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弓目
-
2 # 陳哥論史
舉二個例子
一是甲午戰敗時李鴻章己被撤去一切職務 僅保留文華殿大學士一職 後來議和時派了二個代表被日本駁回 日本認為這二個名望資歷不能代表大清指名道姓要李前往 李以全權大臣赴日談判據理力爭 最後捱了一槍 簽署《馬關條約》
庚子事變後李是兩廣總督 被慈禧委任直隸總督 北上和慶王一起作為談判代表同列國周旋 其實慶王是給李當助手的 最後李為了慶王以後政治前途 主動簽署了《辛丑條約》反正背了罵名不在乎在多一次。李是大清國能力 才幹 本事最大的人 也是洋人唯一認可的談判對手
-
3 # 飄蕩在太平洋上的心
晚清簽訂了40多個不平等條約,李鴻章參與其中20多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工作。這裡只要有如下原因。
1. 外結赫德,熟悉洋行。晚清的幾個重要的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均涉及大量的賠款。前期的南京和北京條約賠款,清政府基本上用國庫的庫存銀還清了,後期的依靠海關銀和洋行借款來還了。
清朝海關最早在廣州,鴉片戰爭期間關稅基本被貪汙了,一年才幾百兩。南京條約簽訂後,五口通商,福州、寧波外貿數字基本為零,廈門金額也不多,上海代替廣州成為外貿重地,到1851年上海外貿總量約為5300萬兩,廣州從鴉片戰爭前的3000多萬兩下降到1600多萬兩。上海海關(江海關)日益重要。1853年上海爆發了小刀會起義,蘇淞太道臺吳健彰倉皇出逃,丟失了關防大印,由於上海進出口貨物不加蓋吳淞太道的關防不能放行,上海的關稅沒人收取,走私成風。由於中英南京條約約定,英國領事有確保本國商人及時繳納關稅的義務,英國領事通知英、法、美等各國洋行由英國領事代繳和保管關稅,並任命了幫辦領事李國泰負責。後來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以交戰為由,拒絕將上海海關移交給蘇淞太道臺。從1852年到1859年上海海關的稅銀從1853年的300多兩增加到300多萬兩。李鴻章組建淮軍,清朝對英法的部分賠款都從上海海關的稅銀支付。因此,兩江總督何桂清任命李國泰為海關總稅務司負責上海和寧波的我海關,後又向清政府提議各通商口岸建立“劃一海關”的方案,又李國泰統一負責。由於李國泰參與北京條約簽訂,天津等新建的通商口岸的海關均有他組建,1860年總理衙門成立後,正式任命李國泰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至此,大清國海關落入英華人之手,到了1870年每年為清政府提供關稅銀和印花稅銀3000多萬兩,佔清朝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
由於李鴻章最初就認識李國泰,同赫德私交甚好,清朝對外借款,購買軍艦和軍火都需要透過海關稅務司,所以但凡牽扯到賠款、築路、通商的條約都繞不過海關稅務司和李鴻章,尤其是牽扯到洋行的大筆借款,沒有海關關稅和印花稅擔保根本借不到。所以但凡簽訂不平等條約都要透過李鴻章。不然直接向洋行借款一是利息高,而是需要私人擔保,風險極大,例如左宗棠和胡雪巖。
2. 主持洋務,擁有淮軍。李鴻章一生沒有入軍機處,洋務運動期間,奕訢坐鎮中央協調各項事務,李鴻章利用同李國泰和赫德的關係採辦外國軍艦、軍火和裝置,組建工廠。對付太平軍的軍火,長江艦隊,甚至阿斯本艦隊都是李鴻章操辦的。
平定太平軍後,湘軍基本解散,左宗棠鎮守西北,清朝的防務基本靠淮軍。幾次戰爭,除了收復伊犁外,基本都是淮軍主導,停戰也好、賠款也罷、通商的爭議、開辦工廠、開採礦產等洋務事務都繞不過李中堂!而不平等條約中最重要的就是賠款、通商,議定關稅、築路、開礦、厘金等庶務,外華人不找李鴻章,別人也搞不清楚呀!
3. 人才凋敝,朝廷內鬥。同治年間,除了李鴻章外,武有左宗棠、文有郭松燾、曾紀澤等,中樞有奕訢。慈禧罷免奕訢後,郭松燾不受重用,左宗棠和曾紀澤病死,就剩下李鴻章一根獨苗了。特別是1890年後,日本快速崛起、俄國遠東擴張、清廷內鬥、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李鴻章奉旨賣國機會就越來越多!
4. 以夷制夷導致外交政策失誤連連。李鴻章最初希望擺脫英國,結盟德國,導致英美扶植日本,甲午戰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
甲午過後為了對抗日本,拉攏俄國搞了個三國還遼,簽訂了中俄密約,引發俄國佔領東北,中東鐵路建設。
眼看東北被俄國佔領,李中堂就拉攏德國和英國,分別租讓膠州半島(遏制日本)和威海衛(對抗俄國)。一個亂字了得!
