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庚辛申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解釋出預測的先決條件。

    凡預測必須有三個先決條件:象數理。

    這三個精通其中一個日常就夠用了。

    象:一切能看到聽到的表象形態人事物現象(相)。

    數:天時,卜卦得數。

    理:理論知識儲備。

    象出來了,就能推斷一二,不需要卜卦正常。

  • 2 # 仰望人生星程

    孔子之言,真理真心話。事物都遵循自然規律發展,而善易者已經懂得這個規律,也就沒必要算了,每一步怎麼發展,進展到哪一爻變,都已知曉了,算也沒有意義。

  • 3 # 新中式文化推廣

    易經不是說告訴你什麼事物的終點,他說的是自然萬物發展的規律一個過程,而在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是可以透過人自身去改變的。為什麼說善易者不卜應為給一些人說了他就認為是這樣了,可能會因此改變一個人一生,所以說一般都不卜

  • 4 # 森嶼君

    眾多研習《易經》的人中,都口口相傳一句話,叫“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就不禁讓人奇怪了,眾所周知,預測學是《易經》研究方向之一,甚至《易經》還被稱為預測學之祖,而這句話卻剛好相反,其中又包含哪些道理呢?

    說起來,“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句話來頭也很大。

    一句來自儒家開山祖師爺至聖先師孔子,一句來自戰國末期儒家扛把子荀子。

    孔子晚年為了讀易,韋編三絕,最後作十翼,曾高度讚揚《易經》,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易經是中國上古先賢和聖人們,經過對宇宙天地極深的思考和研究而產生的一門學問。

    而荀子呢,雖然沒留下他讀易的記載,但在他的著作中很多觀點來自《易經》,甚至多次直接引用,可見荀子對《易經》至少也是熟讀多遍。

    這樣兩位儒家大師,在精研《易經》後卻提出不佔不卜,自然有其道理。

    道家三玄的核心為《道德經》,而《道德經》主旨就是自然無為,自然是強調尊重事物的本性,無為是強調不要以個人意志去幹擾事物發展的方向,應該因勢利導地去做,所以無為不等於不作為,而是要積極地引導,是無為而無不為。

    而《易經》的核心思想與《道德經》相似,同為講天地大道和自然法則,以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的合理狀態和其變化的適當範圍等為主要內容,而細化到具體生活中,可以說兩本經典都勸告世人要堅持正道,為人處事要一身正氣,為人以善,不可作惡。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中才會朋友越來越多,對立和矛盾越來越少。

    也就是《道德經》中“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和《易經》裡的“中正立萬變通”的高度闡釋。

    而占卜等術,雖然聖人也常用,但終歸不是大道。

    “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是指真正明白《易經》中所講的大道後,還去單純追求“佔”和”卜”;實質卻已經拘泥於“術”了,而不符合自然根本之大“道”。

    道祖太上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也如此,如果已經從《易經》中探尋到至真大道,掌握了人生真諦,又何必去拘泥於占卜這些小術呢。

    最後,我們要敬畏神明和天命,但是卻不能自甘為命運所捆綁束縛,要敢於堅持自己的使命和初心,這或許才是《易經》的真正內涵。

  • 5 # 集眾幫人氣平臺

    回到易經的來源:“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伏羲氏的這種精神,不論是對於學生,還是商人,不都是在告訴我們要深入思考和總結萬事萬物的規律嗎?如果易經的作用是單純的占卜,孔子直接在十翼的第一句話寫上:本書純屬占卜為用不就完事了嗎?

    迷茫與依賴

    很多事情占卜了不如不占卜,占卜錯了更是危害不淺。易經本是潔淨精微的學問,任何一個學易的人,如果沒有深厚的品德修養作為依託,學易不精,還要謀人錢財,則是損陰喪德之為。

    所以,現在讀孔子的諄諄告誡,善易者不卜,真得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出聖人的之心的關懷。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說破無毒,細思極恐!

    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能明白,大致意思就是說真正理解易經的人,不會隨意幫人算命吧,因為算命本身是有很強的暗示作用的,容易讓被算命的人生活失去平衡,所以不會輕易打亂他人的人生秩序。

  • 6 # 種智成成

    易經是一門科學,真正的善易者,就是深諳易學的之道的精英。尊重自然,懂得自然的周流不滯,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知道陰陽互補與變化是規律,那就沒有“卜"的必要了吧!

