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自中國的阿拉丁
-
2 # 指尖看日本
其實豐臣秀吉將德川家康轉移到關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想統一日本,就必須這麼做。
有人認為關東地區的發展潛力比東海道大,這句話確實不假,事實證明關東在江戶時代的確成為了日本的發達地區,可是,需要好好想想的是,德川家對關東開發了多少年呢?
在日本戰國時代,關東是遠遠不如東海道發達的,須知道,今川義元、德川家康、織田信長都是在東海道發家的,並且當時德川家康坐擁甲斐、信濃、三河、遠江、駿河五國,實力非常雄厚,東國的大名若想要上洛,就必須要經過將東山道、東海道切斷的德川家領地。
接下來說說,為什麼豐臣秀吉要將德川家康轉封到關東。
在武田家滅亡以後,織田家家臣瀧川一益、河尻秀隆、森長可、毛利秀賴等人入駐武田家舊領,這時候織田家對關東、奧羽地區諸大名的總負責人是瀧川一益,而佔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德川家康的職務就是支援瀧川一益處理好關東與奧羽大名之間的外交與國分。然而,很快的,本能寺之變爆發,隨後武田家舊領的織田家臣被驅逐,德川家康佔領了甲、信二國,成為坐擁五國的大名。
五國時代的德川家康曾與羽柴秀吉發生過合戰,即“小牧·長久手合戰”,在這場合戰中,德川家康雖然擊敗了羽柴軍的前鋒,但是卻被數倍於己的羽柴秀吉包圍——長久手合戰時,德川軍不過萬餘人,而羽柴軍光在尾張就集結了六萬人,同時越後的上杉景勝等人也對德川家虎視眈眈,真田昌幸也在這個時候背叛德川家投入了羽柴秀吉麾下。後院起火,讓德川家康陷入了關係到存亡的危險中,對此,德川家康不得不對全領進行總動員。
好在羽柴軍出陣全面討伐德川家康前夕,京畿發生了“天正大地震”,羽柴秀吉麾下的京畿地區遭到地震與海嘯襲擊,特別是羽柴軍的前鋒山內一豐領地損毀嚴重,同時羽柴秀吉在大垣城儲備的討伐德川家康用的糧草也盡數燒燬,兩家就這樣因為一場天災坐下來和談。
臣服於羽柴秀吉以後,坐擁五國的德川家康成為羽柴秀吉的“關東、奧羽總無事令”的負責人,負責處理關東、奧羽的事務,成為豐臣家的重要大名之一。在這個期間,發生了“小田原合戰”,不服從羽柴秀吉的北條家滅亡,北條家滅亡以後,羽柴秀吉便將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這樣一來德川家康便可以更好地協助羽柴政權進行奧羽仕置。
在德川家康轉封關東以後,葛西、大崎氏舊領爆發了一揆暴動,得到一揆暴動訊息的德川家康與奧羽仕置的奉行淺野長吉在江戶城協商對策,隨後派遣了榊原康政、結城秀康出陣。可以看出,德川家康是羽柴秀吉安插在關東的,進行奧羽仕置的重要棋子。
大崎·葛西一揆期間發生的另外一件事便是蒲生氏鄉與伊達政宗的不和。伊達政宗費盡心機平定的會津地區被羽柴秀吉沒收,封給了蒲生氏鄉,因而對蒲生氏鄉有怨念,而蒲生氏鄉也認為葛西·大崎一揆的背後,有伊達政宗的支援,還將此疑惑報告給了羽柴秀吉。接到蒲生氏鄉的報告後,羽柴秀吉下令德川、結城、佐竹以及甲斐、信濃、就會、遠江等國的豐臣大名、羽柴秀次出陣奧羽,鎮壓一揆眾與伊達政宗。好在伊達政宗攻滅了一揆眾佔據的陸奧佐沼城,表了忠心,羽柴秀吉才取消了討伐命令,不過依舊讓德川家康出陣奧羽。
在一揆眾被鎮壓以後,羽柴秀吉下令讓伊達政宗上洛,對伊達政宗進行處置。德川家康也在次月三日上洛覲見羽柴秀吉,當時在江戶的德川家家臣之間,傳聞羽柴秀吉要除封伊達政宗,將德川家康轉封至奧羽。不過,後來伊達政宗受的處分就是轉封大崎、葛西舊領,德川家便避免了被轉封奧羽的命運,在此前德川家康並未對關東進行領國支配,從這時候開始才算真正開始支配關東。
至於北條家為什麼不以江戶城作為主城,一方面小田原城是在北條家奪取江戶城以前就開始發展的據點,另一方面便是北條家的領地是以小田原城為中心、巖付城、八王子城為支城的支配體系,自然不會輕易更改,德川家康進駐江戶,構築的支城體系自然會以江戶城為中心,打破北條氏的支配體系。
-
3 # az2777
典型的用後世的狀況衡量古代人,戰國時燕國就是不毛之地,戰國七雄最弱的一個,誰能想到後來會出現現在的帝都呢?
