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借古思今
-
2 # 二戰英雄連
劉備已蜀國(四川)為根據地就是一個錯誤,四川攻進去固然不易,出來更難。尤其是荊州這個江漢平原丟了。而這時且天下大勢基本已經穩定了。
-
3 # 對話歷史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止看他是否優秀,還要看他是否比對手優秀。
劉邦的對手是項羽,項羽大家都比較熟悉,是一名無比神勇、千古無二的猛男。他透過破釜沉舟的決心,在鉅鹿擊敗秦軍主力,英勇無敵,從而奠定霸主的地位。
雖然項羽強悍,但是他缺點比較明顯:剛愎自用,不會用人,手下人才匱乏(都跑到劉邦那裡了),賞罰不均,目光短淺,還有婦人之仁。並且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多行不義。
雖然劉邦沒有項羽英勇,而且像個痞子,但是他會用人,知人善任,以至於麾下人才濟濟,如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並且劉邦沒有剛愎自用,而是禮賢下士,知過就改,富有權略和眼光。所以他能夠由弱變強,最終打敗項羽。
而劉秀,雖然知名度比不上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但是劉秀卻是中國歷史上很厲害的人物。昆陽之戰,全靠劉秀一人扭轉局勢,以兩萬人的隊伍(還是偏師,起義軍主力在圍攻南陽,無暇支援),擊敗王莽四十二萬大軍,間接導致王莽政權的垮臺。
王莽末年,天下四分五裂,但是那麼多割據政權,卻沒有幾個名氣大的、很厲害的人物,沒有如項羽、曹操這樣強大的對手,似乎造就劉秀鶴立雞群,正因為如此,有點顯得劉秀武功平平。而劉秀手下大將,知名度也偏低,遠不如韓信、衛青之流。其實這只是錯覺而已,像鄧禹、吳漢等雲臺二十八將,其實都很厲害的!
劉秀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只是因為劉秀太優秀了,而且沒有太過強大的對手。
而劉備,似乎就沒有那麼優秀和強悍了,起碼他沒有曹操優秀。劉備雖然也是愛惜人材,禮賢下士,但是手下依舊人材匱乏(可能劉備也有點背,一些謀士去世較早,如法正、劉巴等),不像曹操那樣材多將廣,所以劉備始終無法與曹操抗衡。
感情用事是他性格中的一大弱點,尤其孫權殺死關羽致使他不顧一切伐吳,遭受大敗。
曹操統一北方,地廣人多,實力雄厚,孫權經營江東也已經歷了三代,相當穩固,而且劉備夷陵之戰又遭受重創,註定無法統一天下,興復漢朝!
-
4 # 髆宛侯
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誅心之論,個人觀點)
首先:東漢末年由於大將軍何進實際操控政權。其下令各地政府(相當於如今的省級行政區)允許擁有自己的軍隊。因此導致許多豪門大族,英雄豪傑紛紛乘機擁有了自己的軍隊(政治資本)。
而後:大將軍何進採納袁紹的意見。召西涼軍董卓入京。而董卓到了首都後自己操控政權。因此,有了諸侯勤王,遷都之舉。
由於一系列的戰爭兼併(平黃巾之亂,勤王董卓等一系列戰爭),造就了一大批擁有實力的諸侯。其中以袁紹,曹操,孫堅,劉璋為代表的地方割據勢力。
而此時的劉備還沒有穩定的根據地,正規的軍隊,成熟完備的政府。
這是一大原因。
其次:劉備的根據地是今天的四川,湖北,貴州等地。相比較於北方曹操的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而言無論人口數量還是財力物資都沒有可比性。就連孫權的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財力也遠在劉備之上。
加上劉備因為關羽的死貿然進攻東吳可以看出,劉備的一些缺陷(假兄弟之仇,行兼併之實)。並且沒有帶諸葛亮(這是最大的失誤)。
綜合而言,劉備應該是一個擁有權利野心,政治慾望的皇族後裔。恰逢亂世才有所作為。前期,處處碰壁,寄人籬下。中期,佔據四川后稱帝。後期,進攻東吳打敗。
-
5 # 無花有酒
平心而論,劉備能從一個織蓆販履的無證攤販,一步步登上帝位,這種成就,絕大多數英雄好漢只能望其項背!
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失了先機,他四海漂泊的時候,曹操已經開創了大好基業。他有了存身之地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拿什麼跟人家比?
還有就是他的對手,曹操孫權哪個不是雄才大略的英主,根本就沒有空子讓劉備鑽去!玩心眼,耍手段,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徒勞,更何況人家心眼比他還多。
所以劉備沒能完成統一大業,一點都不意外!
