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57952000612

    提起數學做筆記之前在MO搜了很多相關內容,自己也一直記筆記,但是發現有幾個問題:

    聽課來講,記會影響聽。經常老師講的話記不全看書直接在書上寫最後只是零星的東西。把書抄一遍也不太可取,那麼該記點什麼?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實驗,也進行了許多改變:首先,把記筆記的本子換成了活頁紙,一般用B5的。這樣一個好處是可以隨時在已經做好的筆記中插入一頁。不過隨後這個也有些問題:有橫欄的紙寫不在一行的東西時覺得背景礙事,而白紙又對不齊。後來解決方案是 先用活頁紙寫,再用白紙重新寫。那麼為什麼要重新寫呢? 這是因為現在看書有一個新的要求,不能只是我懂了,還要講出來給大家懂。 而之前做筆記無非就是抄老師和抄書,很少思考整體邏輯,總在證明或其他的細節上。從而可能過了一段時間還記得一個定義或者一個定理裡的細節,但是這一節內容講了什麼,為什麼要講這些而不講那些可能說不上來,可能你會覺得這是講課人才該做的,並且很多講者也未必知道。而自己看書的過程是自己給自己講的過程,於是我把第一遍看作是學,把第二遍看成是講,學時就普通方式做筆記,而講時就要用板書或者更啟發的方式來寫筆記,因此第二遍用白紙記更容易發揮。做數學筆記的目的是學,不僅是記錄,要說記錄當然不如一本書全,那為何要做筆記?做筆記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東西,自己的理解,自己對文字的詮釋。謄寫應該是做筆記這個系統工程中的第一步——熟悉材料。很可惜現在很多內容也只是進行到了下一步組織材料使其有結構。 講者更像一個演員,材料只是劇本,一個“證明”過程就好像是劇本中的一個“打”,如何打要看講者的表演,而能否挖到劇本里更深層次的聯絡和內涵又是講者的個人能力。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可能也適合學數學的人。放兩張圖,筆記做得醜陋黑色筆記是基本材料。框起來的是這一部分的小標題或中心,箭頭是它們直接的聯絡,還有一些是突出的東西,比如最終結論,重要定理,典型技巧等等。熟悉範疇論的同學可能猜出來,方框就好比物件,聯絡就好比態射。確實可以這麼想,不過還做得不夠,還想把自然變換,態射間的關係,n-範疇的思想應用在做筆記過程中。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上面的東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髮一洗完就油頭,而且還老掉髮,少年禿嗎?天啊,用什麼洗髮水好用一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