-
4 # 歲七夸父
德川家康的領地,原先在三河地區。(德川三河領地)
這個地區,在豐臣秀吉時代,可是個好地方。
跟織田家族領地接壤。雖然織田信長一死,織田家族難有大氣候,但畢竟織田家族的基業還在,而且信雄這些織田信長的子孫在,假如德川看重織田信長的情誼,跟這些信長的子孫聯合造反,怎麼辦?(德川家康劇照)
事實上,德川已經跟信雄聯合,造過一次反,對抗豐臣秀吉。秀吉對此,不得不防。
跟北條氏、上杉家族,接觸太過緊密。武田家族被德川、北條、織田三家合力消滅。為了鞏固關係,德川將子女嫁給北條氏,北條氏跟德川家成了親家,同盟關係更為穩固;而北邊的上杉,見德川勢力強大,也時時巴結。大名之間的結盟,對豐臣秀吉而言,太過危險,必須消滅。
於是,豐臣秀吉找了個藉口,想要攻打北條氏。迫於豐臣秀吉的威壓,德川不得已,出征討伐北條氏。最終北條氏覆滅,但北條氏的殘黨依然存在。(豐臣秀吉 劇照)
秀吉四面環顧,一時半會找不到可以信賴的人才,來管理北條氏的領土啊,又恐怕北條餘黨作亂,便讓德川管理北條領地。
就此,德川在三河周圍的勢力,逐漸強大。
這是豐臣秀吉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德川家康,必須要壓一壓他了。
可是德川平日謹慎小心,好像也沒啥大錯啊,怎麼懲治他呢?豐臣秀吉老奸巨猾,心生一計,絕對讓德川傷筋動骨。
首先,豐臣秀吉直接下令,讓織田信雄搬離清州城,改封別處。清州城作為織田家族的基業,信雄死活不願意搬走,同時他認為,自己一旦搬走,豐臣秀吉就會要了自己的老命。於是,堅決抵抗秀吉的命令。(織田信雄 劇照)
秀吉先是惱怒,織田信雄這小子夠頑抗啊;隨後心中暗喜,要給德川點顏色瞧瞧,看德川敢搬不搬。於是,秀吉直接下令,撤掉織田信雄的封地。就這樣,織田家,徹底走上了末路。
目睹了鄰居織田家的悲慘命運,德川家康知道,面對豐臣秀吉,不能太過頑強、堅決反對,要適當遵從。於是,當得知改遷封地的訊息時,德川從容接受,移居江戶。
而此時的江戶呢?
