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將噯福斯
-
2 # 千古名將英雄夢
三國時率軍出征的將軍乃至統帥,包括曹操、劉備、周瑜、孫權在內,都是騎在馬上指揮作戰,因為馬跑得快,無論進攻還是撤退,都可以最快的做出反應,如果沒有騎馬,劉備已在檀溪喪命,孫權也得魂斷逍遙津,曹操更是早在討董卓時恐怕就會戰死滎陽。
可是,諸葛亮身為統帥,卻為何從不騎馬,而是搖著白羽扇,坐在一輛素輿(所謂素輿,即沒有任何裝飾的小車)上指揮若定,三軍無不令行禁止,看得司馬懿目瞪口呆,不由大讚道:“真名士也。”(出自《類說》卷四十九)
諸葛亮坐的這輛小車,到底長什麼樣呢?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就是一輛靠人推著走、有點像輪椅的四輪小車。諸葛亮為何要坐這麼一輛“輪椅”指揮作戰呢?他就不怕萬一遭遇敵人突襲嗎?
當然不怕,諸葛亮是什麼人?一生唯謹,從不冒險,沒有絕對自信哪裡敢這麼玩?他既然敢坐小“輪椅”,自然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否則若戴上頭盔穿上鎧甲騎上戰馬,這還能算是諸葛亮嗎?
況且,坐小車指揮作戰,諸葛亮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其實,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此事屢見不鮮,一點兒也不稀奇。
第一個這麼做的,便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孫臏,他因為被同門師兄龐涓陷害而受“臏刑”,雙腿殘廢而不得不坐上四輪小車指揮作戰,最終打敗了龐涓完美復仇。諸葛亮這麼做,或許便是他致敬偶像孫臏的一種方式吧。
而在諸葛亮之後這樣的牛人也有,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韋睿,這位仁兄也是坐著素輿指揮作戰,不過他手裡拿的不是羽扇,而是白角如意,那一身仙氣也是相當拉風,結果幾場大仗下來,竟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北魏軍隊,殲敵俘虜數十萬人。魏人對其畏之如虎,因而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韋虎”。
但事實上,“韋虎”一點兒也不像老虎,反而身體羸弱多病,騎不了馬,所以才不得不坐上小車參戰。其實諸葛亮何嘗不是如此,自從法正、馬良這些老人相繼去世,蔣琬、費禕等新人的能力又還沒上來,諸葛亮沒有得力助手,只能事必躬親,只能鞠躬盡瘁,結果身體每況愈下,不坐“輪椅”出征,他又能怎麼辦呢?
-
3 # 秉燭讀春秋
我可以肯定地說,三國時的諸葛亮不可能坐著讓人推著的四輪車去指揮戰鬥。
親們想一想,打仗不是在柏油馬路上,都是在山地或者樹木茂密的地方,只有這種地方才能廕庇千軍萬馬,試問四輪車在這些地方怎麼行走?
有道是“兵貴神速”,在沒有先進的通訊裝置下,四輪車的速度能跟上騎馬的部隊嗎?指揮官跟不上部隊,不能掌握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要想取勝簡直是天方夜譚。
有句話叫做“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是四川盆地山多路難走。諸葛亮從漢中北伐曹魏,正史記載有五次兵出岐山,《三國演義》書中是六出岐山。
親們看上面的地圖,蜀魏兩國之間橫亙著無數山峰,手推四輪車如何在山地中行走?
值得一說的是,諸葛亮的四輪車不是“木牛流馬”,“木牛流馬”走起來四平八穩,適合走山路,傳說是孔明的老婆黃阿醜專門為蜀軍運糧食量身製造的,“木牛流馬”解決了諸葛亮北伐缺糧的難題。
既然阿醜能發明製造出半自動化運糧工具,她為什麼不為丈夫製作一輛半自動行走的“四輪車”呢?
阿醜很愛丈夫,不可能疏忽這一點,從這點可以反推,諸葛亮行軍打仗根本不是坐的四輪車。
退一萬步來講,諸葛亮腿腳不好不能騎馬打仗,即便他坐車也是坐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
親們想一想,“木牛流馬”相比四輪車有許多好處,首先四肢落地平穩,要知道,三國時的四輪車車胎不是橡膠的,而是“棗木軸,柳木代”。那時候橡膠輪胎還沒有發明出來。
這種輪胎和地上的石頭沒有緩衝。而是硬碰硬。可以想象一下,諸葛亮坐在上面能顛簸成什麼樣子?
