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棲職場—山海客
-
2 # 楊浩學習坊
我是個連續穿創業者,我個人也在做知識分享和知識付費方面的工作。我分享一些經驗。
1、定期帶團隊一起學習混沌大學,我個人買了會員,會定期,每月2次,在週五下午組織團隊和我一起看我覺得最好的知識分享內容。
2、讓每個員工分享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或者最感興趣的一個事情,沒有命題,範圍很大。這個中間能看出很多人的領導才能和對待一個事情的態度和執行情況。
3、教會他們方法論。現在很多知識付費平臺,比如得到,樊登讀書會,喜馬拉雅。我教會團隊一個做知識分享的方法論,初級的,就是拆書,給他們每人一本書,兩個星期交給我一個15分鐘的音訊內容。是關於這個書的理解。
-
3 # 啟道商學院
談點自己在企業裡親身實操過的:
1,讀書會,就是公司出錢買本書,發給管理層學習,然後十天半個月後分享讀書心得!
3,企業內訓講師制度,這個就不詳細說,一是要給報酬,二是要安排專門時間,最最關鍵是老闆要重視,同時執行要堅持,形成機制!
4,公司內刊或者內部網站,內部釘釘群,這些都是後臺分享功能!
5,結合企業大學,做員工學分制,納入基本考核,嗯,這個最好專人做,適合有一定規模的企業!
總之,要想企業養成主動學習個習分享的氛圍,在於各種措施潛移默化的培養,公司和高管持續的宣導和對培訓的重視,核心就是員工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從而樂於參與!
-
4 # 多禺
如何讓團隊掌握高效的知識分享技能,請走好以下三步助力你的團隊成功:
第一步,確定團隊知識分享的學習目標,將目標進行分解。1、所有團隊成員開會集體討論,比如最近一個季度或一個月的學習目標,請所有人暢所欲言,整合大家的想法,達成一致,並請大家保證,一旦目標設立,堅決執行,絕不找任何藉口。這樣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知識分享的意願問題,因為學習目標是團隊成員共同制定的,大家沒有理由牴觸自己的決定;
2、將學習目標進行分解,公平起見,確保每個小的學習目標顆粒度相當,每一個小的學習目標可以成為一個知識分享主題。這樣做的目的是將知識分享與團隊成員每個人建立起連線,放權給團隊成員的同時也將責任均攤給大家;
3、團隊成員每人領取一個小的學習目標(分享主題),讓團隊成員自己約定知識分享時間,既給大家施加了壓力,又讓大家感受到了自主權。
第二步,製做知識分享模版,結構化輸出。2、根據修改後的分享大綱填充分享內容,分享的內容要求有理有據,不做“知識的搬運工”,而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3、出一套試題,覆蓋分享內容的所有知識點。
第三步,提供分享機會,分享後進行復盤和考核。1、給每位團隊成員上臺分享的機會,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請到相關部門同事作為聽眾,以鼓勵分享人的積極性;
2、分享結束後個人對本次分享進行復盤,如總結個人分享的不足之處,與學習目標之間存在的差距等,並請大家進行點評;
3、結束後請其他團隊成員現場進行測試,分享人批閱試卷,並將測試反饋資訊傳送給其他團隊成員學習。
回覆列表
後工業化時代,是知識經濟、體驗經濟的時代,是知識工作者的重要舞臺。
克強總理在最近一次關於職業教育的指導講話中,再次強調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未來,知識工作者也將是一個更寬泛、與時俱進的概念——既包括白領,也涵蓋很多灰領、藍領崗位,凡是要求具備較高“知識的學習、積累、使用、更新”的從業者,都可以泛稱知識工作者。
一、高效知識分享的技能層面。筆者從六個常見知識場景的著力點和所需技能予以說明。
1. 調研,力求精準。
做好三結合,即宏觀上結合形勢、政策,中觀上結合集團(企業)發展戰略,微觀上結合本企業日常經營。
這種“三合一,自上而下”的路數,調研會比較全面。 常規的、成熟的調研,要形成常用模板,涵蓋主要要素和重要支撐要項,有利於提高效率。也為未來升級版調研奠定基礎。
這裡,給出一個筆者使用過的不錯的樣式,供大家參考。 *SPORT: situation(情境、背景), problem(問題、困境), option(選項、方案), result(結果、結論), think(思考、反思)。
透過調研,發現問題的核心,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2. 開會,追求高效。
開會,是職場人的家常便飯。
可能有人會問,“誰不會開會呀?”真不那麼簡單!會開、不會開,效果差別很大!