這一系列神一樣的外交戰略,引發的不平等條約,不找李中堂籤,找誰?別人也搞不懂呀!
當然,賠款,借錢、買辦軍火和裝置中間回扣自然不少,所以有了天下皆瘦,宰相合肥!不過那個時代大家都拿回扣,日本人也一樣,海軍採購案也是弊案連連,光佣金就有三百多萬兩。
-
4 # 手機使用者z13899888405
到如今了還為此事下哄哄。都說是李鴻章籤的,請把籤的條約正本檔案展現出來大家就一目瞭然了。展現不出來就到窩裡待著去或者拿把刀把自己的窩修理修理!
-
5 # 達文西說
李鴻章是晚清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活躍政壇上達40年之久,晚年進入中樞,主管外交,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和東方的俾斯麥。他在眾臣之間最熟悉洋務,又有手腕,是“大清國唯一敢與洋人爭長短之人”
清朝晚期政壇腐敗不堪,列強入侵後,不平等條約紛紛湧來。據統計,李鴻章代表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多達30多個,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為此,他也因此揹負了賣國賊的罵名,李鴻章在紛亂不堪的局面中抱著“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心態,為當時亂局“能爭一分算一分”。
簽訂《馬關條約》時,日本方面要求清政府派恭親王奕訢或者李鴻章來談判。清政府考慮到恭親王是皇室貴族,不能接受日本受戰敗議和之辱,於是簽訂條約任務就落在了李鴻章的身上。
簽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拖著已病入膏肓的身體斡旋在西方列強之間。簽約之後,李鴻章便開始大口嘔血。
李鴻章也曾自嘲是自己大清國的“裱糊匠”,可是晚清窟窿已經太大了,他用盡全力也已經糊不上。
-
6 # 火器工坊
這個原因是很多的,李中堂作為晚清中興四臣之一,他自是有他的長處,那就是海防觀念和外交手段。
關於海防,自不用多說,1880s,李鴻章建立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北洋艦隊,把中國的海軍實力一舉拉到世界第四的水平,直到1890s才敗落下來。在武器製造上,李中堂也是遊走於各大軍火商之間,企圖壯大清國的國防力量。雖然因為拋棄新疆備受詬病,但是李中堂的海防思想並沒有錯誤,本來海軍就是燒錢大專案,而近代現代的各國之間爭霸看的就是誰的制海權強。
至於貪汙受賄,也是官之長情,拿東北利益跟毛子搞外交也是有時代背景的,當時的東北處於半開化狀態,闖關東還沒開始,在當時來看,東北確實不是特別值錢。被外交家用來做拉鋸的籌碼,倒是不意外,而且中堂親俄,勢必引起英、日、俄之間的矛盾,中國也好從中喘息。
再就是為什麼跟其他國家籤條約不管哪一邊都希望找李鴻章來籤呢?從清政府的角度來看,第一,李鴻章確實是對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慈禧也曾說過,李鴻章的忠心,倒是讓她放心的,事情交給他辦能省不少心。第二,李鴻章的能力也是受到清皇室認可的,從洋務運動開始,把工業化弄得風生水起的就是李鴻章和張之洞,而張之洞卻是公認的不如李鴻章。第三,找一個為高權重漢臣當擋箭牌,總好過自家皇族人員被罵好吧,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就是很好的例子。李中堂確確實實成了背鍋俠,比如馬關條約,拼勁一把老骨頭,硬是把4億賠償砍到兩個億,如果不是滿清皇室催著中堂快點結束(日本人已經兵陳山海關了),怕是還能再打折。
再就是外國方面,因為李中堂一直遊走於國際政客之間,所以基本上老外只認識李中堂,也是中堂的能力確實出眾,才會被外華人也認可。賠款條約找李中堂簽字,其實也是覺得只有李鴻章的權威才足以保障條約的生效,其他人的誠信度他們也不認。
很多人對於李鴻章的寄希望於外國調停表示不屑,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戰爭不是你一廂情願就能怎樣怎樣,民不知國,誰又願意賣命打仗呢,畢竟弱國無外交,假如你站在李鴻章的位置,你能做的更好?當然,我也不是說李鴻章就是多麼聖潔,畢竟站在新舊時代交替的風口浪尖,李中堂也是有很多侷限思維的,但是他的務實精神,總好過那個只有理想、誇誇其談的康有為百倍吧!
