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泓辛
-
2 # 大國藏美
1.相對其他混亂時期來講,五代十國不是特別亂
中國歷史上比較混亂的時代,首推春秋、次論三國到隋之間(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然後才能輪到五代十國。
這是由於五代十國的時間線比較短,在南方和北方政權更迭比較有序。
春秋時期(前770到前476年),有140多個諸侯國,反正我是鬧不清他們的關係。
三國到隋期間,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317年到589年),歷經200多年,先後一共有二三十個政權更迭,光取名為“燕”的就好幾個。
而五代十國,實際只有幾十年時間(907年-979年),而這個期間北方和南方相對來說衝突沒那麼激烈。
2.五代十國可以分成南方和北方兩片,總結為北方相互更替,南方基本並立。(1)北方中原地區 “梁唐晉漢周”五個小王朝相互更替。大部分時間,這個小王朝的南部邊界只達到淮河一線,北部邊界早期則達到長城一線,後來因為石敬瑭投靠契丹,丟失了北京地區,北部邊界只能達到河北地區(滹沱河)。
朱溫稱帝,揭開了遮羞布,開始城頭變幻大王旗
907年,唐節度使朱溫稱帝,建立後梁王朝。這個王朝存在僅16年。
朱溫還到處給別的軍閥封王,楚等小王朝乘機建國。
大家都是軍閥,憑什麼你就能給別人封王?
山西軍閥用父子兩代人滅亡了後梁王朝,建立後唐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第一個稱帝的大家都不服氣,還有的軍閥還認大唐,不承認梁王朝。這時候沙陀人李克用佔據山西(就是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晉”),一千一萬個不服,然後李家用兩代人,16年時間,終於在李存勖時,打敗後梁,佔據中原,建立了“後唐”王朝。
後唐佔據中原僅僅13年就被後晉借契丹人的力量滅亡了。
大漢奸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換得契丹出兵,滅後唐佔中原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石敬瑭也是從山西起兵滅亡的後唐。
後晉比後唐還短暫,前後加起來12年時間就滅亡了。
第三次從山西出來建國,劉知遠趁契丹滅亡後晉,建立了一個3年的短命王朝
後晉佔據中原後,不是那麼聽契丹人的話,契丹人索性就進兵中原,滅了後晉。但是當時契丹人沒有做好佔據中原的準備,留下了勢力真空。
山西軍閥第三次佔領中原。就是後漢劉知遠。山西,山西,又是山西。
這個王朝僅存在了3年。
趙匡胤的榜樣,黃袍加身的郭威建立了後周
後漢面臨契丹和內部軍閥的內憂外患,郭威趁領軍外出時發動政變,黃袍加身,迫使北漢小皇帝退位,為趙匡胤樹立了榜樣。
郭威代漢建立後周後,劉家還有人佔據山西,不服領導,就是地圖上看到的北漢政權。當時北漢人口沒幾苗,攻打下來得不償失,所以一直被周、宋擱置。
後周開疆拓土,為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奠定了基礎。
後周存在了10年。
宋代後周,開始統一戰爭的程序
郭威沒有兒子,把皇位傳給了柴榮,柴榮英年早逝,兒子太小,被趙匡胤抓住了機會。
960年,趙匡胤學郭威,黃袍加身,後周禪讓,改成了大宋朝。
宋在後周勵精圖治的基礎上,開始統一戰爭的步伐,打了10幾年,統一了中原和南方。
(2)南方地區出現了並立的幾個王朝,其中有的一直沒建國,有的是先後更替南方佔據江南富庶地區的先是吳,後來吳禪讓給了南唐。
南方邊角之地,先後出現過南漢、楚、吳越、閩、荊南(南平)幾個政權,後來大部分被南唐收拾了。
南漢、吳越基本沒動過窩,後來被宋逐步吞併了。
楚、閩被南唐拿下。
所以南方的歷史,主要是吳-南唐的更替,和南唐的對外開疆拓土。
朱溫稱帝后,楊氏乘機建立吳國
907年,大將徐溫等人擁立軍閥楊行密的兒子楊渥建立吳國。
30年間,大權一直由徐氏掌握。
徐氏代吳,養子摘果