雖說封地大,但在豐臣秀吉時期,江戶地帶屬於荒蕪地帶,一直被人們視為荒蠻之地,跟三河地區相比,差多了。
秀吉的用心,可想而知:在這鳥不拉屎的荒地,德川發展的不好,德川家族可能就要完蛋,德川一亂,到時候這個勁敵,就好收拾了;如果發展的不錯,德川就要再想辦法好好壓制了。(江戶繁榮景象 )
果然,德川發展的很好,沒有內亂,江戶地帶逐漸繁榮起來,成為豐臣秀吉的一塊心病。
此時,豐臣秀吉想要再度壓制德川家康,已經晚了,他自己也老了,精力、智術不行了,而德川也是百般順從、討好秀吉,讓他產生了德川、豐臣氏相互交融、共存的幻想,最終毀滅了豐臣家族的天下。
-
5 # 歷史的拐點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 ,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 。天正十三年(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閣”。
從他簡單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秀吉此人其實是真正的草根崛起。他因為乘上了一股名為“織田信長”的春風而崛起。甚至成為了“天下人”,全日本最有權勢的人。
但是,真的就所有人對他心服口服嗎?這裡我們便要說一說秀吉與信長之間的差別了。
一、前因織田信長的出身也不算特別高貴。但是依舊屬於名門之後,從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的理念就是“天下布武”要以武力征服全日本。可惜“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豐臣秀吉經過政治軍事鬥爭成為了他的“繼承者”。可是,秀吉出身貧農,日本封建王朝時期,最講求出身門第。所以,秀吉本人一心追求權勢與榮譽。於是他更多是採取外交手段讓日本各路軍閥快速臣服。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再加之以刀兵,比如九州的島津家和關東的後北條家。當然,這裡面也有他對付不了的傢伙比如三河的德川家康。於是他便以天皇的名義等政治手段強行令德川家康降伏。這也未之後德川家滅亡豐臣家埋下了伏筆。
這其中,將德川家由東海道、甲信等地轉封到武士發源地的關東便被後世稱為最大的敗筆。為什麼英名的豐臣秀吉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
二、選擇1、為了安撫獎勵德川家康。小牧長久手之戰是秀吉時代與德川家康最激烈的一次交手。這次作戰以豐臣家犧牲重臣池田恆興宣告徹底失敗。武的不行,於是秀吉藉助手中掌控的天皇強迫德川家康降伏(這也讓德川家成為了豐臣家之後的第二大武家)。之後無論是四國平亂,九州征伐還是討平北條,德川家都積極響應參加。也因為德川家的支援,加速了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速度。作為領導者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德川家已經是百萬石的大大名。秀吉不願意讓德川家實力繼續加強。於是選擇將其轉封到“武士的起源”關東平原。
2、依靠德川家壓制北條家殘餘。後北條家在關東經營四代,勢力根深蒂固。雖然小田原被聯軍攻破,但是各地還有其殘餘勢力。將德川家轉封到這裡。一方面是為了對付北條家的殘餘勢力,另一方面未嘗不是像讓德川家康疲於應付領內事務,而不能與他作對。結果沒想到政治能力極強的德川家康很快便徹底掌控了關東,並且藉此實力大漲。
3、希望透過轉封的方式削弱德川家的理想信念。德川家一直宣傳他們家族擁有所謂的“三河魂”這樣的拼搏精神。也確實是三河的德川軍常常打硬仗,對強敵而無所畏懼。其手下一批重臣大多出身三河或者遠江。出身草根的秀吉根本無法理解,精神在人而不在地。他希望以轉封的方式破除掉德川家強大的信念。
4、最直接的理由為了讓其遠離近畿。日本無論怎麼變國家元首還是天皇。無論是幕府將軍還是太閣,都是需要依靠天皇冊封。遇到戰爭劣勢也可以利用天皇令其降伏。所以,掌控天皇就掌控了一張王牌。三河地方距離近畿非常近。過了尾張、美濃和近江變能上洛面見天皇。再加上當時的尾張和美濃控制在德川家老盟友織田家第三代的手中。偏偏織田家還是秀吉老東家。於是他只能選擇透過將德川家遠封,來增加德川家起兵上洛的風險,從而加強豐臣家的統治。
