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田大叔說事

    近期,據有關訊息稱,山東地區小麥鏽病發生嚴重,而漢中自4月以來普降大雨,多雨天氣同時導致漢中約17萬畝小麥不同程度出現條鏽病,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樣防治小麥鏽病病害呢?

    小麥鏽病是什麼病害?

    要防治小麥鏽病的發生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小麥鏽病是什麼,是怎樣的發生的。小麥鏽病又叫小麥黃疸病,小麥杆鏽病為害小麥、大麥。流行年份病害發展迅速,為害重,可在短期內造成較大的損失。主要發生在黃淮流域、南方冬麥區及東北、華北、西北春麥區。

    小麥鏽病發生的三種症狀:

    三種鏽病症狀區別: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鏽病的孢子零散生於小麥的莖稈和葉片上,呈橘紅色,孢子堆較大,適宜溫度為20℃。

    小麥鏽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麥葉片上,呈紅褐色,顏色比稈鏽病淡,孢子堆也比稈鏽病小,對溫度的要求介於稈鏽和條鏽之間,條鏽病的孢子堆在小麥穗部和葉片上沿葉脈排列成顯著的條斑。為黃色以至枯黃色,孢子堆比葉鏽病小、氣溫在5-15℃時適宜發育,氣溫低於0℃時發育受阻,有間歇的小雨和霧露天氣可助長髮育。

    小麥鏽病怎樣防治,小麥鏽病的防治方法

    (1)小麥品種的抗病性只是相對的。在當地比較抗病的小麥品種,種植數年以後,不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退位,而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產生,發生面積逐步擴大,為害加重,使小麥抗病性喪失,成為感病品種。

    (2)剷除雜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在分櫱到拔節期追施草木灰、鉀肥,在拔節到抽穗期噴施磷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藥劑拌種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拌種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g拌麥種50kg,或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00g拌種30kg,涼幹後播種。

    (4)防治小麥鏽病的藥劑比較多,目前應用較廣的藥劑是三唑酮,建議使用新型三唑類殺菌劑如用12.5%氟環唑懸浮劑每畝50~60g,或25%丙環唑乳油每畝30~40g,或25%苯甲?丙環唑乳油4000~5000倍液,或25%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新型三唑類殺菌劑持效期更長、安全性更好。

    後期田間發病較重時可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0~60克/畝。發病的田塊需噴藥2~3次,每次間隔7~10天,可控制病害。也可用50%硫磺·甲硫靈懸浮劑500~700倍液,或畝用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15~20g對水噴霧。

  • 2 # 空谷幽蘭c

    小麥鏽病又叫黃疸,有條鏽病、稈鏽病和葉鏽病三種,是香格裡拉縣小麥主要病害之一。

    中文名

    小麥鏽病的發生與防治

    又稱

    黃疸

    分類

    條鏽病、稈鏽病和葉鏽病

    屬性

    病害

    簡介

    小麥發生鏽病後,體內養分被吸收,葉綠素被破壞,大量孢子堆突破麥葉、麥稈表皮,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嚴重時條鏽可減產73%-85%、葉鏽49%-47%、稈鏽74%-84%,三種鏽病的共同特點是在受侵葉或莖杆上出現鮮黃色,紅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孢子飛散,呈鐵鏽狀而得名。後期病部還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群眾對三種鏽病夏孢子堆作了概括描述,稱為“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

    發生規律

    22

    小麥鏽菌的冬孢子一般不起作用,主要以夏孢子或菌絲體在小麥上越夏,越冬。三種鏽菌夏孢子耐高溫和耐低溫的能力不同,因此越夏,越冬的地區也不同。 葉鏽病菌的夏孢子比稈鏽病菌耐低溫,比條鏽病菌耐高溫,即在適宜範圍內,能耐高溫,又耐低溫,因此在廣大冬麥區可隨自生麥苗越夏,並能就近侵染秋苗。經越冬後,來年氣溫回升,越冬菌源繼續產生夏孢子堆傳播為害。

      稈鏽病菌的夏孢子對高溫和低溫都很敏感,在南方不易越夏,在北方不易過冬,因此稈鏽病菌是以夏孢子傳到晚熟春麥和自生苗上越夏,到秋季傳到冬麥區,浸染麥苗,越冬後,春季又逐步傳到春麥區。

