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金地標牌

    在這個外賣和速凍食品充斥著年輕人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會不知道“灣仔碼頭”這個品牌。雖然現在的“灣仔碼頭”下面包含了多種速凍食品,但是它最早並且最專注的食品還是水餃。華人愛吃水餃,南方有南方的口味,北方也有北方的特色,但是真正把水餃做成了一個產業,並且將南方和北方口味兼顧的,卻是一個曾經流落到香港,帶著兩個女兒艱苦生活的青島姑娘。她就是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人稱“臧姑娘”。

    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青島的一個貧困家庭,為幫母親分擔家庭的重擔,很早便出來工作。20歲時進了當地的一家醫院當護士,當時與一名泰國的醫生相戀並且結婚了。後來這個泰國醫生因為家庭原因離開了泰國。1977年這個32歲的姑娘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去泰國投奔丈夫,不想這個泰國醫生已經娶了別人。

    因為不願與以其他女子共侍一夫,同時又因為生了兩個女兒,遭到了婆婆的嫌棄,為了留住尊嚴,臧健和毅然帶著兩個女兒離開泰國,輾轉到了舉目無親的香港。在香港的生活很艱難,因為語言不通,她只能靠著打最底層的工作維持生計,同時養著兩個女兒。之後又因為身患糖尿病,不能繼續工作,受朋友啟發,做起了水餃。

    當時的香港還沒有地鐵,人們日常出行維港兩岸只能靠坐船,於是,“打孃胎裡就喜歡吃餃子”的臧健和,便推著一輛木頭推車,在灣仔碼頭的地方擺起了水餃攤。從一個無證的小攤販到建立水餃工廠,再到成為速凍水餃女王,臧健和便開始了她傳奇的人生。

    臧健和剛剛開始擺攤時,大多數香港人對於北方的水餃時沒有概念的,當時南方的水餃更多的像是大餛飩,而因為靠海生活,餡料也大多是以魚蝦為主的。所以剛開始對於臧健和的水餃,香港人是不怎麼認可的。最先開始對她的水餃攤感興趣的是五個學生,當時她把水餃端到這五個孩子面前時,心中忐忑又興奮。當她聽到他們說“好好吃”時,內心充滿了感動。

    之後隨著顧客越來越多,臧健和發現,大部分來她水餃攤的客人都是北方過來香港生活的人,而祖籍在廣東、福建一帶的人,還是不太能接受“厚的像棉被”的水餃皮。在聽從了顧客的建議之後,她便開始改良水餃皮以及水餃的餡料。她將水餃皮變得更薄,同時又做了一些南方人喜歡的鮮淡口味。就是憑藉著這種鑽研的精神,同時又加上她特別注重水餃攤的衛生,她的水餃便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慢慢地,水餃攤前便排起了長隊。

    當時有顧客給她建議說給這個水餃攤起個名字吧,她看到當時川流不息的灣仔碼頭,同時想到這個水餃攤成為了她們母女三人生存下去,同時又是命運轉折的地方,便脫口而出,“就叫‘灣仔碼頭’吧”!

    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臧健和用水餃打動了一個小姑娘的心,便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一位日資百貨公司老闆的女兒對飲食很挑剔,但是在嘗過“灣仔碼頭”的水餃之後,一口氣卻吃了十幾個。當時這個日本的商人一下子便看到了商機,便找到臧健和想要跟她合作。當時談合作的時候,這個日本的百貨巨頭說要用日式包裝和名字,這樣才會給她投資。

    臧健和聽後馬上便拒絕了,她堅持要保留灣仔碼頭的包裝、口味以及名字,她認為這樣才算是對得起照顧她生意的客人,同時還有一些民族的情懷在心中。因為臧健和的堅持,這位日本老闆最終妥協,同意用“灣仔碼頭”的牌子,同時在包裝上也會保留品牌、電話以及產品的地址。隨著日資企業的進入,“灣仔碼頭”很快便成為了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

    1997年香港迴歸,灣仔碼頭作為香港迴歸之後第一批到內地投資的港企,在1998年便進軍內地市場,率先在上海建立冷凍食品合資企業,之後又在北京、廣州等地建立生產基地,又推出手工包制的餛飩和湯圓等冷凍食品。經過幾年的努力,灣仔碼頭在中國內地的銷售額佔整個品牌的90%左右,銷售點遍佈的200多個城市。

    從1977年至今,臧健和四十年如一日的用心鑽研,努力作出最好吃的水餃,被稱為“水餃女皇”。而歷經坎坷的她,包餃子卻包出了上億資產,這個勵志的人生也分外的激勵人心。臧健和一直希望:“總有一天,中國餃子能和漢堡包、披薩一樣成為全世界的美食”!

  • 2 # 使用者8591457935277

    臧建和,一生有兩個別稱:臧姑娘和水餃皇后,她歷經風雨,奮鬥一生,創造了速凍水餃食品的奇蹟,這段傳奇人生最終畫上了句號,下一段水餃傳奇又能否延續呢?

