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人集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小的時候做過很多苦力活,他的父母和兄弟都在饑荒中被餓死,所以少年時期的悲慘經歷給朱元璋立下了很深的陰影。他在稱帝以後也是為子孫後代操碎了心,他為了讓後人們過上好日子,便下了一道規定,也正是這條規定在日後動搖了他親手建立的大明江山的根基。他規定子孫後代們不可以自謀出路,必須要在家裡等著吃朝廷的俸祿。

    在明朝開國初期,這種局面尚且能夠維持,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他將這些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替自己鎮守江山,要什麼給什麼,而這26位藩王的日子過的可以說是非常滋潤的。

    可是另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兒子們繁衍的子孫後代到後來成為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體,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這些藩王宗室的人口竟然達到了十五萬人之多,而且這十五萬人全都沒有正式的工作,全部靠著國家的俸祿來養活自己。很顯然,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支出費用,而對於這些皇室宗族內的成員來說,朝廷就是他們永久的飯票,只要自己不犯事,就不用為自己的生計發愁,這些人就是朝廷的一個巨大包袱,每年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明朝的滅亡跟官員的腐敗有很大關係,而官員腐敗之中尤其以藩王和這些皇室宗親們的貪贓枉法尤其嚴重,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內肆意圈地,而且還享受著皇帝給予的特權,地方官員們還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最終惹得天怒人怨,後來建文帝即位後,便下令削藩,這些王室子孫們告別了伸手要錢的日子,自謀出路去了。

  • 2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將自己的子侄兄弟分封各地為藩王。經過兩百年的開枝散葉,明朝宗室爆炸性增長。

    根據明朝的藩王制度,藩王享有特別好的待遇,由於永樂帝限制藩王的軍事權利和政治權利,藩王制度逐漸將明朝皇族變成了一個超大的寄生群體,整日過著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變豬生活。

    據當代人口史學家推算明朝宗室人口增長率大約是全華人口增長率的十倍,增長速度舉世震驚。

    明朝皇家檔案上正式收錄的皇族人口:洪武年間是58人,永樂年間是127人,而到了嘉靖年間就爆增到19611人,萬曆三十三年更是多達80000人以上。這些都還是屬於記錄在冊的中高階皇族數目,還不算更大數量的底層皇族數目。

    據人口學專家推測,明朝滅亡的時候,朱元璋的子子孫孫多達1000000人。

    洪武九年,朱元璋規定親王每年米50000石,鈔2150000貫,棉40疋,紵絲300疋,沙羅100匹,絹500匹,綿2000兩,鹽200引,茶1000斤,馬料草月支80匹;受封的公主賜田莊1所,米1500石,鈔2000貫;郡王米6000石;郡主1000石;依次替減。

    明朝末年養藩王的費用由於動亂,已經不可考。

    但是有嘉靖和萬曆時代的記錄。

    嘉靖41年全國每年供應北京糧食4000000石,藩王府每年的祿米是8530000石,是北京城的兩倍還多。

    萬曆2年(1574年),明王朝每年支付給藩王和皇族成員的祿米就高達9000000石,而北京城依然只有4000000石。

    這時代的藩王和皇族每年要拿走國家將近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明朝是典型的國窮民窮的國家。

    到了明朝後期,甚至出現全省的財政收入單單供養本省的藩王和皇族就入不敷出了。

    嘉靖41年,山西省全年地方財政收入是1520000石,而山西爺們每年的俸祿是2120000石。河南全年財政收入是843000石,而河南王爺們俸祿是1920000石。

    整個省的財政收入不僅達不到藩王和王爺們的俸祿,甚至可以說遠遠低於藩王和王爺們的俸祿,導致國家財政基本處於崩潰狀態,百姓的生活極其艱難困苦。

    1644年,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國家居然拿不出錢來守衛首都。

    而李自成勒索居然查超出了近七千萬兩銀子。

    而明朝的藩王們隨著明朝的滅亡也變成了各方勢力的大肥肉。

    在明末戰亂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創造了各朝代皇族的歷史,而皇族的財富養活了一個個民間勢力。