    發病條件

    小麥鏽病發生的早晚和輕重,主要取決於寄主,病原和環境條件的綜合作用。

    1 、寄主

    小麥品種不同,感病性也有差異。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引起鏽病流行的基本因素。一個小麥品種對一個地區的鏽菌生理小種具有抗性,對其他地區生理小種不一定有抗性。此外,由於病菌的變異還會產生新的生理小種,往往引起抗病品種抗病能力衰退或消失,因此,要進行病菌生理小種的分佈及其變化的調查,進行經常性的研究。

    2 、 菌源

    菌源量大,致病力強,是鏽病發生流行的先決條件。小麥鏽病是專化性很強的專化寄生菌,同一種鏽菌中存在著不同的生理小種。而這些小種致病性常發生變化,產生新的小種,造成原抗病品種抗性“喪失”。

    3 、環境條件:

    溼度:三種鏽菌,必須在葉面有水滴,水膜或空氣溼度飽和的條件下,才能萌發侵入寄主,因此,結露,降霧,下雨都有利於鏽病發生。

    溫度:三種鏽病的發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條鏽病最適合溫度9 -16℃ ,葉鏽病為15 -22℃ ,稈鏽病為18 -25℃ ,因此,一般是條鏽病在春季發病最早,葉鏽病次之,稈鏽病最遲。

    栽培管理:一般地勢低窪土質粘重,排水不良,氮肥偏施過遲,植株密度大,廕庇,生長柔嫩,成熟期延遲,均有利於病菌的侵入和為害,發病較重。

    (三)防治方法

    1、根據各地條件合理選用抗病品種,儘可能選擇能抗多種生理小種,既具有成株抗性,又有苗期抗性的品種。還要建立種子田,防止抗繡良種混雜和喪失抗性。在推廣抗病良種時,要做好品種合理佈局,防止品種單一化。

    2、消滅田間菌源加強麥田管理,在冬小麥越冬前,返青時,要隨時檢查病情,發現病葉和發病中心,應徹底剷除,以防傳播蔓延。及時灌水和排水。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和過晚施肥,以防止造成貪青晚熟,加重鏽病為害。麥收後及時深翻,消滅麥田中自生麥苗。以減少越夏菌源。

    3 、藥劑防治。小麥拔節後,搞好田間調查,如雨水較多,田間又有病害發生,則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常用藥劑: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35g,在發病初期兌水50kg,第一次噴藥,在感染時第二次噴藥;25%丙環唑乳油,每畝34ml,兌水 75kg ,噴霧;25%粉鏽寧1000倍液,一次噴藥後的防效可保持30天左右,兼防白粉病等。採用幹拌種方法,對對苗期發病防效好。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5-60g,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120g拌100kg麥種,拌勻後悶1-2小時播種,麥田於收穫前15-20天應停止藥劑防治。

  • 3 # 小農大山

    小麥鏽病危害小麥、大麥。流行年份病害發展迅速,危害重,可在短期內造成較大的損失。是一種真菌性病害,鏽病病菌寄生在小麥上,吸取寄主的營養才可生存,其寄生性較強,根據小麥品種的不同,小麥對鏽病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

    1小麥品種的抗病性是相對的。在當地比較抗病的小麥品種,種植數年 以後,不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退位,而易感染逐步增多,所以注意更換抗病品種。

    2剷除雜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増施磷、鉀肥,在分櫱到拔節期追施草木灰、鉀肥,在拔節到抽穗期噴施磷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另外也要注意藥劑拌種。

    3在發病前提前使用小麥殺菌劑預防,給大家推薦一種小麥殺菌劑——全蝕粉鏽通,小麥全蝕粉鏽通是一種微生物源殺菌劑,產品噴灑在作物葉片上,解澱粉芽孢利用葉面上的營養和水分能在葉片上生存和繁殖,迅速佔領整個葉片表面,同時分泌具有殺菌作用的活性物,排斥、抑制病菌的侵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4 # 三省坡種植團隊