三、後果有句話說的好:人算不如天算。豐臣秀吉為了本家的延續可謂是機關算盡。可惜,天不隨人願,他死在了德川家康前面。最終讓德川家奪取了政權,並將豐臣家屠戮殆盡。我們從中可以得到這樣的經驗: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的潛力。實力才是硬道理,歪門邪道終究不會長遠。所以豐臣秀吉比織田信長差的還遠。
-
6 # 秦惠文王-1
以下只是個人觀點
首先關東平原在當時並非是一塊沃土,當時的核心區是以京都為中心的地區,然後三河地區,奈良地區,大阪城也是秀吉主持修建的安土城是信長主持修建的,所以雖然當時的江戶城並非是很富裕的地方。
其次就是的關東平原原本是北條氏的地盤,透過小田原之戰秀吉擊敗了北條氏,然後讓家康放棄他原有的三河國等老巢,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透過此舉一方面利用家康穩定新佔領區,同時消耗家康的實力,此為明升暗降。然後當時有一個背景就是秀吉準備進攻中朝2國,他太過於自信了,認為自己將來是中原皇帝了,日本的彈丸之地自己是看不上的。此時最大的威脅家康正忙於平定新佔領區,秀吉就可以盡最大能力去佔領中原廣大的地區了,好實現他的千秋大夢。
最終,對不起,他失算了!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事得從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最後一戰——小田原之戰說起:公元1590年7月的一天豐臣秀吉攻打小田原北條氏的戰爭即將結束之際豐臣秀吉和配合出兵的德川家康一起巡視戰場,秀吉用手指著山下此時尚屬北條的領地對家康說:“北條的滅亡已迫在眉睫,我打算用北條治下的關東八州來和你現在的領地交換。”家康回答:“好啊,讓我們一起小便權且作為合約的見證。”於是他倆轉身朝著敵軍陣營的方向像頑童一樣心情大快地小便。接著秀吉又問:“你進入關東後是將居城安排在這小田原嗎?”家康回答“目前放眼關東似乎找不到比此地更適合作為居城之地。”秀吉卻說:“我聽說武藏有個叫江戶的地方地形不錯,將那裡作為居城如何?”家康回答:“聽起來似乎不錯。”
《關八州古戰錄》一書對此事評價道:“這真是決定了關東命運的小便啊!”表面上看起來其樂融融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秀吉的政治權謀:此前家康的領地是東海五州,如今秀吉以關東八州作為禮物饋贈給家康從表面上看領地擴大了,但這意味著家康必須放棄自家祖傳的三河以及後來自己開拓的東海道其餘四州領地。退一步講即使入主關東,已被北條家經營多年的小田原城也比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江戶更適合作為居城。秀吉之所以要用關東八州互動家康原有的領地並堅持“建議”家康將居城定在江戶其實就是希望家康把金錢和精力花費在新領地上,從而削弱德川家的實力。
老謀深算的家康自然看穿了秀吉的企圖,不過他卻並沒硬性抵制秀吉的“建議”——這主要是因為秀吉和家康之間微妙的關係:除了即將被征服的北條外,秀吉已大體統一了全日本,然而家康卻是秀吉在統一日本道路上唯一曾戰勝過秀吉的強勢對手。此時秀吉運用政治謀略縱橫捭闔從而成功將家康孤立遏制起來,但並沒把握擁有完全戰勝家康的絕對實力;家康儘管戰勝過秀吉,然而如果此時要和已快要統一日本的秀吉作對,家康自己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勝出。在這樣的局面下其實雙方彼此都有些忌憚對方——也許秀吉只是試探一下家康,而並沒打算用強,然而出乎他預料的是僅僅一個月之內家康就正式進駐江戶了。
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8月1日家康正式入駐江戶,從此江戶城就將8月1日作為節日慶典一直延續到德川幕府倒臺。江戶城雖名為城,其實除了附近的農戶和漁民幾乎沒人在此居住,幾乎就是一片沒怎麼開發的沼澤地。家康面對此情此景任命伊奈忠次做他的關東代官頭(相當於民政長官),由伊奈忠次負責江戶的全面改造。此舉遭到老臣本多正信的反對——理由是:原先經營東海五州尚任命了多名代官,以關東八州之大卻只任命一個伊奈忠次,難道他真有天大的本事能勝任如此繁多的事務?然而家康態度堅決,事後證明重用伊奈忠次改造關東是家康最成功的用人案例之一。