從成都出發到岐山,速度慢尚且不說,到了目的地估計能把他顛簸散架。
知道諸葛亮為什麼晚年動不動就吐血嗎?諸葛亮吃飯後,顛簸的胃難受,久而久之成了胃穿孔,到了晚年症狀明顯,所以時不時的吐血。
我總覺得諸葛亮比上圖片的老百姓聰明,如果真的需要坐車,不會放棄“木牛流馬”而選擇顛簸要命的四輪車。
然而電視劇或者書中都說諸葛亮坐著四輪車行軍打仗,並且用史料加以佐證。
南宋曾慥編篡的《類說》中有這樣一段話“(諸葛亮)乘素車,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軍。”元代的《三國志平話》中也有關於這樣的描述,武侯引三千軍,輕弓短箭,善馬熟人,軍師素車一輛。其實這些都不是正史資料,都是小說體裁類的作品,而且南宋曾慥的《類說》更是神怪類筆記小說,不足為信。
最重要一點就是他們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真實情況他們也沒見過,不過是人云亦云罷了,和明朝的羅貫中沒啥區別。
重要的是,陳壽所著的正史《三國志》沒有提及諸葛亮坐四輪車指揮打仗。
<三顧茅廬>
即便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書中,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劉備也沒看到諸葛亮坐四輪車。
在諸葛亮出山後,他的頭“三把火”以及到赤壁之戰時,他都沒坐四輪車。甚至諸葛亮跑起來比劉備還快,這時劉備無落腳之地,跑慢就被曹操砍了。從這點說明此時諸葛亮腿腳沒毛病。
等諸葛亮成功為劉備謀得一席之地後,此時諸葛亮開始坐四輪車了。
我分析這是羅貫中故意這樣寫的,無非突出諸葛亮與人不同之處,“手搖鵝毛扇,穩坐四輪車”,這種描寫確實顯得諸葛亮沉穩老練和不動聲色。其實老羅忽略了行走問題。
諸葛亮坐四輪車有顯擺之意,親們想想看,曹操是魏王,劉備是漢中王,二人都比諸葛亮的身份高,但二人都騎馬打仗,獨諸葛亮坐車不騎馬,這不顯得他牛叉嗎?
有人說了,諸葛亮年紀大了,腿腳不好,試問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比他年紀輕啊?王朗是曹魏的謀臣,為何王朗這麼大年紀能騎馬打仗,諸葛亮就不能呢?難道這就是他的鞠躬盡瘁的表現嗎?
試想推四輪車計程車兵多辛苦啊!諸葛亮為了表現自己比別人牛×,竟不顧實際情況非要坐四輪車,除了顯擺還有什麼呢?這和他的六出祁山恢復漢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何區別?
-
4 # 一半秋色
諸葛亮會騎馬嗎?
《三國志》記載:
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從中得知,諸葛亮是會騎馬的,而且騎術應該不賴。當時曹軍一路衝殺,劉備一路潰敗,最後老婆孩子都走失了,劉備就帶著孔明、張飛等幾個高層幹部逃跑了!