我們都不願意開冗長會,開頭遲緩不入主題、中間拖沓、無人發言或某人滔滔不絕、議而不決的會。 因此,會前準備、會中高質量研討和記錄、如何決策、如何處理分歧、如何處置疑難問題和突發事件,包括主持人的角色、開頭結尾都有講究。
3. 記錄,力爭簡要。
要設計好記錄模板。
推薦兩種常用的參考樣式: *“5W2H2R”——即what, who, why, when and where, how much and how to(預算費用;方式與措施), result(結果、結論)& resources needed(所需資源);
*“SMART”——即specific(具體), measurable(可衡量), achievable(可實現), realistic(務實), and time(時間表)。
4. 跟進,崇尚到位。
在企業中,通常會製作各種各樣的checklist(檢查表單),主要列明當事人(通常是執行人)、記錄人、負責人、督導者,跟進事項及進展,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案或建議、所需資源、執行結果等。
好的checklist是不斷打磨、最佳化的結果。不論專案過程中誰接手,進展情況和問題一覽無餘。接續者審視高質量的表單,對事務就有了整體瞭解。
5. 評估,難在點穴。
“以終為始”——從結論和目的出發,取得高勢,找準關鍵節點、關鍵人物、關鍵指標(KPI)進行倒序評估,這比正常的順序評估,反而能更快速地找到穴位—發力點。
6. 覆盤,重在反思。
到了這步,知識、經驗分享可以告一段落了。
覆盤是很重要的一步。覆盤是一個組織沉澱知識、進行知識管理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覆盤就是汲取經驗、分析問題、找出不足,查詢規律,為持續發展和改進打下堅實基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沒有積累,就如同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最後只剩一個,這種沒有產出的事兒企業不能辦。
優秀的組織,之所以優秀,除了具有優秀的人才、優秀的文化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積累、有傳承——既有經驗,也有教訓(有時候,教訓的價值更大)。
習得技能的關鍵是要掌握正確有效的行為和步驟。 技能主要靠練習——靠反覆多次的練習,靠刻意的努力練習,最終達到“身心合一”的境地——一出手,就到位!
二、高效知識分享的場景打造層面。一個是會議區的設計、佈置——重點在便於研討、便於隨時記錄有價值觀點。
會議室佈局上,適當多設定一張黑白版(筆者不止一次見過會議室一面牆都是玻璃白板的情況)、寫字板/架。請日常就背好紙、不同顏色的筆、不同顏色的便籤紙等。
要設計可調節的燈光。條件允許時,可以裝2、3種不同顏色燈,便於不同場景(工作、繁忙中的間歇小憩等)時使用。 思想的火花可遇不可求! 這樣的佈置,就是便於隨時記錄一閃而過的好主意、好點子。
下一個是辦公區的設計、佈置——適度間隔、有助交流。
燈光是一個要素,上面有敘述,不再展開講。
綠植是一個要素——調劑辦公環境、減少枯燥,總量不要多。有的公司還容許員工自己擺、養一點兒綠植。值得肯定。
隔斷是一個要素,高矮要適當。筆者是不太贊同敞開式辦公的。筆者所在集團的一家兄弟單位,有一段時間就是開啟式、無障礙辦公;同事間平常都很熟悉,這種環境反倒有點兒不自在。誰都難免遇到個人事務要去處理,接、打電話都有點兒尷尬和不便。後來,聽說他們修改了裝修風格……
裝修、裝飾風格簡約為好(創意公司等業態例外),顏色偏中性為主、種類最好不超過三個,要不就可能干擾員工心緒、影響工作。
還有就是休息區的設計、佈置——側重在便於放鬆和交流。
我們常見的休息區就是開水間、咖啡間。不要因費用而太侷促、太簡單。
員工喝咖啡時,可以欣賞一下窗外的風景、牆上的圖片(記得定期更換呦),與同部門、跨部門的同事聊聊,或與工作有關、或與生活相關,都沒關係,輕鬆的環境有助於建立融洽的關係,這是員工心理需要的。
三是高效知識分享的擴充套件內容層面。除了知識,還有什麼重要東東需要分享? 主要是最佳實踐。
如果說,知識是體系化、結構化、理論化的,那麼實踐往往是分散的、零碎的、實操性的。最佳實踐,需要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的處理和加工——用我們的行話說,就是“萃取”。
本文不是講“萃取”的專文,筆者就不掉書袋了。只提示讀者,要把握幾個關鍵點——場景的重要性、發生頻率、習得難度、是否有(內部)專家等。
透過萃取,實現“發掘典型場景、聚焦痛點難點、澄清流程/步驟、確定關鍵行為、製作工具/模板”等目標,形成可複製、可傳播的方法論和行為正規化,提升組織的運營效率。
文末,筆者提一提打造“分享文化”的事情。分享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單講,文化有“理念層、表象層、行為層”三維。
理念就是我們常說的“願景、使命、價值觀”,表現為口號、宣傳語等;寫出來、貼出來,或者設計成logo,印刷在宣傳冊、信封、文具等物品上,大家都看得到,就是表象、呈現;組織成員在職場環境中的日常表現,行為舉止,待人接物,就是行為層。
考察一個組織,筆者認為主要看“舉手投足”。漂亮的詞句,很多人都會想、都會說;精美的、獨特的形象設計,找個專業人員就能搞定;行為,尤其是組織中不同層面、很多個體、(長期、多次)可觀察、可對比的行為,可以揭示該組織的真正價值取向!
一些從事不當銷售或推銷的企業,同一張員工面孔,售前、售後判若兩人,你說這家企業成色幾何?
“行為”的作用就像一個照妖鏡。口是心非者,一照就露出可憎面目;心手合一者,接觸下來如沐春風,感覺時間過得好快。
形而上的文化,是一個組織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借用我們古老“易經”的智慧,文化就彷彿是隱藏在後面的、見不到的“陰”,經營業績就是擺在前面、顯山露水的“陽”。陰陽互動、互相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與陽——和則兩榮,衝則兩損。
組織中的領頭羊(特別是一把手),就是這個組織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若是分享的典範,你不用擔心,組織的分享文化、分享事蹟、先進人物差不了;反之,效果就要打折扣。
當下及未來,世界是互聯的世界、社會是交匯的社會。
我們知道,封閉體系的一個特點就是熵增——損耗、最後變得混亂、無序、消亡。普世規則、價值觀框架下的“開放、共商、共建、共享”,才會最終創造“共贏”的格局。
就此駐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