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李修鵬

    大明宮,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給父親李淵修建避暑之所,因工程到一半,李淵病逝,一度停滯。到了唐高宗李治繼位,便開始重啟工程,大規模營建,耗時一年建成。

    大明宮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巔峰之作,面積是現在北京紫荊城的十數倍。然而在經歷安史之亂,國都六陷,黃巢之亂後,大明宮慘遭破壞以至於無法居住,到了公元九世紀末朱溫為挾天子遷至洛陽,縱火燒燬長安城。從此之後,歷朝歷代再也沒有王朝在長安建都。

  • 2 # 人文之光

    大明宮一開始建造於唐太宗時期,不過,最終完成,是在唐高宗時代。

    唐朝高宗時代以後,大明宮算是大唐權力的中樞,皇帝和一些重臣做出一些重大的決策,往往都是在大明宮裡做出決定的。

    記得我小時候那會兒(上世紀90年代),有部電視劇,叫《大明宮詞》(我還專門寫過一篇題為《一部大明宮詞,半部初唐史》的文章),小時候沒明白大明宮有啥稀奇,後來長大明白了,大明宮,是唐朝最高權力的代名詞,縮影。

    而大明宮詞,自然代指初唐的政治鬥爭。

    大明宮的毀滅,是在黃巢之亂以後,長安城受到極大破壞,後來唐朝皇帝唐昭宗被軍閥朱溫裹挾到洛陽,在此之前,朱溫一把火把長安燒成廢墟,大明宮也自然不復存在了。

  • 3 # Jack17161

    你好,在大學時我的一片論文剛好講的是這個題目。字數較長,全當拋磚引玉,我當時是看了《大明宮》紀錄片有感而發,你也可以關注下這個紀錄片。比北京故宮大4.5倍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宮、見證了盛唐200多年繁華的大明宮,如今主殿含元殿只剩下了一片基坑。以下:

    大明宮與大唐氣象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朝代,唐朝在許多方面達到了後世不可企及的高度。在今天人們依然把華人聚集的地方叫做唐人街,足以證明唐朝影響之久遠。大明宮是這個帝國的皇宮,曾經有兩百年的時間,這裡是帝國統治的最中心。

    大明宮的修建與大唐氣象

    大明宮起初不是用來作為宮殿,而是李世民為盡孝道而為父王修建的行宮,只是還沒有完工,李淵就去世了,因此大明宮的修建也就擱淺了,經過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此時的大唐已是聲名遠播,有著廣闊的疆域,人民生活富足,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貞觀之治。

    五十三歲的李世民病入膏肓,在他身旁伺候的是自己已經選好的繼承人——李治。也就是這時年輕的太子遇見了風姿綽約的武媚娘,涉世未深的太子被她深深的打動了。

    唐朝的法律規定,當皇帝去世後所有沒有生育過的的嬪妃必須出家修行或進入道觀,武媚娘也不例外。但這是個敢於挑戰命運的女人,她不想一輩子與青燈為伴,無法忍受如花的生命在寂寞中枯萎,同時他也明白,現在只有一個人能救他,她作了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處境,這首詩被送到了李治的手中,這個那時的太子現在已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看到武媚孃的詩,他決定把她接回宮中,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始終無法忘記這個曾經屬於父親的女人。後來武媚娘成為了帝國的皇后。

    唐朝的開國者總結前朝的經驗,比較節儉樸素,此時的大唐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這個帝國的統治者卻依然住在前朝留下的宮殿中。再加上太極宮原本地勢低窪,這給原本就多病的李治帶來了更多的不便,在停工幾年之後,大明宮的建造終於又開始了,只是現在它已不在是一座行宮,而是要作為這個帝國的宮殿。

    武媚娘是先皇的妃子,又是現在的皇后,這在唐朝以後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如果按照三從四德的要求來講這個絕對不是個好女人,但是為什麼大唐能容忍這個女人,而且成為皇后,甚至成為皇上。從男女平等的觀點來講這確實是個偉大的女人,他在那個男權社會中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敢於把我自己的命運。同時她又不只是只有勇氣,她還懂得了解現實並超越現實。她深刻的明白自己生活在男權社會,她沒有因此就止步不前,可以說她的成功恰恰是發揮了女士的優勢,也就是她利用了男士的弱點。