到937年,揭開遮羞布,吳國禪讓給徐氏。徐氏的養子徐知誥掌權後,改回李姓,國號改為唐,史稱南唐。
李氏建立南唐後,吞併了楚、閩等國,還侵佔了吳越的大量地盤,差點有統一南方的勢頭。
(3)西南的蜀政權,相對獨立,其實出現過前蜀和後蜀兩個不同的政權。王氏建立了前蜀,被李存勖所滅。
李存勖派孟氏到西南經營蜀地,孟知祥直接自己稱王稱帝了。
後來後蜀皇帝和南唐皇帝一起被北宋收攏,做了難兄難弟。
總結來說,梁唐晉漢周,代表北方的主要勢力。南唐、前後蜀、南漢、吳越,代表南方的主要勢力,這些主要勢力也都是幾年幾十年的壽命,其他小政權就更沒安全感了。
回覆列表
其實不亂,
讓人感覺亂是因為“五”和“十”兩個數字,907年唐滅—960年宋朝開國,才幾十年的歷史,捋順15條脈絡當然會亂,但是若以1條脈絡觀解這段歷史,便非常清晰了:
1.907年唐滅,後梁立。
2.923年後梁滅,後唐立。“五代”以“後唐”為主線即可,其他四國當成是後唐的延續。
3.936年後唐滅。
4.937年南唐立。“十國”以“南唐”為主角即可,其他九國就是瞎折騰。
5.960年宋朝立。
6.975年南唐降宋。
如此便清晰了:
唐-五代-十國-宋,其實就是
唐-後唐-南唐-宋,之歷史。
這段歷史中的精彩故事還是非常多的,以“唐”之名義的勵精圖治,各藩鎮藩國爾虞我詐,好不熱鬧,一篇文章完全說不盡興,但簡述一下為何“唐衰”,以及五代各家行為的可笑,趙匡胤從何而起,十國怎樣白折騰,一篇文章還是可以說明白的!希望此文,能勾起您詳細瞭解這段歷史的興趣:
一.唐是怎麼衰落的,這與五代有直接聯絡:
唐朝(618-907年)享國289年,縱觀下來確實是從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叛亂,755-763年,開國的第137年)開始顯現問題並愈演愈烈,但除此之外還要說兩個埋伏很久的隱患。
隱患1:賜姓
唐初就已經有的隱患了:“賜姓”!從唐高祖李淵賜“徐世勣”為“李世勣”開始,整個唐朝一直在給功臣賜姓,而且尤其熱衷給能打仗的功臣藩王“賜姓”。這便導致在唐末,李姓藩王(但不是皇族的)特別多,藩王在屬地興兵反唐,還能以皇家旗幟起兵!所謂出師有名,此乃皇族自作孽。賜姓的初衷是讓大家效忠李氏,皇權穩定時這招很有效,但皇家勢弱時反而成了刺傷自己的利劍。想當年,孑然一身的劉備,就是以一面“劉皇叔”的旗幟,佔盡了輿論優勢。唐末的情勢果不其然,最能給皇族搗亂的三人中有兩人姓李:岐王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晉王李克用(原姓朱邪)。
隱患2,南衙北司執政,宦官崛起。
唐初,太宗李世民很有遠見,規定閹宦不能做四品以上的官。但沒過幾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間712-756年,開國第94年開始執政),他非常重用宦官,宦官勢力崛起,但仍在皇權的控制之下,安史之亂之後(763年)逐漸形成了南衙北司之勢(南衙指的是以宰相為中心的中央決策機構,北司指的是以樞密使、神策軍護軍中尉為核心的宦官集團)。到了唐文宗李昂(在位時間826-840年,開國第208年)居然形成南衙北司之爭,宦官勢力威脅到皇族,李昂想滅了宦官,但走漏風聲,宦官頭子仇士良發動了“甘露之變”(835年),結果是宦官集團贏了,但宦官掂量自己的身份,覺得皇族有用,所以沒有屠皇族,但殺了不少大臣。這事鬧的,這回宦官更厲害了。到了唐昭宗李曄(在位時間:888-904年,開國第270年開始執政,《不良人》中李星雲的爸爸,李曄兒子李柷當了3年傀儡皇帝,受制於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然後唐滅於907年)朝內的宦官都能分出好幾夥來了,分別與各地的節度使(軍區首長)內外勾結,唐昭宗李曄做的已經很好了,如明朝崇禎帝朱由校一樣,雖勵精圖治,輾轉騰挪,怎奈家中屋漏瓦殘,已無力迴天。就是因為宦官與朱溫的配合,朱溫才從“李茂貞、李克用、朱溫”三人中勝出,殺李曄挾李柷3年後稱帝(對於朱溫來說,不太明智,這是後話)。比較解氣的是,904年朱溫剛一進宮,就把宦官全殺了,結束了唐朝近二百年的南衙北司的局面,傀儡皇帝唐哀帝李柷沒有宦官打擾,一個朱溫也是夠了……何其哀矣!