-
6 # 清水空流
有人說,如果曹操和劉備錯開三十年。二人都一定能夠一統天下。劉邦能得天下的首要原因就是他屬於新興的利益集團必然會打敗以項羽為首的守舊的老貴族利益階層。劉秀能夠得天下太出色的而他的對手太無能,換句話說,如果把劉邦與劉秀放在漢末,二人的成績未必趕得上劉備。這也是政治形式和環境造成的。
劉秀有位面之子的說法,就是說他一世偉業實在是太順了,他的對手也歷代開國皇帝中最弱的。再就是劉秀對河北地區的徹底統治和迅速結合成利益共同體與最大化,依靠河北世家門閥而起家成事,(也造成東漢門閥世家最為嚴重)再就是數十萬投降義軍讓劉秀迅速強大。劉秀起家本錢很大,很多。而劉備幾乎白首起家。不可同日而語。世家門閥已經有所依存。劉備沒有的利益集團可以依靠和投靠了。缺乏一個強大的世家門閥集團為劉備效力。
如果劉邦和劉備比較的話。劉邦無異於集政治厚黑之大成。劉邦雖然出身不高。但他的眼界,胸懷,能力並沒有因為出生環境,受教育程度受到限制,這本身就說明了劉邦的能力。韓信說過劉邦可以將十萬兵,至少說明在韓信眼裡劉邦的軍事能力還可以。早期劉邦自己帶領家底打天下,沒有被吃掉也證明有幾把刷子。但肯定不如劉備。劉邦成事靠三傑,劉備人才匱乏,劉邦的對手是項羽一人。而劉備則是曹操,孫權。項羽肯定不如曹操。但項羽的實力肯定高於曹操。和劉秀一樣,新興的政治勢力和團體依附和擁護劉邦,劉備根本沒有。白手打天下,慘淡經營。三分天下有其一。實數不易。
劉邦與劉秀成就天下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能夠有利益集團和世家門閥的跟隨和擁護,結成共同的政治利益。他們的政治對手在各方方面顯然不如他們,差的太遠。而劉備則不然,起家本身就晚。相比袁紹四世三公,曹操大宦官曹騰之後,孫權父兄打底,劉備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不值錢的皇族之後,實際上一窮二白,45歲起家打天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沒有任何世家門閥和集團的支援下,憑藉一已之力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堅持,硬生生改變了自己不入流的命運,把自己強行拉高了幾個檔次,成為那個時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六十歲三分天下有其一。實數難得了。如果說劉邦是讓人一見傾心、天生富於才華的領導。劉秀天賦異稟的魅力的領袖,劉備就是憑藉勇氣、意志和胸懷走的 平民英雄。劉備沒有成就天下的原因就是沒有利益集團跟隨,白手起家,對手強大。
-
7 # 海籃鑫
劉邦提三尺劍起義推翻秦暴政統治,一路與百姓秋毫無犯,與關東父老約法三章,施仁義。故能夠在與項羽爭天下時取得勝利。西漢的皇帝秉持的黃老思想也好還是儒家思想也罷,對於老百姓來說,可以說是仁政,武帝還曾經下過罪己詔,可見投資者心中還是裝著百姓的。所以王莽篡漢,都是民心還是向著漢朝,故而劉秀能夠復漢。
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輪流把持朝政,皇帝厚顏無恥,政治腐敗,民心徹底喪失,老百姓心不在漢,改朝換代順理成章。
-
8 # 淡看天上月
同樣都是底層出身,為什麼劉邦和劉秀就能成就大業,而到了劉備這裡就不行了呢?
代表天下的意圖劉邦能步步做大,首先是代表了天下反秦的意圖。然後秦滅亡之後,劉邦又代表著三秦大地的人民,再利用當時的諸侯王反項的意圖,使得項羽垮臺,最後劉邦成就了帝業。
劉秀為什麼能統一?當年王莽順應了當時天下的需要,取代了西漢,建立新朝。但是建立新朝之後的王莽給的改變過了頭,基本上是朝令夕改,一令多改,使得秩序混亂。這時候天下又開始思漢起來,所以漢朝宗室的代表紛紛脫穎而出,最後劉秀是勝利者。
前面說了這二人順應大勢的一方面,顯然只是順應大勢是不可能統一天下的。還得有領導才能,能知人善用,有凝聚力和決策力等等。所以劉邦和劉秀能統一天下。
逆天不可為劉備為什麼就不能統一天下了?到了東漢末年,這時候的天下大勢是,漢必亡也。劉備的口號還是安漢興劉,明顯已經不符合當時的大勢了。這就是在逆天而為之。
想要逆天而為也不是不可以,若是劉備的才能遠勝劉邦和劉秀。那麼逆天而為興許可能有點戲。因為可以聚集更多的能人來為自己的這個志向來服務。但是劉備並沒有遠勝劉邦和劉備的能力,聚集不了更多的能人將士來幫助自己完成志向,所以在亡漢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別人又佔進了先機,劉備如何統一?
