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稻香老農4562992
-
2 # 阿燚黃南開
《紅樓夢》結尾是首五絕《結紅樓夢偈》詩: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意思是:當描寫到這裡,好令人傷感啊!世道滄桑又充滿荒誕離奇,更為可悲的是:古往今來,人生就是一場春夢!不要去嘲笑世上的人痴迷不悔呀!
讀這首詩,才明白了,世事是一場大夢罷了,黃粱一夢,夢醒了之後才發現,人生原來如此短暫,你在夢中的一切美好,最終都是不了了之。“好”與“了”的互相轉化,也即是人生的生死迴圈,週而復始,不斷地在人世間重複著上演!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緻,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
3 # 戲曲界
一部《紅樓夢》竟引得後世無數的文人關注,探討,研究,這是作者所沒有想到的。
說到結尾詩,必須得提到卷首詩,有了開卷的點晴,便也就有了結尾的結語。
開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結尾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說不盡的荒唐,道不盡的辛酸,只不過是人生雲千變,浮世夢一場,也許是最好的詮釋吧!魯迅先生評價《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一人一見解,其你心中認為的,才是的真紅樓!
-
4 # 睡前讀書
紅樓夢的結尾詩如下: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不同的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我是這麼理解的。紅樓夢講了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揭示了封建貴族必然走向沒落的本質。紅樓夢裡許多人物的悲劇都是由那個罪惡的封建社會的制度所造成的,他們的結局讓人同情。就算是被當做惡人的趙姨娘她也值得我們同情,趙姨娘天天想著整人還不是因為自己的地位低下,她不想被人欺負。她的不平等地位正是封建社會制度所造成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妻子的地位高於妾的地位。)他們處在那樣荒唐的社會,怎能不可悲?
不只是當時的人們追逐名利和金錢,現在的人們還不是一樣嗎?賈家沒有一直富貴下去,它最終走向覆滅,由此可見富貴這種東西就像夢一樣,終有醒的時候。即便富貴是血腥的,骯髒的、轉瞬即逝的可它仍然阻擋不了瘋狂追求的人們。他們就像飛蛾追尋火光一樣,我們看到了“飛蛾”的下場,我們不必笑話他們,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紅樓夢的成就主要在於它的悲劇性,人物塑造和敘事藝術。
悲劇性紅樓夢裡寫了很多人物,而婚姻問題則是他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寶玉,黛玉和寶釵他們的愛情貫穿全書。黛玉沒有向罪惡的社會低頭她依然我行我素,用尖酸刻薄的話語來批評指責這歌世道,她把自己的悲慘命運寫在詩中,寶玉成了她唯一的知己。寶釵也很痛苦,她有自己的審美,可是她為了迎合封建道德所制定的標準,她壓抑了自己的感情。這些主子很悲慘,丫鬟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晴雯被驅逐出大觀園抱恨而亡,司棋被剝奪了婚姻,她撞牆而死。
人物塑造紅樓夢寫人,好人不完全是好的,壞人也不完全是壞的,紅樓夢所寫的人物是真實的人物。王熙鳳無疑最複雜的一個人物,她對主子逢迎邀寵,對待親戚以利益關係為主,親疏各異,對待下人她既籠絡又虐待。她時善時惡,有時爽朗有時陰險,有時溫柔有時狠毒。讀者難以區分它的美醜。
敘事手法作品借景抒情,移情於景,從而創造了一個是一樣境界。象徵手法的運用,引領讀者去探尋人生的奧秘。紅樓夢把大小事件結合著寫,小矛盾匯聚成大矛盾,小事件積累成大事件,一段平靜之後,就有一個浪頭打來。最奇妙的是紅樓夢的語言,我們能從人物的語言中窺探人物的性格,比如黛玉語言機敏、尖刻;寶釵平穩;湘雲爽快、坦誠;晴雯的語言鋒芒畢露。
以上就是我對紅樓夢的結尾詩的看法,以及對紅樓夢這本書的看法。紅樓夢不僅是華人民的精神財富,更是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食糧。
-
5 # 魔鬼的天使2
續作者假託"後人見了這本傳奇,亦曾題過這四句偈語,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一竿雲: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以此作全書之結。此處有幾層意思須知曉:
一是何為緣起之言?
二是此結偈為何意?
三是為何更進一竿?
(一)緣起之言在《紅樓夢》的楔子中,作者假託此書的底稿,是空空道人從石頭上抄來,後經"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並題名《金陵十二釵》,並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荒唐言"不僅指小說中"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荒唐緣起,"太虛幻警""風月寶鑑"等荒唐情節,還指小說中的情根夙孽,償還冤債等等"假語村言"。"一把辛酸淚"指各種血淚辛酸的生活和感受。最後兩句詩是說在書中,作者訴說盡了自己難以直言而又深恐不被人理解的心曲。
《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其深遠的社會意義眾說紛紜,縱使作者,基於其世界觀以及時代與歷史的侷限,也不能從本質上認清激勵他創作並精彩描述的社會現象,因而也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本質和價值。
(二)結偈之意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此兩句說書中所寫辛酸之處,因其用荒唐之言更顯可悲。後兩句是說自古以來,人生都同樣像是一場大夢,就不要笑世人痴了。
(三)更進一竿所謂"更進一竿"是"百尺竿頭,更進一層"的簡言,喻指宗教修養從較高水準再提高一步。結偈的前兩句理解了作者在不得已的環境條件下借"荒唐言"來寫"辛酸淚",但後兩句是對曹雪芹起緣之言的曲解甚至是誤讀。
在自題詩中,"都雲作者痴"的"痴",絕不是《好了歌》中的"世人"追求功名富貴,嬌寵妻妾兒孫的"痴"。彼"痴"非此"痴",雖用同一個字"痴",但所代表的"世人"與作者的觀點恰好相反。
《好了歌》中寫到: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詩中所言之世人,雖不必與小說中人物一一實對,但皆為建功立業,貪圖富貴,貪戀妻妾,顧念兒孫等情慾矇蔽而不覺悟。
對於世人的"痴",曹雪芹是加以否定並透過小說情節盡情的嘲諷的,怎麼可以"休笑"呢!