  • 7 # 乙丙丁6

    善為易者不卜,這句話對嗎?對,但也不對。

    首先來說不對的原因,學習易經和卜卦驗證基本上是密不可分的,你要學易經就避不開卜卦。那麼有人要說了,我就只學易經不卜卦難道不行嗎?應該是行的,但是好奇的心理會讓你必須卜卦,否則你也不會有學易經的興趣。

    卜卦不僅僅可以加深學習易經的興趣,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了。

    我學習易經,我第一次感興趣的是火天大有卦的九三爻辭,說是齊桓公要為周天子主持公道,不知道結果如何,就卜了一卦,得到《大有》之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解讀卦象的人就說了,這件事情可以幹,名正言順!為什麼呢?齊桓公是公侯,周天子是天子,公用亨於天子,就是齊桓公幹了這件事情,就能跟周天子吃飯了,很明顯是大吉之卦。為什麼後面跟了一句小人弗克呢?這就是易經道理高深所在,易經講究條件符合與不符合,假如其他人得到這一卦,你既不是公侯,對方也不是天子的,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個卦就告訴我們,你學易經不卜卦,不實踐的話,很難全面學習易經道理。

    開始學習易經是避不開卜卦這條路的,以後精通易經了,也很難做到不卜卦,因為習慣了卜卦。

    那為什麼有這句"善為易者不卜"這句話呢?我想可能是有幾種典型的情況在裡面,我來簡單的說說吧。

    一,卜卦並不是非常準的,所以就有人不看重卜卦了,知道一些易理就足夠了。

    二,有些人非常精通易理,不用卜卦就能明白是怎麼回事,看到某件事,隨便拿來一個卦進行分析就知道結果,他們不需要卜卦就能找到符合條件的卦爻。

  • 8 # 有話少說

    龜卜,筮佔,古代兩種不同的巫術,簡稱,占卜。

    《易經》即《周易》,蒙卦卦辭有“初筮告”,比卦卦辭有“原筮”之辭。筮,明白無誤,易經就是筮佔。

    託名孔子《易傳》:“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孔子作《易傳》傳授《易經》,孔子應該是善易者,孔子怎麼可能不佔呢?

    “善易者不卜”,根本不懂龜卜與筮佔。正確的說法是“善易者不佔”。龜卜與筮佔都分不清的人,才會說什麼“善易者不卜”。

  • 9 # 明理致用

    善易者不卜!

    後世一部分人認為真正懂得易經的人是不會去搞數術占卜的,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是研究易經到了一定階段水平,不用起卦占卜也能知道吉凶。

    首先我們要明白古人說這句話時的站的角度、立場,才能知道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才能知道這句話的指導意義。

    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均為後儒家時代所言。獨尊儒家,是孔孟之後的儒家,不是先天“儒”的意義。

    儒這個字,出現的很早。最早是指部落或國家裡的巫史祝卜醫之類的術士人物,僅僅處於首領或大王之下,負責部落國家農事生產和上述事務的指導,易最早也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占卜文化。

    孔孟以後的儒家,對易中的哲理進行了升級,把易經哲理上升到尊卑階級問題,上升到仁治、德治、法治問題,作為統治階級治國手段,是易經從小術到大道的一個過程。占卜為小術,哲理為大道。術為技術,道為哲學,誰的政治層次高低,一眼明瞭!

    然而,善易者都是學易悟道的高手。在學易過程中,易理學者要數術的生活實踐,象數學者也要哲理的感悟指導。兩者不可分割,單一從哲理或者單一從數術而學,終不能明悟大道!

    高度不同、時代不同、角度不同,我們沒有必要為古人一句話而糾結什麼。理論離不開實踐,實踐離不開理論,是所有學科驗證真理必須做到的兩個方面。易學學習者,不用偏執於道和術的方向,從術可以悟道,從道也可以明術。術法道合一,也就真的不用糾結“善易者不卜”之類的問題了。

  • 10 # 趙日金141

    《尚書洪範》九條治國大策,其中之一,擇建卜筮之人。卜,龜卜。筮,筮佔。

    《史記日者列傳》: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而決於天命哉!

    龜卜,用火灸龜殼,根據裂紋預測吉凶。筮佔,即用蓍草演算一卦,用佔得之卦預測吉凶。

    現今易學大師們改變策略了,只是拿本《易經》念,唸到一卦,又是伏羲又是文王又是孔子的擺活,就是不敢占上一卦預測一下吉凶。《易經》不是光用來唸的,關健是占卦,如《易傳》孔子曰:“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不是拿本《易經》念,唸到一卦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就吉無不利了。凡有點古文基礎的人都會念,而是事先佔上一卦,再椐此卦預測吉凶。卦有六十四個呢,佔得“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卦,機率微乎其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姆雷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