-
9 # 執斧談史說事
劉邦和劉秀都統一了天下而劉備卻只能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備有三點遠不如其祖宗的地方。
劉備個人能力遠不如劉邦和劉秀劉邦軍事能力由於被堪稱勇戰派第一的項羽和兵仙韓信的光芒所掩蓋被大大低估了,事實上能夠一路過關斬將直搗咸陽的劉邦軍事能力在當時也就比項羽韓信差而已,如果放在歷代帝王中劉邦的軍事能力絕對是靠前的,至於號稱位面之子的劉秀則在當時大概找不出比他更會打戰的了,而劉備除了擊敗曹操的漢中之戰外就沒有什麼太大亮點了夷陵之戰的慘敗更是讓其抱恨而死。
另外劉邦駕馭群臣的政治權謀在歷代帝王中可謂是是罕有敵手,劉秀也把他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管的服服帖帖,所以劉邦和劉秀都是具有非凡領導力的傑出帝王,而劉備則不能很好的處理內部徐州集團、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等眾多派系的矛盾,以至於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關羽竟然被劉備的小舅子糜芳出賣養子劉封也見死不救致使其大意失荊州。
劉備發家晚而劉邦和劉秀髮家早劉邦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反秦後就早早的斬白蛇響應起義在家鄉沛縣拉起了一支3000人的部隊,後來陳勝吳廣失敗了而劉邦起義部隊卻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了秦末最重要的兩支起義部隊之一,這也奠定了他和另外一直最重要起義部隊之一的項羽軍爭奪天下的基礎,劉秀同樣是在綠林赤眉起義中和大哥劉演在家鄉舂陵拉起了一支5000人的隊伍,在昆陽之戰中更是一戰成名為後來大家紛紛投奔他奠定了基礎。
而劉備早先則毫無勢力根基先後投靠了公孫瓚和陶謙等人,後來好不容易陶謙讓徐州結果又被投奔來的呂布給偷襲奪了去,於是不得已又先後投靠了曹操、袁紹和劉表,因此當天下群雄都在佔地盤的時候劉備卻在四處流浪失去了爭霸天下的先機,如果不是赤壁之戰的話恐怕劉備並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劉備未能像劉邦和劉秀那樣天下歸心秦末農民起義中實際上只有劉邦和項羽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項羽殘暴不仁動輒屠城又多疑吝嗇盡失人心,相反劉邦的約法三章和用人不疑可謂深的人心致使天下歸心,而綠林赤眉起義時天下民心向漢都想要顛覆新莽恢復漢室江山,劉演死後劉秀作為漢室後裔中威望最高的人自然獲得了大部分人的歸心。
至於劉備雖然也是漢室後裔在《三國演義》中還被安排了一個劉皇叔的角色,不管歷史上漢獻帝有沒有認劉備為皇叔,可以肯定的說漢獻帝這塊招牌對天下人的號召力肯定要遠遠超過這個皇叔,事實上曹操最重要的謀士荀彧之所以盡心輔佐曹操為的就要讓曹操當週公安定天下後歸政漢獻帝,所以只要漢獻帝在一天劉備就無法讓天下大部分人歸心於他。
-
10 # 大美自然
劉備有諸葛亮才算有了自己的地盤,沒有諸葛亮之前劉備連個落腳點就沒有,曹操雄霸北方,孫權獨佔江東,諸葛亮出現再讓劉備佔據蜀川,曹孫都比劉備起家早,他拿什麼和人家爭啊,弄個一方算不錯了,經濟實力主要的,再說劉備心胸也不寬廣,馬超就是例字,老怕馬超反,兵權老放給關羽,張飛,其於的猛將得不到兵權怎麼發揮,劉備可沒有劉邦的駕馱文武人才的本領。
-
11 # 三上歷史
劉邦能統一天下,是因為項梁死的太早,而項羽又大失人心,眾豪強倒向劉邦,圍剿了項羽;
劉備呢,他的對手都太歷害,曹操是一代雄主,孫權是一方霸主,周圍都聚集了大批能人志士。
劉備能三分天下,就是很歷害的了,真要論統一天下,那最有可能的也是曹操。
-
12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首先劉邦善於用人和激發將士鬥志,而且有張良、簫何、韓信、陳平以及呂氏一族等人極力輔助征戰,而且劉邦本就沉著冷靜應戰的長久耐性,敢於克服一切困難,化被動為先發制人。
項羽雖然早年實力雄厚,但性格多變,先是高傲、剛腹自用,後是沉迷美色,英雄氣短,消極自卑,註定要失敗。
而劉秀也是頗具謀略 ,一鼓作氣擊敗王莽大軍。
劉備雖善於用人,但感情用事 ,失荊州雖屬重創,夷陵大敗更是雪上加霸,加上蜀國本就起步慢,實力差,謀士武將等人才缺乏。所以能三分天下已經算是天大福份了,仍然算是“事業有成”,但想統一天下談何容易!
