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馮國璋,不得不先說說他的重孫子,當代的著名藝術家馮鞏。
馮鞏和民國總統馮國璋的關係是:
馮鞏→馮海崗→馮家遇→馮國璋。
馮鞏的父親馮海崗,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學教師,母親劉益素,畢業於輔仁大學。馮鞏的祖父馮家遇,是馮國璋的第三子,曾留學德國。
在馮國璋出名以後,他也被人尊稱為"馮河間",因為他的祖籍便是直隸省河間府。河間如今是河北省的一個縣級市。
河間真正有名的並不是因為它地理位置和歷史悠久,而是這裡出了不少的名人。從春秋時期與管仲交好的鮑叔牙到漢代著名的"毛詩"傳人毛萇,從唐代大詩人劉長卿到金元名醫劉完素,都是河間名人之中的佼佼者。
到了馮國璋功成名就的時候,人們便依照習慣,尊稱他為"馮河間"。河間人也因為又出了一個當世的英雄,而十分自豪!
不過,相對於"馮河間"這個尊稱來說,馮國璋本人和那些真正與他關係近乎的朋友、同僚,卻更喜歡"馮詩經"這個名稱,馮國璋本人也喜歡"馮詩經"這個稱呼。大家知道,馮國璋雖然是河間人,但是他更具體的籍貫在河間的西詩經村。也因此,成名後的馮國璋才被人們尊稱為"馮詩經"。但是,這不禁讓人覺得十分奇怪,像前面說的李鴻章、張之洞和袁世凱等人,都是以自己家鄉的州縣名稱作為別名,可是馮國璋為什麼卻更喜歡以一個村莊的名稱作別名呢?
馮國璋的家鄉意識很濃,他更加喜愛自己的出生地西詩經村。但是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理由就是,馮國璋是以西詩經村為榮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馮國璋出生的西詩經村,可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這個村莊的確是個戶數不多的小村莊,但是這個村莊"名見經傳"。我們都知道,《詩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屬於傳統經典四書五經中的重要經書,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這部經書在註釋和流傳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一個著名的毛詩學派。
而馮國璋出生的西詩經村,就是漢代毛詩學派大師毛亨的侄子毛萇曾經著述和講學的地方。
實際上,西詩經村和相鄰的東詩經村最開始就叫西村和東村。之所以改成現在這個名字,就跟毛萇到這裡來講學有關。
在毛萇生活的年代,有一位十分愛好學問的地方侯王,他就是河間獻王劉德。這個劉德,按照史書的評價,是一個"歷節治身,愛古博雅"的人,這一點讓毛萇非常敬慕。於是,他就來到河間,在劉德府上做了一個"詩博士", 也就是熟稔詩經的博士。
對於博古通今的毛萇,劉德自然也是十分器重。因此,他就在西村和東村附近給毛萇專門修建了一座"君子館",讓他專心講授《詩經》。當地的老百姓見來了一位經學大師,都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君子館"來求學。久而久之,這裡便形成了一個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為了紀念毛萇,當地的人們便把西村和東村改成了西詩經村和東詩經村。
既然自己的出生地有著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馮國璋自然也就引以為榮了。他喜歡"馮詩經"這個別名,也就順理成章了。除此之外,馮國璋之所以更加喜歡"馮詩經"這個別名,還跟東、西詩經村是塊風水寶地有關係。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當年毛萇來到這裡之後,曾經和好友一起在附近遊玩。突然,他看見了很大一片稀疏的樹林,從遠處看去似乎像生長在一個盆地裡,而走近了看卻又像生長在一個土丘之上。看到這個景象,頗懂風水的毛萇不禁讚歎這是一塊"絕好之地",還對好友說這裡是古沙龍盤踞之所,有朝一日必有龍飛於天。於是,這塊"風水寶地"便被當地人稱作了"黃龍灣"。
讓人覺得十分有趣的是,很多很多年後,馮國璋的遠祖遷到了詩經村,而黃龍灣不知從何時起也成了馮家的祖墳所在地。一生相信風水迷信的馮國璋,自然也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他甚至在臨死前,還專門叮囑家人一定要把自己安葬在這塊墳地裡。在他看來,這必將給自己的後人帶來好運和吉祥。
其實,還在馮國璋生前,就有人說馮國璋之所以能夠位居人臣,乃至當上代理大總統,全都是靠著這塊風水寶地的庇佑。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馮國璋在世時,才會對詩經村充滿了一股濃濃的眷念之情。
至於詩經村中的馮氏一族,也就是馮國璋的祖先,大概是在明朝永樂年問從江蘇遷過來的。這個說法,依據的是《馮氏壹支家譜》。
這部家譜是在馮國璋功成名就之後編寫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顯示馮氏一族的顯赫地位。不過,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在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編寫這個家譜的時候,只能從遷入詩經村的第三代祖先馮祿作為這一支的始祖了。
提起馮國璋,不得不先說說他的重孫子,當代的著名藝術家馮鞏。
馮鞏和民國總統馮國璋的關係是:
馮鞏→馮海崗→馮家遇→馮國璋。
馮鞏的父親馮海崗,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學教師,母親劉益素,畢業於輔仁大學。馮鞏的祖父馮家遇,是馮國璋的第三子,曾留學德國。
在馮國璋出名以後,他也被人尊稱為"馮河間",因為他的祖籍便是直隸省河間府。河間如今是河北省的一個縣級市。
河間真正有名的並不是因為它地理位置和歷史悠久,而是這裡出了不少的名人。從春秋時期與管仲交好的鮑叔牙到漢代著名的"毛詩"傳人毛萇,從唐代大詩人劉長卿到金元名醫劉完素,都是河間名人之中的佼佼者。
到了馮國璋功成名就的時候,人們便依照習慣,尊稱他為"馮河間"。河間人也因為又出了一個當世的英雄,而十分自豪!