伊奈忠次原是三河國幡豆郡小島的城主——伊奈忠家的嫡子,後成為德川家康的近侍。被家康委以改造關東重任的伊奈忠次對利根川水流進行了改道——他在河堤上築起堤壩、鋪設大道、開鑿運河、架築橋樑,同時擴大了可耕地面積,從而大大增加了家康領土上的收成。伊奈忠次積極鼓勵桑、麻等作物的栽培和興修水利,使關東八州日漸富庶。茨城縣的結城特產細織(柳條細),伊奈忠次就根據產出的捻線綢織予以獎勵,從而大大提升了當地農民的生存積極性。他還改革完善了江戶的財政和稅收體系。與此同時他著手製定一系列適應江戶發展需要的法律草案並嚴厲鎮壓違法行為。他還領導了對關東土地的清理丈量,為日後德川幕府的農業政策定下了基調。
由於家康把他的家臣及其家屬都遷入了江戶城,這就使原本並不大的江戶出現了人口的大幅增長,對糧食和飲水的需求自然也隨之增加,於是如何引水入江戶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於是家康派懂得土木工程的大久保忠行負責引水工程。忠行四處察看後認定井頭的水質最佳,於是他沿高田馬場經過澱橋到文京區的江戶川公元築堤,再用木製水槽把水引到江戶各地,這就是被稱為“神田上水”的工程。該水槽全長64.8公里,在其穿行之地鑿了四千個水井用來儲水以作為飲水及消防之用。該工程耗時二十一年,耗資七萬兩。後來又從多摩川的羽村引水,在新宿御苑的四谷大木戶挖掘了一條長達五十公里的水道。由於該工程是由玉川村的玉川莊右衛門、清右衛門兄弟負責的,所以稱為“玉川上水”,據說該工程後期資金不足,玉川兄弟就變賣了自家家產用於工程。
遷入江戶後家康得到了意外的收穫:伊豆半島銀山的發掘對德川政權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伊豆的銀山和佐渡的金山都是由大久保長安管理的:大久保長安早年曾出仕武田信玄,那時他就參與過武田家的礦山開發、土木建設以及土地丈量等工作。武田家被織田信長所滅後他來到德川家避難並迎娶了德川重臣大久保忠鄰的女兒,此後他便改姓大久保。慶長八年長安被任命為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奉行,由此掌握了德川家的經濟命脈。由於他對礦山治理有方,極大地充實了德川家的財政,因此被任命為石見守。
另一方面家康還令本多正信和青山忠成等人修城:從土地高處挖土填海平池——首先把挖掘櫻田門外壕的土拿來填海,做成了日比谷的市區。德川家原來所統治的三河、駿河、遠江、甲斐、信濃五州之人紛紛慕名來到江戶。至此江戶的城鎮建設工程順利完工,人丁開始日益興旺起來。
如果我們站在今時今日的角度來看:關東地區相比東海道地區的確多港口、平原,在繁榮程度上前者也超過後者。然而在戰國時代末期的關東卻並不是什麼富庶之地,這點從德川家康入主關東之後的開發建設過程中不難看出,而豐臣秀吉之所以將德川家康由原封地轉封至此也正是希望家康將主要精力用於新領地的開發建設以達到削弱德川的目的。不過老謀深算的家康敏銳意識到:其實關東是一塊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天地。後來隨著家康得了天下關東成為江戶幕府的統治中心地帶,經過江戶幕府持續兩百餘年的開發經營才奠定了關東繁華富庶的格局。明治維新之後建立的新政權順應這一客觀現實將都城從千年古都京都遷到昔日的江戶幕府所在地東京,因此關東地區的繁華得以一直維持至今。
-
8 # 似意氣風發
猴子其實做的很對,當時後北條剛剛滅亡,但其家族歷經數代,在關東還是有殘餘勢力的,外加越後上杉也覬覦著這塊地方,同時還存在著東北方向的伊達、最上、佐竹氏,都想從關東分得一杯羹。再者,關東地區一直有小戰國之稱,混亂不堪,大小勢力縱橫,經營數代的北條尚不能壓制住,何況新封的德川呢。最後就是,由於關東的亂,導致當時的農、商業非常落後,土地開發率很低。猴子這招高明!但是他沒算到,家康能在關東恩威並用,別人經營數代拿不下的,他只用了區區數年時光就把關東收拾的比較到位,還有就是他活得夠久!這也非常重要!
