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強哥新語

    《詩經》裡有這樣的話:“仰望著那高聳的山峰啊,真讓人嚮往!放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邁步前行!(注)”即使自己到達不了那麼高那麼遠的地方,然而心裡卻是嚮往著它!我讀了孔子的書,想象他的為人也是這樣的呀!我去過孔子的家鄉魯地,看到祀奉孔子的祠堂裡擺著各種車服和禮器,儒生們定時地在那兒學習禮儀,不禁懷著敬意徘徊著捨不得離開。天底下的帝王以至於賢能的人很多,都是生前顯赫一時,死後就漸漸被世人遺忘。唯獨孔子,雖是一介布衣,卻能傳承十餘代,學者依然崇拜他。從天子到王侯將相,中原地區研究六經的,都以孔子的學說為準則,真算得上是聖人中最偉大的人物了!

    可見,司馬遷對孔子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 2 # 仁己及人

    因為他實際上是在評價人乘宗教。儒家為人乘宗教。所以其所教授的內容肯定也是規定一個民族千年素質,推崇的內容和其他要求的。

    孔子提出的內容大致是論語。與後人一起成大中論孟四書。四本書的內容是仁義禮智信。其實就是人乘宗教的內容,所以華人中像人的,向上的,積極的部分。就是儒家宗教塑造的。

    有仁的人愛人,有義的人保護弱者,為弱小發聲。有禮的人讓他人如沐春風。有智慧的人不愚痴,知道不斷努力,修行。有誠信的人也能夠得到人們的擁戴

    所以孔子得到華夏的一致尊崇

  • 3 # FHZ付華珍

    至聖 至聖的“至”字有最高的,頂端的,完美的,不可逾越的意思。 至聖——簡單來說,就是最高的聖人的意思。

    因為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世間的影響太大,影響華人的思維模式,行為規範等等。

  • 4 # 隹谷

    孔子是我們山東曲阜人,每一個山東人都因為有這樣一位聖人老鄉而倍感驕傲。2500多年來,孔子一直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敬和供奉,自古以來被稱為“至聖先師”,其中的“至聖”二字最早由司馬遷首先提出後來則一直被沿用。直至今天,孔府每年還舉辦“祭孔大典”,以紀念這位中國的至聖先師,這個風俗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在這裡太史公司馬遷先引用了一句孔子《詩經》裡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歎為觀止,寬闊的大路讓人嘆為行止”。

    然後說,他讀了孔子的書,就能想像出孔子的為人。從這句話看來,司馬遷曾經親自拜謁過孔子故地,所以他說,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裡無法離去。

    最後,他大發感慨: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後也就完結。而孔子是一介平民,卻傳世十幾代,學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由此,能夠看出司馬遷這位清高孤傲的太史公是多麼地崇敬孔子呀!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於春秋時期的魯國,即現在的山東曲阜,是我們山東人永遠的驕傲。但說起孔子的生平,他的祖籍其實不是山東。

    孔子祖上顯赫,不細考證,還真被他本身的光環所掩蓋。追根溯源,孔子的祖先是商朝開國之君商湯。周滅商之後,周公為安撫商朝遺老和貴族,封當時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現在的河南商丘建立宋國,繼續享受殷商王族的奉祿。微子啟去世後,他的弟弟微仲繼位,微仲就是孔子的第十五世祖。這當然是很遙遠的關係,但卻說明孔子是根紅苗正的正宗貴族血統。

    殷商微氏一族至孔子的六世祖時,得孔姓,叫做孔父嘉,他的重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春秋時期人的姓氏很亂,有的用封地名作為姓氏,有的是皇室封批姓氏,有的卻是人們的一種稱謂,比如這“公孫氏“其實就是王爺的孫子的意思。這時孔子的父親又姓叔了,暫時不去研究原因了。

    孔子的家族到了他父親這一輩開始沒落。當時宋國在諸侯之爭中戰敗,叔梁紇為避戰亂而舉家逃遷到當時的魯國陬邑,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曲阜。他父親當時雖然是客居他鄉,但仍然官職顯要,擔任陬邑大夫,應該還是地方行政長官。

    孔子的父親六十六歲之時,與家中小妾顏氏在尼山“野合”而生孔子。據說孔子出生時頭頂長合不好,坑坑窪窪的,故定名為“丘”,又因他的母親在懷著他時曾到尼山祈禱,便取字為“仲尼”。這就是孔子名字的由來。