不過,相對於"馮河間"這個尊稱來說,馮國璋本人和那些真正與他關係近乎的朋友、同僚,卻更喜歡"馮詩經"這個名稱,馮國璋本人也喜歡"馮詩經"這個稱呼。大家知道,馮國璋雖然是河間人,但是他更具體的籍貫在河間的西詩經村。也因此,成名後的馮國璋才被人們尊稱為"馮詩經"。但是,這不禁讓人覺得十分奇怪,像前面說的李鴻章、張之洞和袁世凱等人,都是以自己家鄉的州縣名稱作為別名,可是馮國璋為什麼卻更喜歡以一個村莊的名稱作別名呢?
馮國璋的家鄉意識很濃,他更加喜愛自己的出生地西詩經村。但是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理由就是,馮國璋是以西詩經村為榮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馮國璋出生的西詩經村,可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這個村莊的確是個戶數不多的小村莊,但是這個村莊"名見經傳"。我們都知道,《詩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屬於傳統經典四書五經中的重要經書,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這部經書在註釋和流傳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一個著名的毛詩學派。
而馮國璋出生的西詩經村,就是漢代毛詩學派大師毛亨的侄子毛萇曾經著述和講學的地方。
實際上,西詩經村和相鄰的東詩經村最開始就叫西村和東村。之所以改成現在這個名字,就跟毛萇到這裡來講學有關。
在毛萇生活的年代,有一位十分愛好學問的地方侯王,他就是河間獻王劉德。這個劉德,按照史書的評價,是一個"歷節治身,愛古博雅"的人,這一點讓毛萇非常敬慕。於是,他就來到河間,在劉德府上做了一個"詩博士", 也就是熟稔詩經的博士。
對於博古通今的毛萇,劉德自然也是十分器重。因此,他就在西村和東村附近給毛萇專門修建了一座"君子館",讓他專心講授《詩經》。當地的老百姓見來了一位經學大師,都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君子館"來求學。久而久之,這裡便形成了一個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為了紀念毛萇,當地的人們便把西村和東村改成了西詩經村和東詩經村。
既然自己的出生地有著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馮國璋自然也就引以為榮了。他喜歡"馮詩經"這個別名,也就順理成章了。除此之外,馮國璋之所以更加喜歡"馮詩經"這個別名,還跟東、西詩經村是塊風水寶地有關係。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當年毛萇來到這裡之後,曾經和好友一起在附近遊玩。突然,他看見了很大一片稀疏的樹林,從遠處看去似乎像生長在一個盆地裡,而走近了看卻又像生長在一個土丘之上。看到這個景象,頗懂風水的毛萇不禁讚歎這是一塊"絕好之地",還對好友說這裡是古沙龍盤踞之所,有朝一日必有龍飛於天。於是,這塊"風水寶地"便被當地人稱作了"黃龍灣"。
讓人覺得十分有趣的是,很多很多年後,馮國璋的遠祖遷到了詩經村,而黃龍灣不知從何時起也成了馮家的祖墳所在地。一生相信風水迷信的馮國璋,自然也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他甚至在臨死前,還專門叮囑家人一定要把自己安葬在這塊墳地裡。在他看來,這必將給自己的後人帶來好運和吉祥。
其實,還在馮國璋生前,就有人說馮國璋之所以能夠位居人臣,乃至當上代理大總統,全都是靠著這塊風水寶地的庇佑。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馮國璋在世時,才會對詩經村充滿了一股濃濃的眷念之情。
至於詩經村中的馮氏一族,也就是馮國璋的祖先,大概是在明朝永樂年問從江蘇遷過來的。這個說法,依據的是《馮氏壹支家譜》。
這部家譜是在馮國璋功成名就之後編寫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顯示馮氏一族的顯赫地位。不過,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在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編寫這個家譜的時候,只能從遷入詩經村的第三代祖先馮祿作為這一支的始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