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左同學
-
2 # 柳七公子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情侶之間更需要。
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生活的難有時讓我們舉步維艱,沉重的負荷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所以,一些特殊日子的『儀式感』,卻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別樣的色彩。
那種來自『儀式感』裡的滿足與歡愉,卻滋潤著我們生命的根鬚,讓我們原來單調、枯燥、又有些乏味的日子,變得浪漫又有意思。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的小王子和狐狸相約見面,他問狐狸,什麼是『儀式感』,狐狸說說:『儀式感就是它使得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
其實,儀式感不是矯情,是用心對待生活中看似平淡不起眼無趣的小事,讓它變得有有趣,從而體味到生活忙碌與繁雜背後的別樣的美。
婚姻需要儀式感有人說都結婚了,或者過成老夫老妻了,搞啥儀式感,虛榮矯情,其實,步入婚姻的人,自從愛情落地那天起,生活就被柴米油鹽侵染著,各種瑣碎事務纏身,上有老下有小,各種壓力山大。
有一次在醫院陪床,鄰床家屬是一位45歲的女人,陪自己的母親zh說老公忙,沒空來,家裡還有一大攤子事。
那天是她的生日,她老公就捧著一束鮮花來了,女人一臉嬌羞,埋怨男人:都多大歲數了,還玩這些小孩子把戲。那看上去粗枝大葉的男人,又從背後,變出一小盒子,是一塊包裝精緻的絲巾。他認真的拆開包裝,給女人繫上。女人,一臉的甜蜜,幸福頓時溢了一滿病房。
比如逢結婚紀念日、夫妻雙方的生日,或者結婚多少週年紀念,兩個人,倒兩杯紅酒,點一支蠟燭,小酌兩杯,共同慶祝一下。
有人說,忙都忙死,老夫老妻沒必要,玩矯情演戲,過啥生日,買啥禮物。而恰恰是這樣的小儀式感,讓本來充滿一酸澀的日子,開出了一朵花來。
家庭需要儀式感一家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但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各人忙各人的,中午一般在單位湊合,晚上回去,有時間適當改善一下,認真做頓晚餐,邊吃邊聊,一天的勞累也會蕩然無存。
有的人很懶,早晨從不做早餐,即使有空也不做,隨手扔給孩子五塊錢,讓孩子自己出去吃,或自己將就個麵包了事。倒不如,早起十分鐘,剪個蛋,熱兩片面包,一杯奶或豆漿,更有質量。
逢年過節,逢老人生日,即使不下館子,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並不是說,要吃山珍海味,美味珍饈,自己準備食料,自己在在廚房炒的飯菜,一家人圍坐一起,其樂融融。比下館子,更有家的溫馨和儀式感。
不時,精打細算的日子,也會給自己置辦幾套可以穿得出去門的稍微好點的衣服,湊個場,參加個活動,也體體面面的,不辜負生活的每一個值得記憶的瞬間。
戀愛需要儀式感1.就想給你一個驚喜
一對戀人,對把戀愛的日子,過得蜜裡調油,也離不開儀式感。愛情,靠兩個人用心去經營。有的異地的戀,因為工作的緣故聚少離多,但絲毫不影響彼此感情的粘合度和發展。
有次聽後臺一朋友說,七七那天,女孩想給男友一個驚喜,沒告訴男友,自己就買了車票直奔男友工作的城市,到了樓下,給男友發訊息說:『你下來吧,我就在樓下。』
男友馬上打過電話來求證並說,他此刻就在女友租的小公寓電梯裡,女友震驚,男的發了位置過去。
兩個人在電話裡彼此笑罵對方,狗血淋頭。原來男的也想給女友一個驚喜,買了禮物,也奔到了女友的城市。兩個人就這麼兩兩岔開了。
2.是女人矯情嗎?