-
13 # 星火辰
在古代,總會有一些預言式的話得到印證,譬如說“代漢者當塗高”、“楊花落、李花開”之類的。這叫讖語,大概是蜀國的某位大臣(是譙周還是誰?),說過蜀漢不能復興漢朝。其實,當時能看出蜀漢政權不可你能有大的作為,並不算太難,原因大概有下面幾點:
一、蜀漢的實力擺在那裡。蜀漢的劉備雖然自稱宗室,但他在三家裡面的起點是最低的,而後蜀國的實力也是最弱的,不管是軍事力量和財力,蜀漢都不能和魏國比。
二、天下的形勢擺在那裡。劉備入蜀時,曹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而孫權在江東的勢力也很鞏固,那時候,劉備甚至還沒佔領漢中。有人認為,劉備後來佔領漢中,與劉邦當時當漢王的情形有些像,卻不知道,劉邦當漢王時,天下因為項羽的分封,蘊藏的大亂。特別是項羽將三個秦朝的降將故吏封為三個秦王,這簡直就是給劉邦打回關中留下了最好的機會。他們力量分散不說,秦人對這三個叛徒又很是厭惡。而蜀漢數度出子午谷爭奪關中都不能成功,那是因為那時候曹魏在那裡早已經是鐵板一塊兒了。《隆中對》兩路爭奪中原的計劃固然高明,但也不是說肯定能成功,何況關羽丟了荊州,關中又是鐵板一塊兒,幾乎註定蜀漢不可能在中原取得戰果。
三、蜀漢的地形擺在那裡。蜀漢被群山圍繞,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從中國古代戰爭來看,除非能迅速奪取關中,出關以爭天下,依靠蜀漢的地理條件幾乎不可能,為什麼?因為糧運太艱難,諸葛亮就吃這方面的虧。而且,蜀漢歷來不產強兵,兵士能不能作戰,在古代戰爭裡有時候比帶兵將領還重要。因為蜀漢的氣候所決定,蜀漢本地兵的作戰能力是比不過高大強壯的北方兵的。因此諸葛亮曾說他屢次北伐的理由之一,是怕劉備從各地收集的那些好兵全都死了,而自己還沒出兵。
四、古人所信仰的天命擺在那裡。這種東西對古人的心理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劉秀建立東漢,應了“劉秀髮兵捕不道,四七之際火為主”的讖語。因此他即位後,大力推行這些東西,進行思想控制,說明東漢是受命於天的,因此當時的人都信這些。但漢家四百年的流言已經流傳很久了,很多人信這個。顯然西漢加東漢已經四百年了,於是有人把劉備和劉禪的名字拿來說事兒,認為蜀漢不可能復興漢朝,這是和古人的知識結構和信仰有關係的。
-
14 # 夜闌聽史
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天下自秦統一六國後又一次陷入戰火。作為大漢後裔的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可是蜀漢在三國之中享國最短,劉備之所以完不成復興大漢的歷史使命應有以下原因:
第一,沒有建立穩固的後方根據地。劉備的皇族後裔身份傳到他身上時已經沒能給他帶來任何名利了。自創業之初就漂泊不定,蜀國的經營也是在其逝後在諸葛亮的主持下開始的。
第二,戰略目的不明確。對於復興漢室劉備心裡沒有明確的實施步驟,只知道聯吳抗曹。後來被孫吳反戈一擊,頓時蒙圈了。
第三,性格缺陷。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就將軍務完全依賴於他,諸葛亮的建議劉備必然聽從,儘管諸葛亮的建議往往正確。劉備性格優柔寡斷,一意孤行,面對兩位結義兄弟被殺不能保持理智,這是為君的大忌。
第四,軍事戰略失誤。蜀國在三國之中國力最弱,人口最少,經濟最弱,軍隊實力最弱。然而,在劉備問計諸葛亮的時候就犯了致命的錯誤,在北伐時兵分兩路。本來軍力就弱,再去分散優勢兵力,如何能抗的過實力強勁的曹魏。
第五,大勢所趨。漢朝末年,社會矛盾尖銳,階級分化嚴重,戰亂不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天下萬民對漢朝早已失去了歸屬感,渴望建立一個新的政權來取代這個舊社會。所以,統一三國沒有群眾基礎。
-
15 # 一個人的歷史
說的直接點,劉備的能力沒有辦法和劉邦和劉秀比較,這裡倒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問題。下面我就比較下,劉備與劉邦、劉秀的差距到底在哪兒。