    孔子的少年時代是坎坷的。他3歲時,父親去世,他的母親身為小妾,不為父親的正妻施氏所容而被逐出家門,顏氏便帶孔子及另一個孩子到了現在的曲阜,過著清貧的生活。後來他的母親也去世,孔子在艱難困苦中掙扎到20歲。之後,他在魯國擔任過管理倉庫的官吏,耕種過農田,30歲時開始收學生舉辦私人學校,也就是現在在孔廟還能看看到的“杏壇”了。在他43歲時,官任魯國大司冠,相當於那個小國的宰相,權力很大了。又過了十幾年,他苦於政治鬥爭的艱險,覺得當官不能救國救民於水火,便又重操舊業,帶領學生周遊列國,開始了十幾年的講學遊說之路,在這期間,他創立了儒家學說,聖賢之風名揚天下。

    在他70歲時,孔子結束周遊列國返回魯國,並於三年後去世。他的家鄉人及弟子自願為其守墓的人家有一百多家,後來自然地發展成為一個居民區,被稱為“孔裡”。

    孔子主要成就

    孔子之所以被司馬遷稱為“至聖”,並被後世神化,是因為他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眾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1、創立了先進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是很先進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這也是後世一千多年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理論依據,也為中華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這在今天來看也是比較先進的教育思想。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並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採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不知這是不是最早的“素質教育”思想的根源。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2、創立了嚴格的政治學說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這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3、創立了和諧的經濟學說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這對於封建社會構建和諧的社會秩序是有好處的。

    同時,孔子還對當時的為政者進行說教,要求為政者不要過於奢侈,要注意節儉。他說:“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同時,還主張“節用而愛人”。這裡麵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運用於經濟領域。

    4、創立了完備的道德學說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概括起來說,孔子的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而孔子的這種完備思想體系成為他之後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綱領,應該說是了不起的成就。5、創立了科學的史學思想孔子治史思想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直”,即研究歷史要實事求是,不但要重視根據,而且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他竭力反對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他這種一以貫之的主張,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態度中。6、創立了樸素的美學思想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並且孔子認為,一個完人,應該在詩、禮、樂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7、創立了獨特的旅遊思想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後半生幾乎是顛沛流離中渡過的。他從漫長的旅遊生涯中悟出精闢的人生哲理,並形成對旅遊的獨特見解。孔子的“遊”主要有三種形式:遊覽、遊學、遊仕。也就是說,孔子在遊中問學教學,遊中求仕入仕,遊中生情怡情,遊中悟道傳道。他的旅遊行為與修學、入仕是分不開的。由此,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旅遊思想,對後世的旅遊業發展也有很多貢獻。孔子的主要言論著作

    1、主要言論

    孔子的言論主要記錄在《論語》中。但《論語》不是孔子本人所著,而是他死後由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這部著作雖然不是孔子所著,卻是孔子全部言論的合集,成為孔子思想體系的主要論著。

    2、文獻整理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撰《春秋》。後人合稱之為《六經》。3、詩歌創作相傳孔子作有《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等詩歌。這些詩歌多載於《樂府詩集》,也有很多說法,說這些詩歌不是孔子所作,但孔子是一位樂理大師可能是不爭事實,否則就沒有聽音樂“繞樑三日不知肉味”的典故了。

  • 5 # 平生已塞北江南

    因為孔子規範了從他開始的很長時間的社會秩序問題,雖然不可能適應千秋萬代,但確實是農耕時代、熟人社會里頭難得的進步,所以司馬遷包括後世很多人都推崇他。

  • 6 # 錦月細雨

    他是當官的,他推崇君君臣臣,皇帝君不君,立馬讓他受了宮刑,他以為君有君樣他這做臣子的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所以他推崇孔子。可他沒想到漢武帝不按孔子的套路出牌。把他搞成了太監。他推崇孔子是因為他恨漢武帝,孔子若是聖人,那不按聖人指導的漢武帝就是小人了。他就是變著法的罵漢武帝

  • 7 # 君易居

    大家好,好開心回答這個問題,司馬遷為什麼封孔子是至聖?據說孔子曾經的老師是老子,他自己也說了很多的徒弟,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那七十二弟子,如果要統計總數的話,大概在幾千人以上,他在教授學習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收了弟子教學之後帶領著一部分的得力的弟子在周邊的國家一共遊學了十幾年,年紀比較大了之後他開始在家裡面修訂了幾部書,就是我們常說的六經。雖然他修訂了很多別人的書,但是卻沒有留下一部自己的著作,他年紀大了去世之後,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行全部都記錄了下來,整理成了一部著作,論語,這本書在後來的儒家發展史上一直處於領頭的地位。後人們因為他卓越的貢獻,為他立了很多的稱號,比如說孔聖人,至聖,還有人把他稱為萬世師表!希望這個回答能讓大家滿意,我們感恩我們的孔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資本家破產了,工人會失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