整飭軍紀。早在他擔任更始政權的將軍時就注意約束部下遵守軍紀,這就有利於取得更多的支援。
劉秀作為開國之君,具有較高的治國水平,開創了光武中興,武功上也是戰功顯赫。《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就評價說:“帝每旦視朝,日昃乃罷……雖以征伐濟大業,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進文吏,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故能恢復前烈,身致太平。”可謂是很高的評價了。可惜的是,劉秀的一生實在太過順利,僅僅12年就完成了國家統一,之後的施政有非常得當,國家執行非常平穩,缺少喜劇色差,導致現代社會關於劉秀的流傳較少,但劉秀卻是最優秀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