    小麥鏽病症狀

    小麥鏽病主要侵染葉片,葉片兩面均可染病,葉片被害初期生育淺綠色針頭大小的黃白色小點,病情嚴重時,可佈滿整個葉片,造成葉片乾枯早落。

    小麥鏽病防治

    種植不宜過密,注意增施鉀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同時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97%敵鏽鈉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等藥劑約隔10天防治1次,防治2~3次。

  • 5 # 村上車車

    秋季和早春,田間發現病中心,及時進行噴藥控制。如果病葉率達到5%,嚴重度在10%以下,每667平方米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20%粉鏽寧乳油每667平方米40毫升,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每667平方米30克,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藥15-30克,對水50-70千克噴霧,或對水10-15千克進行低容量噴霧。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在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就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用以上藥量的2-4倍濃度噴霧。

    赤黴病

    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發生,引起苗枯、莖腐和穗腐等。在小麥出花期至盛花期用:①80%多菌靈微粉劑每667平方米50克,或40%多菌靈膠懸劑每667平方米50-75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667平方米100克;②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每667平方米50-75克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每667平方米75-100克,分別對水65千克噴霧,或加水10-15千克進行低容量噴霧。如果揚花期間連續下雨,一次用藥後7天趁下雨間斷時再用藥一次。

    麥蜘蛛

    麥蜘蛛春秋兩季為害麥苗,成、若蟲都可為害,被害麥葉出現黃白小點,植株矮小,發育不良,重者乾枯死亡。在春小麥返青後,選當地發生較重的麥田進行調查,隨即取5點,每點查33釐米,下放白塑膠布或盛水的盆,輕拍麥株,記載落下蟲數,當平均每33釐米行長幼蟲投200頭以上,上部葉片20%面積有白色斑點時,應進行藥劑防治。①噴粉。可用3%混滅威粉劑或用1.5%樂果粉劑每667平方米1.5-2千克。②噴霧。50%馬拉硫磷2000倍,667平方米施75千克藥液。③毒土。40%樂果乳油每667平方米75克拌20千克細土,撒在田間,48小時效果在80%以上。

    麥蚜

    在小麥整個生育過程中均可發生和危害,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首先要查好蟲情,在冬麥拔節,春麥出苗後,每3-5天到麥田,隨機取50-100株(麥蚜量大時可減株)調查蚜量和天敵數量,當百株(莖蚜)超過500投,天敵單位與蚜蟲比在1∶100以上時,即需防治。①種子處理。在小麥黃矮病流行區,進行種子處理可防病治蚜兼顧。具體方法詳見“小麥黃矮病”的藥劑拌種。②田間噴藥。可用1.5%樂果粉劑,每667平方米1.5-2千克。噴霧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或用抗蚜威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在穗期防治時應考慮兼治小麥鏽病和白粉病及黏蟲、麥蚜等,每667平方米可用粉鏽寧6克和抗蚜威6克及滅幼脲2克(三者均指有效成分)混用,對上述病蟲防效達85%-90%以上。

    吸漿蟲

    有紅吸漿蟲和黃吸漿蟲。兩種吸漿蟲均以幼蟲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疵粒、空殼。大發生年可形成全田毀滅,顆粒無收。首先淘土調查幼蟲密度,選有代表性田1-2塊中隨機挖取10×10×20釐米的小土方7-10個,混拌均勻後,取其中1/7-1/10土樣倒入桶中,加水攪拌,沉澱後,將泥漿倒入銅紗篩中,濾去泥水,再將篩上雜物鑷掉,檢查篩上留下的蟲體,要反覆幾次淘洗,將蟲查清。二是在小麥抽穗初期進行一次網捕成蟲調查(捕蟲網口直徑30釐米),在麥田漫步前進,往返捕網10複次,記載蟲數。當麥田平均每小土方有蟲5頭以上時即需防治。在小麥抽穗初期,平均網捕10複次有成蟲10-25頭,需立即防治。防治時間以中蛹期為宜,成蟲進行輔助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均噴在20-25千克細土上,拌勻成毒土施用,邊撒邊耕,施入土中。應提倡土壤施藥,消滅吸漿蟲於出土前,減少對幼蟲體內寄生蜂的殺傷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應該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