薄弱的基礎說到基礎可能很多人會說,劉邦一介布衣、潑皮無賴也能最後奪到天下,而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為何不能一統天下?誠然,劉備的出身要比劉邦好一點,但是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在劉備出生的時候,家裡已經沒有了權力和地位。且劉邦身邊可謂人才濟濟,光是沛縣的老兄弟,如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等人,就已經夠替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反觀劉備,身邊武將只有關、張,謀士也不是頂級角色,劉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不具備與諸侯爭雄的能力,直到劉備得到了徐庶和諸葛亮之後,才慢慢好轉過來。最後再說說劉秀,劉秀爭雄天下之時,劉氏皇族並未徹底沒落。正統思想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加之劉秀自身的軍事素質和政治能力十分出眾,因此一呼百應,更是創造了昆陽大捷這樣軍事戰爭史上的神話,就算沒有云臺二十八將,劉秀自己的領軍能力也是十分突出的。
對手的強大我們受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的影響,五虎上將、臥龍、鳳雛的經典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每一個人的腦海之中。而事實情況是,蜀漢除了這些人之外,基本就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人才。反觀曹魏和東吳,卻是人才濟濟,其整體實力遠遠超過蜀漢。實際上,蜀漢是三國時期最弱的一個國家,這是正史給我們的答案。劉邦所面對的對手除項羽之外,其他人皆被劉邦所收服,等於劉邦以天下人之力對抗項羽。劉秀爭雄天下時,基本上就沒有幾個稱為為英雄的人物,其中稍微傑出的人也都收入劉秀麾下,其中的傑出者合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隱忍的能力說到隱忍之能,劉邦可以在劍指咽喉的時候,說出:“英雄何必為難英雄”的話,讓丁公放過自己,劉秀可以在兄長劉伯升被更始帝殺害後,主動請罪交出兵權以自保,這都非常人所能做。劉備儘管有隱忍之能,但他在關鍵的時候不忍導致了蜀漢徹底走向滅亡。這個轉折就發生在夷陵之戰,以關羽之死為藉口,劉備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從而徹底打破了三國之間的均勢。
-
16 # 大飛熊騎士
要怪就怪劉邦,斬白蛇時不斬成三段,只有兩段,自然沒劉備的份了。當然,這是開玩笑的,現在來正經的。時代選擇了劉邦,拋棄了項羽;選擇了劉秀,拋棄了王莽;到了劉備時期,則是三國鼎立,誰也滅不了誰,直到西晉才完成統一。簡單來說,既有形勢環境的因素,也有深層次的矛盾衝突問題。如果用武力解決問題,大多是短暫的。而能夠透過順應時勢,破舊立新,解決時代問題的人,才有可能統一天下,這才是英雄呀。
有關劉邦能夠奪得天下的原因,寫得夠多了,這裡簡單說一下。秦末處於國家統一,文化分裂的震盪時期,所以楚霸王不稱帝,分封諸侯,只會讓矛盾更加劇烈。劉邦擁有楚文化和繼承秦制的雙重優勢,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建立西漢。建立西漢後,劉邦採取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的策略,化解了先秦以來的各國文化衝突。所以,即使劉邦不幸失敗了,最終統治者也要走劉邦的路子才能統一,否則最多也是一時之勝。
西漢末年王莽代漢,由於土地兼併嚴重,再加上天災,以及王莽新政的“人禍”,導致民間暴動,到處揭竿起義。王莽的新政初衷大多是好的,不過只是一廂情願,對解決當時局勢的問題,是一種反作用。所以,王莽的新朝很快的破滅了。而原是“放牛小子”的劉秀,卻逐漸崛起,一一消滅王莽時期起義各處政權,統一了天下,建立東漢。這也是有原因的,劉秀本身就具有完美的帝王形象,皇室之後,又帥又有學歷,還是軍政雙才。劉秀的政治和民生治理是雖然懷柔的,但是在打擊地方豪強上卻很堅決,又實行了“度田制”。所以,劉秀解決了西漢時的土地兼併問題和新莽的暴動,順應了時勢,中興了大漢。
東漢盛極而衰,豪強世家再次崛起,原本用宦官抑制外戚,外戚抑制豪強的矛盾越演越烈,黃巾軍起義和董卓進入長安,東漢格局徹底失衡,造成東漢末年的軍閥林立。不過漢室餘威還在,這也是劉備建立政權的根本,而曹操有“挾天子”的資本,政治上,孫權方最弱。不過,曹操用屯田制解決糧食問題,“唯才是舉令”解決普通人的入仕之路,這更是催生了“九品中正制”。所以,三國互相制衡,但是統一的土壤一直是在曹魏,西晉孕育。
所以,劉備無法中興大漢的原因有幾個。第一,時機上,劉備建立政權時機太晚,沒有條件孕育解決天下問題的制度。第二,政治上,三國君主稱帝后,也標誌著東漢民心的消亡。第三,環境上,曹魏和東吳早就建立了政權體系,統治穩固,劉備是撼動不了的。第四,軍事上,夷陵之戰的慘敗,使蜀漢成了綜合實力最弱的政權。第五,後來諸葛亮的北伐,是為了給蜀漢沿續統治的理由,誰都知道成功不了的。所以,劉備別說是中興大漢了,統一天下都不可能了。
-
17 # 南朝居士
你叫王小二,他叫王思聰,都是王家後人,三百年前是一家,你倆一起創業,為什麼你失敗了,他成功了?