-
9 # funcsee
如果我沒記錯,當時的關東地區是很落後的。
關東地區的確發展前景很大,但在當時並不是塊好地方。
就好像江南地區,在漢朝時還是蠻荒之地,要是想要流放一個人,肯定首選江南。若不是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幾朝的開拓,江南也不可能成為經濟重心。
再比如西歐,古希臘、古羅馬時那叫一個落後啊,誰能想到後來發展的那麼好。
所以說豐臣秀吉是因為目光短淺,完全沒有想到江戶會發展成日本的經濟中心。
-
10 # 洛基之怒
豐臣秀吉不傻的
1.首先日本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並不是在東部今天的東京灣地區,關東地區相對而言並不是最繁榮地區
2.秀吉當時的考慮是收回德川氏本屬的其勢力穩固的三河、駿河、遠江等地,而關東經歷了征伐北條後經歷了戰火恢復需要時日,而這一地區德川氏作為新來領主鞏固也需要力氣和時間
3.再則秀吉也做出了精密的部署,在關東常陸扶植佐竹家,會津地區先是蒲生氏鄉而後又是上杉景勝,蒲生氏後移駐宇都宮舊領,北信濃地區安插真田家,甲斐、駿河、遠江、三河等地派出自家的親信淺野長政、中村一氏、堀尾吉晴、田中吉政等人,在越後還有堀秀治,德川家的關東領地周圍內部都安插著秀吉能夠掌控的力量,這一安排是相當高明的,起碼秀吉在世能夠完全掌握住關東的局勢,就好比四川盆地一樣,戰略通道漢中歸陝西,重慶又直轄,四川盆地地區也是“門戶洞開”之勢態
秀吉的失策在於給予德川氏的是幕府武家賴以崛起的關東,但秀吉本身因為出身貧寒,各派勢力並不認可其為武家棟樑,於是秀吉只有“借殼上市”依託朝廷公家,加上缺乏“譜代”的支援。僅僅是在秀吉在時能夠依靠自己的權威鎮住,儘管如淺野長政等人獲得了譜代身份,但是譜代並不僅僅是一個身份符號,更是一個家族沉澱的精華,秀吉先天不足加上後天繼承人安排失當,又沒有整合豐臣內部“文治”“武斷”團結力量...滅亡也就埋下禍根
-
11 # 甜寵會
說簡單點幾個原因,首先,同時代對比,關東雖然土地肥沃,但是開發程度與德川家康細心經營的三河還是有差距,在豐臣秀吉看來,關東既偏僻又荒蕪,還遠離他自己的心臟統治地區,正是削弱家康的好地方。其次,豐臣秀吉低估了關東的資源潛力,也低估了家康的開發能力,家康開墾良田,建設港口,大力發展經濟,把關東掩蓋在荒蕪下的肥沃展現得淋漓盡致,豐臣秀吉對關東土地的潛力已不僅僅是低估,而是根本沒有概念(無論是面積還是糧食收成的石高),所以後來悔死了。第三,關東有很多當初抵抗豐臣的北條殘部,豐臣希望這些人會牽制遏制家康的發展,其實都是家康眼中的小螻蟻。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豐臣的這個戰略失誤,為後來被家康的全面取代,埋下了重要的誘因。
見圖一,編號51是三河地區,58-63一帶即是關東平原,後者比前者大多了,戰略縱深就不是一個級別。
-
12 # 翻開塵封的歷史
一直將德川家族視為勁敵的豐臣秀吉,為何要把德川的領地由三河移至關東呢?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富饒”的關東並不富裕在戰國時代,雖然關東平原土地肥沃、沃野千里,但是開發度很低,其繁榮程度和富庶程度遠比不上當時的三河。豐臣秀吉將德川家族遷至關東,其目的是想大幅度的削減德川家族的實力,但遷至關東的德川家族卻致力於發展經濟,將關東打造成為一個略勝於三河的地方,這是豐臣秀吉沒有想到的。