而第二天,男友浮上線了,壓根不提昨天過情人節的事,女的委婉一問,男的說,忙忘了。女的便不再追問,現在的情人節,滿大解都是鮮花,到處都是玫瑰,能忘了,別再問了,是人家沒把自己放心上。
如果愛情裡連這麼一點儀式感都不給的話,將來在一起,可想而知。並不是說戀愛非要儀式感,真忙真沒有也可以,但是明擺著忽略自己,也別怪女人生氣。
簡單小結:生活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儀式感讓我們在繁忙時靜下來品味生活的另一種精緻,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不僅是在生存,而是用心在生活。
平凡人的生活裡,哪有什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就是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小小的儀式感,卻讓我們能把最平凡的日子過成詩,過得更加精緻。生活裡到處洋溢著小小的甜蜜,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又何償不好呢?
至於情侶之間,我認為儀式感更為重要,因為它是感情的粘合劑。我們一起走過雨,走過風,慢慢地將心靠攏,喧囂的生活裡,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確幸,都是生活、愛情的儀式感。
回覆列表
先說結論,情侶之間無論是見面時候的擁抱,晚上睡前的“晚安”,或者是親吻、問好,節日互送禮物等等,都是有儀式的表現。我認為情侶的生活中,需要一些兩人約定好的儀式,因為儀式感,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趣,也更有意義。
從本質上來講,人在乎的並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儀式,而是儀式背後的約定,儀式可以給人帶來的欣喜。或者再直接一些,是人們對生活的掌控。生活中的某些儀式,可能人們並不喜歡,但他們還是會做,因為做那些事情,可以讓他們獲得安全感,可以讓他們對生活多了一分掌控感。
例如古代沿襲至今的燒香拜佛。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自然科學不發達,所以人們用這樣的儀式來祈求平安或表達某種祝願。現在人們依舊如此,一方面是沿襲傳統,另一方面還是為了對生活的那份掌控感。
如果用這樣的觀點來看,我們做一些看起來有儀式的事情,可能並不是為了那件具體的事,而是為了事情背後的一些意義。例如:把飯做得更精緻一些,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更開心;每天堅持寫作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情感,或者記錄自己的生活;情侶之間每天約定互道“晚安”,睡前相互親吻是為了得到對方的愛,以確定這份感情的安全等等。
一切的形式,都是為了形式背後所附加的東西。
我很喜歡安託萬的《小王子》。書裡小王子和狐狸很投緣,他們約好了之後要見面。
狐狸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定在下午四點來,那麼到了三點我就會開始很高興。時間越是接近,我就越高興。等到四點,我會很焦躁,坐立不安,我已經發現了幸福的代價。但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時間來,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期待你的到來……我們需要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說。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使得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
有點嚴肅的感覺,也有歡樂的味道,有突如其來的輕鬆,還有習以為常的享受。
另外,朋友說我不是特別有野心的人,很多時候差不多就行。“差不多”這個詞好像有點貶義的感覺,但這種貶義其實也是外人強加的,詞語本身沒承認過,我們也沒根本沒考慮過詞語的感受。
我努力過,想把自己變成很有野心的樣子,但還是失敗了,對許多別人在乎的興趣不感興趣,我也只能是做做自己。
在喜歡的時候,用喜歡的方式,帶著喜歡的心情,做做喜歡的事情,最後收穫喜歡的感覺。
下面我來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小儀式,平淡無奇的生活裡,其實還有一束光。
【寫作時】
以前我寫東西時喜歡鋪一摞大白紙,非如此不出字,彷彿自己是一個蛋糕師,要在白色上營造出精緻的感覺。現在雖然對著電腦碼字,但寫作時喜歡戴耳機(不放聲音),翹著腿,旁邊放一大杯白水,寫一會,發一會呆。
很多人喜歡在深夜寫作,他們說那時靈感的小火花四射,擋都擋不住,但我不行,我太在乎睡眠,睡不好,我寧願不寫作。
偶爾會寫出幾個自己覺得特別酷的句子,如果是一個人在屋子裡,就拍案叫絕,大喊一聲:“真TM牛逼!”如果是在圖書館,我會拉拉二胖的胳膊,然後把句子複製給她:“快讀一下,我是不是天才!”