這個跟你問的問題是一樣的道理。
-
18 # 長城說歷史
劉邦劉秀劉備同為漢室宗親,劉備為何會失敗?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所處的對手不同
1:劉邦最早所處的對手是秦朝,當時秦始皇暴政;老百姓都想造反,連自己的兒子公子扶蘇也不滿。秦朝所面對的敵人比較多,劉邦的勝算就比較大。
劉邦後期的對手是項羽集團,項羽也是比較暴政,處事不公平。反對的人也多,范增的離開,韓信改投劉邦。
劉邦手下有蕭何,張良,陳平,韓信等謀士和將軍,劉邦又多了勝算的優勢。
2: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遺傳了劉邦的基因,做事和劉邦比較像。
劉秀所處的對手大多都是起義軍和土匪。劉秀從小熟讀兵法,寬厚待人,不用說就知道,劉秀所處的優勢大。
3:劉備所處的對手是曹操集團,孫權集團,這些都是比較強勢的集團。曹操集團手下有荀彧,郭嘉,荀攸,曹仁,司馬懿等這些謀士和將軍。
孫權集團手下有周瑜,黃蓋,魯肅,呂蒙等這些謀士和將軍。
雖說劉備集團手下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這些謀士和將軍。
劉備面臨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的兩大勢力,諸葛亮雖然厲害,可後期用人不當,加上對手勢力比較強。劉備處於這些強大的對手,勝算沒有那麼大。
從以上幾點來看劉備在對手上沒有勝算。
二:所處的形式不同
1:劉邦所處的形式:
前期秦朝遭各股勢力反抗,老百姓造反。後期項羽集團范增的離開,韓信改投劉邦,項羽做事又不公平。
劉邦處在這樣的形式下,自己勝算非常大,在加上劉邦本人善用人,寬容大度,謀士的加入。
2:劉秀所處的形式:
起義軍和土匪不懂兵法韜略,打仗沒頭沒腦。
劉秀從小熟讀兵法。在昆陽之戰中發揮得當,大獲成功,因而做了領導,一呼百應。
3:劉備所處的形式:
劉備剛好處在三國鼎立時期。剛開始沒有靠山,到處流浪。
身邊沒有什麼謀士,只有諸葛亮。
基本全靠諸葛亮一個決策,一個人佈陣。
俗話說:雙手難敵四拳。
劉備後期面臨的形式比較嚴峻。
綜上所述:劉備從這兩個原因上失敗。歷史就是歷史,一去不復返。再也改變不了,劉備帶著遺憾而走,諸葛亮也帶著遺憾而走。
-
19 # 風塵講歷史
中國古代有兩個最強大的封建王朝,一個是漢朝一個是唐朝。其中漢朝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就連我們今天的民族名稱也是以“漢”命名,劉邦建立的漢朝滅亡後後世的許多王朝也依舊以漢為國號,比如東漢、蜀漢、成漢、後漢等等有十幾個大小王朝以“漢”命名。其中與劉邦的西漢關係最大的就是劉秀的東漢和劉備的蜀漢了,因為這兩人都是劉邦的後裔,且都是為了光復漢室才定國號為漢,但最終結果是劉秀的東漢成為了正統王朝,劉備的蜀漢卻只是偏安一隅,為何同樣是劉邦後裔,劉秀就能成功,劉備卻失敗了呢?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二人的血統不同。雖然劉秀和劉備都是漢室子孫,但是劉秀的皇室血統更純正一點。劉秀是漢景帝六世孫,傳到劉秀這一代雖然已經沒什麼權勢了,但劉秀的父親大小還是個官,當過濟陽縣令和南頓縣令。而劉備雖是中山靖王之後,卻屬中山靖王之子劉貞的一支,但是劉貞在漢武帝時期因為獻祭金不合格已經被削去了爵位,也就是說劉備的祖上從劉貞開始就是平民,傳到劉備這一代依舊是平民,雖然有皇室血統卻不能算是宗親,家族勢力也沒有劉秀大,自然要比劉秀更難成功。