縱使作者,續寫者和世人都把人生看做一場夢,但是歷經一番夢幻之後醒來的,與在夢中說夢的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對那些口頭上說人生如夢而一見權利地位,金錢尊榮就垂涎三尺,拼命鑽營的人,他們所存的"痴“"夢"為什麼不能"笑“呢?
勸人"休笑"正是對曹雪芹在小說中所批判和嘲諷的物件進行辯解,在此拿"由來同一夢"作幌子,給世人的醜惡思想和行徑遮羞。卻在小說結尾處自謂"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一竿雲",豈不可笑嗎?
-
6 # 道之軼事
最近剛看完電影文學劇本《曹雪芹》,才真正體會這本書的前後四句濃烈的辛酸苦辣的意味。
一個養尊處優的貴族公子變為居無定所,飢無定餐,投親被拒,當個雜役還被欺凌,發表個感概還被驅逐的流浪漢。經歷從天堂到地獄的沉重的墜落感,精神思想的疼痛和心靈夢想的破碎是顯而易見的。
我想,就像司馬遷決心完成《史記》而選擇活下來一樣,淪落成蓬蒿人的曹雪芹已經想把他的身世遭遇寫成一部書的打算,這使他苟且偷生會畫畫,沒有做畫家,只以賣畫餬口,也沒有完全以糊風箏為業,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石頭記》的創作中。
作者開篇就是四句寂寞感傷的題詩: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魯迅的解味是“如實描寫無諱飾,悲喜相映存本真”。
可見是多麼高的評價,但是後來人再高的評價,紅學專家們再多的研究,也驅除不去曹雪芹當年的孤獨寂寞,也解決不了他當年貧困潦倒,抑鬱成疾的現實問題。當事人正處於受苦受難的困境,其中滋味,此八句也只能讓無關痛癢的後來者品味二三。
但曹雪芹的心願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就滿足了,這本傾注他心血的《紅樓夢》傳播開來,被無數人所驚歎感慨,不負他十年辛苦。
結尾四句:
說道心酸處
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
休笑世人痴。
祖宗的錯何以牽連子孫後代?曹家被抄,父親問斬,母親被氣死,他滿腹學問不讓當官,不許做買賣,孤苦伶仃存於天地間受貧苦的考驗,青春好年華,諸多限制,無以施展抱負,雖是自由身,卻像折斷了翅膀的大雁,不能騰飛天空。
雖說不是從王子淪落到乞丐,但貴族公子成為流浪漢,身體的受苦還在其次,精神的煎熬才是重點,他鐘愛的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表妹被惡人強行綁架到魚市口的妓女院做了妓女,他無力解救,淒涼憤懣悲哀,他怎麼能不感覺心酸,怎麼能不覺得荒唐,別無出路。
即便人世對他如此不公,流離失所的人只能往西山尋落腳點,他頑強的活下去。
活著既苦,但他也能找到生命的樂趣,三五個朋友談天,他作畫,糊風箏。更主要的是他開始寫書。
他只能借墨抒情,以詩訴苦,心裡苦楚向東流之水流入筆下,侵染了稿紙,激情高歌,悲壯滿懷的痛苦悲哀匯聚成就了一條壯麗多彩的文字之河。
此前後共八句詩表現了曹雪芹淒涼心酸,人生如夢的悲壯哀傷的情感思想。
一個失意落魄的曹雪芹,即便他在艱苦卓絕的困境裡,也以他的學識才華激情成就了清朝巍然聳立的文脈的高峰。
-
7 # 秋閣一憑欄
紅樓夢結尾詩,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說到辛酸處:這句是說《紅樓夢》中四大家族由興盛到全面崩潰及其主要人物的結局,使人辛酸。
荒唐愈可悲:這句是說,情節的發展出人意料之外,因而使人感到悲傷。
由來同一夢:由來,從來,同一夢指塵世生活如同一㘯大夢。
休笑世人痴:這句應和《題石頭記》中的"都雲作者痴"一句聯絡起來理解,意思是說:世人都說作者痴迷,正涗明瞭世人的痴迷,對於如夢的塵世生活是一般人難以看破的,所以不要去譏笑他們。
高鶚的《結紅樓偈》和曹雪芹的《題石頭記》相近似,它既概括了封建階級的衰亡,又表現了作者對這種衰亡的必然性的困惑,與《題石頭記》相對照,可以看出二者是前呼後應的。不過,詩中也明顯地表現了續作者的色空觀念。
回覆列表
說到辛酸處,
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
休笑世人痴。
評價:不過遊戲筆墨,陶情適性而己!
結速語說的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