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淵源166339088

    多方面原因。1沒考慮到蘇聯軍隊抵抗的決心。不像西方國家。失利了就投降。2對蘇聯兵力考慮不足,當初認為蘇軍500萬人左右。戰爭開始不久,查明番號的就700多個師。3戰略戰術也有一定失誤。蘇聯冬天來得太早?4英美對蘇聯大批次武器的援助。5最後是侵略本性失道寡助~德國去打一個兵力是自己2~3倍。國土大自己十倍的國家。又有美英支援。失敗不可以避免的。

  • 2 # 沉140769451

    根本不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

    德軍集中152個師又2個旅,連同芬蘭、羅馬尼亞等僕從國家的29個師又18個旅共181個師又20個旅,約4300輛坦克、4.7萬餘門火炮和迫擊炮、4980架飛機、192艘艦艇,總兵力為550萬人,編成3個集團軍群和3個獨立行動的集團軍,從三個戰略方向實施進攻,並計劃在41年入冬之前結束戰爭。北方集團軍群,由萊布元帥指揮,轄第16、18集團軍和坦克第四叢集,共29個師,由第1航空隊的1070架飛機支援下,向列寧格勒方向總攻擊;中央集團軍群,由博克元帥指揮,轄第4、9集團軍和第二、三坦克叢集,共50個師又2個旅,由第2航空隊的1600架飛機支援下,向莫斯科方向總攻擊;南方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轄第6、11、17集團軍、坦克第一叢集、羅馬尼亞第3、4集團軍和匈牙利1個快速軍,共57個師又13個旅,由第4航空隊和羅馬尼亞空軍的1300架飛機支援下,向基輔方向總攻擊;在德北方集團軍的更北面,還有德軍的“挪威”集團軍和芬蘭的東南集團軍、卡累利阿集團軍,共21個師又3個旅,由德第5航空隊和芬蘭空軍的900架飛機支援下,配合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方向,使列寧格勒方向進攻的總兵力達到50個師又3個旅,比中央集團軍群還多1個旅;陸軍總預備隊由第2集團軍組成,共24個師。

    蘇軍至41年6月,西部邊境的5個軍區共170個師又2個旅(其中115個步兵師又2個獨立旅、32個坦克師、16個摩托化師和7個騎兵師),約有268萬人(比德軍少282萬人),1540架新式飛機和大量老式飛機、1800輛重型和中型坦克(其中1475輛新型坦克)、34695門火炮和迫擊炮。對應德“挪威”集團軍和芬蘭兩個集團軍的是列寧格勒軍區的21個師又1個旅,比當面敵軍少2個旅;對應德北方集團軍的是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的25個師又1個旅,比當面德軍少了近4個師;對應德中央集團軍群的是西部特別軍區的44個師,比當面德軍少6個師又兩個旅;對應德南方集團軍群的是基輔特別軍區的58個師,比當面敵軍少若干個旅;敖德薩軍區的22個師,在戰爭初期未遭到攻擊,主要位於基輔特別軍區的後方。蘇聯海軍在西部的共269艘水面艦艇和127艘潛艇,編成北方、波羅的海、黑海三個艦隊。雖然蘇軍在師、旅的數量只比入侵敵軍少11個師又18個旅,但總兵力卻少了一半還多呢?從編制上說德軍師的標準編制在1萬7千多左右,而蘇軍師則只有1萬五千多人,比德軍師少兩千人左右;戰時,德軍師齊裝滿員,有些師甚至超過兩萬人的規格,而蘇軍由於正在進行改編,大部分師都非齊裝滿員,員額缺口很大,番號不少,人卻不夠,所謂的隱形師,只是架子貨,它們平時就是正式師的一部分,需要時,還要從正式師裡分出一部分兵力,兩個師都需要大量的兵員補充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兩個師,而這些兵員,平時都在家裡當老百姓,臨時徵召,再分配到各師,都是需要花時間的,他們要集結,重新編組,再分發武器彈藥,然後再向作戰地域出發,到達後,再展開,才能進行戰鬥,而德軍顯然不會給出那麼多時間,所以戰後披露的許多德軍日記中記錄,他們戰爭初期打敗的蘇軍,很多士兵的步槍還包著油紙包,他們剛剛被徵召來,還沒有放一槍,就失敗了,坦克要麼沒有炮彈,要麼沒有汽油,有的乾脆什麼都沒有。