其次就是劉秀和劉備所面臨的對手實力不同。劉秀作為“位面之子”,打仗的時候不僅對手幫助他,連老天也幫助他,比如昆陽之戰劉秀帶領一萬援軍和昆陽城的一萬守軍打敗了新朝王邑的五十萬大軍,本來劉秀只帶領了三千人組成敢死隊往王邑大軍的中營衝,王邑一看才這麼點人親率一萬大軍迎戰劉秀,還命令各營不許幫忙,結果不敵劉秀潰敗而逃。據說這場戰爭中還天降流星雨,只砸王邑的軍隊,劉秀計程車兵都認為是老天在幫助他們,更加英勇,最終一萬援軍和一萬守軍裡應外合打敗了新朝的五十萬大軍,此戰基本上確定了天下的走勢,劉秀當統一天下。但是劉備所處的三國時代那可是人才輩出啊,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亂世梟雄,劉備能在這群能人之中取得三分天下的結果其實也很厲害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支援劉秀的人眾多。不僅被王莽壓迫的原漢朝皇親國戚支援劉秀,就連許多豪門富紳都支援劉秀,畢竟劉秀是正統的皇室血脈,支援劉秀將來若能成功定不會受到虧待。劉秀有了這些人的支援打仗就不會缺軍費。但是劉備沒有這麼強大的背景,起事前他只是個賣草鞋的,且漢室血脈疏遠,沒有哪個富商會看上這麼個落魄的皇室後裔,那麼劉備的起兵所需要的經費就很成問題,好在張飛當時頗有錢財,資助了劉備,但這與劉秀的支援還是沒得比的。
所以雖然劉秀和劉備同時皇室後裔,但是血脈支系不同,差別還是很大的。況且這二人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也不同,不能光靠誰興復了漢室來論成就,二人都有各自了不起的地方。
-
20 # 羅塘灣
我覺得三人都是人生贏家,只是相較而言,劉邦、劉秀掃滅諸侯並統一了天下,而劉備至死也只是建立蜀漢與曹魏孫吳鼎足而立;從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來說,劉邦、劉秀成功了,劉備失敗了。
我認為三人不同的歷史結局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人的因素”不同導致的結果,下面我就從“人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是人心的向背不同。秦二世在趙高的蠱惑下,趙高指鹿為馬控制朝政,誅殺李斯等大臣及宗室,比秦始皇更加暴虐,上既失宗室貴族、諸大臣的支援,下又失百姓民心,天下思變;在此人心向背的情形下,劉邦響應了陳勝吳廣首義、順應天下民心率軍入咸陽滅秦。當初,楚懷王與諸侯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先入咸陽滅秦,理應擁有富饒及王興之地的關中,應被封關中之王。但劉邦卻被封為蜀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去往封地途中,許多士兵及將領紛紛逃亡,也演出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關中被項羽分給了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來監視和防備劉邦。項羽違背諸侯“先入咸陽為王”約定的做法大失民望,也十分愚蠢;因為章邯等三人率領十幾萬的秦軍子弟兵降楚軍,卻被項羽全部坑殺,而三人獨活,三人在秦故地為王,秦人恨之入骨,怎麼會跟著三人一起抵擋劉邦的東進之路呢?況且,劉邦一入咸陽就廢除秦二世的暴政,與秦民約法三章大得民心,劉邦自然而然萬民歸心、一統天下了。反觀劉邦的對手項羽,有婦人之仁,以個人喜好分封諸侯引起剛平定的天下又起紛爭,又殺楚懷王等,項羽的一系列行為大失民望,最後落得自刎烏江的慘淡結局,可惜可悲可嘆啊。
再說說劉秀。西漢末年王氏外戚專政,最終導致漢亡、王莽的新朝建立,但是王莽是在接受前朝腐朽的朝政體制下成立的新王朝,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社會危機深重。為應對嚴峻的形勢,王莽進行改制,但違背了歷史的規律,一方面即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利益,導致新朝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援,反而離心離德,另一方面,改制導致社會秩序嚴重破壞,百姓既沒有得到新朝的好處,反而更加困苦不堪。在此背景下,赤眉綠林起義風起雲湧,天下盛傳“劉秀當為天子”,王莽就把改名為劉秀的劉歆殺了,派兵鎮壓農民起義,可見天下民心歸漢。而劉秀是劉邦的後裔,身份自然會得到大家的認同,統一相對就容易了。
