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嬙遙度天際

    關羽死後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湖北當陽關陵基本簡介   在湖北當陽縣西北,為蜀漢關羽屍骸葬地,始建於東漢,稱“漢義勇武安王祠”,嘉靖十 五年整修陵廟,始名關陵。 關陵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築,前簷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臺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甃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杆,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弔。   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記載   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是中國三大關廟之一,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羽死後,孫 權將其首級送曹操,曹以侯禮厚葬首級於洛陽關林,這便是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俗稱的由來。《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就 是今天的當陽關陵。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原稱“大王冢”,墓建於東漢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築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廟宇。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關陵,佔地45000平方米。採用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中軸線上,有八座古代建築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基。兩旁有華表、鐘樓、鼓樓、碑廊、齋堂、來止軒、聖像亭、伯子祠、啟聖宮、佛堂、春秋閣等。正殿大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筆“威震華夏”金字匾額一塊。陵區四周,環以帝陵式紅牆黃瓦宮牆。 河南洛陽關林基本簡介   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 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曆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鬱,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築及遊覽勝地。 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洛陽市東15公里的白馬寺東,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過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個朝代的都城。東漢光武帝建都洛陽後,在成周城的舊址上廣為擴建,使其極具規模。宏偉壯麗的東漢都城在封建建築史上達到空前的水平,它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關林的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為關冢。   2006年05月25日,關林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2 # 八月9877

    關羽墓在哪裡?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曆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鬱,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築及遊覽勝地。

      1780餘年來,關林因厚葬關羽首級而名聞天下。這裡峻宇連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廟,視為嚴宮,形成了濃厚的關公文化氛圍。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佔地200餘畝、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餘間、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聖域。

      兀立於廣場上的“千秋鑑”樓,為舊時“燈影鑼鼓話興亡”的所在;分立於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後榮耀;立於儀門左右重達3000餘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400餘載風風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額為慈禧太后御筆,端莊厚重,彌足珍貴;連線儀門和拜殿的石獅御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甬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態,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的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舞樓(又稱千秋鑑樓)、大門、儀門、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奉敕碑亭(八角亭)、關冢,構成了關林巍峨宏大的建築格局。其主體建築上的龍首之多,為中原之最。建於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結構端莊,八角亭彩飾華繁、木雕精美,全為木榫勾結。

      大殿

      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

      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著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著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

      三殿

      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石坊

      寬10米,高6米,三門道。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坊上題聯甚多,均是歌頌關羽之作,書體皆為明清書法,值得欣賞。

      八角亭

      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築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聖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關林俗稱關帝冢。相傳,孫吳殺害關羽之後,怕劉備起兵報仇,遂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往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操。曹操識破其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城南。

  • 3 # 李白不白Black

    關陵,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

    身臥當陽,頭枕洛陽

    據史記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巧襲荊州,佔據江陵,遣將擊關羽,追至當陽,於臨詛殺關公。但恐劉備興師問罪,於是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又按諸侯之禮葬其屍骸於當陽境內。曹操識破東吳計謀,也以諸侯之禮將關羽頭顱葬於洛陽南門外。這就是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傳說的由來。[4] 關羽傳說關陵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解州人;三國時蜀漢五虎將之首。因斬顏良於萬軍之中,解白馬圍,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劉備率軍南下,收江南諸郡,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是年,關羽率大軍攻曹仁地樊城;于禁督七路大軍相救,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死後,後主劉禪追諡羽為“壯繆侯”。千百年來,關羽忠義仁勇的形象已成為海內外華人廣泛崇拜的偶像;特別是宋代以來,關羽不僅為民間百姓廣為敬奉,還為儒家、佛家、歷代帝王所極力推崇。據宋《佛祖統紀》載,中國佛教早就把關羽封為神,曰伽藍神。宋代,封關羽為武安王;明代,即封為武聖人,還加封為大帝。到清代,關羽則是集神、聖、帝於一身,封曰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顯然,作為武聖,關羽已與文聖孔子齊名;而作為大帝,他也便與皇帝齊位了。關羽墓傳說關羽墓全國現有三處關羽陵墓。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唯此處按皇帝陵寢定製,有乾隆賜《威震華夏》匾額。[2] 傳說關羽死後,身首分離,魂魄未能同身軀入土為安。每晚關羽魂靈便在當陽玉泉寺覆船山處遊蕩,呼曰:“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婦幼驚駭,四鄰不安。時任玉泉寺主持便勸解關羽,汝一身取過多少人頭顱,僅過五關斬六將,便有多少不寧亡魂,你為他們想過嗎?關羽聞之,深為慚愧,從此魂歸陵寢,恢復往日平靜。玉泉寺有關羽顯聖處景觀,十分有趣的是,關陵墓冢後樹林都沒有樹梢,是天人合一,紀念關帝還是關羽顯聖,人樹相憐。其實,經科學驗證,該處屬雷擊區,樹長到一定高度,為電劈雷斬造成。

  • 4 # 古今中外多少事

    關羽墓總共有三個。後人常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衣在成都,魂歸山西”,其薨之勢勝於長生在世。

    意思就是,關羽祖籍山西,死後頭顱被曹操以沉香為身葬於洛陽關林,身軀被孫權葬於湖北當陽,衣冠被劉備葬於成都。形成今天看到的橫跨三國的態勢。

    關羽水淹七軍後,天下震動。孫權趁著關羽大勝,犒賞三軍之時,令呂蒙潘璋偷襲荊州。但兩人好大喜功,加上呂蒙因為恩師周瑜被蜀國所害而遷怒於關羽,所以將關羽圍住後沒有給他突圍的機會,直接將其斬首。

    關羽之死,讓當時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再安定。孫權手握著關羽之死這個燙手的山芋,急需出手避免劉備的報復。於是趁著曹操大壽之際,將關羽頭顱奉上當做賀禮,並稱曹操為天子,意欲嫁禍曹操。

    但曹操也不是等閒之輩,看穿了孫權的小伎倆。令手下人將關羽頭顱以沉香木為軀體葬於洛陽城外,並追加封號。為後來曹丕稱帝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另一方面,孫權見曹操破局,也想極力討好劉備,厚葬關羽的軀體於當陽,並且把呂蒙和潘漳處死。

    但劉備並不屑於這等做派,為關羽在成都建立衣冠冢之後,開始東征孫權,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敗退白帝城。

    自此,關羽三墓成型,與三國鼎立不謀而合卻又順理成章,反應了當時國與國之間相互博弈的暗流。

    而關羽也憑藉著武藝超群,義薄雲天被後人供奉,世稱“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

  • 5 # 奮進影視

    關陵,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餘年歷史。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西北。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

  • 6 # 經濟資訊速遞

    頭在洛陽,身在當陽!

    .

    關羽

    ·

    三國名將看關公,

    赤膽忠烈照汗青。

    大刀偃月雕青龍,

    左立關平右周倉。

    ·

    單刀赴會震江東,

    水演七軍驚曹孟。

    笑對刮骨輕療傷,

    劍指中原攻樊城。

    ·

    突逢剋星遇呂蒙,

    功敗垂成走麥城。

    身首異處釀悲情,

    頭枕洛陽思當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撤軍,塔利班承諾切斷與恐怖組織的聯絡,阿富汗和平指日可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