【吃美食】
很多個鍛鍊後並且刷了牙的夜晚,舍友總喜歡點一些我愛吃的外賣,他說:“來吧!吃點,一起嗨皮一下!”我嘴上說著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有幾次還比他吃得多。
在校時平時的時間緊,所以就趁每週五自習室比閉館時出去吃美食,時間久了,一到星期五我便會流口水,有點小學科學課本上巴普洛夫的實驗的感覺。
學校周邊的各種店都被我吃完了,出去逛只要遇到喜歡的店也會進去逛一逛,點足喜歡的菜,然後靜靜地等待。其實很多次想起來,等待的時候才是最幸福的。
有時候我和二胖會吃到打嗝,聲音像驢叫一樣,很不雅,但我們相視,模仿對方,然後哈哈大笑。
去北京時我們吃烤鴨,去廈門時我們吃超級大的龍蝦,去東北時點的菜根本吃不完,在武漢時香辣小龍蝦吃了一次又一次,各種魚,海鮮,各地面食,粉,餃子,羊腿,東南亞菜,義大利菜,俄羅斯菜……這只是剛剛開始……
【早起】
七點之前我就自然醒了,七點後起床我會有罪惡感。很多年了,我已經養成了習慣。
夏天在家時,我會在五點時,外出溜達一兩個小時,然後開始一天的生活。早起讓我感覺比別人每天多活了幾個小時,想到這裡,我就覺得自己賺了。
早起可以做很多事情,散步、跑步、看電影、讀書、發呆、思考、聽音樂、打擾別人……想做的事情很多,憑自己喜好來就行。
當然,事情做一次兩次沒什麼意思,堅持成習慣,然後一直累積下去,某一天你就會看到奇蹟的誕生。(比如我喜歡早起發一會兒呆,現在已經變得有點呆呆的了)
【讀書】
我讀書必須得在旁邊放一個筆記本,必須要在手裡攥一支筆,兩手空空,我沒法讀書。這有點打仗的感覺,排好兵布好陣,然後大戰一番。
我喜歡在書上寫寫畫畫,有喜歡的句子,就摘抄在旁邊的筆記本上,順便來幾句批註,彷彿自己像一個大師。其實都是些歪理,關鍵是自己喜歡。
不喜歡電子書,我只喜歡紙質書的感覺,平時遇到喜歡的書我便會買下來,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有種佔山為王的感覺。
前些天一個在網上認識很久的網友和我提議,說給我寄本我喜歡的書,我讀完做了筆記再寄給她,當做一個小收藏。她表現出十分感激的態度,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受,還能這樣讀書,也是一種新玩法。
【旅行】
以前喜歡拼了命地逛各種景點,現在喜歡把節奏放緩,走走停停,找點美食,拍些喜歡的照片,有時候甚至什麼都不幹,躺在草坪上曬太陽。
開心最重要,走馬觀花不如輕鬆上陣,比較佛系的旅行,已經到了這個階段了。
目前的節奏是一兩個月出去一次,選一個自己中意的地方,帶著二胖,逛吃逛吃,遇到好玩的東西就買給她,像帶小孩一樣好玩。當然,她也覺得我是小孩。
以前買了輛摩托,騎著到處玩,後來被我媽強烈阻止,結果摩托遭到了詛咒,被人偷了。現在揹著相機帶著衣物就出門,說走就走,從來不做攻略,去了就瞎玩。遇到什麼就是什麼,講求緣分吧。
【小結】
其實有儀式感的東西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這裡面也沒有定式,也沒必要學別人,生活是自己的,怎麼過得充實舒心一點,需要自己動些腦筋。以前的生活幾乎都是被人安排的,本以為長大後可以自由自在,但隨大流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時候,儀式感就顯得愈發重要了。
讀《煩惱人生》和《一地雞毛》,當時被極其現實的生活場景衝擊了,想來自己天生就不想過那樣的生活,於是就從現在開始多做些事,提前改變下未來。
很多事情之後也會發生,但能改變一點點,留點自己的念想,也就夠了。
是的,這種儀式,或者這種掌控的感覺,讓我覺得生活還是我自己的,是獨一無二的。
就像情侶之間的儀式,在繁忙的生活中,讓彼此確認這個人是屬於自己的,讓他們相信感情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