    明朝末期的農民起義軍大規模屠殺明朝皇族成員。只要是姓朱的,無論是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虜,不論交不交代自己的鉅額財富,結果都是一律殺無赦。

    有史學家總結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

    在明朝的滅亡中,明朝藩王的雖然不是導致明朝直接滅亡的原因,也是間接為明朝敲的響喪鐘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藩王不僅財力雄厚,還是地方上的霸主,沒人敢得罪,還不需要向朝廷納稅,嚴重阻礙一省的經濟發展,民生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最終導致明朝末期農民大規模起義。

  • 3 # 路漫漫吾求兮

    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父母兄弟都在饑荒中餓死,這在他內心深處留下了陰影。所以,在他稱帝后,為了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過上好日子,同時也為了他朱家江山,便把自己的26個子侄分封到全國各地為親王。並且規定其子孫後代不可自謀出路,必須在家等著吃朝廷的"皇糧",其本意是好的,可他卻不知,他這道命令把後面的皇帝害慘了。(此為明朝藩王分封圖)

    明朝前期,藩王宗室人數不算多,朝廷還能勉力支撐的起,可太祖萬萬沒想到,兩百年後,他親自分封的26個子侄生育能力太過於強大。到了嘉靖年間,宗室人口記載在冊的有四萬五千多人,而到了萬曆年,直接翻了三倍之多,達到了15萬人之巨。要知道,這些宗室人口可都是吃"皇糧"的,且不需要工作。這人吃馬嚼的,每年得花費多少銀子啊?下面,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明朝親王級別的俸祿是一萬石,郡王是兩千石,就連最低級別的宗室人員也有兩百石,實際加上逢年過節的賞賜和福利,遠遠不止這個數。朝廷每年有一多半的稅賦用來供養宗室人員,哪裡還有錢去搞經濟建設啊?可見,宗室人員生生拖垮了大明朝的財政。再加上這些宗室人員在封地內大搞圈地運動,欺壓百姓,弄得天怒人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矛盾激化!這是典型的挖自己家牆角。(明朝藩王列表)

    崇禎登基,意圖挽救大明河山於危難,可大明此時早已經積重難返,山河飄搖。內憂外患使得崇禎毫無章法,意圖向皇親國戚和滿朝文武募捐軍費時,也是收效甚微,北京城破後,白白便宜了李自成。不知太祖知道後會作何感想?

  • 4 # 鄧海春

    明朝的宗室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奠定基礎,明成祖朱棣於永樂末年完善,是一箇中國曆史上非常特殊的宗室制度存在,它不像於漢晉宗藩裂土分國,也不像唐宋宗室擇賢入仕。明朝的藩王,一般是特指就藩於各地的親王,明朝諸藩,列爵不臨民,食祿不治事,宗室不能參與政治,也不能參與士農工商四民之業,但每年都能得到大量的俸祿。到了明朝末年這些以藩王為首的宗室,已經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那麼明末到底有多少藩王?每年養他們每年需要多少錢呢?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藩王的數量其實並不多,朱元璋一共分封了25位藩王,到了崇禎時期,加上其他皇帝分封的藩王,再除去絕嗣、撤藩和被迎入宮中為帝的,明朝也只有27位藩王。明太祖規定親王每年俸祿為一萬石,雖然很多,但是僅僅看數量的話,全國也只需要花二十多萬石糧食就夠了,那麼明朝揹負的宗室財政負擔究竟是從何而來?

    其實最大的開支不是在這些親王身上,而是下面的郡王、鎮國將軍等其他的宗室爵位。明朝將宗室分為八級,最高位的是親王,最低位的是奉國中尉,每一位宗室的長子都可以繼承爵位,而次子則要削一級爵位,但到了最低階的奉國中尉時,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奉國中尉之爵位,也就是說只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國中尉的爵位。雖然他們俸祿不高,但是架不住人多呀,雖然朱元璋時期明朝宗室一共58人,但是人口的增長速度卻是爆炸般的,據《明神宗實錄》的記載,萬曆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經增長至十五萬七千人,據《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記載,萬曆初年全國財政支出為一千八百五十餘萬兩白銀,而其中宗藩俸祿開支就高達五百五十多萬兩,比例將近百分之三十。