二.五代主角“後唐”的成立:唐末的藩王與唐滅後的藩王,有多可笑!
從安史之亂之後,朝廷逐漸動盪,加之後來宦官當權,朝廷內亂,百姓生活自然受影響,農民起義越來越多!起先,當然是各地節度使平叛,可後來各藩王節度使好像嗅到了味道,開始給皇家搗亂,到了唐昭宗李曄時期,主要搗亂分子有:當權宦官田令孜,晉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貞、梁王朱溫,而且各為各夥。唐昭宗李曄好不容易宰了田令孜,但還是被梁王殺了!
然而李克用死的早(908年病薨)李存勖(後唐第一位皇帝)繼承遺志,辛苦奮鬥15年,在李嗣源、郭崇韜等的輔佐下,923年滅後梁,建立後唐(怎麼樣,李姓用到了吧,我們也是唐朝,其實他本姓朱邪的)。李存勖當上皇帝之後開始玩權術,殺大功臣郭崇韜,要殺另一大功臣李嗣源(李克用義子,最好的義子)的時候,被李嗣源反殺,李嗣源成為後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又坐了兩朝後(傳國璽在他們手上),被大遼耶律德光所滅,936年後唐亡!
五代(後梁、後唐以外)的另三國,以及與大宋的關係(注意時間線的相連):
後晉(936-947年)石敬瑭開國,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後唐也是被大遼所滅。
後漢(947-950年,五代中最短命)劉知遠開國,劉知遠是石敬瑭的節度使,為什麼叫後漢?還不是沾姓氏的光,樹個正統的旗幟,被自家藩王李守貞、郭威反叛,滅亡。
後周(951-960年)郭威開國,郭威是劉知遠的樞密使(權利加大版節度使),郭威是被逼反叛的;
大宋(960年始)宋太祖趙匡胤開國,趙匡胤是郭威的部下,郭威的皇位傳給侄子柴榮,柴榮傳給兒子柴宗川(7歲),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周禪讓,大宋建立。
三、十國的主角“南唐”
整個五代十國的歷史,可概述為五代的“後唐”史,
單說十國的歷史,那主角就是南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十國”就有三種結局:1.被五代的“後唐”李存勖滅;2.被十國的“南唐滅”;3.被大宋滅,其實大部分是歸降於宋,可見大宋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厲害。
從這10國的成立來分類:
大唐剛亡(907年),就立幟建國的:
前蜀(907-925年):被五代的後唐莊宗李存勖滅
南楚(907-951年):被十國的南唐滅
吳越(907-978年):主動歸於北宋(歸於不是歸降,歸降的前期還是要打幾場的,他一場沒打,是和平解放的點發。但是總感覺吳越不能成為國,因為五代+北宋,他全都稱過臣)
大唐亡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建國的:
南吳(919-937年):禪讓給南唐;
閔國(909-945年):被十國的南唐滅;
南楚(917-971年):被十國的南唐滅;
荊南(924-963年):降宋。
繼承、藉助原領導勢力建國的:
南唐(937-975年):十國主角,繼承南吳,降宋;
後蜀(934-966年):933年李嗣源封孟知祥為蜀王,同年李嗣源崩,934年孟知祥稱帝,降宋;
北漢(951-979年):開國皇帝是五代後漢劉知遠的弟弟劉崇,與五代後周郭威同時開國,被北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