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武奇兵

    他不光能短時間內造出核彈,還能造出新銳的飛機、航母、潛艇、導彈。沒辦法人家底子好,前三者日本在二戰就有好基礎,至於導彈,他有發射衛星的能力就能製造彈道導彈,他有核電站就有能力造核彈,這都是很短的時間問題而已。

    日本的核電站,其實核電站裡的核燃料棒就是製作核彈的主要“材料”,只是濃度不同。

    日本從二戰後迅速崛起,這根日本民族本身和美國有相當大的原因,日本這個民族非常喜歡學習,學習各種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甚至思想與理念。美國很多的軍用民用電子裝置、整合系統都是進口日本的。當然日本現在發達的科技也離不開美國的幫助。

    日本的運載火箭

    二戰之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最多的時候被多達50萬美國大兵駐守,他們在那裡的生活給日本的社會與經濟復甦直接帶來巨大的幫助,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日本人認為麥克阿瑟是他們眼中的英雄、救世主。

    美國大兵用一頓午餐就可以獲取日本姑娘的芳心

    目前日本受美國製約,戰敗國是不準有進攻武器的,但是日本縷縷鑽空子修憲,製造的直升機航母明顯是用來兵力投送用的,日本做為美國牽制我們的主要力量需要他發展一定的軍事力量,但是美國應該很聰明,他不會養虎為患,還是有能力輕鬆捏死攥在手裡的這隻鷹犬。

  • 2 # 小言不少言

    這是一個老話題了。我不懂核技術,但所有武器研發套路都一樣,理論研究,工程樣機制作,實驗,定性,服役。造核彈對日本來說不是多困難的事,但,一是需要時間,二是造什麼樣的核彈,原子彈現在是小兒科了,三是如何投送。解決這三個問題,真不是短時間能行的。需要以年為單位計算吧。

  • 3 # taobaoxiu

    我不懷疑他的製造能力,但是我懷疑他的抗打擊能力。三個月造出核彈又能怎樣?首先使用?然後等著挨有核國家的反擊?

  • 4 # 鶇飛天

    日本軍工具備非常深厚的歷史積累,並且在戰後一直透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延續發展,未曾中斷。日本有相當一部分人一直對二戰戰敗的歷史結果心懷不滿,對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耿耿於懷,認為日本是被美國原子彈打敗的。

    如果美國放鬆對日本軍備發展的限制,特別是核武器的限制,日本有能力造出核武器,而且是當量較大的鈽材料裂變核武器。但是能否大量製造具備實戰價值熱核武器,還有很多疑問。

    畢竟,日本沒有進行過核武器的試驗,就是進行超級計算機模擬核爆,由於缺乏實際核爆的資料,模擬核爆的效果依然無法達到實際需求。另外,目前還無法得知日本是否掌握氫彈的設計訣竅。

    現在可以得出的明確結論是:日本具備製造原子彈的所有技術和能力,但是,能否大量製造具備實戰能力的原子彈還很難說,另外,不能確定日本是否擁有製造氫彈的完整技術。

  • 5 # 一坑四彈

    完全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出核武器,而且是比較髒的原子彈。

    原子彈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僅僅造出“能用”的原子彈,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軍工業實力比日本差很多的國家,比如南非和東亞某國都能搞出原子彈,對日本來說,也不存在任何問題。

    以槍式原子彈為例,就是把兩塊處於臨界狀態的武器級核材料擠壓到一塊,技術上不存在什麼難點,困難之處在於武器級原材料的獲取和提純。日本在這方面不是沒有準備,日本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核電規模,而且是以重水堆為主,重水堆就可以產出用於製造原子彈的鈽元素。

    雖然鈽只是重水反應堆的核廢料,但只要經過提純,就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美國對伊朗實施軍事制裁的原因也是指責伊朗進行重水反應堆核廢料的提純工作。日本的幾十座核反應堆經過幾十年的運營,保守估計已經積攢了數十噸可用於提純的低濃度含鈽核廢料。而大約5到10千克鈽239,就足夠一顆原子彈的用量。