    第二份資料來源於英國將軍富勒所著的《西洋世界軍事史》。富勒將軍本人,是坦克裝甲戰術理論的創始人(真正的世界裝甲兵之父),國家社會主義的同情者,利德爾.哈特(他也著有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書帶有名顯的英國式偏見,他貶低蘇軍和美軍,極力吹捧英軍,也特別愛吹噓自己,他總在書中誇自己如何天才,如何早己提到後來出現的問題,他就是20世紀英國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老師,其所著的這種軍事史,是西方最權威的軍事史著作。其資料如下: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20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共26個師,比我軍資料少3個師;而北方集團軍群更北面的德芬聯軍是16個芬蘭師,4個德國師,共20個師,比我軍資料少1個師又3個旅;中央集團軍群,31個步兵師、9個裝甲師、7個摩托化師、1個騎兵師,共48個師,比我軍資料又少了2個師又2個旅;南方集團軍群,30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4個義大利師、1個匈牙利軍、1個斯洛伐克師和克羅埃西亞團,羅馬尼亞第三、四軍團和第十一德羅聯合軍團,具體師的數量不詳(根據其他資料瞭解,每個羅馬尼亞集團軍,大約在10個師以上);總預備隊,24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共28個師,比我軍資料多4個師。總體估算下來,富勒將軍的資料只可能比我軍資料更多,而不是更少。富勒將軍說,由於油料的限制,德軍師屬運輸部隊的主要運輸工具,主要還是馬車,缺少履帶式運輸車輛,是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像當年拿破崙法軍缺乏馬和牛的蹄鐵一樣。

    而對於蘇軍資料,富勒指出,只能根據德軍極不可靠的資料來源,大致是:芬蘭集團(列寧格勒軍區),20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5個裝甲旅,共22個師又5個旅,比我軍資料多1個師又4個旅;波羅的海集團(波羅的海特別軍區),19個步兵師、7個騎兵師、5個裝甲旅,共26個師又5個旅,比我軍資料多1個師又4個旅;白俄羅斯集團(西部特別軍區),50個步兵師、2個裝甲旅,比我軍資料多了6個師又2個旅;烏克蘭集團(基輔軍區和敖德薩軍區),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28個裝甲旅,比我軍資料多了28個旅。總計比我軍資料多8個師又38個旅。而約德爾日記中,蘇、德雙方軍隊的數量,都比我軍資料和富勒將軍的資料少,蘇軍估計為179個半師、37個裝甲旅,德軍為141個師。當然,約德爾僅僅是計算了德國師的數量,而沒有算入僕從國的軍隊。

    只有德粉的“資料”說,德華人以少勝多,他們還常引入沒什麼人真正見過的所謂俄羅斯解密檔案和德華人不可靠的資料。

  • 3 # 戰略論

    無疑是這樣,德軍當時的實力確實無法在計劃中的三個方向上都達成決定性的勝利,最終在三個戰略方向上選擇的猶豫不決和來回變動導致了德軍在哪一個方向上都失敗了。如果德軍能有充足的兵力,尤其是急需的裝甲部隊,那麼德軍就可以在三個方向上都發起強大的攻擊,互相掩護,協同作戰。

    德軍總共組建了4個裝甲叢集,這些強大的裝甲軍團將作為德軍的拳頭,透過大膽的行動,深入蘇軍的後方,合圍蘇軍的主力,而德軍大部分的步兵師則儘可能的跟在裝甲叢集的後面提供側翼的掩護,肅清裝甲叢集同步兵師之間的蘇軍。也就是說最關鍵也最激烈的戰鬥幾乎全部由德軍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部隊來完成。

    而德軍卻沒有數量足夠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所以只能在中路部署了兩個裝甲叢集,而北路和南路都只部署了一個裝甲叢集,中路的兩個裝甲叢集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鉗形攻勢合圍呢大量蘇軍的生力部隊,所以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在進攻中是挺進最快的,戰果也最大。反觀德軍的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由於只有一個裝甲叢集,其鉗形攻勢的另一半隻能由步兵集團軍來執行,無法像中路那樣迅速的封閉合圍圈,不能殲滅蘇軍防禦部隊的主力,陷入苦戰。

    由於整個東線德軍無法以統一的步伐向東挺進,整體呈現出中路突出而兩翼落後的態勢,尤其在南翼,戰場廣泛,德軍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推進緩慢。最終希特勒選擇了由中路的裝甲叢集難以同南方集團軍群的裝甲叢集協同行動最終才得以全殲了蘇軍在南翼的大部防禦部隊。而此舉也讓德軍中路的突破陷入停頓,等到裝甲叢集再返回中路重新發起進攻時,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最終他們沒能在冬季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在其他方向上由於其主力的機動部隊都調往了中路,自然也無法達成既定戰略目標。