    另一方面,這些宗室人口不但吃國家俸祿,而且還在經濟上享有特權,他們不用納稅,因此大肆兼併土地,山西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宗室所兼併,河南的土地則“半入藩府”各個藩王的土地都達到了數萬畝。這也使得國家收入銳減,據《皇明經世文編》記載,“二省之糧,猶不足供宗室祿米之半”,山西河南兩省的稅收,甚至連宗室祿米的一半都達不到。

    那些最高階的藩王被國家圈養著,坐擁幾萬畝良田,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但也有許多爵位低下的明朝宗室過的並不稱心如意。面對財政收入減少,而宗室的財政開支卻逐年增長的情況,明朝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在明朝中後期,朝廷已經不再支付一些底層宗室的俸祿了,但是這些宗室又不能從事士農工商,所以許多宗室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河南周王府就有一對底層宗室父子,為了能吃上牢飯,故意妄議朝政,按照《大明律》,王子進諫要被囚禁的,不會處以死刑,最終他們父子如願吃上了牢飯。

    總的來說,明朝的宗室制度在制定之時並沒有考慮到人口增長的情況,最終使得這項制度成了社會的枷鎖。不過明朝末年的二十七位藩王,也沒落下什麼好下場,坐擁大量土地和財富的他們,不能在國家危難之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最終大部分都成了起義軍或者清軍給重點追捕物件,不但財產沒了,連小命都沒能留下。

  • 5 # 圖文繪歷史

    藩王,親王有一塊自己的封地,叫封藩,有自己的官署,有自己的軍隊,世襲罔替。朱元璋並不相信能臣悍將,守衛國家還是要朱家人,於是從自己開始大肆分封,“皆據要地,以分制天下”,這樣雖然解決了驕兵悍將的問題,也編寫了《祖訓錄》對藩王有諸多限制,但依然是敗筆之作,並給明朝釀成了嚴重的危機。

    圖為明朝版圖。

    明朝的藩王雖不參與政事,不事地方民生,但大修宮室,廣佔良田,宗祿優厚,享有極高特權,說句不好聽的,就跟養豬一樣,初封的親王世襲,親王下面的再分郡王,郡王下面再分將軍,將軍下面再分中尉,級別眾多,隨著人口繁衍和不斷分封,造成了國家嚴重的財政危機,明朝鄭曉《今言》記載:嘉靖以後,天下夏秋稅糧出多入少,故王府欠缺祿米,衛所缺月糧,各邊缺軍餉,各省缺俸廩。

    圖為湖北鍾祥的鳳翔宮,為當年的興王府,嘉靖皇帝出生地。

    如果說明初朱元璋慮其宗族太孤,而明中後期朝廷又慮宗族太繁,國家財力難以承受,以此可以看出,各地藩王的宗祿已成為困擾朝政的重大難題,明朝晚期沒錢打仗,導致迅速滅亡的原因,其中就有封藩,當年一個從七品小官叫葉伯臣,冒死諫言,提出封藩會導致社會經濟問題,結果被朱元璋庾死。

    圖為1621年長沙府上供藩王府的歲供黃金。

    以山西為例,朱元璋首封有晉、代、沈三藩,隨著分封人口繁衍為例,除晉、代、沈三親王外,先後分封郡王多達七十多個王號,將軍、中尉及郡縣主君、儀賓不計其數,極盛時多達九千餘人,省內十市中均有郡王開府,其莊田遍佈全省,對山西的經濟、社會造成深重的災難。

    圖為靖江王陵。

    到明末時到底有多少藩王,無法統計,只能這樣說,每個州郡都有大的藩王,全國1400多個縣都有都有食王俸的郡王以下的宗室,有人說藩王有1000多人,有人說有3000多人,也有人說高達3萬人,有人說藩王的子孫有500萬人,這些都是宗室,佔著良田,不用交稅,不夠,還要大批朝廷養著,把大明給吃空了,最後讓吳三桂開拔,崇禎連100萬兩都掏不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冥界篇結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