那麼劉備也是劉邦的後代,為何沒有坐上天下民心歸漢的班車呢?我想原因如下:劉備的身份是自封的,因為劉備祖上為平民有好多輩了,到了自己落魄到只能織蓆販履為生,對於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歷史太久遠無從考證,大家是持懷疑的;而劉秀的父親因是劉邦後代曾為縣令,大家對於劉秀的身份是確信無疑的,所以四方有才能的人才會絡繹不絕地投奔劉秀。而劉備就不一樣了,請諸葛亮要三顧茅廬才請請出來。
此外,劉備雖然奪得了荊州、益州之地,但手段並不高明。荊州、益州分別是劉璋、劉表在長期經營,他們保境安民、與民休息,他們是有據可考的劉邦後代,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援;相對於自封劉邦後代的劉備,當地百姓是很懷疑的,而且劉備鳩佔鵲巢、忘恩負義的權謀伎倆,並沒有真正得到當地百姓的民心,所以才會出現劉表的許多臣子投奔曹操、劉璋的臣子反對劉備入川死諫的情形。在蜀漢之地內部沒有得到真正的民心,當然就無法統一天下了。而且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孫吳經營江南多年,相對於劉備,他們更得民心。
二是,劉邦、劉秀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團隊。劉邦豁達大度,自小就三教九流無所不交,得到蕭何、曹參、樊噲、王陵等人支援,後來又得到了張良、韓信、彭越、陳平等人的投奔,人才濟濟。而劉邦的對手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容納。至於劉秀憑藉著劉邦後代的身份,四方英雄群集,從一個事件就可以看出,當劉秀脫離更始帝的牢籠前往河北撫慰時,又遇上假冒漢成帝兒子的王朗叛亂,劉秀窮途末路之際,鄧禹等人還緊緊跟隨左右,並勉勵劉秀加油。而劉備在關羽被殺之後,張飛不但不勸大哥冷處理,反而一再鬧騰桃園三結義,以個人恩怨至國家危亡於不顧,有這樣的豬隊友焉能不慘敗於猇亭,而落得白帝城託孤的下場,劉備雖臨終幡然醒悟,但悔之晚矣。劉備手下本無多少人才,關羽、張飛死後,劉備更是人才凋零,蜀中無將、廖化為大將,怎麼能打敗人才輩出的曹魏、孫吳呢?
三是就是劉邦、劉秀、劉備三人的個人素質的差異。劉邦是一位從諫如流的主,張良是南韓後代,本來是不可能跟隨劉邦的,但就因為劉邦言聽計從,所以才離開韓王信的。劉邦還擅於韜光養晦,劉秀也有此品格。史料記載,劉秀多權謀,在其哥哥劉縯被殺後,對於突如其來的深仇大恨,劉秀既沒有大喊冤枉,也沒有暴跳如雷進行報復,而是立馬向更始帝請罪,在敵人面前言笑如常,讓更始帝心懷愧疚。我們再來看看劉備,在關羽被呂蒙殺後,不顧群臣極諫,自高自大,輕敵失策,最終身死國危,更不要談統一天下了。
總之,人的因素不同導致三人不同的歷史結局。關鍵在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並不是得民心而取得了荊州、益州,而是靠諸葛亮的計謀,所以關羽才會大意失荊州。當然,儘管如此,劉備仍不失為一代英雄,仍值得後人敬仰,他的草根逆轉傳奇實際上比劉邦、劉秀更成功。
回覆列表
每位帝王的出現,與當時的時局有很大關係
一: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央完全失去控制力,在劉備還未有成就時,曹操已佔據北方大片領土
二:諸葛亮的出現,讓劉備的實力大增,將荊州、益州納入其中,之後出現三國鼎立,劉備稱帝
三:劉備想借東吳之手,聯合攻曹,不料東吳下黑手,導致劉備的計劃功虧一簣
四:劉備的心胸不適合當帝王,沒有容忍之心,逞英雄之氣,葬送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軍團
五:曹操這個人物的出現,他遠比劉備成熟穩重,加之謀士如雲,實力遠超劉備
劉備沒能成就霸業,在於他沒有治國之能,外加曹操百年梟雄的出現,讓他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