    這圖也能說明問題

    日本從未將核廢料運往第三國進行處理,相反,日本每年還要從歐洲等國進口數量不少的核廢料。誰也不知道日本把這些核材料放在什麼地方,我覺得如果需要他們肯定會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造出原子彈也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兒。

    造出大量核武器,我覺得有點不太現實。核武器的小型化,需要透過核試驗來獲取資料,其他擁核國家都是透過成百上千次核試驗,才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技術。沒有這些資料積累,造出的原子彈只能是又大又笨,但這並不影響使用,核武器能響就行。

    至於核武器的運載工具,日本也不缺,日本的運載火箭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水平。

  • 6 # 航天兔

    友情提示:本文3100字,閱讀全文需時較長;

    這個真是……關於日本造核彈的問題,在中國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了;

    關於所有日本擁有核武器或者製造核武器的問題,我們只要看看目前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那幾個國家現狀就可以解釋了。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院”的報告,目前全世界擁核國家一共有9個,除了合法的“五常”外,還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某棒”,其中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器總數大概在300枚左右,印度大約擁有130-140枚核武器,巴基斯坦擁有140-150枚核武器。

    而印巴的核武器研發計劃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有成果要到70年代初,從上世紀70年代初至今少說也有40多年了,可是印巴一共才造了約300枚核武器。

    而目前全世界除了美俄之外,其餘所有國家的核彈頭數量,都沒有超過500的,都在10-400枚之間。

    而即使是美俄,它們擁有今天高達數千枚的核武器數量,也是透過數十年的累積才形成的;▲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院”的統計資料,美國從1945年第一次成功核試驗以後,一直到7年以後的1952年,其核武器的數量才“破千”,而前蘇聯用的時間更久,整整十年的時間(1949年-1959年)

    在冷戰時期,那個瘋狂擴軍的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沒能做到短時間內擁有大量核武器,我們又憑什麼理由認為日本就行呢?這都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了。

    其次是日本“核材料”的問題,可能很多華人都聽過“日本擁有47頓鈽材料可以造6000枚原子彈”的新聞。

    可是大家知道這個新聞具體出自哪裡?宣傳這種新聞的人又是為什麼要這麼宣傳的嗎?

    關於日本用有鈽材料能造原子彈的新聞,其實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

    21世紀初,當時日本開始對外宣稱儲備了40噸鈽材料。

    2002年4月6日,日本自由黨黨魁“小澤一郎”,在日本福岡對外揚言:“日本核電站工廠裡的鈽完全可以製造出4000多枚核彈頭,我們在軍事實力上不會輸給中/國。”

    2002年5月,時任日本官房長官的“福田康夫”對外宣稱:“只要堅持專守防衛,日本也可以擁有核武器”。

    到了2007年,日本擁有的鈽材料增長到了45噸,約佔全世界“民用鈽材料”的五分之一,而到了這時關於日本“鈽材料”的新聞,還沒有人重視。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日本儲存大量“鈽材料”的新聞其實都是日本人自己宣傳出來的,甚至就連“能造數千枚原子彈”的說法也是日本媒體自己說的。

    我們要知道,在現今這個世界,能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有“五常”,其他無論是已經擁核還是想要擁核的國家,都對自己國家的核材料儲備情況視為“絕密”,即使是“五常”對自己的核材料儲備情況也是“諱莫如深”。

    那為什麼偏偏日本就用對外宣傳自己有多少、多少“鈽材料”,能造多少、多少原子彈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日本所宣稱儲備的“鈽材料”和真正的武器級“鈽材料”不同;

    日本現階段所擁有的“鈽材料”其實都是核反應堆,乏燃料棒(鈾238含量1.5%-5%)在反應堆反應過後的產物,屬於“鈽的多重同位素混合物”,裡面不僅有鈽-239,還有大量的次錒系元素與含有偶數箇中子的“鈽同位素”。