    包容最能體現大唐氣象,大唐是最大的帝國,長安是最大的都市,而大明宮就是最大的宮殿,此時的唐朝四方來和,特別贏得少數民族的崇拜,長安無疑成了國際化的大都市,不同面板的人在這裡交匯,不同的文化在這裡激盪。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可以說唐朝人的心態是較為寬容的。武媚孃的成功不僅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的普遍的寬容。

    唐朝的寬容還表現在很多其他的方面,《大明宮》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如夢般的唐朝,是我們完成了一次盛唐的穿越,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會注意到唐朝的服飾,特別是女性的服飾,唐朝女性服飾最顯著的特點當然我們可以注意到是低胸的,這在封建禮教極為嚴密的古代社會真的是不太多見的,我們也看過後來的宋明清的服飾,那些女性都是要嚴嚴實實包裹的,裸露是極為嚴重的違背婦德的行為。

    為什麼唐朝會有這樣的寬容的氣象,為什麼在宋之後就在沒有過?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還要涉及諸多問題,我放在之後回答。

    大明宮與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女皇,唐高宗去世後她在洛陽稱帝定都,改國號為周。她的大部分皇帝生涯是在洛陽度過的,此時的大明宮只有皇家衛隊和大量的太監,宮女在等待著她的主人。

    大明宮位於長安的東北方向,丹鳳門是它的正門,與慈恩寺也就是大雁塔遙相呼應。歷史的發展也充滿著偶然與巧合,一個帝國的皇宮的正門叫做丹鳳門,而此後武媚娘也的確取而代之,當然她登基後定都洛陽,顯而易見,她是充滿了恐懼與不安的。與此我覺得武則天是所有皇帝中最累的一個,她在接受朝賀的喜悅的同時必須接受自己內心的責備;他在接受恭維的時候必須接受質疑。當然,這也成為她做一個好皇帝的動力,她在執政期間政治清明,人民生活有一步提高,人們稱為貞觀遺風。

    關於武則天有太多的爭議,回望她的歷史確實是充滿了太多的傳奇色彩。他從先皇的妃子到皇后,從丈夫的妻子到皇帝,她的每一次角色的轉換不要說在當時那個古老的國家,就是在現在社會也是極為大膽的。武則天見證了大明宮的崛起,大明宮見證了武則天的輝煌。

    最後她把國家又交換給了李氏家族,有人說這意味著她的妥協,但我覺得不全是。

    她之所以能成就千秋功業有很重要的原因要歸功於她的丈夫李治,李治體弱多病,客觀上為她處理朝政創造了機會。稱帝后不敢回去,說明了武則天還是有很大的顧慮的,這說明她內心依然是懷著愧疚的。瞭解現實,並且超越現實是她作為女性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質,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是貫穿她生命的始終的,正如她準確的把握自己的命運使自己變成皇后,後來她透過同樣的做法使自己變作皇上,這兩種身份的轉換是基於她對男權社會的準確的認識。後來她也想過透過其他方式解決繼承國家的問題,但是她依然作了最正確的抉擇,這仍然是基於她對當時社會的把握,她明白只是把王位歸還給李氏才是唯一的出路,

    大明宮與盛世大唐

    一個盛世已經到來,無論文學藝術,還是國力疆域在唐玄宗時期都達到鼎盛。李白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李白當時和所有的文人一樣懷抱著建功立業的抱負來到了大明宮,此時他已經四十多歲,這些和李白一樣的文人被安排在翰林院,他們集中在這裡進行文學的創作。唐玄宗是一位熱衷於藝術的帝王,他經常在梨園進行歌舞創作,他最擅長彈琵琶。此時的中國是充滿著活力的,幾乎所有的藝術形式在唐代都達到了高峰,唐詩、繪畫、音樂、舞蹈、書法在各個領域都有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峰。

    看過唐代繪畫的人應該有印象,亭亭玉立的宮女,熱情奔放的貴婦,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無法言說的喜悅,所有的一切體現出一種大唐精神。

    為什麼這一切在唐朝,且這有在唐朝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我們明白從魏晉開始士族慢慢成為了社會的主力,到唐朝時士族達到鼎盛,我們可以說此時的中國是屬於士族階層的。他們有著優越的地位,生下來就可以享受生活,醉心文學,舞蹈與詩歌,盡情的表達著他們的思想,再加上這時國力強盛,社會開放,所以大唐輝煌也是建立在前世的積澱之上的。