-
7 # 張細水
一、輕車熟路。二、名蜚海外。
清政府對洋人只識李中堂,不認清政府也是很惱火。但屢次三番只是將李做些降職處理,不敢有太大動作。畢竟一有像簽訂和約這種重大外務,非要李出場不可。不然僅憑東南互保,砍了李鴻章的腦袋一點都不過份。
-
8 # 歷史軍魂
1840年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中國的國門被西方列強開啟。中國先後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此時的李鴻章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使李鴻章開始展露頭角,作為淮軍的首領和漢族地主階級,李鴻章深得清朝最高統治者的信任。1861年,清政府設立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這個位置上長達25年。
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沒有一個專門管外事的機構,凡是遇到外交往來和交涉的事全部由禮部和理藩院管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先後設立一些近代的外事機構,如北洋通商大臣等。由於李鴻章長期在北洋大臣的位置上,加之又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之一,李鴻章與洋人的接觸較多,對付洋人有一套辦法。因此,像《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李中堂代表清政府去簽約。
-
9 # DL南山樵夫
李中堂糊塗蟲唄,大清作為滿族統治者,恥辱條約應該由滿族王爺來簽訂、才符合實際情況,歷史也好寫。結果鬼子六他們都躲了,漢人李鴻章裝逼出來了,還爺倆一起上,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了。如果給你一個恥辱世世代代的機會,你還不如死了不籤,誰愛籤誰籤,反正也七老八十多了,怕個鳥!
-
10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問得好。這標誌著至少有人不再像之前那樣去苛責李鴻章,而是去思考為什麼李鴻章去籤條約。
實際上,李鴻章是中國近代時期的政治家,同時他也是一名外交家。換句話說,李鴻章是當時中國少有的外交人才。
李鴻章看得清當時的國際局勢,瞭解列強的實力以及中國的水平。在外交交鋒中,他也能盡最大可能為國家減損,儲存中國的實力。只不過現代人不懂得思考,一味譴責李鴻章。
實際上我倒是覺得,李鴻章倒是比誰都想打個勝仗,籤個揚眉吐氣的條約,從洋務運動求富求強的口號就可以看出,他李中堂也是想要中國富強的。
但是真能這麼簡單嗎?不可能。實際上中國在近代化時候走過彎路,沒有引進西方文明而僅僅停留在產品這一層次,如果不從根本上變革的話只能再怎麼改革也只會走進溝裡,但是很可惜,沒人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這也是時代的悲哀。
但是更無奈的是,由於李鴻章是當時少有的外交人才,所以他只能扛起這份重擔,背上了賣國的罵名。實際上,他是在為這個國家找路,一條讓這個國家能夠有翻身機會的路。
只不過這個國家的教育可以用奇葩來形容,只會給人灌輸什麼捨生取義、七生報國這種垃圾思想,而不會告訴學生為什麼會有人選擇馬革裹屍,而為什麼有人會去選擇媾和。他們只會告訴你,死磕到底的是英雄,求和籤條約的是賣國賊。
實際上,想死很簡單,但是要活下去卻很難。當然,老師在課堂上不會告訴你,慷慨赴死的人是在為國家爭取尊嚴,而活著的人要負重前行,為國家找到一條出路。
就像南韓電影《南漢山城》裡的場景,慷慨激昂固然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後果則是國家的毀滅。而李鴻章的無奈,應該和幾百年前崔鳴吉是一樣的。
他們不為世人理解,被天下人攻訐,但是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為自己的國家尋找生存下去的路,讓這個國家繼續走下去,去找到自強的出路。
李鴻章就是這樣,他們的不幸,源自於華人的無知,這是國家的悲哀。
全文完
-
11 # 我心飛揚5009
這個真不知道!我當時不在場……
-
12 # 水煮西山
當然皇上去簽字最好,畢竟他是法人。但是皇上想找人背鍋,這捱罵的事,皇上肯定不幹啊,太后更不幹了,用李鴻章自己的話,捨我其誰!
-
13 # 公囍
李鴻章是兩廣總督,直隸總督。被慈禧委以重任,外交總管,當然大部分對外檔案他來簽字。現在也一樣,約定,協議會是一把手籤嗎?不知你糾結什麼?
-
14 # 有始有終329
李鴻章自稱自己是個糊裱匠,只能糊糊裱裱難改變其根本!就當時滿清王朝已腐朽不堪。積貧積弱。靠一人之力,很難挽救將傾之勢。李…其實是個很有才幹的人。漢族精英階層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也包括李鴻章!忠君愛國。所以別人不願作的事情。李…只有免為其難,代君受過。李的一生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大都是城下之盟,但他從自己本意是很不情願的。為了延續大清命運,自己只有忍辱負重。弱國無外交,甲午戰敗,去日本談判賠賞時。李也是分毫必爭。並受到日本激進分子的暗殺。他堅貞不屈的人格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又因遭受搶擊。日本在賠賞數目上也作了很大讓步!在離開日本時曾立誓,今生不再踏進日本一步。後來他到歐洲考察,回國時輪船必須要在日本轉換。他用人抬把自己抬到另一隻船上,也算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回覆列表
是“李鴻章專賣店”別人真的不行!況且回扣都拿到了,日本軍艦燒的煤都是李鴻章供應的!日本兵工廠的股東也是李鴻章!都是史實!抵賴不了!別人不夠格!