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石榴成熟時

    才學書法哪種執筆方法好?

    古人執筆無定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啊,中國古代人執筆是不分方法的,有三指執筆法,也有五指執筆法。

    鑑於初學者才開始學習書法,執筆不穩,手抖,控筆能力差等原因,建議您呢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的好處非常多

    “五指執筆法”的優點是五指能夠自然屈伸,用力齊均,筆在手中既穩當,又能前後左右地迴旋運轉,最便於對毛筆進行控制,坐在寫字檯前枕腕或懸腕寫字最適合用這樣的執筆法。

  • 2 # 孤鸞迴響

    初學書法用五指執筆法,擫,押,鉤,格,抵。小紙要抵住。指實 (實是不動)掌虛(手要空如握卵)腕活(手腕不要僵住,要靈活)

    或者撥鐙法(手形是以前農村用針挑燈芯的樣子)

    不要用三指執筆,執筆無定法,要先懂法,先得法,才無定法。

    執筆要不斷去豐富內涵,拿上筆就是執筆,裡面的關鍵需要自己一輩子去摸索。在寫字的過程中摸索,看如何發力,等等。

  • 3 # 郝先生很好

    初學者開始往往忽視這些基礎訓練,隨著書寫水平的逐步提高,漸漸就會感到不合適的書寫習慣成為書藝進步的障礙,想要糾正卻已積習難改。因此,學習者在入門時便透過加強基礎訓練,養成良好而科學的執筆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執筆無定法

    執筆跟選老婆一樣,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

    大書法家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絕對標準的方法,只要手心留有活動空間,執筆靈便就行。

    前人傳下來的執筆方法很多,有龍眼法、鳳眼法、撥燈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單鉤法、雙鉤法、捻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雙手迴腕法,等等。

    對於非研究者,不建議過多去鑽研這些名詞,瞭解執筆法的主要意義,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執筆方法,或努力訓練和適應公認比較合用的執筆方式便可。

    二、科學執筆法

    執筆無定法,話雖如此,卻也並非無章可循。歷代書法家在考察手腕生理特徵和用筆規律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相對科學的執筆方法,對初學者而言具有相當的參考意義。

    講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疑惑,說你一方面告訴我執筆無定法,一方面又說有一定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好比美食,它有最科學、最有益的搭配比例和吃法,也有最適合你自己的吃法。如果你已經有最喜歡的吃法,比如蘸醬吃,比如你用左手吃最順手,那麼,吃下去就可以了,不存在錯與對的問題。如果你家有剛學會吃飯的小孩子呢?你肯定會盡量為他選擇科學、營養的飲食方式。一樣的道理。

    好了,繼續講。

    什麼是最常用而且比較科學的執筆法呢?歷代公推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相傳是由“二王”傳下來的,唐代陸希聲得到後,再傳至宋代錢若水,才公開出來。

    三、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也稱五字執筆法,以“擫、押、鉤、格、抵”五字訣闡明瞭五指的作用。

    ①擫(yè):指“五字執筆法”中拇指的作用。擫即指按之意。以拇指骨上節出力緊貼筆管內側,略斜而仰。如吹笛時以指擫住笛孔一般。

    ②押:亦作壓,指“五字執筆法”中食指的作用。押有約束、管束之意。用食指第一指節斜而俯地出力,貼住筆管的外側,位置和大指內外相當,和大指相對地配合一起,約束住筆管。

    ④格:指“五字執筆法”中無名指的作用。格有擋住之意。無名指用指甲肉之際緊貼筆管,用力將中指鉤向內的筆管擋住。此動作亦稱“揭”,揭有擋住和往外推之意。

    ⑤抵:指“五字執筆法”中小指的作用。抵有託著之意。小指襯托於無名指之下,以增加力量,擋住中指的“鉤”。

    五指執筆法使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將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對立而統一於筆管。五指執筆,其中留有空間,執筆就輕鬆自然,用筆也能靈活自如。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他這裡雖說無定法,其實“虛而寬”正是“指實掌虛”這是一定法。“實踐證明五指執筆法是比較合理的。

    關於五指執筆法,有一套口決:

    大指食指對著捏,

    中指向裡頂勾天,

    無名指頭向外頂,

    小指幫忙不要歇。

    指虛掌實虎口開,

    腕平掌豎筆直立。

    四、執筆要領

    1、指實掌虛

    “指實”,即五指齊力,力聚管心;“掌虛”,即手掌空虛,形同握卵。實踐證明:指實就能和穩定;掌虛就會用筆靈活。而要做到指實掌虛,最好採取人們常用的“五字執筆法”。

    2、管直腕平

    管直,指筆管與紙面垂直;腕平,指手腕與紙面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鋒正則能夠“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以利用筆四面勢全,八方出鋒;腕平肘則自然會提起,這樣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認為掌豎則管直,因而強調執筆要豎掌。其實不然,管直並不取決於掌豎。從五指執筆法的各個手指的作力點來看,五個和指在筆管的上下左右均勻布點,四面八方平衡用力,這樣自然將筆官執得豎直。如果將手掌豎起來,腕部肌肉便受到牽制,處於緊張僵硬狀態,既容易疲勞,又不便於運腕,尤其是寫大點的字,更加感到不便當;倘若站著寫掌則根本無法豎起來。因此我們認為,和不一定要掌豎,而以掌面同紙面成45.夾角為宜。為了便於掌掃這一要領,可先將右臂松馳,垂身側,手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並保持原樣,抬至桌面書寫位置,然後,左手再將毛筆遞給右手,按五字執筆法的要求執住。(其實並非時刻都要垂直執筆,只是大致保持這一狀態,便於應付各種書寫上的變化需要)

    3、鬆緊適度

    執筆要不鬆不緊,靈活掌握。一般情況是:寫大字或初學寫字執筆宜緊些,但也不能過鬆過緊。執筆過鬆,運筆無力;執筆過緊,指死腕僵,轉換不靈,甚至發抖。張旭給顏真卿傳受筆法說:“妙在執筆,令得圓轉,勿使拘攣。”

    世傳王獻之幼年練字,其父王羲之從身向後突然抽他手中的筆,竟沒有抽動,因而得到他親的稱讚。不少人常以這個故事,作為傳授筆法的要訣;也有些仿效此法以檢驗自已執筆的鬆緊程度,實不足取。且不說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如果執筆真的緊到了如此地步,怎好動筆寫字?“不然,則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蘇軾《論書》)

    4、高低相宜

    執筆高低可根據字的大小和不同字型靈活掌握,並沒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說,寫大字宜高些,寫小字宜低些;寫行草書宜高些,寫楷書宜低些。

    執筆高度要根據字型的類別、大小和筆管的長短而定,一般來說,寫小字執筆要低些,離筆頭一寸左右,太低了筆畫侷促不自由。寫中楷或大字,執筆要高一些,約二寸左右;寫大楷和草書筆管要再執高一些,約三寸左右。執筆越高,迴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於揮運。但過高了,影響用筆力度,下筆飄浮,無力無筋骨。執筆太低則使轉笨拙。

    五、關於執筆的更多知識

    1、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腕來書寫。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是寫大字與草書的常用書寫方式。世傳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以此表示他功力有多深。

    其實書法君完全不認同這點,一是我不認為米芾會懸肘寫小字,即使偶爾如此也是表演或標榜所需;二是小字懸肘純屬吃飽了撐的,很多書法家故意懸肘以示功力深厚,我實在覺得大可不必。除了特殊場合,寫小字很少需要懸肘,故意懸肘更無必要。

    當然,初學者懸肘練習對毛筆的掌控力度與穩定度是有必要的,能懸肘應該成為一項基本功,但沒必要刻意懸肘來創作。正如我們扎馬步練功,卻沒必要扎著馬步來打拳。

    2、執筆的高低與鬆緊

    毛筆執得高,毛筆活動範圍大,運動靈活性強,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

    還有執筆的鬆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鬆,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鬆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透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腳踏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3、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儘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斗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鬆,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儘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應讓筆桿保持大致垂直狀態,這樣便於毛筆向任何方向和位置執行。

    4、寫大字時執筆法

    站著寫大字,通常採用捻管執筆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捏住筆桿上端,高高提筆,仍要求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這種執筆法適合書寫大字,或者書寫行草與狂草。用提鬥筆書寫特大的字或題壁,即用拇指貼夾住筆桿內方,力量由內向右用力,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列抓住園鬥外面,用力方向與拇指相對,小指則貼在下面,高懸肘腕,以臂代替筆桿的運轉,這種執筆方法叫“提鬥拋筆法”。

    另一種寫特大字的方法是“雙手迴腕法”。它是用左手握住筆桿的上端,由左內向右外用力;右手握住筆桿的下端,由右外向左內用力。這樣,雙手齊力,氣勢豪邁。這種方式適用於比較大且重的毛筆,垂直於地面創作書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喜歡針織衫和毛衣,馬上開春,有哪些好看的毛衣顏色搭配,時尚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