試想,劉備連老婆孩子都能捨棄,更別提諸葛亮了,能跟得上就跟上,跟不上的,運氣好的找地方藏起來,運氣不好的當場小命就沒了。
所以說,騎馬是逃生的重要技能,這個技能是生存之關鍵,孔明早在出山之前就在隆中苦練騎馬技術,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他騎馬技術已經非常熟練了。
孔明雖然會騎馬,但並不喜歡騎馬。孔明一米八的個頭,是個風流俊雅的小夥子,平日裡非常清高,頭上帶著綸巾,手中拿著羽扇,不管冬天下雪,還是夏天颳風,都是拿著羽扇。
這樣的裝束,騎著高頭大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總感覺風格不太搭。
而且,諸葛亮患有腦血管疾病,經常頭暈腦脹,如果長期在馬上顛簸的話,容易腰痠腿疼腳抽筋,萬一從馬上摔下來,輕則腦震盪,重則一命嗚呼。
軍師是戰場勝負之關鍵,軍師倘若有個三長兩短,那戰爭就提前宣告失敗了。劉備為了保障軍師的人身安全,為孔明量身訂做了一款專車。
這款四輪車,造型時尚,節能環保,零油耗,全景天窗,四輪驅動,唯一的缺點就是耗人力—四個壯漢推著走。
有了這款四輪車,孔明腰不酸了,腿不痛了,神清氣爽,舒服極了。
-
5 # 錦繡史官
對《三國演義》熟悉的讀者可能都有這樣一個印象:諸葛亮上戰場經常愛坐著一輛四輪小車,羽扇綸巾,好不瀟灑。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投奔劉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過起了讀書耕種的閒適生活。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為何要坐小車指揮作戰,此乃名士風度。兩晉時期,多風流倜儻的名士。而在那個時候,文人從軍,上陣打仗,也多是保持著淡定自若的儒生風度。他們要的感覺,就像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裡描寫的那樣:“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比如,梁朝時期的名將韋睿。他上陣打仗,總喜歡穿著寬袍大袖的官服,乘著“板輿”,手裡拿著如意來指揮軍士進退廝殺。而諸葛亮可能也是如此。他首先是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家,一旦作戰計劃敲定,他便可以穩坐中軍,指揮排程了。而這種從容不迫,對穩定軍心也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相較而言,諸葛亮所乘坐的“車子”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車,而應是一種被改良過的戰備“指揮車”,而改良者正是諸葛亮。前文我們說過,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發明家,除了自己的“指揮車”外,他還發明瞭著名的“木牛”“流馬”,直到現在還有人試圖還原當年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諸葛亮乘坐戰車指揮打仗,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那就是鼓舞軍心——我就穩坐於你們身後,和你們共進退!士兵和軍官看到軍師都坐在後方為自己鼓勁,自然也就有了殺敵的勇氣和取得勝利的信心。作戰的時候也更加更加勇猛。
回覆列表
諸葛亮因為不喜歡騎馬。
第一,諸葛亮是會騎馬的。
(灑家會騎馬!)
《三國志,先主傳》中講的清清楚楚:
“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 ,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在長坂坡,眼看著曹操的騎兵殺到了。劉備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等騎馬逃跑了。
說明諸葛亮會騎馬,而且騎術還很不錯,曹操的精銳騎兵都追不上。
第二,諸葛亮不喜歡騎馬。
雖然諸葛亮身高八尺,但是說到底他是一個名士。所以我們推測,他平日的裝束應該都是羽扇綸巾什麼的,騎著高頭大馬縱橫馳騁,顯然與他的名士形象不相符。
第三,諸葛亮身體差,不適合騎馬。
我們看三國演義,在前期諸葛亮年輕的時候,也是騎馬的。
但是到了後期,特別是劉備駕崩之後,諸葛亮就不騎馬了。為什麼?
就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受不了。
騎馬這種事情,看起來很拉風,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體力活,一般人騎上一會都累的不行,搞不好五臟六腑都給你顛簸的吐出來。
諸葛亮年級大了,北伐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又天天夙興夜寐,憂國憂民,身體肯定受不了啊,這要是再騎馬馳騁,還不得顛散架了!
其實不止是諸葛亮,曹操的謀士郭嘉30來歲就不騎馬了,都是用車拉著,身體受不了啊。
第四,諸葛亮不需要騎馬
諸葛亮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需要騎著戰馬衝鋒陷陣。
那諸葛亮為什麼總喜歡坐個四輪車呢?
我們前面說了,諸葛亮年級大了,身體不允許騎馬。但是北伐魏國,要千里行軍,很辛苦的。他50多歲的人了,不可能跟著小兵一起走。讓別人抬個轎子又不像話,而且那個年代也沒有轎子。
所以,坐著戰車指揮是最合適的。先秦時代,大將都是乘坐戰車指揮的。
諸葛亮自己善於發明創造,也許是他自己別出心裁,發明了一個類似輪椅的四輪車,坐著這玩意上戰場,多麼的別出心裁。也能給蜀漢將士極大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