    假使德軍能擁有足夠強大的裝甲部隊,保證在三個方向上都能投入兩個強大的裝甲叢集形成鉗形攻勢,不斷的圍殲蘇軍的主力,那麼巴巴羅薩計劃完全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個人認為行動的失敗主要是由於其裝甲部隊的嚴重不足,導致其閃電般的鉗形攻勢不能完全的實施。

  • 4 # 寰球視野新觀

    “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當然不是兵力不足造成的,實際上,德國也根本沒指望在軍隊數量上碾壓蘇聯,德國想要依靠軍隊的素質和戰略戰術贏得戰爭。

    “我們每消滅敵人十個師,馬上有十個新的師補充上來。”這是開戰後不久德華人最直觀的感受,二戰開始之前,德國做過調查,蘇聯有1.6億人口,德國只有8600萬人,差不多隻有蘇聯一半,德國還要把大量的軍隊留在法國等佔領區以及派往非洲,所以真正能用的軍隊數量怎麼都不可能比蘇聯多。

    德國的失敗在於沒能貫徹執行閃電戰計劃,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弱於蘇聯,加上蘇聯廣闊的領土留給蘇軍足夠的緩衝,只要讓蘇聯從最初的潰敗中緩過來,德國必敗無疑。

    德國進攻蘇聯的計劃兩次被打斷,一次是義大利入侵希臘,墨索里尼信心滿滿入侵希臘,沒想到義大利軍隊再次戰敗,被希臘軍隊包圍,希特勒只好打斷原有計劃,先行解救義大利軍隊。

    第二次是基輔會戰,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推進異常迅猛,很快就攻下斯摩稜斯克,但是為了解決在基輔的60多萬蘇聯軍隊,希特勒沒有接受古德里安等人的建議,直接進攻莫斯科,而是分兵南下進攻基輔,把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推遲了差不多一個月。

    兩次拖延導致德軍進攻莫斯科是已經是深秋,而且遭遇嚴寒天氣,加上西伯利亞調來的軍隊,德國最終戰敗。

    德國要想贏就必須馬不停蹄進攻,德國的拖延加上國力弱於蘇聯,最終只能戰敗。

  • 5 # 后羿不要

    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是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當時的德國動員了300萬的軍隊分三路進攻蘇聯。中路陸軍中央集團軍負責直搗莫斯科,當時的德國軍隊內部認為要想戰勝蘇聯就必須攻佔他們的首都莫斯科,然而,希特勒堅持認為應該佔領北部的列寧格勒和南部的烏克蘭。

    希特勒認為列寧格勒是布林什維克主義的誕生地,攻佔它具有重要意義;南部的烏克蘭是蘇聯工業集中區和糧食產地,因此,希特勒也會將其作為首選,甚至為了攻佔烏克蘭,專門將中央集團軍的裝甲部隊調往南方。等到烏克蘭被完全佔領時,時間已經到達了秋季。連綿的大雨使道路泥濘不堪,裝甲部隊難以返回增援中央集團軍。到11月份,道路變得足夠硬後,寒冷的天氣又讓德軍士兵難以忍受,最終導致進攻莫斯科的失敗。

  • 6 # 麥田軍事觀察

    在戰前德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唯一沒有做的事情就是進行冬季作戰的準備,所以蘇軍認為在沒有冬季作戰準備的條件下,德軍不可能發動進攻,讓蘇軍產生了錯誤判斷,雖然蘇軍在之前也進行了許多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兵力調動等等,但是所有的這些行動,建立在對德軍進攻的具體時間判斷錯誤的基礎炎上。

    德軍不準備冬季作戰,確實給蘇軍造成了相當的影響,德軍在當時情況下進行的戰爭準備相當隱蔽,蘇軍沒有預料到的德軍的調兵速度比想象的還要快,憑藉著發達的公路網,鐵路網,德軍的部隊直到進攻前才進入戰役進攻出發地域,這一點是蘇軍沒有想到的事情,應該說德軍的行動速度遠遠超出了蘇軍的預期,在短的時間內,把那麼多的部隊集結完畢,投入到戰鬥當中。

    整個計劃最大問題在於對作戰難度估計不足,可以說計劃是完美的,但是建立錯誤的基礎之上,對蘇軍的兵力等估計依然為1940年6月的狀態,中間差了上百萬蘇軍,德軍完全按入冬之前結束戰爭,預計僅花幾個月時間,這個判定是完全錯了,冬季作戰無法避免,這成了德軍最大的失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熱門色號的平價替代口紅值得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