    1945年臧建和出生于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許孟鎮仁裡村,父親很早出走臺灣失去音訊,她從小跟著母親臧毓淑幹農活。14歲那年日照遭遇嚴重的旱災,生存愈發艱難,母親帶著她和妹妹離開家鄉來到青島謀生,15歲時臧建和輟學到醫院當護工。

    由於早年便到青島生活,因此很多人都只記得臧建和是青島人,而常常忽略她的家鄉日照仁裡。仁裡村位於許孟鎮以東,馬蹄河西南岸。明初單姓曾遷往定居,取仁德、蘭花的寓意將村子命名為“仁蘭”,後來單姓一族衰亡。

    明中時期隋姓遷入,村中有一大戶隋柏是辛家窯的臧振鳳的岳父,臧振鳳膝下共有四子。清雍正年間,臧家分居,將長子和四子遷至諸城宋家樓子村(現在的東樓子);二子和三子遷至仁蘭村。由於隋柏無子繼承家業,於是讓臧家三子臧純繼承。純亦無子,與二哥同居,二哥便將自己的第三子過繼給臧純,同居四十餘年來從未有過口舌是非。

    清同治年間,臧純的後人考取功名做了官,認為仁蘭有“人爛”之意,便借“仁人故里”的寓意將村子改成“仁裡村”。

    解放前仁裡村是諸城城南一座比較大的地主莊園,曾有“南有仁蘭,北有巴山”的說法,仁裡能人輩出,清中期是其鼎盛時期,臧家子孫後代陸續中官。中官後各家爭相買地建房,設堂號、立鋪號,全村共七十二堂號、八大家、九大鋪號。

    祖先流傳下來的仁德、頑強生存的精神,可以說在臧建和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經歷過被丈夫拋棄、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離鄉背井打工、失業等等,卻咬牙一路走來,最終成為億萬身家的水餃女皇。

    在青島的醫院當護工期間臧建和結識了一位泰籍華裔的醫生,在24歲時與其成婚並生下兩個女兒取名黃蓓、黃蓬。生下女兒幾年後丈夫就被其母親接回泰國。1977年,臧建和帶著兩個女兒到泰國投奔丈夫,卻得知丈夫已經接受婆家安排另再娶妻(泰國實行一夫多妻制),並且婆家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遭到拋棄的臧建和下定決心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留在香港謀生。

    一個獨身女人帶著兩個孩子流落他鄉,一個人打三份工,加上語言不通,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因為打工時撞傷了腰,又被查出糖尿病,臧建和失去了工作,她拒絕了賠償金和香港福利機構的公援金,在朋友的鼓勵下支起了攤子到灣仔碼頭上賣水餃,當時的招牌就叫“北京水餃”。那時候香港還沒開通地鐵,人們主要透過坐船往返維港兩岸,因此碼頭上有相當大的人流量。沒有想到第一天就賣出了10碗水餃,並贏得了客人一句“好好味”的肯定,讓臧建和決定繼續做下去。

    護士出身的她保持了消毒餐具的習慣,並且每顆水餃都精心地包,絕不偷工減料。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點,工作將近20個小時,一天能賺100多塊。

    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灣仔碼頭

    在香港,無證小販是不合法的,常有警察來驅趕,因此每天都在和警察打“游擊戰”。更有意思的是,她的兩個女兒幫著母親做起生意,年僅4歲的小女兒黃蓬負責“望風”,及時通知母親警察的動向。現在描述起來似乎有些趣味,但箇中艱辛只有臧建和一人知道。臧建和的水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來吃,積攢了一些錢,臧建和就在碼頭邊自己架起一個鋪位並命名為“灣仔碼頭北京水餃”,人人都喊她“臧姑娘”。

    有了鋪位後銷量也得到了提升,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名氣了,要吃上一碗水餃常常要排隊,放在現在來說就是“網紅店”。

    而真正讓臧建和的水餃規模化的是1982年一次機緣巧合,日本百貨公司香港大丸百貨老闆的女兒平時非常挑食,但吃了臧建和的水餃後胃口大開,一口氣吃了20幾個,這位日商立即察覺到其中的商機,他立即聯絡臧建和合作,出資為其建廠出裝置,臧建和提供技術,但要求用他們的品牌和商標。

    臧建和立刻回絕了,理由非常簡單,不用我的品牌,教會了他們技術,將來把我“踢”出去,我又怎麼生存呢?的確,中國有句老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教會了別人,自己可能“餓死”。

    日本商人讓步,允許使用臧建和自己的品牌,但包裝上不能印地址和聯絡方式,這一要求也被臧建和回絕了,她反問道:“我的水餃靠人們的口碑相傳走到今天,沒有我自己的地址和電話,我怎麼知道顧客們的真實想法?不行!”最終大丸答應了臧建和的要求,用了灣仔碼頭的品牌和商標,並且包裝印上了聯絡方式和地址。

    這次合作,灣仔碼頭水餃正式有了工廠,進駐各大超市、便利店,這也是臧建和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97年,是香港迴歸的重要節點,灣仔碼頭水餃也和美國著名速凍食品公司通用磨坊合作,隨後在上海設立生產基地,在臺灣也建了廠,逐漸由港地走向全國。2000年,臧建和在威尼斯受評“世界女企業家”。

  • 3 # 三個小酒窩爸爸

    她被丈夫拋棄有家難回,蝸居香港,如今年賺30億,成水餃大王,苦盡甘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半夏鑑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