三河地區德川家族勢力龐大作為在三河地區發展多年的強大家族,德川家族已經成為三河地區諸侯的領導者,雖然臣服於豐臣秀吉,但在三河地區很多家族還是唯德川家族馬首是瞻。這對於同樣位於三河地區的豐臣秀吉是個威脅,所以將德川家族遷至關東一方面是想削減德川家族在三河地區的影響力,一方面利用關東殘餘的豪強勢力來牽扯德川家族,極大地限制其發展。但讓豐臣沒有想到的是,德川家康在移至關東後,以迅雷般的速度掃平關東平原的勢力,一家獨大。而豐臣秀吉在關東又沒有勢力和影響力,手伸不到,所以在後面也就只能任由其發展做大。
豐臣秀吉對關東的錯誤情報對於當時的豐臣秀吉來說,關東屬於未開化之地,原本落後的關東再加上連年的戰事,關東平原怎麼看也是一片荒地。但他並不知道的是,關東平原的石高產量極大。德川家康利用關東的石高交易極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實力,當豐臣秀吉知道後腸子都悔青了,但是由於此時德川家族已經做大,再加上豐臣秀吉對德川家康的忌憚也沒法再將關東收回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德川的勢力逐漸大過自己。當豐臣秀吉從北韓失敗後,實力強大的德川家康順理成章的取代了豐臣秀吉,並一統整個日本。
-
13 # 嘮耶俠
富饒是後世的關東,當時應該不富饒,就好像歷代黃河改道一樣,先秦兩晉時期淮河多處支流可通黃河直抵中原、關隴甚至可以抵達河北,所以以當時歷史條件看北條經營關東多年,將德川轉封到關東對他來說不是好事。
-
14 # 大者隱市
打一打《信長的野望》或者《全戰幕府將軍》,看看遊戲裡地形你就明白,秀吉有多老辣。
關東地區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只要秀吉安排強有力大名守住山上的幾個關口,德川是很難打不出去的,實際秀吉也是這麼安排的,看看一個真田家就能拖住德川秀忠三萬人馬,可想而知,就算德川家能向東翻過群山,豐臣家也可以從容完成動員,以逸待勞。而豐臣家如果想收拾德川家居高臨下,三面衝進關東,德川家是無險可守的。有名的北條家的“堅城小田原”,一方面是確實難攻,另一方面也說明其外圍無險可守,故經常被人圍困。可見關東八國的平原地區是易攻難守的。
原來的德川家的三河、遠江、駿河一線,北有山、南有海,天險遮蔽側翼。攻,向東可衝入尾張、近江,威逼京都、大阪,向西可佔關東八國。守,看小牧長久之戰就明白結果。而且德川家轉封到關東時,關東可不是什麼富饒之地,要知道在此之前上杉、武田家都在關東搞過武裝巡遊,加上豐臣家圍攻北條,關東之地能好到那裡。
德川家奪取政權後,深知關東的弱點,關東周邊的群山中受封的大名全是親藩大名。你就明白秀吉將德川轉封關東的良苦用心了,可惜自家不爭氣,堡壘自己崩潰。
回覆列表
因為在日本當時的政治地圖中,關東之於京都,如同夜郎之餘長安(比海南近一些),就是流放。而且封地基礎設施情況十分糟糕。。。奈何老烏龜內政太高,硬是搞成了魚米之鄉,這就不能怪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