    其中鈽-240含量較高,一般在25%-30%左右,而武器級鈽的鈽-240含量不能高於7%。▲美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用民用分應堆鈽材料做過核武器研究及試爆實驗,其結論認為:“儘管可以在十分精細的設計和製造下起爆,但有效當量太低,並不實用,同時也不能運用在熱核武器的初級上,已經基本否定了其核裝藥的用途。”

    儘管可以在理論上從這種民用乏燃料棒的反應物中提取鈽-239,但是因為其分離係數太低,需要大量的離心機串聯級別,不僅時間長,而且消耗的能源極大,非常困難,所以提取鈽-239也僅存在於理論上。

    因此在國際社會上,這種不實用的“鈽材料”都當做核廢料處理了,而核廢料的處理正是全世界的核“難題”,所以很多西方國家,比如英法等國就將自己核電站反應堆乏燃料棒反應過後的“核廢料”運送給了日本處理,這也就是日本“47噸鈽材料”的由來。

    所以日本所宣稱能造“6000枚原子彈的鈽材料”和真正的“武器級鈽”其實根本就是兩碼事。

    而日本之所以接受這些“核廢料”其實是為自己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準備的,一個是實驗用的“常陽”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殊”快中子原型反應堆;

    按照日本對外的宣稱來看,“常陽”與“文殊”可以將“再迴圈的未燃燒鈾和乏燃料中的鈽製作成混合氧化物燃料”,並從中提取額外的25%-30%能量。

    不僅可以將“核廢料”製成“混和氧化物燃料”(其實就是“氧化鈽”),還能多提取25%-30%的能量,看著很美好對不對?

    可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是很“骨感”的,1971建設的“常陽”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屬於實驗驗證性質的反應堆,於1994年轉換了堆型。

    而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原型“文殊”反應堆,可以說是日本核技術的反面典型,是日本“匠人精神”的打臉之作。1994年文殊反應堆開始進入臨界狀態,而僅僅一年以後,1995年12月就發生了“液化鈉”冷卻材料洩露事故,並引起了火災,不得已停止執行。

    而日本事後的調查結果發現,竟然是因為一個本身就存在設計缺陷的冷卻管道溫度計,在高溫下破裂導致的,而這個溫度計在此前通過了一系列嚴格的“安全檢查”。

    2005年8月“文殊”反應堆從新啟動,可僅在三個月後,又發生了反應堆燃料交換裝置脫落事故,被迫停運。

    而事後的調查結果,仍然是一個通過了層層“安全檢查”的吊臂斷裂,導致的事故。

    面對問題不斷的“文殊”反應堆,日本原子能機構不得已在2016年9月21日,向日本政府提出報廢“文殊反應堆”的計劃,2018年3月28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在例行會議上,正式批准了關於“文殊”反應堆的報廢的計劃。

    而也就是在“文殊”反應堆被批准報廢后不久,日本媒體開始大規模宣傳“日本儲備48噸鈽材料,能造6000枚原子彈”的新聞。

    其中用意不言自明,說白了日本無非就是想透過這種“嚇人”的宣傳,來給砸自己手裡的“核廢料”找個下家而已,最好是能運回西方國家。

    那日本是否有真正能造核武器的“武器級鈽”呢?

    答案也確實是有,不過那是在2016年3月22日以前;▲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原子能開發機構”曾以研究為藉口,向英美等國借過332公斤高濃度“鈽-239”,但是在我們的“善意提醒”下,日本迫於美國的壓力,在2014年荷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同意歸還美國,但是日本方面一直想盡辦法拖延,直到2016年3月22日,這批“高濃度鈽-239”才運送回了美國。

    所以日本想在短期間內製造大批原子彈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何況別說它造不出來,就算造出來又能如何?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工業區集中,隨便來個核大國就能把它給滅了,它又能拿核武器威脅誰?有核武器不一定能成“強國”,“某棒”現在手裡就有核武器,還有現成的洲際彈道導彈投送平臺,可是誰又瞧得起它呢?

    我們只要理性一點,其實是很容易看出日本核武器問題的本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磷酸二銨是我們常用的肥料,市場上假貨很多,哪位專家可以揭秘下怎麼分辨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