    至於後世為什麼難以企及,我們需要分析自唐以後的歷史,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一個問題,極盛而衰,否極泰來,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唐朝的輝煌是存在著諸多隱患的,科舉制的大力推廣大大加大了階級的流動性,使得平民有機會進入上層,從而打破了士族對於國家的統治,既然平民階級開始能夠慢慢統治國家,這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必須向平民傾斜。當然統治者依然作者自己的夢,完全忽視了平民的要求。

    我們非常清楚,宋明時期是一個平民化的社會,這個時候大量平民化的藝術形式得到了更為廣泛的認可,小說,詞曲等流行於社會,這極大地迎合了小市民的需要,而此時已經不再是士大夫的社會了。隨著商品經濟的進步市民階層興起。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世無法超越唐朝的原因。

    我們懷念唐朝的精神,懷念盛世的輝煌,可是我們必須明白那些輝煌,那些美好是屬於少數人的,唐朝流行的藝術有舞蹈,音樂,繪畫,書法,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是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必須還要有經濟能力,有了這兩點你還必須有足夠多於的空閒時間,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像唐玄宗那樣每天沉迷於音律。這個社會更多的是普通人,所以當普通人成為社會的主力,那麼他們所代表的那些通俗的藝術也必須成為社會的主流,的確後世沒有超過唐代,但是後世也有自己的高峰。

    大明宮見證了盛世大唐,同時它也見證了大唐的衰落。

    大明宮的衰落

    新羅人、日本人、波斯人、西域人,他們從遙遠的異國來到大唐,在這裡學習漢文化,並且把中國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而此時的歐洲正處於各個種族的相互廝殺中,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大唐締造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神話。

    盛極而衰,輝煌的背後隱藏著危機。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可是晚年沉迷於藝術逐漸荒廢了政務,而此時年過六十的皇帝邂逅了一段愛情。

    有些人把唐朝的衰落歸結到楊貴妃身上,這實在是沒有道理,華人總結歷史時總愛被壞的、不好的歸到女人頭上。中國古人是看不起女人的,可是有時又過分放大了女人的作用。

    楊玉環首先是個美麗的女人,其次她還是很有藝術天賦的,精通音律與舞蹈,正如整個國家的品格,它的衰落也是極其富有戲劇感的。

    年老的皇帝沉迷於藝術與愛情,政務荒廢,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這是沒有錯的,不要說皇帝,就是普通人也希望老年時能夠輕鬆自在。那麼是楊貴妃的錯嗎?作為皇帝身邊的美女肯定不少,那麼為什麼從28歲登基的唐玄宗在青壯年時沒有被美色吸引呢,所以楊玉環之所以得到寵幸也是因為她剛好出現在了那個時機。

    這時科舉制開始荒廢,大搞裙帶關係,官僚體系開始變得日益臃腫,可是皇帝卻沒有看到這一切,他只顧博得美人一笑,最終斷送了盛世大唐。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安祿山投其所好贏得了貴妃與皇帝的寵幸,那麼安祿山有錯嗎,獲得榮華富貴是每個人的夢想,他只不過利用了皇帝的昏庸,唐玄宗沒有錯,楊貴妃也沒有錯,安祿山還沒有錯,那麼看來就是盛世的氣數已盡了。

    歷史的發展不能歸功於個人的得失,就算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其他人造反的,安祿山這樣的人存在於每一個朝代,可是為什麼這個時候他就能成功的造反呢,這顯然不是因為他自己很有本事。

    皇帝逃了,可是百姓呢,他們被叛軍殘忍的殺害,但是此時的皇帝卻沉浸在對楊貴妃的思念之中,他的心裡已經沒有天下,沒有社稷,只有他所謂的愛情,這樣的國家如果不亡,天理難容。

    回顧這段慘痛的歷史,從它的興盛到衰亡我們覺得是那麼的短暫,前一刻還在欣賞霓裳羽衣,後一刻就已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時的大明宮無限淒涼,曾經的繁華在也不會復還。

    大唐的衰落有它的必然性,它的衰落也同時代表了大唐精神的衰落。大唐精神體現了一種雄渾的大氣的寬容,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代表了華人最絢爛的記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價值觀無私奉獻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